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在这一众拉货的车队之中,一个拖拉机组成的车队显得特别显眼。更显眼的是,这支拖拉机运输队上面居然打着彭家村建筑队的名号。
这让王德庆非常的好奇。建筑队这个东西全国到处都有。但是成立建筑队最少也是乡镇一级吧,其实乡镇的建筑队都很少。基本上都是市里面和县里面才会搞正儿八经的建筑队。
这村子还能搞建筑队?而且他看到那些建筑队的工人招呼着钢铁厂的搬运工,帮忙把一捆一捆的钢筋搬上他们的拖拉机运输车。
看起来还是模像样的。而且他们要的钢筋数量还挺不少呢。
这让王德庆颇感有趣了,他走到彭家村建筑队负责拉钢筋的,成员旁边开口问道:“老乡,你们这拉这么多钢筋干嘛呀。”
“盖房子呀。”建筑队的成员理所当然的说道:“要不然还能干啥呢。这钢筋也不能烤串吃啊。”
彭家村建筑队成员的幽默让王德庆哈哈一笑。
王德庆继续问到:“这么多钢筋,你们建筑队要起多少房子啊?”
“你是记者同志吧。”运输队的队长看着王德庆胸前挂着相机,他猜测道。
王德庆点点头:“是的,我是记者。来采访淮南钢铁厂的产能增加的。刚好看见你们运输钢筋,很感兴趣。”
运输队长道:“这些钢筋的数量也不算多。也就是起几个小楼的量。你看着多是因为咱们拉货的都是拖拉机,咱们车小。”
“要是和旁边一样都是解放大卡车,这点钢筋都铺不满人家后斗一个底。”
作为记者的敏感性,王德庆很快就注意到谈话中的关键:“起小楼,你们农村不是盖瓦房,是起小楼?什么样的小楼?”
“就是三层半的小楼呗。还能是啥样的。”队长理所当然的说着。
这让王德庆更有兴趣了:“你们农村现在不盖平房,改盖楼房了?”
“嗨,瓦房这玩意儿盖起来不便宜,功能还不如楼房好呢。记者通知,你是不是感兴趣?要是感兴趣就去咱们村看看。”
“我们建筑队不光是给咱们自己村盖房子,还给周围村子盖房子呢。”运输队长大概不知道什么是打广告,但是他却想要给自家的村支书争取一些荣誉。
“这都多亏我们村的村支书领导的好啊。您和我们下乡看看,看看实际上的情况,您就能完全明白了。”
王德庆对此自然是却之不恭,他倒是想要见识见识,农村起楼房是个什么样子,这可是八百年难得一见的新鲜事啊。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客气
王德庆想要见识一下彭家村建筑对口中建设的新乡村房的样子。
而彭家村的核心人物彭学武却有自己的工作在做。
彭家村的建筑队拉起来了,高县长出了大力气。要不是高县长帮了忙,他们一个村里的建筑队想要从市里面批下来化工用的釉料、工业用的钢筋、管线,那可是太难了。
农村好批的物资都是化肥、砖头、农具之类的。农村重工业产品好批的是拖拉机、抽水泵之类。
其他的东西,感觉也不像是农业生产需要的啊。现在中国的物资不是绝对稀缺,但是也是相对稀缺。
相对稀缺就需要对物资进行调配。如果没有合理理由,凭什么调配给你?
高县长还是有能耐的,一边和市里面的领导通气,一边又拿出中央下发的文件,尤其是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发的关于支援农村经济建设的文件。
一手硬,一手软,也就很快把这些物资的审批搞下来了。
彭家村建筑队在修建好自己的七栋房子之后,接到周围村落的订单就多了。
别忘了,出去打工的可不止彭家村的几个。周围不少村落也有。
只不过回来的批次不一样。毕竟中国过去几年劳务输出了几百万人,不可能一次性全都回来吧。
你全都回来了,你承包人家苏联的工程怎么办?直接烂尾丢在那?
肯定是要分批分次的回来。而且一边回来,还要一边组织人出去把空出的岗位顶上去。
至少不能拿了人家的工程款,最后没人干。
这几个月过去了,周围村庄回来的工人也多了。这一多起来,乡村经济的活钱就多了。
这就很像中国经济的局势,有了外部资金的注入,把原本一潭死水的经济盘了起来。
而这些外部资金到底是用作经济循环之中,还是被挥霍掉,这都是需要中央到地方需要考虑的事情。
要知道,农村人赚了钱,如果不能投入再生产(包括扩大生产,建造房子等)那么很大可能会被挥霍掉。
农村里赌博的可不少。就算是建国十多年了。但是农村的赌棍肯定还有,他们私底下要是做局赌博,不让村干部抓到。他们可是能把这些外出务工者的钱给骗走的。
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落到每一个村庄,那就是实打实的事。落到个人头上,那可能就是关乎一个家庭的大事。
所以村干部很支持这些赚了钱的村民回来盖房子。反正不盖房子你们还能干啥呢,总不能真的偷偷摸摸拿去赌博耍钱,或者是想办法偷偷吃吃喝喝花掉吧。
农村盖房子其实也是在刺激农村经济建设。虽然说农村盖房子没有什么卖地财政,但是却有别的啊。
尤其是彭学武得了高县长的帮助搞起建筑队,他可是答应了高县长了,彭家村搞起来了。他也要拉着周围的村子一起好起来。
彭家村能起来,周围的村子难道就不能起来?
高县长可是专门给自己讲过,中国对苏联的劳工输出至少还有十到十五年的红利。这些外出的劳工回到村里,就是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资本回流。
彭家村乃至整个淮南的农村不抓住这个机遇,那么下次还有这么好的机会就不知道要去猴年马月了。
所以即便是彭学武不怎么看得上大石村的老村长,他也是来了大石村。
彭学武这人还是很会做人的,来大石村还提了两个水果罐头。
大石村是一个自然村不是行政村,村里并没有村委书记这职位。从理论上来说,自然村是归属于附近的行政村管辖。
彭家村属于行政村,所以才有彭学武这个村委书记。
但是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中国乡土管理的困难程度写成书,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毕竟元时空七十年后警察下村办案抓人都要小心谨慎,最怕搞出大动静。
所以即便是从理论上来说,彭学武的级别比大石村的陈村长高,但是他还是很客气。
只不过彭学武刚来村里就感觉大石村的气氛不对。
今年大石村也丰收了。但是却从村民脸上看不出多少丰收的喜悦。
反而是很多村里的年轻后生看见彭学武之后,有一种好似很激动的神情。
有几个年轻后生想要直接找彭学武说什么,但是被旁人拉住了。彭学武眉头微微皱起,他没说什么,直接去了村长家。
老村长蹲在门口抽烟袋。
“陈老叔,我来看看你了。最近咋样啊。”彭学武笑着提着罐头过来。
老村长看了眼彭学武,叭嗒了一下烟袋锅:“就这样,还能咋样。饿不死呗。”
“这话说的,今年大石村不是丰收了吗。”彭学武自顾自的蹲在了老村长旁边:“我看到了,家家户户的谷仓都满了。”
“谷仓满了有啥用啊。现在人心和原来不一样了。谷仓满了,想要大房子,大房子修了,就想要收音机要自行车,还想要电视机呢!这人心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彭学武听到这里呵呵一笑:“老村长这话是说给我彭学武听的?”
“不敢,你是支书。”
“我看你是敢的很啊!我是支书你都这样阴阳怪气的,要我不是支书。你还不得翻天?陈贵,我客气一声叫你一声老叔,你当年压着村里的后的生不让他们去苏联打工,他们要是恨你,这笔账你可算不到我头上。”
彭学武看着这死倔脾气,到头了还不肯认错的老村长,他也生气了:“我彭家村欣欣向荣,你大石村后生羡慕。你作为一个村长,现在想的不是怎么把村里的经济搞起来,你也不想着来找我想办法,也没想着去乡里、县里请领导出主意。”
“你他妈就屋门口一蹲,烟袋锅一抽,白眼一番。你他妈的当个什么村长?!我实话告诉你,我今天来是给你们大石村出主意的。你要是这个态度,我告诉你,你别怪你百年以后村里的后生逢年过节都想不起给你烧一炷香!”
彭学武的大声吵嚷已经让周围不少大石村的村民看了过来。
而老村长陈贵也被骂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第三百六十九章 野心
彭学武这一通骂的,可是把大石村的老村长给骂的人差点闭过气去了。
但是这对于彭学武来说可不算完。
要知道彭学武可是非常看不上陈贵这样的老村长。没错,高县长确实说了,像陈贵的这样老一辈的村干部确实有很多客观上的困难。但是彭学武一直认为如果当了村干部,那么至少要懂得学习。现在学习又不像原来那么困难。
从前村干部想要学习点知识,那最少也得认识字才行。有的时候官方的文章写的太深奥了,别说其他人了,彭学武自己也看不懂。
但是最近这些年广播电台发展迅速。尤其是李部长搞的村村通喇叭工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除了一些十分偏远和贫困的地区还没能做到广播喇叭的叭覆盖之外。其他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做到喇叭覆盖了。
中央花这么多钱搞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真的就是发个喇叭给大伙儿,让大家听戏听曲,听个相声解解闷?当然是要让村干部和村民们通过广播喇叭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
你一个村长就应该带头学习。不识字,难道还听不懂广播吗。
你说自己没有远见卓识。那么按照广播上中央里宣传的精神跟着走难道不行吗。
在彭学武看来,像陈贵这样的老村长他就是懒。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让他变懒了。一切的东西都习惯按照经验去做。完全不管之前的经验适不适合当今农村的发展。
所以彭学武看到大石村的村民都聚了过来,他也丝毫没有客气:“陈村长,你也说了,我彭学武是村委书记。”
“我是党支部书记,我现在代表党组织问你。你信不信毛主席讲的话?!”
陈贵这个老村长虽然说是脾气死倔。但是在如今的中国农村,有哪个人敢说自己不信毛主席呢。就算是最混账的人也会说一句: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生活。
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太阳,这句话在五六十年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彭学武把毛主席都抬出来了,陈贵那自然是什么都不敢说,他回应道:“我自然是信毛主席的。”
“好,那毛主席在今年春节晚会的时候发表讲话。说是要刺激农村经济。要让占据中国人口80%的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经济的生活。要深化经济改造,刺激农村经济发展。这些话你听了没有?”
陈贵嘴巴抿在一起,说不出什么话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毛主席讲话听是一回事,听懂是一回事,听懂之后愿意去做,那就更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贵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只是听了,但是听没听懂就不好说了。对于很多陈贵这样的村干部以及更下面的村民来说。他们也并没有真的把这些话听进去理解进去。
所以现在彭学武这么一问,别说陈贵了,包括大石村周围的村民们都扪心自问,自己好像并没有理解毛主席的话。
“现在农村经济是要起来了。反正中国这么大,别的地方我不管。就咱们淮南,就咱们寿县这一亩三分地。我敢说未来十年经济肯定比现在好。”
“你以为就我彭学武会搞彭家村建筑队吗?我告诉你,只要我把这件事情搞好了,周围的村庄,临近的县城那些外出务工回来的农民。他们难道不会有样学样的一起搞建筑队吗?”
“我开了砖窑厂让彭家村挣了钱,周边十里八乡的有多少村子学我们彭家村一样开砖窑厂挣钱?”
“我搞鱼塘搞养鸡场。你看看周围又有多少村子学。到时候周边村子都学了,不管他们能挣多少钱,是不是能比我彭家村的建筑队干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日子肯定比以前强的多。”
“到时候你老村长睁开眼看看。周边人家家户户都骑着新自行车,到时候年轻人谈朋友,个个都带着新手表。”
“过年了也每人都能给自己置办一身新棉袄。就你们彭家村十年如一日还过现在的经济生活。到时候你看看你们村里人戳不戳你脊梁骨。到时候你再阴阳怪气的,可就不是怪我彭学武了。人家的日子都过得比你们大石村好,到时候你是不是要怪党,怪社会,怪政府?”
彭学武这一番话说出去之后,陈贵的脸色变得煞白。然后一个闷响,他啪的一下跌落在地上。眼泪止不住的从浑浊的眼睛中流淌而出,啪嗒啪嗒的掉在地上。
“是我没用,是我没用啊。”陈贵趴在地上双手锤着土地:“我这个当村长的没本事。连毛主席的话都没好好听。我对不起乡亲,也对不起毛主席。彭支书,你带我去乡里面吧。我和乡里的领导说说,把我这个村长给撤了吧。”
陈贵哭的声泪俱下,人这种东西总是很复杂的。陈贵能当上大石村的村长,是因为大石村的老百姓爱戴他。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孩子送上战场。这对陈贵来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按着村里的后生不让他们去苏联打工,是陈贵的真实写照。
饥荒的年月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拿去接济村里更困难的人,自己饿的在床上打滚,只能啃草席充饥。这也是陈贵的真实写照。
对彭学武和彭家村取得的成就阴阳怪气,这依旧是陈贵的真实写照。
每一面都是这个老村长的真实一面。每一面都是真实的陈贵。
就像是现在他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这也是他的真实一面。
人的复杂难以描述。村里面的后生确实因为陈贵按着他们没让他们去苏联打工,而怪这个老村长。
而他们真看着老村长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很多年轻人也暗自垂泪。一个老朽的村长能按住那么多后生不让他们去苏联打工,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村里的老百姓信他。而老百姓之所以信他,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村长。
毕竟一个村长干的不好,被村民们套麻袋暴揍一顿,甚至打死了,在这个年代也不少见。
说到底还是陈贵平时在村里的所作所为是得人心的。但是陈贵的思想和他的做法已经跟不上现在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新中国了。
彭学武看着哭的和孩子一样的陈贵,他叹了一口气。
“老村长,你这是在撂挑子啊。现在就和打仗一样,前面是个碉堡,你打了三次没打下来。现在上面找你问责,你双手一摊说老子不打了。叫连队里派新的敢死队来打。有你这样打仗的吗?!”
陈贵被彭学武这么一喷,倒是不哭了。他眨巴着眼睛看着彭学武。
“你现在就是想要死,也要把前面的碉堡炸了才能去死。陈贵,你听不听党的话?你信不信我?”
陈贵挣扎着爬起来:“听,信。”
“好,你们大石村从古自今一直出木匠、石匠。村里还有多少人有这手艺的,给我集合起来。我有用。”
“我已经和另外的村子谈好了,另外的一个村子多林地,一边种树一边伐木,一边搞木材厂。”
陈贵和周围的村民完全不知道彭学武这样做是打算做什么。
彭学武也不藏着掖着,他直说到:“你们以为建房子只要起一个楼就结束了?不要家具,不要装修?不要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眼光要长远一点,咱们早晚有一天能接到乡里、县里、甚至市里的建筑单!”
第三百七十章 不藏私
王德庆坐在拖拉机的后斗里,在一堆钢筋上面坐着。也不在乎钢筋把自己的牛仔裤给摩脏。反正牛仔裤这玩意儿就是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