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6章

作者:香瓜很香

李阳苦笑了一声,在这个世界,无亲无故,就算一朝封侯拜相,也是无人会与他分享心中这份喜悦的。

心中这般想着,不知不觉,他已是回到了天下居门口。

这时,抬头一看,李阳愣住了。

只见整栋天下居酒楼,此时已是张灯结彩,门口红毯铺筑,极为的喜庆。

而在天下居酒楼的门口,巴宓兄妹等人正分列红毯左右,带领着众人一齐行大礼,齐声高呼:“恭迎中丞相回府!为中丞相贺!恭迎中丞相回府!为中丞相贺……”

李阳愣在原地,眼眶不知为何,莫名就一阵湿润。

原以为在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替自己贺,没有人会替自己庆,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巴家却已将天下居装扮一喜,早就在此恭迎等候着他回家。

也许是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内心太过的孤独,所以李阳变得多愁善感了些,见到眼前此情此景,心中便涌起一阵暖流。

“恭喜阳侯,得皇帝重用,我和妹子替李相喜,替李相贺。”巴适快步迎到李阳面前,喜上眉梢的说道。

巴宓也高兴的施礼道:“恭喜公子封侯拜相,公子终于可以一展胸中抱负了。”

李阳很感动,也很高兴,连忙回了一礼,道:“巴家有心了!”

巴适笑道:“李相不必客气,咱们都是自己人,我已为李相置办了贺宴,若是百官来贺,这酒宴也定不会给李相丢脸!”

“有劳巴适兄了。”李阳道了声谢,然后道:“既是自己人,以后你称我为公子便行了,不必将相位挂于口中,显得疏远。”

巴适眼睛一亮,激动的赶紧作揖:“是,公子。”

说完,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李阳先行。

李阳也没客气,于是大步的朝天下居走去……

当天,百官来贺,门庭车骑以百数,可谓极为的风光。

这也没办法,皇帝如此恩宠,没有谁不想来结交结交。

这也得亏了巴家帮忙筹备,要不然李阳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接待他们。

让李阳没有想到的是,李斯竟然也来了,而且似有示好之意,还说要将儿子到他帐下调遣听用。

李阳倒是没有拒绝,因为律法变革,能得到李斯的支持,自然是大大的好事。

而且,对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阳来说,他心里还是挺敬佩李斯这个人的。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可都是他做出来的。

而且,历史上李斯这个人也挺可悲的,胡亥继位后,赵高上书称丞相李斯谋反,李斯在被抓捕审讯后被处以极刑,先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时被杀。

一代权臣,最后落得这样一个凄惨的下场,着实令人难过。

所以,在李阳看来,只要李斯不和他作对,那么他便会一直敬重这位名相。

第十五章 开府

话说,皇帝的昭书上虽然说是即日开府,但这中丞相府却也足足用了半个月时间,而且这还是用吕不韦的旧丞相府翻新而成的。

秦时,所谓的开府,并不仅仅只是居住用的,其作用主要是独立开府办公,按照制度丞相府里设有若干个办事部门,数量不等,根据需要而定。

这样做的作用就是大大提高机构和职官在整个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权力关系上他只受皇帝的节制,不受包括其他丞相在内的其他官僚的节制。

换句话说这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律法变革,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律法变革在整个权力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和重要性。

开府这一天,嬴政亲自邀李阳同乘六马,即用六匹白马拉着的龙辇,秦制有: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

龙辇车马仪仗浩浩荡荡,黑旗黑甲禁军威风开路,大路两旁站满了看热的人群,直往中丞相府赶去,十分的气派壮观。

这一天,咸阳城所有的人都站在大路两旁看着,同时也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秦律变革。因为在这十多天里,大家已经听到了风声,说是这位新上任的中丞相李阳大人,要改用宽柔的律法治世,这对百姓来说可谓是做梦都在苦盼着的大好事。

坐在龙辇中,嬴政问道:“李相,我这大秦乱象就靠你了,你尽管大胆的改,大胆的变,只要有朕在,你什么都不需担心。”

“谢陛下!”李阳点头谢恩,沉吟了一下,然后问道:“陛下,如果臣说,这大秦的天下,也是大秦万民的天下,陛下觉得如何?”

嬴政愣了一下,道:“李相为何有此一问?”

李阳行礼,一本正经的道:“还望陛下答臣。”

嬴政好奇的看了一眼李阳,虽说不知道李阳问这话是什么用意,但见李阳如此郑重,他也只好认真的回道:“这大秦虽说是朕的天下,但确实也可以说是天下万民的天下,这也是寡人让你律法变革的原因啊。如果这天下万民,当真都能做到爱法、守法、护法,那大秦便能万世无忧。”

李阳听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问:“如果律法掣肘陛下的皇权,请问陛下,是皇权先行,还是律法先行?”

嬴政眉头一凝:“你的律法要掣肘寡人?”

李阳也不惧,正色道:“日后此事,在所难免!”

嬴政盯着李阳,看了几秒,然后道:“只要是为了大秦江山,寡人即便受些掣肘,也是无妨!李相,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尽管一次问出来吧!”

“臣已再无问题!”李阳心里是真的有些敬佩这位秦始皇了,随着对这位始皇的亲近相熟,他发现这人跟历史上的记载完全不同。

历史上记载的始皇,乃是“千古一暴”。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暴力滥杀,视百姓如蝼蚁。

可是,对这样的历史评价,如今的李阳却不以为然。

他反而觉得,嬴政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心中装着天下万民的一代明君。

嬴政要是一个滥杀无度的暴君,他怎么可能会说天下是天下万民之天下?他怎么会说只要是为了大秦江山,即便受律法掣肘,也是在所不惜?

而且,自统一后,他在政治上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经济上统一了度、量、衡。为发展全国陆路交通,实行“车同轨”,修建驰道和直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甚至就是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能做出这番事情的始皇,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只懂暴政的君王,倒更似千古明君。

不过,李阳想想也就释然了,嬴政之所以会被历史所黑化,一大半的原因是秦国的短命造成的。

秦国统一十几年就灭亡了,甚至都还来不及谱写它的历史,天下便易主姓刘了,新的主人为了名正言顺,刘家人自然就要将秦始皇黑化。

加上始皇焚书坑儒,后面写史书的儒士们就更是能黑就黑,所有功绩能抹便抹。

经过汉朝八百年抹黑,后世的人还能从史书上知道始皇做过那些不朽功绩,这就足已说明始皇的功绩之大,就算如何黑化也难以全部抹灭。

想到这里,李阳深深的看了一下眼前的这位秦始皇,威严、自信的气质下,又难掩为国操劳的疲意。

“李相为何这般眼神打量寡人?”嬴政感受到李阳的奇怪眼神,不由问道。

李阳一怔,然后深深一揖:“臣被陛下刚才之言而打动。世人皆说陛下喜施暴政,是为暴君,实则是世人皆不懂陛下,在臣眼里,陛下是千年难出之明君也!”

嬴政大感欣慰,李阳的话真的说到他的心底去了,眼眶都是一红,感慨道:“这天下懂寡人者,有李相一人,足矣!”

李阳能感觉到,嬴政这是真情流露,心中也是一暖,一脸坚定的道:“臣自今日起,定殚精竭虑,完成秦律变革!他日,这天下定如陛下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