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91章

作者:夜星月语

自洪武四年起纳哈出就自号开元王,也速迭儿并不承认此爵,不过也无力干涉辽东,只能听之任之,甚至为了安抚纳哈出还要继续给他加官。

大明本来也是不承认此爵的,正式的信使往来都只是称其为前元太尉,不过既然察罕主动前来了,朱标也不介意让他享受一下王世子的待遇。

纳哈出坐拥辽东半壁江山,而且其身为蒙古帝国开国元勋木华黎的裔孙,其身份在蒙古极为贵重,姻亲众多盘根错节,有了这面旗帜对未来招抚草原部族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能以区区这点儿礼遇让其罢战归附,那可就赚大了,别看大明现如今在辽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高丽那边也能调援以两面夹击,但纳哈出依旧占据地利,手上还是有二十万可战之兵。

如果两军对垒自是简单了,但如果纳哈出只是依地险固守,靠着辽东气候严寒山川险阻,大明不出动二三十万大军根本没有攻下的机会,历史上纳哈出可是盘踞到洪武二十年才被解决的顽疾。

朱标的话自然也被许多人听到了,文武官员各有所爱,互相交头接耳了起来,辽东虽是苦寒之地但可不小,若是设立州府管辖他们或许就要有人去顶上了。

武将们则是有些不平,认为区区一个纳哈出之子也配得到这份礼遇,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去把辽东打下来,将纳哈出父子拴在马后一路拖回来。

张大嘴等人跃跃欲试,他们虽也算是武勋,但可不算勋贵,正愁着没有仗打给儿孙留下个富贵传家与国同休的爵位呢。

他们是只想着打胜仗封妻荫子,至于朝廷能不能负担起大军远征的军饷粮草供给什么的,都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

喧闹间午门城楼上的鼓声响起,一众官员赶忙起身整理了下朝服,然后有序的走出班房到午门前列队,文武分两班入朝,文由左掖门,武由右掖门,入内后,先于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候鸣鞭,各以次过桥,诣奉天门丹墀。

监察御史冷眼观望着一众文武,纵然是武勋们这个时候也是规规矩矩的,只不过今日还是有了个例外,一位御史面色惨白抚着腰跟在文官队列最后,形仪不整。

这自然是被记下来,说不准过会儿还要被弹劾,监察御史战天斗地,对自己人下手也是毫不留情的。

朱标站在最前回首一望自然也看到了,他对这个王御史还是稍有印象的,方才好像还说过几句话,记得此人挺正常的,怎么突然不会走路了。

见奉天门尚未打开就让福贵过去看看,得到回复后也是不禁摇头,挥手招来监察御史吩咐道:“王御史在班房腰部受伤,事发突然未及报备,方才记下的撤销吧。”

“诺。”

一旁的胡惟庸恭维道:“殿下仁慈宽厚是为臣等之幸。”

朱标笑道:“小事耳,岂当丞相如此夸赞,文武百官皆为臣子,协助圣上梳理天下有功,本宫理当照抚。”

胡惟庸沉吟半晌,朱标瞧了他一眼也没再多说,有些话不过是用来试探的,说的是什么其实不重要,接了话,互相自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味。

没一会又一通鼓声响起,众人按照以往的规矩入奉天殿内朝拜,当今圣上端坐龙椅俯瞰群臣,面对赫赫天威,天下最有权势的一批人仿佛柔顺的羊群一般恭谨。

朱元璋看着下方的百官挥手道:“众爱卿免礼。”

鸿胪寺官唱:“百官奏事,各衙门依次进奏!”

胡惟庸先上前一步奏报中书省政务,然后是徐达奏报大都督府军务,然后才轮到各部衙门尚书侍郎。

今日朝会很平淡,也没有什么需要朱标开口的,于是一直肃立观政,很快也就结束了,皇帝先行一步退朝,其余官员再送太子,然后各归府衙各尽其职。

谨身殿内爷俩正在坐着喝茶闲聊,书案上的奏章也不多,所以俩人都不着急,老朱突然想念起自己两个宝贝孙儿,本想从儿子这听听信儿解解馋。

结果自然是一问三不知,朱标黑着脸听着自己父皇的抱怨,他一天操心内外政务忙的晕头转向,哪有时间陪着两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婴儿。

“父皇想念孙儿,着人去东宫抱来就是了,何必在这儿为难儿臣。”

朱元璋眼睛一亮:“今日天气好,是该抱出来透透气,这个时辰应该醒了吧。”

朱标直接对福贵吩咐道:“去请皇孙来这儿,把奶娘也带上,先将她们安置在华盖殿。”

“诺”

“那个谁,给皇孙多穿戴不得受凉了。”

“奴婢谨遵圣谕”

福贵快步离去,朱元璋笑着起身在屋里晃荡起来:“咱可有日子没好好瞧瞧那两个小崽子了,夜里忙完想见,你母后怕孩子受风一直拦着。”

朱标喝了口茶道:“再有两个月就不怕了,到时候父皇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抱过来就是了。”

朱元璋笑了几声:“不知不觉咱也祖父了,比常人晚了些,但好在一口气抱了两个大胖小子,哈哈哈。”

“那父皇可该多笑笑了,再有几个月又能抱上一个,昨夜落华同儿臣说王氏应该也是有了。”

老朱本以为是大儿媳妇又有了,一听是什么王氏笑意就少了几分,不过还是高兴的,子孙昌盛瓜瓞绵绵总归是好事。

正想着要奖励一下那什么王氏的父兄,才反应过来王氏到底是何人,这也幸亏朱标东宫里的女人不多,否则老朱这一会儿可还真不一定能想起来。

“是那个高丽公主?嗯,好事,于国于家都是一桩喜事,咱该派遣使臣去高丽走一趟了。”

高丽的具体情况老朱或许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但大体情况肯定是了解的,朱标同高丽的联系还是通过亲军都尉府,那一举一动自然就瞒不过老朱的眼睛。

当然了,朱标从始至终也没打算隐瞒,无论此事成否都对大明有利无弊,毕竟高丽已经走到了王朝末年,稍有长远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吃绝户虽不道德但真可谓一本万利。

朱标挥退殿内的奴婢才开口道:“高丽正经的宗室子弟不多了,老弱妇孺居多,父皇也知道现在这个高丽王血脉不纯,他们现在能指望就剩沈王脱脱不花了。”

朱元璋也回龙椅道:“也速迭儿自顾不暇,去年南下损兵折将,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都有大批不满的,他竟然还有闲心想扶持一个高丽王,怕是想的太多了。”

朱标敲了敲身前的书案道:“儿臣以为就是因为他内忧外患,这才想让高丽以及纳哈出在辽东在东海牵制住我大明的注意力,让他有时间解决内患。”

“南下失利,但也速迭儿的亲卫以及瓦剌的伤亡其实尚可,真正伤亡惨重的是哪些分散在草原各处的大小部族青壮,他们的部族老弱病残不提,妇孺牲畜可是珍宝,也速迭儿只要趁此机会吸纳培养,不出十年就有了一批真正的心腹近卫。”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看来得放天宝奴他们也去抢这块肉了,也速迭儿是个危险的人,狼子野心,不能给他太多机会,否则必成大患。”

朱标笑道:“养狗就是为了让他去同别的狗嘴里抢食,否则养他干什么呢?天宝奴儿臣也见过了翻不了天,何况表兄坐镇北方,他的性格能力父皇还不清楚么。”

朱元璋缓缓点头:“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确实可以托付大事,多年累功至今,也是时候给他封王了。”

……

第564章 皇孙

朱标应了一声道:“那应该同姑父说一声,晋封王爵也绕不过姑父。”

大明现在其实是有两位曹国公的,也就是李文忠的亲父,当今皇帝的姐夫李贞,父子同爵在历朝历代都是少见的,但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儿子的爵位盖过老子吧。

何况老朱对自己这位姐夫极为敬重,洪武元年,就拜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封为恩亲侯,李文忠立功受国公爵时,又给李贞特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晋为曹国公。

这等恩眷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老朱本就极重血脉亲情,当年在乱世荒灾之中朱家并不好过,唯有二姐朱佛女与二姐夫李贞家境比朱家稍好一些,对朱家常有帮扶,朱元璋幼时没饿死也是多亏了姐姐姐夫照顾。

当然还有一位长姐,但她出嫁得很早,没像二姐一样对娘家有所照顾,当然这也不算什么,毕竟当年谁家都吃口粮都不容易,可朱元璋刚从红巾军时,曾被元兵追杀,受伤逃至长姐家寻求庇护,但姐姐与姐夫王七一因害怕受到连累,竟将亲弟拒之门外,此亲也就断了。

后来开国之后,自家父皇绝口不提长姐,以二姐朱佛女为长姐,一路从孝亲公主到陇西长公主,李文忠父子晋封曹国公后加册曹国长公主。

谈起李贞老朱自然也就想起来自己逝去多年的二姐,他现在虽富有天下了,可却还是没让姐姐在生前享受过一天的富贵,恩情未报思之有愧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说起来也有日子没见过姐夫了,这是咱的不对,标儿,你也知道你姑父的为人,恐怕是不愿意再受这样的恩典了。”

朱标忍不住笑道:“敕免常朝,赞拜不名,父皇还特别赐允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这等天恩姑父自然是要惶恐不安的。”

“恩义深重,言莫能报,你姑父六十有九了,马上就是古稀之年,能让他多享一天富贵是一天吧,将来咱去了下面也好对姐姐有个交代。”

“标儿,咱当了皇帝,你姑父对咱还是有些敬畏疏远了,有些话咱说了他更惶恐,他向来最看重最亲近小辈,你这几日去一趟吧。”

这等话朱标也没法接只能应诺,不过老朱是何等人物,感伤悲哀不过一瞬之事,马上就把注意力放回正事上面。

“纳哈出的儿子到了,你是什么打算?”

朱标正色道:“能稳则稳,就算纳哈出暂时下不了归附的决心,也要让其不得同也速迭儿再有联系,如果让草原辽东高丽连成一线,那大战马上就要再起了,我大明本以稳固之势又要起动荡了。”

朱元璋心中算了一算:“嗯,也速迭儿能调动的最起码还有二十万控弦之士,纳哈出盘踞辽东屯兵金山最起码也有近二十万之数,高丽最弱但二军六卫加起来十万所属是有的。”

朱标点头道:“而且这三部都不缺马匹,让他们串联起来的话确实是个大麻烦,好在他们心思各异,也速迭儿弑汗篡位,纳哈出一系向来都是忽必烈一系的忠臣良将自是不愿臣服阿里不哥的后裔。”

“至于高丽也受够了元朝的压迫,不愿再回到那段屈辱的关系中,而且高丽不久前才与纳哈出因为领土又产生了冲突,总归来说还是缺一个能让各方信服的领头羊一起对抗我大明。”

朱标缓了口气继续说道:“三方都明白这点,但又实在没有破局的办法,所以纳哈出才会派其子来京谋条后路,当然也是想要待价而沽,毕竟辽东位于草原与高丽之间最是关键紧要之地。”

朱元璋欣然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咱的底线就是国公之爵,就看他纳哈出敢不敢要了,他敢要咱就敢给。”

朱标先是沉吟不语,过会才说道:“儿臣明白了,不过想来纳哈出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会为子孙计,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他是不敢要的。”

朱元璋哼笑一声:“纳哈出是个没脸没皮的东西,你也别太高估他。”

“是。”

就在这时候殿外传来声音福贵福多各抱着一个严严实实的襁褓走了进来,朱元璋眼睛一亮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

“哈哈哈,咱的两个好大孙儿来了,快让爷爷瞧瞧胖了没有。”

福贵福多赶忙跪下捧着襁褓道:“奴婢替皇孙向皇爷爷磕头问安。”

“嗯,好啊”朱元璋乐呵呵俯身看了看两个流着口水圆瞪着双眼的白胖娃娃,都亲呢的轻轻抚摸了小胖脸,然后还是先抱起来自己的长孙。

朱标也走过去抱起了亮儿,对自己父皇的选择他毫不意外,长子长孙就得这么明确,小不忍则乱大谋,就算是怜惜小的,也最多只能在其他方面弥补。

今日天气原本就不错,谨身殿内还有其他布置,所以还是比较热的,襁褓中的两个孩子开始不住的伸手蹬脚想要摆脱束缚。

朱标抱着儿子坐下,伸手将手指放入孩子的脖颈处,感受到体温确实有些高就帮他解开了厚重的襁褓:“父皇,孩子好像有些热,放出来玩吧。”

朱标做事向来关注细节,但老朱同志就不是这个性格了,颇为兴奋的皇帝陛下正前后晃悠着怀里不知所措欲哭无泪的长孙,一点没感觉孩子可能热了。

老朱不耐烦的说道:“啊,咱晓得,你忘了你小子就是咱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还指挥其你老子来了。”

朱标嘴角一抽,心想本宫这么大点的时候,正是战乱不休征伐频频的时候,您老常年在外南征北战,一年到头才有几天是在府里带孩子,我可都记着呢。

朱标怀抱穿着小红肚兜的儿子看着面前的爷孙俩折腾了好一会儿,到最后以老朱的身体素质都额头见汗了才停下。

而襁褓里的阳儿这才回过神,小嘴一瘪大颗大颗的泪珠瞬间就流出来了,哭闹着挥手蹬腿,以己度人,老朱估摸着孙子这会儿应该也是热了。

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将御案上的各种东西左右扫开,将长孙上面边哄边将襁褓放在书案上,终于解开了襁褓,舒服了许多的孩子哭声这才小了一些。

见那张大脸还敢凑上来,有些小脾气的皇长孙一脚就蹬在其下巴上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外推,希望他能离自己远点儿。

才几个月的孩子最是可爱,身为祖父的朱元璋自然不会跟自己的亲孙子计较,乐呵呵的逗着孩子,看着眉眼同自己标儿幼时极像的孙儿,心都快化了。

这时殿外又传来通禀声,是胡惟庸领着中书省几个官员一起来了,这倒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早朝能解决的政务有限,主要还是靠私下的小会,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其官员自然是这谨身殿的常客。

朱元璋抱着孙儿坐回龙椅道:“叫进来吧。”

很快胡惟庸以及中书省左参政陈宁等数位高官一齐走了进来:“臣等参见圣上,拜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挥手笑道:“都免礼吧,来人给诸位爱卿赐座。”

“臣等谢过圣上。”

胡惟庸笑道:“臣今日出门的时候就瞧见枝头上喜鹊翩飞鸣叫,果然今日就有幸见到了两位皇孙,真是托天之洪福啊。”

陈宁也是附和道:“两位小殿下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臣等虽未有福分见太子殿下幼时,可如今却是比众同僚早先得见皇孙了。”

其余人自是不甘落后,他们其实也不容易,当今圣上开国之君,根本不屑听溜须拍马逢迎献媚之言。

原先还可以夸太子殿下,可如今太子殿下也开始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了,再夸就不对劲了,而且圣上也听多了夸赞太子的话,都已经理所当然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皇孙降世,圣上正是稀罕的时候,这时候不趁机表忠还等什么呢?

朱元璋听的高兴,索性抱着孩子走了下来给一众高官看看什么叫天资粹美地表英齐的绝世好孩子,这一看就更了不得了,什么好话都止不住的往外蹦。

……

第565章 余粮

热闹开心都是大人的,两个孩子自然受不了这一群陌生人围着他们品头论足,很快便大声嚎哭起来,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着人赶快抱去华盖殿送到奶娘怀中。

等孩子离开后朱元璋和朱标落座,几位朝廷大员尚有不甘的咂了几嘴,感觉数十年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文采还没展示完,怎么两位皇孙这就被抱走了。

朱元璋摆了摆桌子道:“中书省几位爱卿都来了,这可是少见,是有何事奏报?”

朱标也是投来了好奇的目光,这次来的人基本都是胡惟庸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虽说在京官员的升迁任免都出自皇帝之手,但胡惟庸毕竟是当朝丞相,还有的体面还是有的,他举荐的人皇帝一般也都会准其所奏。

这看似是结党营私,但其实是官场无可避免的事情,无论身居何职,你手下要是没有一手提拔的亲信心腹那办什么事儿都是推三阻四困难重重,宰相如此县令也是如此。

还是胡惟庸当先发言:“中书省秉承君意,掌管机要,是才臣等将去年整年的政令从头梳理了一遍,有些当时搁置的问题需要重新向圣上禀明,恭请圣心独裁,所以臣等才一齐来面君对奏。”

朝廷每日需要处理的全国政务数不胜数,绝大多数都尽快解决了,但也总会有些存在争议或者受限于时局的,如果情况又不是太迫切,那么就会留中搁置起来,等日后处理。

去年朝廷于外四面用军,于内天灾频发,国库空虚赋税难收,所以搁置下来的事务不少,这些都在中书省留存。

今年情况还是不错的,元旦朝会上皇帝也说过今年朝廷要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准备再主动对外兵了,所以中书省同户部一核算,就算留出一部分预算给天灾人祸,朝廷竟然还能有些余粮,这可是从开国至今头一回啊。

朱元璋闻言也乐了:“问过户部尚书了没,难得有点余粮他还不死死藏在户部库里等着还债?”

中书左丞陈宁笑道:“臣等同户部核算的时候也担心过郭尚书会藏着掖着,毕竟户部是欠着江南几大世族一百多万石粮食,可没想到郭尚书坦然的很。”

中书参政看向朱标拱手道:“还是多亏了殿下,否则这个时辰臣等恐怕还在户部听郭尚书扯着嗓子哭穷呢?”

中书平章政事赵延年捋须摇头:“郭尚书真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明明有了太子殿下的保证,临了临了还是让臣等保证,如有变化中书省要想办法补上缺口。”

朱元璋乐呵呵的,可见他对自己任命的户部尚书极为满意,要的就是这个不吃亏抠门儿的劲头,咱大明多穷啊,再有个大手大脚撒钱的户部尚书,日子还能过么!

“标儿,赵爱卿可是在怕你赖账了,这朝廷欠的粮食你真要一力承担?”

赵延年赶忙告罪:“臣可万万不敢有这个意思,圣上绕了老臣吧,否则这以后臣还哪有脸面去东宫拜见太子殿下了。”

殿内的气氛还是很好的,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皇帝心情好,臣子们不战战兢兢惶恐难安,那自然都会配合的什么都好了。

朱标站起身应道:“已经有眉目了,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去年也在朝会上议过,我大明开国至今对各方都采取封锁之态,对外往来贸易受限,商业不兴货产难消,不说如同前元甚至都比不上南宋之时的局面。”

“诸位爱卿都是治国干才,应当知晓商者贱业但就如同活水能往来财货,我大明于外贸易封锁是有倭寇的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开国时的国策,现在局面好转是该变一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