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哎呀,我们的李部长来了啊。来来来,来看看现在国外媒体对你的一片赞誉啊。”总理挥了挥手上的报纸,让李锐加快点步伐。李锐也笑着回应道:“那是捧杀啊,真的是飞的越高,到时候摔得越狠啊。”
主席哈哈一笑:“你的脑袋还蛮清楚的嘛,还以为你会被这些人的彩虹马屁给吹得不知道去哪呢。”
李锐摇摇头道:“这些人的吹嘘当不得真的。我自己分析,他们不过是想要转移对印度现在的注意力罢了。印度搞得《出埃及记》特供版算是一个惊天大烂活。激怒了世界主要宗教的愤怒。”
"说到底,他们现在吹,也就是一时之用罢了。他们可不会真的觉得世界电影需要中国来引领。现在不过是一时之选罢了。等到他们缓过来了,他们就会把我们重重的摔下去。”
李锐有理有据的分析道:“不仅仅是美国如此,法国也是如此。即便是我们现在和法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是法国可是在文化主权上面看得很重的。”法国这么多年以来,一个劲的想要占据国际审美顶尖的位置和国际时尚文化主流话语权。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从流行文化到服装,再到绘画和雕塑。甚至是香水百货这些东西,法国都很有话语权。我们这些年虽然是异军突起,打了法国在内的一众欧洲国家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除了少数民生用品之外,我们大多数的民生用品包括影视娱乐依旧是被他们列为中低端产品。”
“包括赡养人类那样的片子,也被他们打上一个充满视觉噱头,但是缺乏精神内核的标签。觉得我们拍的东西都不够有深度,没有文艺。”听着李锐的这些话。主席和总理也点点头。
因为这话还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现在中法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但是该对抗的地方还是要对抗,今天法国媒体这样夸,明天就会把中国电影重重的摔下。
他们可不会真的想让中国去引领下一代的电影发展,毕竟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电影在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原时空之中法国就搞过电影方面的对抗,不过他们抗争的对象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
好莱坞拍摄的商业流水片总是在欧洲受到各大影评人的嘲讽。
将其批评为只有白痴才看的电影。
但是官方的嘲讽归嘲讽,民间愿意花钱买票看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所有的文艺思想和他们曲高和寡,乃至形而上学的东西。最终都被普罗大众给抛弃了。
法国电影到原时空的后世。虽然还拥有一席之地,但是想要说他们能真正的抗衡好莱坞。那可是远远都不够的。法国在文化阵地上,可是被美国的好莱坞打得一塌糊涂。
而在本时空中,李锐很有自信,相信本时空中中国的电影对法国的冲击并不会亚于原时空中好莱坞对美国的冲击。主席听闻李锐说的这些话,点点头道:“没错,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现在捧你捧得有多高,最后摔你摔的就有多痛。”
总理也点头笑呵呵道:“如你所言,只要市场能够积累起来,时间到了口碑自然是会逆转。那些少数影评人的话,可以不用放在心上。只要民众喜欢就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算老几。”
根据中央和新中国政府的战略专家们进行推算,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应该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了。最多可能会在局部有一些小的冲突。可能调动的军队人数和战争烈度,还赶不上58年的对印度自卫反击战。
所以在接下来的5~10年里,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修炼内功,增强自己基础建设,同时向外继续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李锐和电影部门的同志弄出来的这些电影,自然就是对外文化输出中最好的一环。
毕竟之前漫画新时代都能让一堆欧洲年轻人向中国捐钱捐物来帮助中国度过自然灾害。
能让人归心可比,单纯的打一场胜仗来的重要的多。物理层面的胜利,一定也要带上精神层面的胜利。两只脚缺一不可。而在李锐拿着新电影的拷贝给主席和总理看过整部电影的原片之后。两人都纷纷忍不住点头。
“我在延安文艺会谈的时候就讲过,文艺作品也是有阶级性的。超越阶级属性的艺术家和文艺作品,尤其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品其数量可谓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我们还是要站在阶级叙事的立场上来讲好每一个故事。”
主席是如此评价的。
在法国留过学的总理说道:“我之前在法国留学。看过法国人拍摄的那些电影。大多数还是风花雪月。偶尔也有些反应阶级苦难。这部电影在这期间平衡的很好。”
“别的国家我不好说,但是在法国应该是不错的。”
主席和总理的认可,让李锐的信心增加了不少。虽然说他自己也清楚,不要听影评人的话,也不要相信欧美报纸上的吹嘘或者是贬低。但是那些欧美报纸要真的贬低自己的话,李锐多少是有些心里不爽的。
主席道:“既然这电影都准备好了,那什么时候上映啊?”
李锐微微一笑:“马上就上映了,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早就和我谈好了,现在拷贝已经送去他们国家了。我们国家的主要城市的电影院已经把拷贝送到了。”
“而像西欧那边。”李锐笑得很开心:“感谢一下资本主义商人的贪财。这一次拉姆文化有限公司拿到了法国电影审核部门的许可。”
“这一次我们的电影是走正规的审核批号,将可以在法国正式上映。”
主席和总理对视一眼,两人都忍不住发出一声长笑。
“这个拉姆很有意思啊。以后他要有机会来中国,高低要请他吃一顿正宗的北京烤鸭子。”很显然,主席和总理都听说过那个名叫拉姆的男人。
当然那个名叫拉姆的男人并不知晓主席和总理听说过他。或者对他来说,新中国的主席和总理是否知道他好像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从新中国手上赚到大量的钱财。
这些年通过走私文化作品和盗版刊印。并且打击其他盗版商。拉姆文化有限公司已经混得风生水起了。
尤其是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法国在北约就显得有些不尴不尬。法国的不少政策都松动了。譬如说中国和苏联的文艺作品.虽然说明面上没有彻底的放开,但是背地里却成为了一条不黑不白的灰色产业。
处于一个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是最好赚钱的,只要胆子大,后台硬。渠道广。那就一定能闯出一番事业。
拉姆就是这样的人,虽然说最早和他去东柏林盗窃中国电影拷贝的那些同伙们都不太聪明的样子。都是一群笨笨的小偷。
但是俗话说得好,蠢人有蠢福。虽然人蠢,但是运气好啊。
只要运气到了,站在风口上,连头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人呢,人还知道忽扇两下手臂。
对于拉姆而言,这些年他打击了不少的法国盗版。现在的整个西欧他几乎垄断了东欧和新中国向西欧输出文艺作品的主要渠道。以及销售渠道。他和大量的黑帮合作。因为明面上很多东西都不能卖,他们自己暗地里卖,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这可是赚着卖白粉的钱,操着卖白菜的心。
黑帮对于赚这个钱可是相当上心。不要以为黑帮只想着靠卖毒品赚钱,黑帮之所以卖毒品,那是因为卖毒品很挣钱。如果有别的活,挣的钱和卖毒品差不多,而且风险还比卖毒品少。
相信所有的黑帮都会转行。
就像原时空的后世,香港的黑帮就主要干这些活。
别人以为的香港黑帮:从泰国金三角购买毒品,然后在香港进行分销。卖往中国内地。或者是转运军火,卖一些黑枪给一些很人。要么就是在地生产k粉,摇头丸等等。
实际上的黑帮:在ktv和酒吧门前负责代客泊车。开快艇去公海上接应各种走私船,从走私船上运下来,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冷冻猪脚,冰冻牛肉,阿根廷红虾。来自澳洲的和牛。来自日本的和牛。
再从香港码头开船,运输各种来自内地的假名表,假名包,假名鞋。三无产品的电机。华强北不知道怎么拼装出来的手机。运送到那些船上。
这些才是香港黑帮的日常。因为时代变了,现在在香港想要继续卖毒品,那可是太累太难,挣的钱还不如走私猪脚。在香港开连锁隆江猪脚饭,挣的都比你带小弟卖k粉多。
拉姆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的风潮,迎来了自己转型的契机,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法国名流之一。在法国文化圈里面居然还有了一席之地。毕竟他在巴黎都投资开了电影院嘛。下一步还会扩张自己的影院数量,他的目标是要在全欧洲开100家电影院。成为真正的影院大亨。而现在这是他向着自己的小目标迈进的第1步。
9月15号的时候。拉姆影城大门口悬挂起了巨幅海报。
海报上是一个大家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的女明星了。那就是来自美国的玛丽莲梦露。哦,不。现在应该称呼他为诺玛一简不过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很显然更为人熟知,尤其是在欧美地区。所以在这幅海报上面。依旧写着玛丽莲一梦露的名字。很多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这幅海报,因为这幅海报画的极为漂亮。
而且充满了反差。
因为玛丽莲一梦露这个名字通过好莱坞公司这么多年的包装,大家都下意识地将它和性感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性感尤物,所谓的男人幻想。
所以每一次玛丽莲一梦露的出场,大多数都是伴着各种性感的造型。包括标志性的烈焰红唇,迷离眼神。还有看似不经意的嘟嘴扮蠢之类的。因为大多数男性还就真吃这一套。尤其是一些心怀龌龊,看见漂亮女人就想着上床的下流者。
他们更是希望所有的女人都是蠢货,因为只有蠢货他们才好下手。这些下贱的家伙,往往自己也没什么优势。没有任何特长优点。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蠢蛋会被他们连花言巧语都算不上的愚蠢语言而欺骗。
从前的好莱坞很显然明白这一点。老白男嘛。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玛丽莲一梦露就被包装成大众情人性感诱惑的模样。
而在这幅海报上,玛丽莲一梦露则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气质。
她黑栗色的长发随风飘扬,眼神中那种迷离的魅惑感已经完全消散。没有烈焰红唇,没有性感的装饰。没有任何想要故意勾引起人性欲望的地方。
海报上黑栗色长发的她拿着一条红色的丝巾站在风中。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坚决。站姿又是那么的笔挺。
就像是一个对抗生活命运的女战士。而不是她从前一直所扮演的那种愚蠢的性感尤物。
这样的反差,让所有熟悉他的人都觉得有一种陌生感。但是又激起了人们探索的欲望。
“这是玛丽莲梦露吗?“有人走过电影院,看着这幅海报忍不住道。
已经在海报前观摩许久的一名电影观众点点头说道:“没错,确实是玛丽莲一梦露,但她这个造型我都快认不出他来了。"“她的新片上映了?她不是不在好莱坞拍戏了吗?”
"你没看报纸吗?她现在在中国拍戏。中国的电影部门可是为她量身打造了这部戏剧。这些天报纸上可全都在宣传呢。”说到这里,刚刚那位还有些疑惑的路人,忽然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是那部西嘉尔对吧!”
“对,就是这一部。听报纸上说好像还蛮好看的,中国人好像花了大力气来搞这部电影。”
“那确实是可以看看。报纸上面可说这部电影相当精彩呢。”
“是啊,不光是报纸上面说,就连电视上面都专门做了节目。”这一帮影迷站在电影院门口,就直接开始讨论了起来。
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只要有相同的爱好,一群人就很容易聚在一起,开始无所顾忌的聊起来。就像是后世的胶佬,coser,漫友之类的。
影迷圈子也是很容易大家一起聚着讨论的。
必须要说印度人的美元还是没有白花。那么多美元撒下去,还是见到了点成效的。现在全欧洲确实是把注意力从印度特供版的出埃及记转移了过来。
大家现在都想看看玛丽莲梦露到新中国拍摄的第1部电影到底如何?
也是得益于印度帮中国的宣传。现在可不仅仅是法国人知道这件事。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人都知道这件事。甚至还有美国人特别买机票,跑来欧洲看这部戏。
要知道在任何年代都不缺乏追星族这种东西的。
尤其是玛丽莲一梦露本身还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明星。她在美国的始终拥趸可是不少。比如说正在飞机上从美国飞往巴黎的威廉姆斯,他就是玛丽莲梦露的死忠粉。
作为一名小有资产的富二代,他是愿意从美国花钱去法国看这样一场电影。
没办法,因为中国的这个电影是绝对不可能在美国正式上线的。而且美国距离欧洲太远了,拉姆文化有限公司的影响力也很难渗透进美国。这也导致了,美国想要看到盗版都很难。
这也是李锐想要向美国文化大本营进行进攻最困难的一件事,物理上的天堑隔绝了他向美国进行大规模意识形态输送的可能.美国好莱坞和他们的美式漫画依旧保有极强的市场。南美洲和北美洲是他们的自留地。
陆地连接和海上连接还是有差别的。
如同威廉姆斯这样的死忠粉富二代在美国还是有不少的。这群玛丽莲一梦露粉丝后援会直接包了一架飞机飞往巴黎,一边旅游,
一边看电影。
别忘了,拉姆文化有限公司的盗版虽然是渗透不进美国,但是拉姆除了搞电影院和盗版之外,他还有一个旅游公司呀。
针对这些富二代,他可是推出了相当不错的旅游套餐计划。
他能赚到钱,中国电影能够得到宣传,这群富二富代还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那可是一石多鸟大家都赢的局面。当威廉姆斯和他的小伙伴们,从美国不远千里迢迢来到巴黎的时候。关于西嘉尔这部电影的预热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中国这次其实也是采取了全球同步放映的方式。
晚上8点。拉姆的电影院。
今天电影院4块屏幕将全部放映中国的电影西嘉尔。因为排队购票的热情已经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了。
如果可以卖站票和挂票的话,拉姆是真的想卖呀。眼睁睁的看着钱在眼前,却钻不进口袋的感觉,那种痛苦,相信所有人都有体会。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波印度老铁对中国电影的支持。好几百万美元的宣传费用呢。要给李锐,他才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去宣传呢。来自美国的威廉姆斯兴致勃勃的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他和他的几十个小伙伴坐在电影院中黄金座次。
他们说着英语。让周围的一些法国人不甚喜欢。
因为现在美国游客在欧洲地区可是没有太好的名声。
坐在威廉姆斯后面的是法国电影周刊的评论员斯加诺。
斯加诺是懂英语的,他听得懂前面那些美国人在吵吵嚷嚷的说着什么。
无非就是他们在期待玛丽莲一梦……不对,现在应该叫诺玛一简的那个女人,她的新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斯加诺在心里腹诽一句:“能有什么表现,不过是个胸大无脑的女人罢了。除了能卖动性感,卖弄身材和容貌,她还能做什么?也就是好莱坞电影公司里那些大老板们的私人玩物而已……”
斯加诺所供职的电影评论周刊杂志,就是之前一个劲的帮着中国电影鼓吹的新闻杂志。但是他们鼓吹中国电影西嘉尔那纯纯是因为印度人塞钱了。实际上电影评论周刊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杂志。他们保守到几乎看不起法国电影以外的其他任何电影。
想要让他们嘴里说出一句夸奖的话,那可是太难了。
除非是电影拍的他们真的没有办法去挑刺。要么就是电影的发行商给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否则的话他们都会有办法给你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以证明你这部电影是个垃圾。
现在电影还没上映呢,斯加诺坐在后面一排,已经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开始刷刷点点的写东西了。
【整部电影看得令人昏昏欲睡,除了玛丽莲梦露在电影里的一些暴露镜头和卖弄身材的火爆场面之外。没有任何看点……电影还没开场,他就已经开始现编电影剧情了。
反正是往坏的地方写,怎么写不是写。
而且在斯加诺看来,以玛丽莲一梦露的脸蛋和身材,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放弃以她的身体作为卖点的。
因为那是最容易勾引男人进电影院贡献票房的方法。难不成还真的指望玛丽莲梦露贡献出超凡脱俗的演技表现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斯加诺是不相信的。
因为他听到前面那些美国人讨论的声音。
那帮美国人也是冲着玛丽莲一梦露会不会在电影里面有一些比较香艳的镜头而来的。这帮子男人总是容易精虫上脑。然后为了他们的上头行为而付出大的价钱。
当灯光暗下来。电影院的音乐起来的时候。
众人才发现好像中国的这部电影弄得还挺有质感。电影的开场是大提琴,低沉悠扬,带有哀伤感的配乐。
当中提琴也加入的时候,整个配乐出现了一种极强的宿命感。丝弦摩擦仅仅是听音乐,就给人一种寒毛倒立的感觉。
那是一种极为严肃,是向命运抗争的感觉。斯加诺不知道该怎么样形容这份音乐。他的主观告诉他,这部电影至少在配乐上应该很强,仅仅是开头的这段配乐就已经超过大多数现在的欧洲电影了。
他这话说的可真不假。
因为现在新中国有钱了,李锐终于能在北京建一个专门的配音室。并且用上了大量高保真的收音设备以及大量高级的调音台再加上拉姆电影院现在所采用的所有音箱单元都是来自中国的产品,整个电影院里面所有的音响配置也全部是由中国弄的。标准高度统一。所以仅仅是配乐还原就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几十年了。
要知道在50年代,好莱坞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电影制作公司,他们的录音设备都还相对简陋。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录音,对于唱片的灌溉也是比较简陋的。
为什么东柏林那边中国开设的音乐磁带灌路录音室会有那么多人去录音。为什么有很多英国人和美国人会跑去香港的录音室去录音。哪怕他们知道这些录音是后面是中国共产党支持的,但是他们依旧去录。
就是因为这其中的声音还原差太大了。
就好像从8比特的电子音乐瞬间进化到高保真hifi音乐一样。
而那还仅仅只是普通流行音乐的灌录。大编制的电影配乐比流行乐的录制更难。要花的钱更多。
从前李锐没有条件,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预算去专门搞一个后世那样的录音棚,专门为电影进行配乐录音。但是去年新中国终于宽裕了。他也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的预算做这件事。
李锐要做的事情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以文化做贡献,同时他早就制定好了一整套的路线。不仅仅是电视传播信号的格式统一,色彩标准的定制。同时还包括整套制作流程的定制。还有对于整个音响设备声音还原设备的规则定制。
斯加诺在拉姆的这家电影院,第1次切实感受到这期间的差距。
伴随着那充满宿命感的音乐响起。电影屏幕慢慢从黑色,开始出现画面。
一个女人站在一片废墟之上。她手上拿着一把枪。穿着战士的服装。她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不会倒下的丰碑一样。
伴随着之前交响乐一起传入耳中的还有清晰可闻的炮弹声和子弹发射时。高保真还原的配乐,让现场所有观众都吓了一个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