大明第一太子 第8章

作者:夜星月语

叫什么其实无所谓,只是贴身太监这个职位很重要,基本负责主子的脏活,不得不谨慎。

小朱边吃边跟刘瑾聊了几句,如果有不满意的那明天也只能换个刘瑾了。

吃完饭过了一会朱标就躺进了温暖的被窝,门口有云锦和小双儿守着,刘瑾是新来的,自然还没资格给世子爷守夜。

……

第23章 平凡的一天

1364年六月,自朱元璋剿灭陈友谅旧部后,就一直没有出去征战,而是默默的屯田安民。

这一天朱元璋难得的空闲,就在后院里叫儿子们过来,等朱标跟宋濂请假过来时就见老朱坐在凳子上拿着《中庸》在看,一旁的兄弟们都像是鹌鹑一样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

朱标一笑,就走到朱元璋左侧弯腰行礼:“儿臣拜见父王,今日父王心情不错啊!”

“标儿来了,咱今天难得清闲,一些琐事就推给李善长他们去做了!

“看来父王是要考考儿子们了?”

“哈哈哈,对,读书是很重要的,咱小时候学不起,咱这些年就是打仗都请先生教咱读书。

朱标对着老朱一拱手,然后便规矩的退到众弟弟的最左边。

他知道老朱这话不是骗人的,一般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草根,家境贫寒,放过牛羊,当过和尚,也曾经乞讨,后来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明朝,但对他酷爱读书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他小时候上过数月私塾,“既就学,聪明过人”,但终因缺钱辍学,只得去给地主放牛羊。

父母双亡后,乞讨流浪淮西。淮西的游历,使朱元璋眼界大开,17岁重返寺院,“始知立志勤学”,跟几个老和尚学习佛经。由于根底浅,基础差,有些书读不懂,或不全懂,他就虚心求教,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参加农民起义后,李善长、冯国用、陶安、夏煜、朱升、朱潇、刘基等一批儒士前来投奔,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帮他分析形势,出谋划策,使朱元璋进一步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时乃寻儒问道”。每到一处,就设法招揽儒士,留置幕府,朝夕相处,讲经论史。

同时,“令有司访求古书籍,藏之秘府”。每天早起晚睡,挤时间阅读。

登基后,还特在京师奉天门东边设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员”。

他处理完公务,常抽空去那里,“命鸿儒进经史,自批阅,终日忘倦”。

马上就要被父亲提问了,朱标倒是无所谓,寒窗苦读五年,加上最好的老师教导,他现在的才学按照宋濂的说法考个进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旁的弟弟们就不行了,趁着朱元璋看书的功夫,眼巴巴的看向兄长,小眼睛里泪水都要流出来了。

年纪尚幼的朱棣朱橚还好,才入学没多久,就算没答上来也不至于挨揍,但是朱樉和朱棢可跑不了。

想来父王特意把自己叫来想必是为了给朱棣和朱橚立个榜样了。

至于把朱樉和朱棢叫来就是要给两个小的见识一下不学习的后果。

“标儿,你给咱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朱标上前一步回答道: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

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

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觉得哪怕是李善长那个老东西都没有儿子说的好,说得透彻,谁说咱老朱家出不了读书种子的?

“标儿说的好!昨天汤和运来不少好东西,都放在库房里了,你进去随便挑些!”

然后就转头看向朱樉和朱棢:“咱也不指望你们俩能比上你们大哥,也不用《中庸》难为你们,就考考你们论语吧!”

过程也不用详细说,哥俩联手都是磕磕巴巴的,而且自己都没有信心,恐怕会点的都已经忘了……

第24章 库房

看着朱元璋从椅子上起身,抽出亲手用柳条枝编成的漂亮鞭子,对着哥俩一顿抽,顿时王府内就是一阵的鬼哭狼嚎之音。

不一会马氏就带着那些侍妾过来了,大家心中都冒出一句话“果然如此”

世子的文名哪怕是她们这些深闺妇人都经常听到,而朱樉两兄弟多淘气她们也心中有数。

那两个小的也已经吓得跟着哇哇大哭,马氏让碽氏去把孩子抱走,免得吓坏了。

李氏也猜到自己两个儿子肯定是要挨打了,但她也不敢过去求情。

朱标看见自己母亲来了,赶紧走了过去,母亲怀孕了才三个月,这大热天的得小心。

“您怎么来了,快回去歇息吧!”

马氏笑道:“我的标儿长大了,都知道心疼娘了,没事只是出来走走。标儿你去劝劝你父王吧”

李氏也赶忙对着朱标求情道“世子,您去求求王爷吧,这在打下去就要出事情了。”

朱标心中无奈吐槽“才那么细的柳鞭,打屁股还能打出什么事?但一看老朱气也差不多出光了,杀鸡儆猴的猴也哭着被他娘抱走了。

就点头答应下来,转身朝着战场走去,到了老朱身后抱住他再一次挥起的手说道:“父亲,弟弟们知道错了,想必以后会认真读书的!您就消消气,放他们一马吧!”

朱元璋也是喘着气,把柳鞭子扔到朱标怀里,这大热天的他都打出汗了。

对着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两兄弟喊道:“咱知道你们俩个狗东西天天偷奸耍滑,不知道学习!跟着外面那些没出息的抓鸟摸鱼,就不能跟你们大哥学一学?”

然后对着朱标说:“老大!你以后给我看着他们,不论哪个弟弟只要不好好读书,你都可以拿着这个鞭子抽!”

朱标自然是收下了这个鞭子,虽然就得看着这些弟弟读书了,但是这个鞭子对他调教弟弟们很有帮助!

然后就扶着老朱回到椅子上坐下,马氏示意李氏去哄哄孩子,都哭的打嗝了,怪可怜的。

朱元璋喝了口茶水,马氏接过仆人的扇子亲自给他煽风:“行了,你也别生气了,孩子都还小,再说也不是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咱不怕他读书不行,又不让他们去考秀才,但这点毅力都没有怎么行!行了你别管,咱就不信了,咱几十万大军都管得住还管不住这几个崽子!”

朱标让人给马氏搬了一个凳子然后接过扇子亲手给自己俩大靠山扇风。

一家人聊了一会,朱元璋就让马氏回房歇着去了。

“走,咱爷俩去库房看看!”后面的人刚想跟上,朱元璋回头一望,所有人就定住了!

一路上朱元璋跟他说起了他麾下文武的性格能力还有缺点,朱标眼睛一亮,路上默默点头一言不发。

到了库房,这里除非有朱元璋或者马氏的手令。其他人都不可擅进。

这座库房上有三层下有一层,门口有十余名亲军守卫,院子里还摆着十二口太平缸,里面装满了水,以防天干物燥,起火后没有水来救火。

“属下拜见王爷世子!”

“嗯,胡万在里面?”

“是,胡管家刚才拿着您的手令进去了!”

朱元璋一挥手,立刻有俩人打开房门。

走进去后朱元璋说“这里就是咱的家底了,本来也没什么东西,但是这几年剿灭各地的乱军,尤其是陈友谅那老小子的家底,加上下面人的孝敬才让这库房有了点东西。”

这是一个老头从楼上跑下来:“王爷和世子来啦,小人正请点汤帅送来的东西”

朱元璋点点头说“走吧,看看汤和给咱送来什么好东西!”

然后对着朱标说“标儿别客气,看上什么直管拿。”

“孩儿当然不会客气,机会难得可要多拿一些,父王等会别心疼才是!”

“这猴崽子还将你老子一军,哈哈哈,尽管挑尽管挑!”

胡万在前方躬身领路:“世子爷要挑选些好玩的那就在楼上了,这一层和地下都是些金银珠宝,二层有个各朝代的书画字帖,三层多是些少见的奇珍。”

说是这么说,但是两个主子都没有发话,胡万自然不敢自顾自的领去二楼,否则不就显得心里有鬼。

到了一个房间,推开门就见到从地上整齐的堆放的金块,个个都有砖头那么大,但颜色有些暗淡,可见纯度一般。

还有几个大金球,恐怕没有几个人合力是搬不动的,这也是古代防窃贼的办法了。

另外的房间就是银子还有铜币了,朱元璋一直看着儿子的表情,发现儿子脸上依旧是挂着平淡的笑容,并没有因为金银而动容。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这些东西,是好东西,没有它咱就发不了军饷,没有军饷就没有人会给你卖命!”

“标儿,千万别读书读傻了!觉得钱财俗气,记着人活着吃五谷杂粮,就得拉屎放屁,什么狗屁的俗不俗,等他饿死了就知道这东西的好处了!”

……

第25章 创业艰辛 守业难

朱标好奇的摸了摸大金球说道:“儿子知道了!”

老朱仿佛怕他没往心里去,定定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小小的少年,自己当年这么大的时候……

朱元璋突然脸色很黯然仿佛想到了什么,沉声说道:“标儿,你爷爷奶奶是饿死的,裹尸的时候家里别说棺材连一片完整的席子都没有,你奶奶的脚都还露在外头。”

胡万早就脸色苍白的退了出去,远远的守着,这种事情,夫人听得公子听得,他听了就是找死!

朱标看着眼圈都已经红了的朱元璋,他已经沉浸在那段悲惨无力的回忆中。

朱标上前握住自己老爹的手,这个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吴王,现在在对他儿子说出他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你二伯,脱了自己的外褂把老娘的脚抱好了,咱去求刘员外求他给块地让咱埋了爹娘,他他没给……怎么也没给。”

“好在遇到好人,得了一块地埋了咱爹娘,但是家里还是活不下去了,没法子为了活命,咱跟二哥大嫂侄儿分开各自逃生。”

“咱走投无路了,就去就去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行童,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但好赖是有了口饭吃!”

这时候朱元璋脸上已经麻木了,木木的看着儿子接着说道:“好景不长,寺庙也没了吃食,咱那年十七岁成了要饭的,咱从濠州向南到了庐州,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咱就这样要饭要了一圈。”

“后来汤和给咱来信,咱就一狠心去投了郭帅的红巾军,咱入伍后打仗不怕死,得了郭元帅的青睐把你娘许配给咱。”

“但是郭帅这个人疑心重,多次怀疑咱,要不是你娘周旋……”

这时候朱元璋的目光又绽放出光亮,语气也不在那么压抑:“红巾军势力杂乱,诸将争权夺位,咱一狠心就带着二十四个弟兄离开了,一路南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

“统率着这支队伍,咱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咱就带着这帮人攻下滁州后,姐夫带着文正文忠前来投靠,咱才知道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

说完朱元璋缓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朱标听完都感觉自己老爹这一路真是步步血泪,不免佩服的想道“这才是真正的绝世英雄,盖世天骄!

“不论多大的艰难都不足以打败他,一切的苦难都将成为他向上的台阶!”

说完朱元璋脸色猛然一涨,才反映过来自己居然在九岁的儿子面前哭了!

猛的撒开朱标的手,站起身背对着儿子,故作严厉的咳嗽几声:“行了!你个小娃娃懂什么!咱也懒得跟你说了!你自己挑去吧,记着下午的学业要是敢耽误看咱咋收拾你!”

说完就龙行虎步的推开门走了,连路上的胡万都没有理会!

小朱被这操作唬的一愣一愣的,这什么情况?按理说下面不应该是咱们父子俩交心,然后抱头痛哭吗?

小爷眼泪都出来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

朱标坐到刚才老朱的位置,想着如果是自己,有本事做到这种地步吗?

想来是不行的,自己上辈子没吃过什么苦,这辈子也一样,光凭想象都感觉那一路的艰辛,何况真的这么走过去。

整个中国封建史上真的能说从一介布衣夺取天下的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了。

从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两千年来多少英豪前仆后继,才只有这两人做成了这件大事!

他哪有资格跟这样的人比呢?

朱标伸手捻起自己最喜欢的玉佩,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路。

他比不过朱元璋,只能仰望,但是他接下朱元璋留下的江山,就会努力的让他强盛,多给子孙留下家底。

但是要说一定比历史上的明朝强,他也不敢保证!

他敢说自己比朱棣强,但是他不敢说自己的子孙就一定会比朱棣的子孙强,哪怕朱棣的子孙多是极品货色!

从来都是创业艰辛守业难,败家多容易多快乐啊!

人亡政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哪朝哪代的明君圣主都给子孙留下了训诫,但是等子孙坐上了那个位置又有谁会在乎一个牌位呢?

所以说历朝历代都是昏君多明君少,其实昏君才是最聪明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

明君累啊,就像朱棣祖孙三代人杰,仁宗朱高炽连那是连朱元璋都惊叹的罕见政治奇才,要是没有这个儿子就朱棣那种武夫还没那个本事开创永乐盛世。

宣宗朱瞻基也是英明果决继承他爹的治国理念父子二人开起了“仁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