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9章

作者:香瓜很香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这《公法》不修改,不仅变法没戏,就连小命都得没了。

李阳微微颌首,道:“诸位不要这般惶恐了,本府相信你们所言非虚,这条服徭役的条款,确实与陛下当前所为背道而驰。”

这句话,倒像听进去了的样子。

众人顿时大松了口气,心中一喜,总算是把这位不要命的爷给劝住了。

蒙毅和冯劫二人居然很欣慰,毕竟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这位中丞还是太年轻了,如今在他们的点拨下,终于是开窍了,也算是儒子可教也。

冯劫道:“既然中丞知道其中厉害了,那不知中丞大人打算如何修改?”

蒙毅觉得由李阳自己修改还是不太放心,毕竟逆君之言太多了,得大改,于是主动请缨道:“中丞近日劳苦,不如这部《公法》就由下官来修改吧,改好后再交给您批阅,如何?”

大家也纷纷点头,一脸期盼的望向李阳。

李阳一呆,下意识的道:“修改?为何要修改?这部《公法》已经由特使快马传送天下各地了,还修改它干嘛。”

“…………”众人是直接傻了。

蒙毅一脸懵逼的赶紧道:“这……这……不是,中丞你不是也认为它与陛下的想法背道而驰的吗?”

李阳点点头,很认真的道:“对呀,所以才更要写进《公法》里,让陛下也去遵守,如此才不会造成现今的‘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状啊。”

“…………”众人直接晕倒。

这时,蒙毅似乎想起一事,连忙问:“对了,昨日中丞遣人将我们廷尉署和御史台的大印收去了,莫不会就是发布那道《公法》吧?”

一听这话,冯劫也是一惊。

李阳点点头,笑了笑:“本府受帝命,开府律法变革,为显《公法》威严庄重,故觉得若只盖本府的章,无法显其庄严,所以就把你们的章也一齐拿来盖上了,如此相府、监察御史、廷尉署三司俱全,可证《公法》法威赫赫。”

蒙毅和冯劫二人一惊,再也承受不住了,直接一屁股的瘫坐在了地上,心中拔凉拔凉的。

完了……全完了……

原本跟着李阳一起律法变革,这《公法》如此大逆不道,就已经多少也要受到牵连责罚了。如今倒好,他们监察御史和廷尉署的印章都盖上去了,这下莫说是丢官罢职了,怕是给他们十条命,都不够砍的啊!

“中丞,我们想去见皇帝。”冯劫眼泪都出来了,哽咽着求道。自小,父亲冯去疾就一直提醒他,伴君如伴虎,所以事事须得小心谨慎,方可远离危险。可如今,他发现自己正在做的事,不仅危险,而且还TM可能会诛九族。

造孽呀,这真是造孽呀,冯氏一族可不能就这样栽在李阳这个家伙的手里了呀,冯劫眼眶通红。

“对,我们也想去见皇帝。”众人也纷纷请愿道。

没办法,这个家伙不要命,大家可不想这样陪他玩下去了,得赶紧去向皇帝禀明一切,才好免受牵连,与他陪葬。

李阳原本还想好声好气的,毕竟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嘛,可一想,这些家伙都怕受牵连,肯定是劝不住的,看来只能来硬的了。

李阳顿时就脸色一变,高声一吼:“李由!”

李由立即冲了进来:“大人何事?”

李阳命令道:“李由听令,今日诸位大人谁若敢擅自离开,直接给本府拿下!”

“遵命!”

李由退到门口,手一挥,立即一群黑甲兵士呼啦啦的就冲到了大厅门口,手握刀柄,把个大厅守得是严严实实的。

这一下,所有人全都傻眼了。

“中丞……你……你……”蒙毅突然有一种被刀架着去卖身的感觉,这……这完全就是不讲道理嘛。

李阳铁着脸道:“少说废话,如今正是办公之时,岂能容你们外出早退!要见皇帝,明儿见去,今日必须得给本府留在此处修编秦律,哪都不能去!否则,便是坏我大秦律法变革,杀无赦!”

众人一惊,这时也想起了当日皇帝晓喻朝野的训示:凡坏大秦律法变革者,无论公氏宗亲,一律依法治罪。

想及于此,众人不由皆不敢发作了。

见镇住了众人,李阳便命令道:“冯大人领御史台官员重编大秦监察法,新法名为《行政法》,蒙大人领廷尉署官员重编现有大刑秦律,新法名为《刑法》。”

“记住,新法皆以《公法》作指导,不得违背《公法》要意!诸位大人,开始吧!”李阳大手一挥,下令道。

蒙毅和冯劫那是苦从心来,恨不得捶胸顿足。

他们知道,自己是完蛋了,最后心中叹了口气,终是点头带着手下的官员开始修改起秦律来了……

第十八章 秦法没人性

见到众人终归被自己的淫威所折服了,李阳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律法的变革,应该怎么变,他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

李阳知道,光靠他一个人,就算是改一辈子,估计也是没办法把秦律修改完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可是,如果就这样让司法部门的官员们来变法,他们修改的律法肯定不会是自己想要的,毕竟相隔了两千多年,眼界、思想、意识形态都有着巨大的代沟,思想无法统一,修改出来的秦律自然就一去千里了。

所以,经过多日来的思考,他这才会想起不如写一部类似后世的宪法,取个新名曰《公法》,然后以它来作为新秦律的立法根本及思想指导。

如此,只要有这部《公法》作为新秦律的指导方向,那么新秦律的思想就能得到统一,而后面具体的秦律修改就不用他自己操刀一条一条的来完成了。而他要做的,就只是批阅、审核,然后盖印,发布实施。

如此一来,不仅自己能落得一个轻松自在,而且还能让大秦朝的司法官员们对律法有一个新的认识,彻底的也改变这些官员的思想,可谓是一举两得之美事。

当然,李阳心里也知道,这部借鉴后世编著而来的《公法》,其中确实多有逆君之言。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来丞相府的路上,会在龙辇中问嬴政那两个问题,为的就是想知道嬴政为了这次律法变革,让步的底线。

如果没有嬴政在龙辇中回答的那两句话,说实话,李阳也不敢这么草率的就将《公法》发布天下。

同时,李阳之所以要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秦律要变革,就得从头到尾,里里外外都要变,不仅要革去旧律法,还要革去旧思想、旧制度、旧意识,如此大秦才能是真正的焕然一新。

要不然,只是修改一下律法,把连坐废除,重罪重罚,轻罪轻罚,那这根本就不算是变革,充其量最多只能算是调整量刑,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培养百姓爱国的思想和意识,这个经历了征战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死去了无数生灵,好不容易才完成统一的国家,就得再次四分五裂。

如果不立法,给百姓一条活路,同样,这个国家也还是不能长久,战乱将再次点燃,天下终将生灵涂炭。

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他们为何能成事?不就是因为有百姓响应么?天下百姓纷纷响应抗秦战争,秦国岂能不亡。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天下百姓没有了活路,为了一线生机,不得不反。

天下有田无人耕,可见徭役之重,恐怖如斯。

百姓全被抓去服徭役,竟是连田地都无人耕种了,留给百姓的就是两条死路,男子死于徭役,女子饿死于家中。

试问,如果不立法阻止,这秦国又岂能不亡?

何况,对于穿越者李阳来说,如果天下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余粮,那怎么还有精力去搞手工业?

不搞手工业,怎么做实业?

不做实业,怎么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