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5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这样的试营业不仅仅是在日本各地出现,在苏联和欧洲也是如此。

  浓重的茶香味和浓郁的奶香味,当然还有让人多巴胺强烈分泌的糖浆。

  刚一上市就俘获了很多人都心。

  张禄在苏联的奶茶店刚当上实习店长,他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波冲击。

  “我要这个!这个!”有苏联人排队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奶茶的名字。

  所以直接看图点餐了。还真别说,奶茶店的招牌做的是真好,点餐菜单也极其漂亮多彩。

  这些都必须要从中国进口运输过来,在这些国家还没法子做的这么好呢。

  而每天两百杯的限量,也让很多人急坏了。因为两百杯的数量真的是太少了。

  随随便便排个队就卖完了。

  “今天你买到了中国的那个奶茶吗?”

  “没有,完全买不到啊。才两百杯。他们上午十点钟开门,门口就已经排队超过两百人了。”

  在莫斯科的学校里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新鲜的事情总是要去凑凑热闹的。尤其是那些还没喝过奶茶的年轻人,那就更需要去尝试一下了。

  因为自己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去尝过了呢。(当然,也许他们也只是吹牛逼,其实排了半天队伍却根本买不到)

  而那些已经买到过的人则是开始了大吹特吹。

  “这种新鲜调配的奶茶,味道果然和那些瓶装的饮料完全不一样啊。有一种不一样的香气和甜味。”有的年轻人会在朋友身边吹嘘道:“知道吗,你们真的应该去尝尝,和碳酸饮料完全不一样。你们要是喝了奶茶,就会觉得碳酸饮料太刺激,没那么好入口了。”

  而奶茶店的包装纸也成为了一种很新的收藏品。因为设计的很好看。不要商标的那一面,只要满面印花的部分,把它裁剪下来就是一副很漂亮的装饰画。

  现在很多人家里甚里至还没有一副这么漂亮的装饰画呢。

  而一次性纸杯也成为了一种收人追捧的新东西。因为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纸杯,还设计的这么漂亮。虽然说是一次性的。但是很多人买回去之后喝完饮料洗一洗杯子,还能接着用。根本不会真的一次性就丢掉了。

  这些都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尚。

  尤其是当人们再次讨论到赫鲁晓夫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糖浆的家伙。

  他这次又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奶茶。

  而这样一天两百杯限量售卖,在全球门店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实习店长张禄觉得压力巨大,因为每天都不够卖的。

  他觉得那些排队的人都快杀了他了。

  而和他一样的店长有很多。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好在总部那边传来了消息了:“物料已经全部备齐,明日开始全球统一开店,统一售卖!”

  与此同时,欧洲著名文化商人拉姆也做好了新的旅游准备。旗下的旅游公司打算来个中国商场、电影、美食、饮料的东德之旅。

第四百零三章 老伦敦的骄傲

  拉姆现在的旅游公司可是越开越红火。因为自从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开始慢慢缓和。

  因为继任者莫洛托夫是秉持着斯大林生前制定的战略规划去运行的。

  斯大林生前就和他好好聊过。莫洛托夫不是一个特别有急智的人,所以斯大林生前和他说,要求他成为苏联一把手之后,进行稳扎稳打的方式推进苏联的发展。

  不要做太多急切的事情。尤其是对美国的战略规划中如果越着急,那么越容易上美国的当。既然中苏关系良好,而中国的生产和发展已经是肉眼可见的能够搞起来。

  那么苏联就要和中国进行一下联手。等到中国轻工产业彻底发展起来,苏联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弥补上。

  苏联只要稳扎稳打就可以取得更大的优势。所以对美国不必要过于的剑拔弩张,免得逼迫美国狗急跳墙。那样的话,斯大林还害怕莫洛托夫处理不了那么激烈的国际关系。

  到时候说不定一朝不胜,满盘皆输。

  这也算是本时空之中,中国巨变,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毕竟原时空之中美苏关系缓和,那都要等到苏勋宗时期了。

  而现在第2个任期的尼克松也打算稍微缓和一下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关系。因为他发现,不管是政治进攻还是军事进攻都没有取得很好的进的展。

  目前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者之间已经到了一个相持的阶段。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徐徐图之了。

  所以包括主席在内的全球众多政治家都对60年代的国际政治局势作出了判断。如果没有大的变故。那么整个60年代不会有大的摩擦。至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会保持着克制。

  当然边角之间还有一些代理小国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是不会停的。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在欧洲做文化倒手生意的拉姆越发的得心应手了。

  东西方之间的摩擦缓和了。甚至流露出一丝双方要开始做生意进行部分交流的情形了。

  拉姆现在正在努力的和法国的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谈判。希望能够以法国作为突破口进口一批来自东方的商品。之后能够大张旗鼓的直接在法国售卖。

  法国政府目前对此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反正态度很暧昧。拉姆的事情做了,他们好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样。所以拉姆的旅游公司每个月都能组织起大几百上千人规模的旅游团队前往东方进行旅游。他们去的地方不一而足。

  有的是日本,有的是东德,有的是香港。当然拉姆最希望的是能够打通巴黎到北京和巴黎到莫斯科的旅游航线。

  那样的话他相信每个月愿意花钱去这两地方旅游的欧洲人怕是能有几千人。那样的话他才是真的赚到手软脚软。

  不过即便是没有通往北京和莫斯科的旅游航线。他依旧是赚的不少。

  因为前往东柏林旅游的航线实在是过于火爆。作为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现在东西柏林简直就是全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美国下了大力气来建设西伯林,以对抗来自东方的入侵。而东方也毫不客气,以东柏林作为文化进攻的桥头堡也投入了大量的建设。

  现在的柏林比元时空之中繁华太多了。生活在这里,东西方的东西都可以买的。所以拉姆的旅行团其实有很多人还负责代购。从这里代购一些东西回到他们的国家。

  就像是理查德。他已经是拉姆旅行团的老顾客了。每次去东柏林都会带不少东西回来。很多东西在伦敦还挺畅销的。要知道伦敦也是有不少牌佬和中国商品拥趸的。

  理查德和旅行团的一众人的对于今天的行程还挺期待的。因为旅行团开了新项目。不对,准确来说不是旅行团开的新项目,而是中国人在东柏林又整出了一些新花样。

  “他们要开奶茶店。要说到奶茶的话,那当然还是要说我们英国了。我们英国的奶茶可是做的相当的好的。”

  旅行团里像理查德这样的英国人并不少。大英帝国的公民有自己的骄傲。

  就像是很多人都觉得英国的伙食并不好吃。但是英国人却觉得自家的东西做的美味极了,是那些外地人不懂得欣赏。

  奶茶这种东西虽然说那些英国人未必懂,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东西和他们的红茶加奶有什么区别吗?大概是没有的。

  英国人爱喝红茶,尤其是斯里兰卡的红茶。但是这里的红茶能有多好?其实还真的未必。这里的红茶能出名,完全是因为在清朝时期中英茶叶贸易中,英国占不到便宜。

  但是英国又是茶叶进口大国,国民对茶叶的需求很高。所以东印度公司一边进口中国茶叶,一边尝试在印度之类的殖民地种植茶叶。

  后来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起来了,价格比在中国进口茶叶便宜多了。

  所以英国开始大量进口斯里兰卡的茶叶。这完全不是因为斯里兰卡的茶叶品质比中国茶好。

  毕竟英国人爱喝的红茶都要打成碎末末一样,在中国这玩意儿叫高碎(高级碎茶叶),老北京管这玩意儿叫满天星。因为热水一冲这些茶叶沫沫在水杯里呈现漫天繁星一样的无序。

  而且斯里兰卡的红茶发酵工艺其实也一般,比不过中国的红茶发酵。

  很大程度上斯里兰卡的红茶是被英国人吹出来的。

  又因为英国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绝对强国,强者放个屁都是香的。才让斯里兰卡的红茶在全世界闻名,甚至是远超中国茶的名气。

  而这个旅行团内的英国人不少,他们和理查德一样从伦敦来到巴黎,然后开启两日一夜的东柏林之旅。

  虽然说中国的随身听和磁带是要买的,新款的夹克衫和运动鞋是要买的,最新款的碳素羽毛球拍也是要买的。当然新上映的中国电影也是要看的。

  但是说道饮茶,英国人就不服气了。英国也有很多茶馆的(英国的茶馆类似于点心店,一边饮茶一边吃点心,偶尔带着卖咖啡,也可以说是咖啡馆 )。中国的奶茶店可以和英国的比吗?

  这旅行团里有好几个英国人在那里碎碎念着,说着类似于大英茶馆天下第一之类的话语。就像是英国的炸鱼薯条也是天下第一样。

  到是理查德很淡然,他已经很习惯现在的中国搞出各种很厉害的东西了。

  所以他忍不住对同行的同伴说道:“达利少说两句吧,万一中国的那个奶茶店很厉害呢。就像是你们之前说大英帝国羽毛球拍天下第一,结果现在不也在买中国生产的羽毛球拍吗。”

  理查德这一句话就把达利等同伴给呛红了脸。

  羽毛球也是英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活动。英国生产的羽毛球拍也不错,一直到前年的时候八个拿着中国产羽毛球拍的选手打进全国比赛的八强。

  这种带装备属性的竞技体育,除了考验选手也考验装备。中国羽毛球拍现在的性能是碾压式的。

  达利他们不是职业选手,但是也参加伦敦的业余杯赛。没有一个趁手的装备怎么行。

  达利有着大英帝国的传统属性,全身都软了只剩下嘴硬:“那怎么一样,羽毛球拍那是……那是小玩意儿。怎么能和我们英国的传统饮茶文化相比。”

  “再说了,中国生产的东西又不是什么都好。就像是他们生产的冰激凌什么的,我就觉得完全没有我们英国生产的好吃嘛!”

  理查德撇撇嘴,没说什么。他只希望达利这一行人等会儿不要在东柏林丢人。毕竟旅行团里还有法国人呢。在法国人面前丢人的话,让他这个老伦敦怎么混啊。

  拉姆旅行团的安排很简单,到了地方给大家安排住宿,然后在东柏林转悠。路线什么的都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东柏林相关部门(史塔西)那里也是报备过的。

  有一段时间没来东柏林了,理查德觉得东柏林有些变化。好像街头中国商店变得更多了。

  现在不仅仅是中国商场在卖中国商品,还有很多德国本地人的商店也开始售卖中国商品了。

  而东柏林现在街头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在一个门店前,如一字长蛇阵一样的排队人潮。

  “那是什么?”达利问着导游。

  导游道:“哦,这就是中国在东柏林新开设的奶茶店。排队人潮异常的凶猛。因为这家店真的很好喝啊!我喝过一次,现在都想要再来一杯。他们有十几种不同口味的奶茶喝果茶呢。真棒啊!”

  而听到这话的达利则是撇嘴道:“一个茶馆这么多人,怎么安静的坐下来喝茶?”

  而导游却道:“不一样,不一样。这和英国的那种茶馆不一样。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原本达利和几个同行的英国人是不愿意尝的。但是旅行团里的法国人已经开始排队的。并且法国人里还有人说:“果然,英国人很粗鲁。而且对未知的东西完全没有探索欲望,难怪英国衰弱了。”

  正经的老伦敦能听的了这样的话?达利心里憋了一口气,觉得等会儿要是不在中国开的这个奶茶店里挑出一点刺来,都对不起他。

  而理查德也摇摇头,他原本就想要尝试的。自己同行的这些英国同伴真的就是太嘴硬了。

  在排队的众人原本以为他们要排很长时间,因为前面感觉有一百号人呢。

  但是他们发现排队速度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的多。

  人群在缓缓的向前移动。并没有堵塞在这里不动的感觉。

  而一直向前排,大家也可以看见那些买了奶茶的人从他们身边走过。

  “他们手上拿的是什么?爱马仕还是LV今年新款的袋子吗?”达利疑惑的和同伴说道。

  因为路过的人手上提着满印天青色唐草纹的纸袋,光看这个纸袋的样子,根本没有人能猜到它是干嘛的。还以为是一个单独售卖的单品。

  旁边有法国人也好奇的问道:“爱马仕和LV今年没有出这样的新品吧。难道是中国新出的新单品袋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但是看着看着大家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好像每个路过他们排队队伍的人手上都拎着这样的袋子。

  “天呐,难道是中国人搞什么买奶茶送袋子的活动吗?他们这么下本钱吗?难怪这么多人来买。”

  有人惊叹于中国人的大手笔。

  而达利则笑了起来:“那就难怪这么多人来排队了,一杯茶换一个包,怎么看都划算了。”

  而这个时候导游开口道:“不是买奶茶送包哦。这个就是中国奶茶的外带包装袋。”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这些人不淡定了。

  这年头不是没有外带打包,现在塑料袋的运用还不算特别广,欧美这边外带打包很多都是纸袋。但是那种纸袋就单纯的是纸袋罢了。

  不可能有印花,不可能有装饰。

  这种满印花,而且图案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纸袋怎么会是外卖使用的呢?这不应该挂在商场里卖钱吗?

  而看着这些人惊讶的表情,导游内心多少有些小小的得意,觉得这些人吃惊有意思极了。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个纸袋的时候也很惊讶。

  他压根不相信这玩意儿是送的。他愿意单独花五法郎来购买这样的纸袋,当然要买那个最大号的纸袋,那个面积大印花多装的东西也多。

  当那些年轻的女士拿着一次性纸杯一边喝奶茶一边聊天,从这些人身边走过的时候。理查德突然觉得她们这样真的挺时髦的。因为奶茶的杯子也很漂亮,天青色唐草纹样式。

  理查德突然觉得自己明白了中国人是怎么卖奶茶的了。口味也许不重要,但是时尚很重要。

  中国人把这个奶茶当成了一种时尚品在卖。和英国茶馆的那种搞法完全不一样。年轻时尚的男女会更喜欢这种新式的奶茶。对了,一定是这样。

  理查德把这一切归咎于时尚单品。而达利还在嘴硬:“嘿,原来是靠这个,我就说大英帝国的茶饮才是天下第一。”

  队伍排的很快,很快就轮到他们了。而真的到了前面点茶的时候,达利和理查德他们反而说不出话了。

  因为在他们脑海中所谓的中国奶茶,那肯定是一个茶馆的样子,和他们英国的茶馆差不多。

  但是中国的奶茶店完全不一样啊。

  装修风格轻快明亮,在奶茶店工作的全都是年轻男女,而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得还都挺好看的。

  奶茶店也有坐下来喝茶的位置,但是不多。更多人是外带。

  而奶茶店的招牌则更是让他们有些眩晕。

  “金风玉露、山野栀子、白云雾山……这些都是什么?”达利看着点茶牌,他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