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29章

作者:夜星月语

定然是有个能在朝堂压下他们的人,朱标自然清楚胡惟庸是跑不了的,但绝不可能只有他一个,毕竟胡惟庸身为左相,最多就是作壁上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不会亲自下场。

这点儿利益还不足以胡惟庸把自己搭进去,丞相之尊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金银可以拉下水的,还要弄清楚被贪污的粮食都是谁在经营,有没有涉及到镇守地方的勋贵。

思索之后,朱标心中的杀意都有些按耐不住了,其实朱标并不会因为官员过的比百姓好而生气,甚至还乐于见成,赈灾救民先喂官儿,这是人性常理,神仙来了也教不出几个宁愿饿着自己去救济不认识灾民的官员。

想要马儿跑自然得给马儿吃草,但朱标不能容忍官员吃饱了还往自家搬粮再高价贩卖,你这样做就显得本宫很呆,这不行!

所有牵连到此事的官员一个都跑不了,最好也得满门抄斩起步,本宫这几句叔叔总不能白叫,哪怕最后涉及到钦差勋贵也如此。

心意一定后朱标也就回神了,抬眼就看见清涟乖巧的坐在原地望着他,深邃眼眸里蕴含着对未来的迷茫,往后何去何从?

朱标站起身拉过她在她洁白的脖颈处留下一枚鲜艳的印记,惊慌失措的一声嘤咛,让素了几个月的朱标食指大动。

拉着她朝着楼梯走去,陈家俩兄弟自然没有心情玩女人,都神态不安的等候在三楼楼梯处,但又不敢上去打扰。

见俩人下来了才松了一口气,陈炳先也不敢多瞧清涟一眼,当即说道:“城内的院子早就收拾好了,这就领公子哥过去休息。”

朱标微微点头,这时候红光满面的张恒也接到通知走了出来:“呵呵,贤侄可是准备回去休息了,其实也可不必,这里有的房间。”

朱标含笑拱手道:“家教严不敢在此处过夜,还请叔叔见谅。”

张恒看了眼清涟脖颈处的红印就知道这份礼物送的很合乎陈韵泽的心意,于是也就不在强留:“既然如此那就回去休息吧,对了,还有这个差点忘了。”

朱标笑着接过清涟的身契:“不知明日叔叔何时有空,小侄也好前去拜见,城外放着那么多粮食不尽快有个说法,还是让人有些不放心啊。”

张恒眼睛一亮:“那就明日午时来家中吃饭吧,外边酒楼再好也比不上家里舒服。”

“叔叔说的是,那小侄明日就厚颜前去打扰了。”

俩人又好好的客套了一番,朱标才领着清涟上了车驾,见她依旧朝环采阁发呆的样子就问道:“没出来过?”

“回公子爷的话,奴家自七岁那年进去后还是第一次出来。”

“你在这里面都学了些什么?”

“学了怎么伺候公子爷。”

第392章 陪王伴驾

朱标盯着有些羞涩的少女问道:“哦,跟谁学的?”

清涟细细的讲述了一遍,朱标见过的老狐狸多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说没说谎或者有什么言辞模糊的地方都可以察觉的到。

听完后也就能确定了她是不是被派来的暗探了,美人计这个东西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好的,成本低但成效卓著,毕竟一个绝色妖娆并不难培养,几百个女孩里难道还能选不出几个出众的来教养么?

来庆阳这一路沿途所见的孤女何止几百,只要有一口粮食就能领走,这世道从不缺少以色娱人的玩物,清涟也同样如此,不过好在也没背负什么任务,只是单纯的被送给了陈公子罢了。

车驾行驶进了一处宽敞的四进大院儿,进了门入眼就是影壁,上面刻着福寿蝙蝠图样的砖雕,样式颇为考究,陈炳先亲自拉开帷幕请朱标下来,周围等候多时的两个小太监领着陈家的仆人侍女开口道:“小人(奴婢)等恭迎公子爷大驾。”

朱标扶了一下陈炳先的肩膀跳下马车,看的刘安眼皮乱跳,见后面还有一个姑娘赶忙上前先要搀扶,见对方眼中的抗拒赶忙反应过来,自己现在是小厮,可碰不得女眷。

一旁的侍女赶忙过去把清涟扶下来,朱标看了她一眼对侍女吩咐道:“领姑娘回房安置,让她早点歇息。”

侍女们赶忙应是,清涟有些惶恐不安,但又自知身份低下没有什么资格反抗,默默的跟着下去了。

等人走远了一旁的陈荣言皱眉问道:“莫不是此女有问题,惹得公子爷不喜?”

陈炳先赶忙说道:“庭州女子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在下会立刻搜寻一个身家清白合乎公子爷心意的奉上。”

朱标白了他们一眼说道:“本公子就是那么急色的人?正事尚未解决哪有心思寻欢作乐,若是那样与刚才那些人又有何区别?”

朱标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自然也喜欢女色,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他不敢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也不会在灾区时时刻刻都有百姓子民饿死的情况下放纵自己。

这种情况下他睡不踏实,玩的也不会尽兴,与其无端发泄欲望,还不如养精蓄锐,拿贪官污吏的人头换取心安。

陈炳先领着朱标走进正堂,落座上茶后吩咐仆从侍女退下,只留了太子殿下带来的两个太监在旁。

陈荣言当先开口道:“庆阳官员举办的这场接风宴很周到,诚意也有了,酒席上都没谈论一点儿关于粮食的事情,看来明日才是正宴了,不知殿下是如何打算的?”

陈炳先点头说道:“原先也不是没有人运粮来此贩卖,但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低价被收走了,除非跟他们是一路人,否则自己根本贩卖不出去,毕竟他们不点头,粮车连城门都进不去。”

朱标喝了一口热茶后说道:“庆阳府是门户,真正的大头都在后面,本宫记得奏报上说过过,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是平凉府凤翔府以及巩昌府吧。”

陈炳先点头应道:“想要过去要么拿出殿下的招牌,要么就得让通政使送私信来,否则我们的在灾区寸步难行,越往西南方向灾情越严重,没有官差护卫那些灾民恐怕会强行袭击粮队。”

朱标眸光闪烁了一下,虽然还未见过庆阳知府,但从他麾下的同知推判下就可看出,庆阳府吏治败坏到了极点,再加上沿途看见的把百姓当牲畜欺压取乐的差役,可以说庆阳府上上下下都该死。

但杀人容易,杀几个地方高官不算什么,朱标一句话的事情罢了,但若是清洗上上下下可就难了,这么大的州府,官吏都死了,那谁来管理?总不能让灾民自己当家作主吧。

庆阳如此,后面的三个州府恐怕也好不了多少,三个州府官吏的缺口,朱标想想都头痛,就是立刻举办两三届科举都堵不上。

终究是只能抓头放下,基层官吏是不能动了,最多是接机吓唬他们一下,让他们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

朱标叹了口气捏着眉心说道:“留下一万石粮食收拢孤儿的事儿估计他们都知晓了,这时候再说这批粮食不是本宫的,未免过于自欺欺人了。”

陈炳先松了口气说道:“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只是殿下的名声恐怕是要暂且坏了,他们定然会借此大加宣扬,好让一些清廉持正的钦差官吏认清现实服从他们。”

朱标自然清楚这一点,否则人家怎么会分这么大块的利益出来,不就是想借着东宫的名头打压异己,当然了,更重要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后遭受清算,借机贪赃敛财的事情趁如今天灾人祸还能隐瞒,但灾情再如何也会过去的。

到时候就是看谁屁股最脏,大家凑上一些不好掩盖的官吏上去给皇帝发泄怒火,再把震灾罪责都推到那些不配合的钦差身上,总之无论如何都会有一批得利者活下来。

但谁都怕自己运气不好,若是能把东宫扯下水,朱皇帝是不把他们当人,但还能不管东宫太子的颜面了?

就是冲着太子殿下,皇帝老子也不好彻查太多,不彻查那他们可不就都能活下去了,甚至做的好了,往后还能靠上太子爷,那可就彻底妥了。

这笔帐人家算的可清楚着呢,贪官污吏又岂是一般人能做的,那必须是胆大心细老谋深算,只可惜一身本事不用在正道上。

话说到这陈家俩兄弟就退下了,本来是准备一起在院子里住下的,毕竟是四进大院,住下他们绰绰有余,可如今住下了个清涟,那他们就得避讳了。

幸好陈家不差钱,早早就把隔壁院子也买下了,陈炳先自己也是有宅院的,里面还养着四五个小妾,至于妻儿都在老家,这也是族里的规矩。

不过他可不准备回去搂娘们儿,能有机会陪王伴驾自然不可错过,宁愿跟堂兄睡在殿下隔壁院子,这样明日一早也就好去拜见了,若是有事传唤也方便,不至于让殿下等候。

……

第393章 召集旧部

朱标在屋内坐了一会,然后就让刘安领他去书房,这么大的宅院自然不会没有,甚至里面的藏书还不少,不过他这时候也没心情看书了。

赵淮安摆开笔墨纸砚,朱标先是给自己父皇去信,这个时候朝廷的会试也该开始了,新科进士举人等正好朝着灾区安排,以后不好说,但新晋官员总归还有点良心在。

就是贪污经验不足也好啊,若是从其他地方抽调老油条,那就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与资本相同,官员们为了五成的利润就不介意冒险,如果有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于斩首的危险,如果有三倍的利润,他们感冒着诛连亲族的风险犯事。

何况在灾区贪污所能获得的利益又何止这些,说是十几倍的利益都不多,官员们依仗权力瓜分朝廷运来的赈灾粮食,垄断控制当地的卖粮产业,然后直接转手天价卖给受灾百姓,银子没了就让他们用房产用田亩来换,饥荒之下谁还会死抓着这些身外之物。

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后,卖光家业的百姓也就沦落为街边的难民了,至于本就没有家业的穷苦百姓早就饿死了。

而得利者们可谓是吃的满肚肥肠,等灾荒一过,他们手里的田亩店铺房产自然而然就又会值钱了,有了这些就可以贿赂京中上官,早日从这贫困的地方调任到江南等富庶的地区任职。

这一套章法下来,除了筹粮赈灾的皇家以及受灾的百姓其余各个都吃饱了,算是过了个大肥年,这是真正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

朱标紧紧抿着嘴唇,面上杀气四溢,一旁伺候的刘安低着头看着脚尖,连口大气都不敢喘,书房内只有笔墨滑过信纸的细微之声。

写完后让刘安封好,他自己坐在椅子上舒缓了一下心情,又挥笔给自己母后写起了家书,儿行千里母担忧,朱标两世为人自然懂得,写了些日常琐事让自己娘亲知晓他平安健康就是了。

再一封就是写给自己太子妃的,这次倒不准备在写什么嘱咐她注意身体的了,那样也太显得自己只是关心她肚里的孩子,怀孕的女人容易多愁善感,本来就不能陪在她身边,自然不会再让她伤心。

朱标文章做的还是不错的,情书也是手到擒来,言辞切切的讲述了苏杭扬州之美,许诺明年一定带她出去逛逛,有个盼头日子才好过,无论是谁都是如此。

三封给自己最亲近家人的信件写完了,剩下的自然是其他人的了,朱标首先给大理寺卿阎东来和通政使司陈佑宗去信,让他们在京好好查查谁得了陕甘官员的好处。

毛骧如今不可信任了,他那宅子以及几千两银子没有上报,那就说明他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下场不妙了,这是在为自己准备后路。

朱标猜测应该是胡惟庸点醒了他,毕竟朱元璋想看他们俩相互撕咬是明摆着的,胡惟庸不可能彻底击败毛骧,因为毛骧背后是皇帝,只有皇帝主动抛弃毛骧,毛骧这个亲军都尉府的统领才会死。

所以胡惟庸自然不愿意浪费心力与他纠缠,索性就直接点醒他,你按照皇帝的意愿搞死了当朝当朝左相,连丞相都斗不过你,你这么厉害可想过自己的结局?

任何处于毛骧这个位置的人心中都有数,历朝历代他们这种人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或许刚开始他们是愿意为了帝皇的千古功业献身的,但时间越久人性的变化就越大,现在毛骧是想活着了。

说实在的,朱标都替毛骧为难,他的处境进退不得,稍有差错就是满门抄斩之罪,要么按照皇帝的意愿死死盯着胡惟庸,等命令一下就扑上去咬死他,要么就跟胡惟庸合作,养寇自重以免鸟尽弓藏。

只是这点小心思都是朱元璋十几年前就玩剩的,也不知毛骧是如何的昼夜难眠,更不知道他最终的抉择是什么,朱元璋的狗不好当啊,骨头少皮鞭多,稍有不对就容易被剥皮下锅。

之后朱标又写了几封信,这就不是发往京城的了,而是给他的东宫门下,受灾地区太多,朱标一人分身乏术,拿下贪官污吏之后各府城都需要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朝廷派来的人多半是经验不足的新进官员,赈灾大事人命关天,交给一帮愣头青他不放心。

办事可不仅仅是不贪就行的,差役油滑似鬼百姓愚昧难教,林林总总都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干吏,绝不是刚下考场的书呆子们能处理好的。

当初那一科除了吴伯宗这个喜爱天文的留在京城外,其余优秀的郭翀张帆李进等人都在朱标的示意下在翰林院挂了个名后就下地方历练去了。

那几个都是有志向的,朱标送他们离京的时候还每人赏赐两百两银子,劝诫他们不可贪图一时之蝇头小利,而忘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志,赐下银钱就是希望你们不受生存之困,可以一心为公为民解忧。

之后还特意派人去偷偷查探过,他朱标的银子可不是好拿的,安家费他都给了,光明前途也给了,如果还敢贪污受贿也太不把太子当回事了。

朱标那时候大概给了八九个人银子,都是在迁民中表现突出的,可后来还是有两个人贪污受贿了,这时候坟头草应该也不矮了。

朱标最先想到的自然是状元郎郭翀,他此时应该在山西太原府当县令,此人博学有文才,状元郎的身份对刚下考场的进士举人们还是很有带头作用的。

然后就是更的他心意的张帆李进,这俩人一个在西安府,一个在襄阳府,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州府通判,倒也是仕途通畅。

这俩人的行政能力要比郭翀强些,尤其是在安抚百姓这方面,而且都吃得了苦胸怀大志,这样的官员朱标自然喜欢。

有大志向那就不会为了银钱坏了自身前途,毕竟他们的路已经在朱标的照耀下很明晰了,说句不好听的,等朱标一上位,他们这种嫡系是必然要是替新君执掌朝廷紧要职权的。

第394章 宝印

林林总总写了十余封信件,交给刘安让他安排人送出去,这时候韩政正好过来拜见,他身为护驾主将自然是不会离朱标太远的。

让韩政起身后朱标问道:“查的怎么样了,庆阳府的赈灾粮食都在何处?”

韩政站起身后说道:“殿下,经探查赈灾粮食大部分都安放在庆阳都指挥使司,每日都只是拿出一点赈灾,具体剩余数目根本无从探查。”

朱标了然的点点头,果然还涉及到了地方卫所:“此处卫所的指挥使是何人?”

韩政回答道:“昭毅将军何承,曾跟随汤帅南征北战。”

汤和的麾下,怪不得连个勋爵都没捞到,只是加了个三品的武散阶,镇守的地方卫所也不是个富裕的地方。

朱标还真不记得这个何承是谁,没有什么印象,也就是说此人无论是开国前还是开国后,都没做什么大事,应该只是个平庸之辈。

“此人你可曾接触过?秉性如何?”

韩政面色不太好:“当年末将奉命分兵扼守黄河,断绝山东援军之时倒与他接触过,此人强匪出身只认汤帅,当年对上位就多有怨言,言说上位能有今日还不是靠着汤帅一力扶持……”

朱标眉头一扬,这种人其实也不少,徐达常遇春麾下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汤和麾下尤多,毕竟汤和比老朱大三岁还早入军,汤和当千户的时候朱元璋徐达等人还都在老家为生计发愁呢。

若是排资论辈的话汤和确实是淮西部将的老大哥,至于更后来的常遇春就更不必说了,这可不是小事,在古代乡党之中,老大哥的地位应该是不容后来小弟动摇的。

朱元璋越过汤和其实弊病颇多,尤其是在一些耿直的乡党弟兄眼里,所以汤和一直备受打压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最后在军中的领导权还被徐达常遇春越过,这里面要说没有朱元璋的意思就怪了。

开国后被用于杀鸡儆猴的还是汤和,不就是因为汤和资历老体量够大么,不过好在汤和是个平白人,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明明白白,到了如今老朱也得承情,巴蜀事了后必然是要受封国公的,不高不低富贵传家之本。

不过汤和明白,他麾下那些骄兵悍将可就没有那么清醒了,韩政的意思就是提醒朱标要小心,这样一个本就对朱家不满的莽夫,一旦自知事情败露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定然会反噬朱标。

乱世出来的将军,可没有多少敬畏之心,多是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的凶悍之辈,临死前杀了朱标让朱皇帝流流泪也是一件快事。

朱标抚眉问道:“王世坚如今到哪里了?”

韩政回答道:“按照殿下的吩咐,王世坚已经到了平凉府。”

“平凉府的卫所指挥使是谁,本宫记得应该是费聚的人吧。”

“定远将军王六确实曾跟随平凉侯费聚,不过……”

听韩政说到一半就犹豫了,朱家就知道这个王六估计也是属于贪腐集团的一份子了,那倒是有些麻烦了,两个州府卫所的统领竟然都与侵吞赈灾粮食的案件有关。

那朱标纵然表明身份,都不好办了,陕甘天高皇帝远,这里的卫所兵卒定然也是得了好处的,犯了罪可就上了贼船,倒时候被自己上官一激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朱标算是知道为何历朝历代皇帝都是宁愿来来回回派遣钦差大臣,也不会派皇子或者自己亲身暗访,实在是有点危险,毕竟贪污赈灾粮款本就是满门抄斩的罪责,谁也不怕再多点罪名了。

朱标敲了敲桌子,韩政开口劝道:“殿下,咱们还是先退回去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您了。”

朱标仔细的考虑一下说道:“本宫记得西安府驻扎着一只朝廷准备用于镇压陕甘灾民造反的驻军。”

韩政回答道:“西安府地处紧要,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本就有大规模驻军,陕甘灾情一起,朝廷就令南阳府河南府的驻军在西安集结,如今是由宣宁侯曹良辰统领。”

韩政语气一顿然后坚定的保证道:“殿下,末将不敢保证曹良辰没有涉嫌贪污,但可以保证他对圣上以及殿下的忠心,他纵然是死也绝不会伤害殿下。”

朱标神情一松,西安驻军可以说是大明在西方最大的军事力量,其统领必然是朱元璋的心腹,何况宣宁侯曹良辰朱标是认识的,与韩政一样,都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朱元璋的将帅。

自己父皇的眼力朱标是相信的,有曹良辰在那朱标也就安全多了,只是绝不能随便表明身份了,务必要等到绝对安全才能清理贪官污吏。

朱标书又写了一封信,然后让刘安取出太子宝印,一齐交给韩政说道:“你亲自去见曹良辰,若有不对持本宫太子宝印接管西安驻军。”

韩政躬身接过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状若蹲龙的太子宝印,早在年初圣上就曾下令,太子印玺形同皇帝信玺,可以调令地方驻军护驾。

西安驻军本就还有南阳以及河南的驻军指挥使,并不是曹良辰一人说了算的,哪怕曹良辰与陕甘牵扯过深,东平侯韩政持着太子宝印也足够接管西安驻军,这也是朱标以防万一的准备。

韩政下去后朱标又沉思了好一会儿才回房睡下,计划要加快了,他等的了受灾百姓却是等不了太久了。

第二天一早,朱标独自用了一顿简单的早膳,清粥咸菜馒头,陈炳先也是聪明人,知晓朱标在这个时候不想吃喝享乐。

等朱标吃完了,陈炳先才进来禀报道:“公子爷,您吩咐的事情查明白了,不过现在人都在府城大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