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68章

作者:夜星月语

常遇春点点头心中有数了,朱标开始与他详谈重点要梳理的河道。

其中最为关键的自然是大运河了,这条运河这条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

南起余杭,北到顺天府,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而到朱标注意它的时候,已经有些荒废了,元末天灾人祸不断,其朝廷也没有余力治理,导致现在河道堵塞。

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

这条运河经历了千年的时光,春秋时期修建是为了达成军事目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

到了隋炀帝杨广则是为了贯通南北,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运河还有利于经济政治这些方面的目的。

单从大运河的角度来说,朱标是佩服并感谢杨广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杨广毁了自己的隋朝,但造福了后世所有的朝代。

到了元朝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而到如今,朱标考虑的就更多了,他要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

目前肯定是以军事目的为主,运送军队物资以镇压天下扫荡不臣,朝廷的命令也可以快速的传达。

等国家经济恢复一定水准后,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大运河也将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就是因为目标宏大,朱标才让常遇春用两三年的时间规划准备一下,当然还会从工部派人辅佐,常遇春主要还是挂个名头,以他的威望也好处理一些事。

运河虽然有些地方堵了,但是还有很多段并没有受影响,如此大的利益自然吸引了很多世家大族,梳理运河对国家是好事,对他们其实也不差,但总有那鼠目寸光之徒。

常遇春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早年间常十万嗜杀之名可不是吹出来的,常遇春现在无需给任何人面子,他比谁都在乎朱家的利益,毕竟极大可能以后都是他外孙的家业。

事关利益了,人情世故也就没那么好使了,打打杀杀也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杀人是手段,需要的时候朱标也不会手软。

朱标用两个时辰仔细的把事情跟常遇春掰碎讲清楚了,以确保常遇春倒时候能处理明白,蒙古部近几年不会生乱,所以常遇春有的是时间。

……

第186章 听戏

等跟常遇春说清楚后,朱标就出去了,得给常遇春时间整理一下思路了,更具体的事情朱标也得跟工部的人说一遍。

出了门口后朱标也不知道去那了,对一旁的刘瑾问道:“太子妃在做什么?”

刘瑾躬身回到:“太子妃请了几位小姐来做客,正在后院交谈。”

朱标点点头,那就是说他现在回不去后院了,能出来做客的多半是闺阁少女,朱标可不想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政治联姻是无法躲避的,美丑胖瘦他都不会挑剔,这是他身为皇子的责任,其他弟弟妹妹也是一样,享受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自然是要有其代价的。

朱标漫步在王府之中,常茂跟在他后面,朱标随口问道:“衍圣公如何了?”

常茂想了想回答道:听闻昨夜衍圣公广邀文人雅士举行宴会,今早又去拜见了李相国。”

朱标听后笑了一下,黔驴技穷,孔希学没了传国玉玺这件大杀器,最后的办法依旧是老一套,想要借助所谓的民心改变朱元璋的意志。

不过都这个时候了,衍圣公府邸内也该出事了,孟子那边也是如此,有些人为了利益出卖祖宗其实也是很痛快的,毕竟他们又不是承爵的人,过不了几代自己子孙也会沦落为旁枝。

孟子当然也有后代,只不过其后世子孙混的远不如孔家子孙,他们也早就到了京城,只可惜人微言轻,孔家对他们是即扶持又打压,所以孟子的后辈也就是混了个祭祀官当一当,并没有什么爵位。

朱标预想中对孔家的安排也是如此,衍圣公这个名头是不能给的,当个孔庙的祭祀官就够了,老老实实的给文庙的诸位先贤切冷猪肉。

自朱标把钱唐等人最猛烈的攻势挡住之后,这件事就没有悬念了,无非就是孔家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如此在京中的事情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得抓紧时间去山西了,趁着天气有些转凉了,正好开始移民,山西距离凤阳并不远,秋天之时就能抵达了。

朱标对常茂吩咐道:“过几日就出发去山西,趁早做准备吧。”

常茂眼睛一亮立刻应诺,他们这些勋贵子弟身上都挂着虚衔,但实际上的差事一个都没有,难得能跟殿下出去办事,无论怎么算都是好的。

又晃悠了好一会儿,那些大小姐们才依依不舍的跟常洛华道别,各自乘坐马车回了自家府邸。

不过朱标也没有什么不满,闺阁之情自然是珍贵的,尤其对古代女子而言,常洛华这些小姐妹若是嫁的低了,恐怕连去东宫拜见的资格都没有。

常遇春这时候也出来了,叫上一家人又吃了一顿饭,之后又叫来戏曲班子,朱标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要正经的听戏曲。

朱元璋是严禁儿子女儿们看这种东西,认为看多了这个会胡思乱想,耽误功课学业,朱标自己每天读书就累的不行了,也没有心思特意想办法看过。

等用完膳食外面的台子已经搭建好了,自朱标传令说不回宫后,常茂立刻出府请了京城最好的戏班子,他们可不好请,行程也是满满的,不过开平王府相请了,谁敢不给面子。

等到了王府才知道过会儿太子爷会看,戏班老板又激动又惶恐,连忙派人把家伙事儿都准备好,要把压箱子底儿的本事拿出来。

朱标领着人走出来,戏班七八十号人立刻跪倒在地恭声问安,朱标坐到中间的主座上,两旁是常遇春和常洛华,其他人依次坐下。

朱标看着地上的人说道:“都起来吧,本宫难得听一次戏曲,还望诸位莫要让本宫失望。”

下面的人自是磕头保证,下九流唯一的出路就是贵人赏识,太子爷当然就是天大的贵人,他们自会卖命表演。

常茂取出戏单,先是恭敬的交给朱标,这看什么戏自然是得听殿下的,其余人不过是陪衬,朱标是那个都没有看过,当然《窦娥冤》他还是听说过的。

随手圈上之后递给自己的太子妃:“难得一起听戏,你来点吧。”

常洛华笑着接过来,跟自己母亲妹妹们小说商量了起来,看样子她们是没少听戏,也对,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别的娱乐项目,不听戏那就只剩下睡觉了。

常洛华圈上《天净沙·秋思》《墨梅》《折桂令·春情》等散曲,然后交由刘瑾递给常遇春,常家的男人自然是对杂剧更有兴趣。

大概的曲目圈点好后,台上就开始表演了,朱标也看得很认真,最后发现元曲确实有其趣味性,又能从中领悟一些道理,只不过需要静心观赏才能得出。

一直看到天色渐黑,周围都点燃火盆为止,也幸好是夏天,天色黑的晚而且也不冷,朱标看的也很满意,除了勾画的那几个外《汉宫秋》《赵氏孤儿》这两折戏也很有趣。

朱标兴致尽了,一旁的常茂也看出来后说道:“殿下累了吧,不如回去休息,改日臣再请殿下看戏。”

朱标笑了笑转头看向常洛华问道:“可还要再看一会?”

常洛华摇摇头说道:“不早了,还是回去休息吧。”

然后俩人就起身了,常遇春等人自然也不会说你们来先走,我们还没看够这种话,都一齐起身,台上的人都吓懵了,还以为是太子爷不满意,都慌忙的跪了下去。

朱标对常茂说了句赏,然后跟常遇春夫妇说了几句,就领着自己太子妃往后院去了,明日一早就要回宫了,所以今晚得早点休息。

出院子门的时候就听见身后传来戏曲班子齐声喊的:“谢太子爷赏,谢太子爷赏,小民给太子爷磕头了。”

得了朱标的赏赐,他们这一晚就没白担惊受怕,往后不说提一提票价,就是官府差役也得对他们尊重几分了,否则下九流的日子不好过啊。

回到常洛华的闺房里,朱标和常洛华坐在椅子上喝茶,侍女们在铺床,朱标突然想道了什么,笑着对常洛华说道:“按说新人回门,不应该是夫妻分房而睡吗?”

常洛华无奈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您都领着我直接回屋了,谁还敢将您赶出去。”

朱标笑了笑说道:“原来如此,那本宫还是自觉点去隔壁睡吧。”

……

第187章 宣传

常洛华当然不会赶朱标出门,什么规矩对太子殿下能有用,何况常家巴不得俩人天天同房,早点生下皇太孙,根本就没有为朱标准备其他房间,除非太子主动要求。

朱标当然也想在自己太子妃的闺房睡觉了,又打趣了几句,另一旁收拾好床塌的侍女们羡慕的看了一眼这对尊贵的夫妻,然后就躬身退了出去。

夫妻俩上后又谈论了一会刚才看的戏曲,朱标还是感觉蛮新鲜的,不过在刚才在外面也不好与人谈论,常洛华眼睛亮亮的看着有些兴奋的少年,她还不知道朱标兴奋的点在哪里。

太子殿下原本在她眼中就是无所不能的形象,文武双全丰神如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加上他独特的身份地位,对任何人而言都有绝对的吸引力。

但是只有在私房当中,他才会松懈下来,说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也愿意放下身份哄一哄他人,常洛华这才明白为什么云锦暖玉她们几个在东宫的地位那么特殊。

可能朱标自己没有感觉,但常洛华看了看云锦暖玉平日里的吃喝用度,都不比她在王府里的用度差了,她可是开平王最宠爱的嫡长女。

虽然宫里给她们的份例并不多,她们也没有偷用,只是朱标经常拿自己的给她们,反正宫里亏待谁也不会亏待太子殿下,这些年下来都成定例了。

云锦昨日就把东宫每月发放份例的单子交给她了,常洛华也并不准备改变什么,她不在乎那点东西,她更想要太子殿下的信任宠爱……

第二天一早,朱标领着常洛华动身回宫,常家的人都到门口相送,常洛华也没有笑着与家人道别,以后虽然同在京城,但像这样与家人会面的机会恐怕是没有了。

蓝氏还好,身为开平王妃,朝中地位最高的命妇之一,自然有资格进皇宫拜见,但是自己的父兄就是进宫也不太可能去见她了。

常洛华笑着与父母说了几句保重身体的话,就转身跟太子上车了,车架回返皇宫,常洛华脸上的笑容也小了很多。

朱标也没有说什么,回到东宫云锦暖玉来迎接,朱标送了一口气,还是在东宫才舒心啊,哪怕他去任何地方都会被伺候的很好,但总感觉不舒服。

常洛华的四个丫头也回到了常洛华的身边,那朱标的丫头自然也回来了,暖玉虽然没有说什么,不过朱标也能感受到她的恐慌。

朱标回到文华殿看了一会书,等快到下朝的时候起身去了御书房,常洛华则是去坤宁宫拜见马皇后,按理说也该到儿媳妇立规矩的时候了,不过马皇后可没有折磨媳妇的习惯。

无非是谈谈话一起照顾一下朱露同学,马皇后再借机点一点常洛华,让她早点生下孙子,所以朱标也不用担心什么。

不一会儿朱元璋也下朝回来了,乐呵呵的看着儿子说道:“这听戏可快活?”

朱标也笑着回答道:“幸亏父皇自小就不让儿臣看过,否则这学业是必然要耽搁了。”

朱元璋笑了几声然后就领着他进了御书房,朱标边走边说道:“京中有不少作曲的人士,儿臣打算将他们都叫来。”

朱元璋听到后也没有生气,他相信自己精心教养了十几年的太子不会是听了场戏曲就迷了心智的蠢货,若是老二老三那就不用想,直接吊起来打一顿了再说。

老朱坐回到椅子上说道:“怎么想的,说说看。”

朱标站在御案前说道:“昨夜儿臣看了好几折的杂剧也听了不少散曲,感觉里面蕴含着不少道理,以戏剧性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仍有很大趣味,相必无论是何人都会喜欢看吧。”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咱当年当行僧的时候也在各地都听过不少戏,得确很吸引人,但也有不少淫词艳曲污人心智,所以咱才不准你们看。”

说到这里,朱元璋还认真的对朱标嘱咐道:“往后你也要这么教育子孙,他们小时候不要给他们看,等长大明事理以后看图一乐也就罢了。”

朱标点点头,他自然清楚这种东西自然是良莠不齐,昨夜给朱标表演的自然是优中择优的段子,但是在地方乡下你演这些可没人会买账,还不如来点荤的实在。

朱标缓声说道:“儿臣觉得杂剧只要是个人都能看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也都愿意看,不如召集作曲人才创作些歌颂朝廷或者严惩贪官污吏的作品,往后也可以将朝廷想要灌输给百姓的东西这么传达下去。”

朱元璋仔细的思考了一下,朝廷对地方控制的难点在哪里,就是地方百姓目不识丁,朝廷哪怕发下了告示他们也看不懂。

最后依旧是听着地方官吏的解释,这解释哪怕是语气不一样,能做的文章都多了去了,何况翻译成大白话。

杂居这个东西就不一样了,就是一个故事,百姓们不认字也可以理解,而且对娱乐节目匮乏的他们来说,也会认真的看,记忆也会很深刻。

通过它就可以将一些普世的律法道德观念宣传出去,大明太辽阔了,靠文字靠官吏是不可能把百姓们聚在一起的,这就需要能让世人都接受的艺术了,比如接地气的元曲。

朱标接着说道:“他们现在地位低下,有的是想要保住官家的大腿,只要他们作好后,父皇领着母后亲自看一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剧目必然会在官员中盛行开来,京城国家的中心,一切都会极快的向各地发展开来。”

朱标缓了口气:“京城中已经开了不少青楼赌坊,这就是说明百姓开始富足起来了,与其让他们去嫖赌,还不如让他们去听听戏。”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可这往后若是被别人利用了,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朱标轻声问道:父皇是否打算扩大亲军都尉府?”

这其实是禁忌,亲军都尉府说到底是皇帝的耳目,不容其他人干涉,不过对朱元璋来说太子接手一切是迟早的事情,他培养全旭不就是为了让儿子能顺利接手这对耳目么?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咱从军中斥候里选拔了万余人,又让毛骧在各地收拢了两万名孤儿,正打算扩张亲军都尉府,做到监视天下。”

……

第188章 亲王

朱标神色一动,虽然不清楚现在亲军都尉府的具体人数,但想来主干力量应当能有五六万人,然后由他们发展下线,搜寻情报,构成这个庞大的特务机构。

或许人数看起来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渗透力极强,分布的下线及多,这才可以让朱元璋做到监察天下。

现在又到了扩充的时候了,尤其是那万余斥候,这可是专业人才,斥候在军队编制上指主要负责侦察敌情与反敌方侦察的机动灵活的侦察兵。

当然古代的分工没有那么细至,所以斥候做的也不只是侦察敌情那么简单,如在陆军方面,他同时也要到战地附近打探消息,关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可饮用水源,在哪里有可行的道路画成军事地图,是否要找先锋队有山开路遇水搭桥。

且他们对格斗和武器的掌握强于其他人,还十分善于隐藏,在突袭战斗里,斥候的作用就是安静的解决岗哨,规划突袭路线,其实就跟后世的特种兵有一拼,只不过更看重天资,一般入伍后就会被挑选出来。

父子俩又商量了一会儿,亲军都尉府的势力已经有些杂乱了,毕竟只是一个草创的机构,改组是避不可免的,不过朱元璋打算用这把刀再做最后一件事。

至于召集作曲家的事情,既然朱元璋已经点头了,那自然会有人去办,说实在的,朱标也没有功夫看着,毕竟过几日他就要离开京城了。

而且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完成,文化认同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过个好几年才有成效也是正常的,但这件事影响的绝不是大明一朝,而是后世万代。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

朱标是要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人,一个万国交杂时代就要来临了,在这之前朱标把文化认同确立起来,如此一来,等大规模的各国出现,白人黑人都会随着贸易来到大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就顺理成章的建立起来了。

或许在平时,这些东西可能并没有什么用,但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认同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才是国家民族度过危亡的关键。

朱标跟自己父皇吃了一顿午膳,然后就告辞了,朱元璋的公务实在太多了,再让他耽误一会,晚上就不用睡了。

朱标刚才也劝了几句,不过老朱同志顾左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透漏出等朱标这次回来,就准备让他接手一部分政务,以熟练朝政。

朱标说不高兴是假的,这么在背后筹谋与临朝理政是两回事,本来朱标以为最起码还要等他行冠礼之后才能临朝理政,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了。

朱标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脸上浮现着淡淡的笑容,分外真挚,正往东宫走,就看见远处快步走来的朱家三兄弟,朱标心中突然浮现出极不成熟很幼稚的念头。

“果然,本宫才是最受老爹宠爱的崽。”

三兄弟也是喜气洋洋,看见朱标后快步走来行礼道:“恭贺大哥新婚之喜!”

朱标点点头笑着说道:“多谢晋王殿下、楚王殿下还有齐王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