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59章

作者:香瓜很香

这也不怪他们会有这种爽快的感觉,因为以纸张还没有用来替代竹简之前,古代是没有书法的。

一直到纸的出现,这才开始有了书法,原因就是竹片太小,只能用于写字,根本无法彻底的展现书写的性格和手法,这是对书写的一种禁锢。

而如今,一张平整的白纸上,没有有限制,自然是写得十分的畅快,不仅写的舒坦,字还美,扬扬洒洒一份奏章写下来,百余字,简直没有比这更漂亮的了。

大家写完之后,都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甚至略带陶醉,很想再来它百份纸章,今日写它一个昏天暗地。

不过,纸太少了,每人只分到一两张。

所以,仅剩的一张纸,得好好保存,留回家中慢慢研究。

大家将奏章写完,最后封印,放回车中。

不过,因为竹简换成了纸张,所以这些奏章,放在车中,反而看着有点怪异了。之前满满的两大车奏章,此刻变成了一丢丢,置于车底,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了。

于是,他们干脆去找来了一个拖盘,最后将奏章放置于拖盘中。

扶苏见大家忙完了,于是道:“诸位大人,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大家纷纷问道:“殿下请讲。”

扶苏道:“我想请诸位先不要将纸的事讲出去,特别是先别对父皇讲,因为我想亲自给他一个惊喜,可否?”

众人一听,了然,笑了笑,纷纷点头:“敢不从命!”

其实,大家也都能理解扶苏这个想法,世上有哪个儿子,做出了如此大事,不想给父亲一个惊喜的呢?

大家自然得满足扶苏这个念头了。

扶苏拱手谢道:“扶苏,谢过诸位了。”

虽然他在这些诸公面前把逼装完了,但是这一个逼,扶苏还是不满足的,他还要装一个大逼,那就是在父皇面前去装。

他要亲口被父皇夸一次,他要让父皇知道,他扶苏以后也是能有所作为的。

嬴政的认同,对于扶苏来说,是他从小到大以来,一直都在渴望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今日似乎终于可以实现了……

想到这里,扶苏面色绯红,又激动,又彷徨。

不知道父皇,会不会也像这些大臣们一样,为此感到惊喜呢?

第五十七章 这个老师很懒惰

不多时,早朝来临,众人也都纷纷赶去了麒麟殿。

关于朝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周礼》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对于秦朝来说,早朝也格外的注重。

因为皇帝不可能每天接见中央各部公卿大臣,一个个的去听取各种国事的建议。

而通过朝会的方式就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国家机器运行中的故障与弊病,同时可以听取各部公卿大臣们就国中各种事务的看法及意见,从讨论当中,得到一个最为满意的结果。

秦时,中央公卿机关的大臣都是要上早朝参与议事的,人数在百人左右,所以亦称百官朝参。

当然,其实三公九卿里的官员,就不止百人,比如掌议论的谏议大夫,就多至数十人,而郞官就更多了,议郞、中郎、侍郎等达数百人。

因为场地限制,所以除了三公九卿之位的大臣,及监察御史们,每日需要朝参外,各部机关的其余京官,都是有事禀奏时,方会朝参。有时候他们来了,也是只得排着站在靠后的殿外,没来皇帝也不会怪罪,这也是何章为何连日朝参缺席,也不会有事的原因。

麒麟殿。

始皇嬴政,驾临早朝。

看了一眼下边的大臣们,第一句问的就是何章来了没?

这可是自大秦早朝以来,皇帝第一次问起一个九卿之外的臣子,有没有来朝参。

大家虽然诧异,却也明白原因,因为扶苏近日一直在将作少府,皇起问起何章,自然是想从何章的口中,得知扶苏所作所为。

这时,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的谒者(注:官名),出列奏报道:“禀陛下,今日朝参,何章将军缺席。”

“哼,又是缺席,他这都连续缺席多少次了!”嬴政不高兴了。

谒者道:“何章将军本月已连续缺席……二十一日了。”

嬴政这下心里有点火了,恼道:“好个何章,他掌着将作少府之职,二十余日朝参,连续缺席,难道他这将作府里就没事向朕奏报的吗,朕看他以后干脆也不用朝参了。”

大家听到这话,面面相嘘,都知道皇帝恼火了。

不过,因为之前在政务厅,扶苏叮嘱过不可透露他造纸一事,所以大家只好闭口不言。

当然,大家也不替何章担忧,因为一但只要皇帝知道了何章近日在忙着造纸,肯定就不会再怪罪他了,说不定还会大大的夸奖他。

毕竟,这纸可是他将作府造出来的,为此,还成就了扶苏,这当父皇的,自然少不了念何章的好。

这时,嬴政扫视了下边的众臣一眼,突然一愣,因为他发现李阳今天也没有来。

李阳是中丞相,位列三公之位,除非有事,否则是必须每日朝参的。

“李阳今日也未到,可是是病了么?”嬴政略担关心的问向众人。

大家都是一脸茫然,显然都不知道李阳为什么没有来朝参。

这时,掌皇宫诸门屯兵的卫尉,奏报道:“臣今早来时,见到了李中丞,倒是并未抱恙,而是去了将作府。”

“哦?”

嬴政眉头微微一皱,点头道:“无恙便好。”

口中虽然这般说着,其实他的心里却在犯嘀咕,李阳怎么也跑去将作府了,难道有什么事,竟会比朝参议事还更重要的吗?

说实话,昨日听闻扶苏自从边疆回来后,便一直待在将作府,嬴政对李阳这个太傅要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家伙非常的有治国才能,这个嬴政是从不否认的,但是他当老师却有些失职了。身为太傅,怎么能任由着扶苏胡作非为呢,荒废学业呢?

要是你说扶苏不服管教的话,你身为太傅,见得扶苏如此行径,你总得来跟朕奏报一声吧?

他倒好,这都二十余日了,要不是听闻赵高说出此事,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扶苏如此的荒唐。

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这个李阳,对扶苏这个学生真是太不上心了。

唉!

嬴政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决定今日一定要将扶苏好好训斥一顿,同时再问问他,要不要学治国之学,如果不学,便成全胡亥的心愿。

没办法,嬴政算是看出来了,李阳这个老师很懒惰,学生不想学,他也就落得轻松,连管都懒得管,这样的老师,那只能让勤于好学的人去当他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