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因为他害怕莫洛托夫太固执,导致这场谈判失败。
又害怕完全放权给赫鲁晓夫,因为赫鲁晓夫太圆滑,可能会导致让利过度,从而致使苏联蒙受巨大损失。
一个太固执,一个太圆滑,斯大林也是难办。只能自己尽可能的把控方向。
而现在就是中苏签下协议的最后时刻了。这些天以来,赫鲁晓夫一直在和中国进行谈判。苏联代表团也去了,就只有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了。
就在中午,斯大林得到了好消息。
“中国已经同意我们最新一版的提议,双方已经签署意向协议了。然后就等着两国领导正式签字。”
当斯大林的秘书来汇报这件事最新的进展后,斯大林长出了一口气。
这代表了双方已经谈妥了。只剩下双方的高官签下协议,走一个过场了。
斯大林感觉整个人的轻松了。他笑着让人给他的下午茶多加了些点心。
但是他也没多少时间吃下午茶了。因为他下午又召见了东正教的牧首。对东正教在未来的工作做出指示。虽然有人调侃,现在的东正教是[神权党授],但是不这么搞,苏联怎么抵挡其他信奉上帝的一神教的入侵?
在会见完东正教牧首之后,斯大林又参加了军工部门的会议。强调了关于导弹、防空火控电脑的自研和中国引进的问题。
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和莫洛托夫一起参加一个中央部委级的会议。斯大林让莫洛托夫坐在主席位,自己坐在次一级的位置上。
这场会议开完,斯大林又马不停蹄的去参加圣诞祝福的直播。
一直忙碌到八点四十五,他才终于能休息了一下了。
他让秘书帮他去准备一些晚餐。
“不用太丰盛,我有些吃不下。做些好下咽的东西给我。再来一小杯格鲁吉亚的葡萄酒。九点一刻的时候帮我送来。那时候我应该就饿了。”
斯大林叮嘱着。
随即便是前往自己的私人放映室,他很喜欢中国送给他的大彩电和录像机,以及那些电影录像带。
他能反复观看那些他喜欢的电影、电视剧。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这是让斯大林感觉最幸福的事。
他尤其喜欢中苏合拍的电视剧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一共二十集,但是每集的时长都将近七十五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一样。
本来预计拍摄两年多一点结束。结果因为拍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部电视剧足足拍了三年半。
斯大林早就把这部电视剧看了两遍了。但是这不妨碍他想要看第三遍的冲动。
他打开电视机和录像机,取出录像带观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他喜欢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原著,也喜欢电视剧里一些适当的改编。
他最喜欢书里面那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电视剧里,导演用主角保尔的嘴将这一段话说了出来。就在保尔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和地方上那些开始冒头的官僚主义做对抗的时候。
当有朋友问他”值得吗? "的时候,保尔用这段话回应了他。
斯大林找出了这一集,他耐心的观看着剧情。当保尔将这段话说出来告诫自己与自己的战友时。
斯大林也跟着一起念着,在剧情进入到这里时,保尔已经满面风霜了。他打了白军,修了西伯利亚的铁路,年纪不大的他却已经面有沧桑之色了。
但是他依旧在革命,依旧在路上。建立了苏联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天下太平了,不是就海晏河清了。地方上的官僚主义,开始冒头的多吃多占。
保尔继续向这些丑陋恶习发起新的革命。
哪怕他的生命遭受威胁,哪怕他身他体受损,但是他依旧在革命在冲锋,要向那些顽固坏份子做最后的进攻。
斯大林看着电视上头发都有些出现花白的保尔,他嘴里轻轻的念道:“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咯吱~
私人放映室的门]被推开。后勤工作人员端着一份罗宋汤煮的面条进来。还有一杯格鲁吉亚的葡萄酒。
工作人员看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的电视画面,他缓缓走到沙发旁边。然后轻手轻脚的把汤面放在一旁。
因为他发现斯大林已经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工作人员去找来一条毯子给斯大林盖上。但是在下一刻他发现了不对劲,斯大林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尤金一家人愣在电视机面前。没有人想到伟大领袖突然就这么走了。
尤金全家人都陷入了沉默。不仅仅时他们,整栋楼,整个社区都陷入了死一样的沉默。
就像是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被按下了关机键。
电视机里的播音员双目含泪的继续播报。
尤金呆呆的坐在沙发上,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突然空荡荡的。伟大的领路人走了,苏联该怎么办?
没有人知道。
一直到他听到隔壁的邻居推开他的窗户,并且拿出了小号开始吹奏乐曲。
这位邻居是莫斯科歌舞团的乐手。而他现在吹奏的乐曲正是斯大林身前最爱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经典选段。
当嘹亮的小号声响彻街道,似乎是发出了某种讯号。
有人从家里拿出了小提琴,有人掀开了家中的钢琴盖,也有人拿出口琴、手风琴、吉他。
一开始声音还有些杂乱。但是当嘹亮的小号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节奏,当其他人也有意识的跟上这个节奏。
当声音汇聚,如江河成海。
《天鹅湖》的曲调响彻莫斯科的夜空。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会被压制吗?
斯大林去世了。
苏联的领路人走了,《天鹅湖》 的曲调在莫斯科响彻。是民众们自发的行为。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是大家就是这么做了。
没有为什么。
如果非要给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苏联的老百姓爱戴斯大林。
斯大林出生在这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贫穷混乱、封建压迫。国家衰弱,民不聊生。是人是鬼都能踩一脚。 欧洲向来都看不起这个国家。
斯大林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两极,军事实力让全世界畏惧。民众的生活也蒸蒸日上。商场的货架上摆满了商品,杂物
百货数不胜数。现在全在欧洲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看不起苏联,也没有人敢轻视苏联。
这就是斯大林和他的战友们来到这个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
斯大林是个复杂的人。不能简单的说他好,不能简单的说他坏。但是他确实可以无愧于那句话[我将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最伟大的事业——人类解放! ]
现在他走了,从莫斯科到基辅。
火车拉响了汽笛,汽车按响了喇叭,教堂的钟声敲响在苏联每一个角落。
所有苏联人都在奔走相告,所有苏联人都热泪盈眶。
当天晚上,莫洛托夫就成立了斯大林治丧委员会。
斯大林在生前就预感到自己身体不好。早在一年多前就立下了遗嘱。他遗留的财物少之又少,有重要价值的可以捐给博物馆。剩余的两千多卢
布的存款一半留给家人,一半捐给卫国战争中伤残失去劳动力的战士。
关于他的遗体,斯大林也做出了批示。他不要搞个人崇拜,所以不保留遗体。遗体以火化方式处理,将他的骨灰埋在莫斯科红场下面。成为构
筑红场的一块基石。
莫洛托夫是遵从斯大林命令的。即便是有其他的委员认为这样处理不好,应该把斯大林的遗体和列宁的放在一起,以供后人瞻仰。
但是莫洛托夫是个谨遵斯大林命令的人。所以莫洛托夫力排众议,决定按照斯大林的方式处理他的身后事。
并且苏联中央向全世界发了讣告。
第二天清晨,克里姆林宫外已经满是人群。苏联的人民来送伟大领袖最后一程。
1960年的冬季莫斯科基本买不到花束。但是人们用彩色的纸张折成各色花朵。
他们将这些花朵放在克里姆林宫外。有人带来了格鲁吉亚的葡萄酒。有人带来了斯大林最喜欢吃的火腿,也有人带来了鱼子酱罐头。
还有更多的人从其他城市朝莫斯科赶来。
郊外的农场,谢廖尔厂长的老岳父催促着自己的女婿赶快开着他的小车来这里把自己接去莫斯科。
“快点,我要给伟大领袖送最后一程。”在电话里,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话声音带着哽咽。
莫斯科,尤金一家人统一穿着黑色的服装前往克里姆林宫。
十三四岁的孩子对斯大林的逝世半懂不懂。女儿问尤金:“爸爸,为什么大家都很伤心?”
尤金低沉的说道:“如果我有一天离世了,你会伤心吗?
女儿和儿子都点头回答:“当然会很伤心。”
尤金继续道:“斯大林领袖是我们全苏联人的父亲。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也许孩子似懂非懂,但是大人们却已经泣不成声。
在克里姆林宫前,很多人哭到晕厥过去。
从基辅到斯大林格勒,再到列宁格勒等等地方。所有的苏联人都在举行悼念仪式。
那些在苏联工作的中国工人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葛蛋和许大有等中国工人看着列宁格勒里满城悲泣。有人问道:“斯大林领袖去世了,大家伙都这么伤心啊!”
又有人道:“废话,要是毛主席去世,你伤不伤心?”
“呸呸呸!可不敢瞎胡说,毛主席长命百岁。”当即有人马上反驳道:“不吉利的话可不敢说。”
不过这样一说,大家也就理解苏联人对斯大林的感情了。
而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也在第一时间也做出了回应。
中国方面不仅让驻苏联大使前往悼念,还从国内派出使团参加斯大林同志的葬礼。
不仅仅是中国,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这场重要的葬礼。
斯大林的去世对社会主义阵营来说影响很大。
不要说社会主义国家了,就算是敌对的美国,也必须要发悼文来纪念斯大林。即便是白宫里、国会山里那些老爷们都开心死了。但是表明功夫
还是要做的。
美国、英国在内的一众资本主义国家也发了悼文。
联合国里,也降半旗全体默哀。
而对于斯大林的去世,中国也做了很多准备。作为宣传部的一把手,李锐也为苏联准备了一份纪念斯大林的礼物。
朝鲜战争中损坏的那些苏联武器,还有这些年用旧用坏了的苏联武器,李锐让人将它们拆卸焊接,用这些武器焊接雕塑成斯大林的半身像,最
后乘着西伯利亚铁路。最后运抵莫斯科红场。
并且在这个半身像的下面铭刻上那句后世无数人都知道的名言,也是对斯大林最高的赞誉。
[钢铁的领袖离开了人民,但是领袖的钢铁还在保护人民]。
当斯大林的骨灰被埋葬在红场,成为红场的一块基石。这一座中国送来的雕像也矗立在红场一处,成为了斯大林纪念碑。
不过哀伤不能无限制持续下去。因为敌人是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去扼腕叹息的。
因为敌人早就迫不及待了。本时空之中因为中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斯大林比原时空活得更长,所以造成了世界局势也和原时空不一样了。
比如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这些原本应该在1956年爆发的事情,在本时空之中并没有爆发。
还有一直和苏联关系暧昧,如修似修的南斯拉夫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在斯大林在世的时候一直被压制着。而现在斯大林死了,那些当权者又真的能忍受着一直被压制吗?
第二百四十三章 随便试一试
在北京的赫鲁晓夫心情很复杂,原因很多。
斯大林死了,那个压在赫鲁晓夫心上的巨大压力也突然消失了。他心中的恐惧也跟着消失了。
也因为斯大林死了,赫鲁晓夫也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实际上赫鲁晓夫是一个才能很有限的人。让他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的时候太难了。
或者说他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他的主观能动性一动起来, 你就不知道它会动到什么地方去。
赫鲁晓夫的主观能动性一般呈现布朗运动形态分布。他自己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他对斯大林的情感也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