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20章

作者:夜星月语

所有人都跪倒在地连呼不敢!

“咱说的是谁,谁心里也清楚,但是朕也不追究你们,你们的功劳都在朕的心里记着!咱也不是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

朱元璋一只手扶着腰间的玉带,一手指着他们:“今日朕就要让你们看看,朕是不是过河拆桥的小人!

朱元璋坐回宝座:“你们都起来!标儿你来念这册封诏书!”

朱标应诺,就有一个太监捧着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恭敬的双手递给太子。

朱标面色肃静,捧起诏书向朱元璋一弯腰,然后又面对群臣高举了一下。

朱标正对着下方的臣子们双手慢慢的拉开圣旨,用平稳的声音宣读起册封诏书:“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左丞相徐达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中山王,禄五千石!”

“大将军常遇春进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禄五千石!”

右丞相李善长进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长沙王,禄五千石!”

右将军汤和进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东瓯王,禄四千石!”

随着朱标念出的声音,徐达常遇春等四人都已经跪在了下面,他们现在不是高兴,而是恐慌,自古以来开国封王的能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尤其是李善长,他自认比较了解朱元璋了,但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情,他自认能够死后追封为王……

李善长开口推辞:“臣等薄有功勋,但焉敢窃居王位,臣等叩请陛下收回成命!”

徐达常遇春等人倒是没有那么敏感,毕竟又不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凭他们跟圣上的交情应该没有问题吧。

不过一看李善长这家伙都这么做了,他们也就跟着推辞了。

……

第52章 天佑大明

朝堂上徐达李善长等四人不断的推辞,但是他们身后的文武百官却是眼睛都红了!

他们也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会这么大方,那他们原本的期望看来可以再提高点了。

想到这里他们一下就叮住了前方的四人,瞪着红红的眼睛心里想着:“娘的!你们拿了这么大的好处还在那里装模作样的推辞什么!”

李善长看着上方面容平淡的朱家父子心中止不住的发凉,又感受到后方灼热的视线,心中也忍不住骂娘了。

朱元璋看了一会才开口:“行了,你们四人劳苦功高,这些咱心中都有数!你们也不要推辞了,朕心意已定!”

朱标一听到朱元璋的话后,就继续沉稳的宣读起后面的册封:“特追封武平将军胡大海为金华王,禄两千石,追封左武将军耿再成为华阳王,禄两千石,……

往后直接追封了十八位王爵,都是已经阵亡的将帅,这个手笔可是千古未有!

朱标又从一旁接过另一份封爵诏书昭曰:“特封傅友德为颍国公,禄一千石,世袭罔替!封康茂才为蕲国公,禄一千石,世袭罔替……

朱标念的嘴都干了,才念完这长长的国公爵位名单。

朱标扫了一眼全场,原本还在为获封国公而开心不已的国公爷们的脸色可谓是千姿百态。

有些心满意足,有些喜出望外,还有一些则是面露不满。

都是国公了,怎么能显得我比他们高贵呢?

获封国公的足有近百人,除去那些死后追封的也还有五十多位。

老朱基本把功勋不差的老弟兄们都封到了国公之位,其实有大多数都只有侯爵的功勋而已。

剩下的候伯之位倒是没有什么人关注了,毕竟是开国年间,有军功的大佬们数不胜数。

值得朱标记一记的也只有永昌候蓝玉,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还有哪位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刘基了!

哪怕有朱标扇动翅膀也没改变这位大佬遭受朱元璋的打压了。

此次封侯爵伯爵的加起来也就近百人,剩下的子爵男爵也就没资格让朱标亲口宣读了。

等所有人都各怀心事的叩头谢恩时,朱标退立到一侧,朱元璋则是站起身,一步一步的走下台阶,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直接坐到了第一阶台阶之上。

朱元璋看着一颗颗脑袋都对着自己,他没有发话,谁也不敢站起身。

“咱打天下没有你们是不成的,你们的功勋我都记着,这次也都把能给的都给了你们!”

“臣等叩谢圣恩!定当尽忠效死以报圣上恩德!”

朱元璋没理他们自顾自的说道“你们有些人的功勋其实并不足以得封如此高位!”

“但是咱念着一路的艰辛也就都给了你们!朕不指望你们接着去战场上拼命,就希望你们能够安稳的享受富贵!”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大,语气也越来越冷。

“安安稳稳的过好日子吧!你们中有不少人知法犯法!仗着自己有功勋欺压良善百姓,这些你们别以为咱不知道!咱那是念着你们往日流的血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标站在高台上看的清楚,随着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危险,已经有人都快跪不稳了。

众文武谁还没有点亏心事,都连忙叩首喊道:“臣等有罪!臣等有罪!”

朱元璋站起来喝道:“你们到底有没有罪,你们自己心里最清楚!整个南京都说你们是骄兵悍将目无法纪!这是什么话!这是好话么?这是诛心之言!”

朱元璋看着他们尤其是武将那边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们有很多人都是我从老家带出来的,都是咱淮西人,但是你们要记住!朕是天下人的皇帝而不光是淮西人的皇帝!”

看着满朝文武都在朱元璋的威压下瑟瑟发抖,朱标心中涌起骄傲的感觉……

朱元璋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这些话不是一个皇帝应该说的,但是咱今天说了!就是为了点醒你们这些蠢的!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了,天下就要太平了!不是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候了!”

朱元璋说完慢慢的坐回龙椅上:“言尽于此了,以后你们要秉公守法安享太平,莫要让朕失望!若是再出现违法乱纪之事就不要怪咱不念旧情了!”

文武百官都齐声回道:“臣等谨记!定当秉公守法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就有些疲惫的闭上眼睛,朱标往前走了一步:“本宫在此先恭贺众位卿家了!往后爵位传承,后世子孙可代代富贵。”

“臣等多谢太子殿下吉言!”

朱标面色平和的说道:“圣上刚才之言还望众卿家铭记在心,往后多多约束家中子弟,莫要违法乱纪,而应当习文练武报效国家!

众臣无奈的听着朱家父子的教训,但是也只能受着齐声回道:“臣等谨记!”

朱标笑吟吟的看着声音里都透着无奈的勋贵们,难得有机会逗逗他们,看时候差不多了。

朱标神情一肃高声喝道:“天佑大明,国祚永存!”

本来神情恍惚的众大臣们都是精神一振也跟着齐声大喊:“天佑大明,国祚永存!天佑大明,国祚永存!天佑大明,国祚永存!”

朱元璋也是睁开了眼睛,看着儿子的背影跟着念着:“天佑大明,国祚永存!”

不一会朱元璋就宣布退朝,领着朱标回到了御书房中。

神情有些疲惫又有些兴奋的坐在椅子上,朱标直接走到他背后给他按了几下肩膀。

朱元璋闭着眼睛享受了一会:“标儿,常遇春的女儿你见了吗?”

朱标脑海里浮现出那到自信的身影:“见到了,很不错!”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哦?咱的标儿也该成婚了啊……

父子俩笑了一会,朱元璋靠着椅子说道:“那姑娘你娘也看过了,也挺满意,那就好啊!标儿明年你有事要做,在这之前就把婚事定下来吧!咱过几天就宣旨赐婚,你也准备准备吧!”

朱标笑着应了下来,然后又跟朱元璋在御书房吃了一顿饭、才回到东宫。

……

第53章 生业荡尽

就跟朱标说过的一样,人心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封爵之夜就有人闹事了。

鹤庆侯张翼和淮安侯华云龙南安侯俞通源喝酒后直闯皇宫,与守卫宫廷的六安侯王志冲突,发生械斗……

朱标也不在意,这是难免的,总有人心里不平衡,这三个不过是最蠢的罢了。

往后啊,这些勋贵明争暗斗是少不了的,而且随着徐达常遇春回归,淮西勋贵的大佬多了起来,李善长也要专心拉拢人心了。

这些都是朱元璋头疼的事情了,朱标建议多封爵位就是为了激化他们的矛盾,也是为了助长他们的气焰,臣子们争的越厉害,为君者才越安全。

这次封爵,有太多德不配位的人,若是再不收敛,灾殃就在不远了!

朱标把太子妃的事情告诉了身边的几个人,云锦还好剩下的暖玉和大小双儿都有些恐慌,朱标也没有说什么。

这些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朱标自然会护住她们,但是他也不会给暖玉她们撑腰让她们顶撞太子妃。

三天后朱标就接到通知,说是在上午的朝会上朱元璋向着常遇春下了赐婚的圣旨。

常遇春已经欢天喜地的领旨谢恩了,回到府内准备去了,当然,这就是做做样子,这件事情早就已经定好了。

按理说朱标身为太子储君,皇帝的赐婚圣旨也已经下了,这事情也就算是定了,到时候直接举行婚礼就行了。

但是没想到皇后竟然下了懿旨给礼部,让他们准备六礼。

朱标一下就懵了,古代的婚前仪式可是麻烦的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他还以为能逃过一劫了呢……

没办法,懿旨已经下了,朱元璋虽然不愿意后宫干涉政务,但是当娘的操办儿子的婚礼,老朱同志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礼部尚书就领着一群人到东宫拜见太子,并且通报他,太子妃的金策和金宝都已经在准备了,并且还带了九头大雁让他挑选,好一会送到开平王府。

这就是第一步了,送礼探探口风,送大雁是因为觉得大雁夫唱妇随用情专一。

除了大雁外还有许多珍宝,都是马皇后亲自准备的。

朱标挑了一对长得不错的大雁,然后就算完成了。

第二天问名的环节,礼部官员领着钦天监和司礼监的人马浩浩荡荡吹吹打打的向着开平王府奔去,几个皇子也凑热闹去了。

第三天由皇后身边的大宫女领着礼部和钦天监的官员分别向朱标和常洛华要了生辰八字,经过钦天监的判定“大吉!俩人正是天作之合!”

第四天纳征仪式,按规矩,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见!其实就是给老丈母娘送礼的环节,朱标身为太子自然不可以小气。

莫说岳母的礼物,连开平王府的仆从侍女都有各自的礼物,这是朱元璋安排的也是彰显“甘露普降,皇恩浩荡!”

第五天的告期,就是两家把正式成婚的日子定下来,至此大戏的序曲唱完了,真正的麻烦还在最后成婚那天。

大婚日期定在了洪武二年的九月,这件事已经算是彻底的定下来。

朱标也去过一趟开平王府,可惜并没有见到常洛华。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可能朱元璋觉得儿子快娶媳妇了,也不是小孩子了,一些政务处理完后都会送到东宫让他看一遍。

朱标也算真正的开始了解天下的状况,只能说现在的大明就是遍地残骸,一些重要的城镇基本都是废墟了,天下闻名的扬州城居然只剩下了十八户人家和二十一颗活着的树。

元朝末期,官员贪污,蒙古贵族靡烂,朝政腐败。为消除赤字,元廷加重赋税,并且大量滥印新钞“至正宝钞”,随之产生的通货膨胀加上荒灾、黄河泛滥等天灾使得民不聊生。

面对哀鸿遍野、饿殍满路的凄凉局面,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朱元璋在李善长关于赋税的奏章中回复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难,就像刚刚会飞的鸟不可拔羽,才种的树不可摇根一样,要安养生息之。”

现在必须采取这种政策,同时主张藏富于民,为了保证农业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力资源。朱元璋通令全国,地主不得蓄养奴婢,所养的奴婢一律释放为良民。

凡因饥饿而典卖为奴者,由朝廷代为赎身;严格控制寺院的发展,明令各州府县只能有一个大寺院,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严禁寺院收养童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如果要是出家,必须得到父母和官方同意。

出家后三年内还要赴京考试,不合格者潜发为民。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社会增加了一只庞大的劳动力大军。

十一月的中旬,朱标突然接到通知,立刻随御驾启程,幸好刘瑾动作快,准备好外出的必需品就直接出发了,到了城外调整车队的时候才看清随行的人还有杨宪,刘伯温、吕昶等人,皇子有朱樉朱棣!

没有人知道朱元璋此行的路线,往后的半月中朱元璋随机的筛查着南京附近的城镇,检查朝廷的政策有没有落实下去。

一路上朱元璋领着皇子们亲自观察百姓的生计,若是地方官不作为或者贪赃枉法就直接拿下,严重的斩立决,一般的就押送回南京让刑部处置。

月底的时候天寒地冻了,朱标坐在朱元璋的龙撵上喝了口热茶。

朱元璋还在批阅奏章,他一天从早到晚基本闲不下来,忙得很。

朱标也拿起朱元璋已经批阅完的奏章看了起来,突然朱元璋说道:“标儿,扬州知府上的奏章你看了吗?”

朱标回想了一下,那是昨天的:“回父皇的话,儿臣记得是扬州知府向朝廷要钱要粮要人,说扬州已经挺不过这个冬天了!”

朱元璋也放下奏章喝了口茶水:“扬州啊!咱小时候就总听人说扬州是如何如何的繁华富贵,咱要饭的时候还想过去扬州要呢!”

朱标闻言就笑了起来:“想来那时候能要到烧鸡吧?”

朱元璋拿起一折奏章就拍在朱标头顶,然后叹了口气:“奏章里说的太惨了,咱得去亲眼看看才行,诺大的扬州就剩下那十几户人家?”

朱标正了正脸色说道:“父皇,自古以来开国之君扫平乱世后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百姓稀少,田野荒芜。由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

……

第54章 民生艰难

朱标接着对朱元璋劝慰道:“汉高祖得天下后也是国朝艰难,甚至还有白登之围,唐太宗贞观之治前还有渭水之耻!而我大明在您的带领下威压外族,扫平外患!”

“于历代前朝相比我大明不过是家业艰难了些,父皇也已经下令轻徭薄赋与民修养,在您的治理下,想来不出二十年天下就又会恢复繁荣!”

朱元璋听着儿子的劝慰也舒缓了不少,这些天不仅亲眼看见民生艰难,地方的官员也是奏报不断。

“徐州白骨蔽地,草莽弥望,残瓦荒草中常常有狐鼠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