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2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种缴纳的方式其实很不合理。(这也是元时空浮夸风盛行的原因之一,反正公粮是定量的,吹牛不上税)

  气候不同,种植环境不同,土地条件不同,化肥用量不同。不要说省和省之间的差别了,就一个县城里的两个村子都能有天差地别的差距。

  每亩地多缴还是少缴个几十、一百斤粮食,对现在的农民来说可能就是饿肚子和吃饱饭的巨大差别。

  现在中国的客观条件来说,想要全面取消缴纳公粮的制度是不可能的。国家负担不起没有公粮后的吃饭问题。

  但是剪刀差却不能在这么剪下去了。至少不能剪的这么狠,要让新中国的农民也更多的享受新中国的进步。而不是一边剥削农民一边把城里人变成 [老爷阶级]。

  自己没和网咖来这个时空农民很惨,要是自己来了,中国农民还那么惨。那么我李锐不是白来了嘛!

  所以李锐和基地里的专家们制定了新的法案,希望通过实际产量来定缴公粮。要说每家每户都按实际产量来缴纳公粮,那确实是很难。现在的中国还做不到。但是按照村落和生产大队为单位定公粮缴纳数额是可以办得到的。

  同时公粮缴纳也不在以村落的自然人向乡镇对接,而是以全村为整个单位向乡镇对接。

  同时,李锐提议,以安徽省彭家村为试点的生产大队方式可以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推广到全国。

  为了这一切,破晓基地筹备了整整八年,已经把一众前置条件点的差不多了。

  其中各种生产技术的前置条件不提。最重要的是,同时担任教育一把手的李锐这八年来不遗余力的推广初、中技学校。八年了,终于开花结果有了第一批产出了。

  在初、中技学校里,有一大批专门为了农村建设而培养的农村人才。按照后世的理解那就是类似于大学生的驻村干部一样的存在。

  这个年代让大学生当驻村干部太奢侈了。但是初、中技学校的学生却足以应对现在农村所需要的知识,也能理解中央传达的指示,让其尽可能的在农村落地。

  而公粮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三年自然灾害做准备,也是为了以后更长远的目标做准备。

  农村人才的推进,也是为了之后更长远的目标做打算。

  李锐准备的法案很简单,但是补充的内容很厚很厚。其中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大量详实的数据。

  当毛主席翻阅完被送来的这些文件后,他敲了敲桌子,沉吟了许久。

  之后他约了总理来一趟,在忙碌了一天后,总理在晚上九点才有空过来。

  两人也没多寒暄。主席将李锐的文件交给总理看。总理花了一个小时翻阅。

  主席问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总理收起文件站了起来,他在办公室里踱步。主席也没吵他,时间已经十点多了。主席让人送来夜宵吃的煎饼。

  在主席吃完第一张煎饼时, 总理停下了踱步,非常认真的说道:“主席啊,还记得我几年前和你说的事情吗?”

  主席啃着饼子,有些茫然:“你几年前和我说的事情多叻,我哪什么都记得住。”

  总理道:“这个提议,李锐现在的身份提不一定合适。当然,他也确实可以提。但是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现在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我们国家也是瞬息万变。未来的几年将会很困难。”

  主席啃着饼子道:“哎哟,你就不要和我卖关子咯,什么事情直说嘛!”

  总理坐下来,也拿起一个夜宵的煎饼,他啃了一口后说道:“李锐现在其实已经把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实际架子搭起来了。现在他的资历也勉强够了。我的想法是,我前几年说的,让李锐把计划经济委员会搞起来。就由他牵头!”

  “让他直接担任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

  总理再次重提旧事。这件事早在五年前总理就提过,但是当时主席想都没有想的就拒绝了。

  但是现如今主席却陷入了深思。

  PS:我查资料,1957年农业部长是廖,而廖之前是修养的秘书。我不太清楚廖是不是修正派。有了解的书友请留言。另外,今天查资料,只能一更了。涉及国内真实历史的就只能慢慢写。我还要继续看资料去了。

第一百五十章 机遇与挑战

  主席慢慢的嚼着饼子,一直等他吃完了第二张饼子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主任这个职位,他不合适。”

  这次主席到是没有直接说李锐完全不适合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事情了。

  因为这些年下来,破晓基地干的事情其实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事情。

  现在新中国的很多东西都和破晓基地脱不开关系的。

  那些赚取外汇的技术哪里来的?

  那些不依靠苏联专家搞出来的城市规划哪里来的?

  三十多个省市的统筹规划谁搞的?

  是谁在规划全国水利、道路、电网,要将其链接成一条巨大的网络,并且为未来二十年做好准备?

  这些都是破晓基地来的。在1950年开始,从各地选拔出来的那些忠诚的技术员、科学家,在这八年时间中可也不是裹足不前的。

  在基地里的学习和锻炼,让很多技术员也成为了能独当. 一面的人物了。

  再加上拥有全球最好的电脑作为支援。新中国的各种发展可以说是完全离不开破晓基地的支持。

  而除了核心的破晓基地外,还有外围一圈的曙光厂。

  大势其实已经慢慢成型了。从能源开采、资源分配、未来数年科研项目、乃至国防侧重、大国重器等等。破晓基地和曙光厂已经在国内插手甚多。

  虽然破晓基地(曙光厂)进出严格,但是其中一部分如钱学森、陆光达、夏培肃、华罗庚之类的人员还是要进进出出基地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在基地工作,也需要在其他地方协调工作。

  这些人往往也会成为一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又因为这些人和曙光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在外人看来,他们经常是李锐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其实很 多时候恰恰相反,李锐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基地内部的协调关系)。

  再加上军队方面,冯石、聂帅(顶替冯石担任过一段时间破晓基地的守卫工作) 、杨永福(朝鲜战争结束后现在任导弹部队旅长)又与李锐关系密切。

  而贸易部(外贸部)的同志们更是佩服李锐在国际贸易中的布局和切中要害,对李锐时不时提出的对国外贸易策略相当佩服。

  其实不知不觉之间,李锐在某些人眼中也成为了一股巨大的势力了。

  当然,李锐和基地里的同志们并不觉得自己结势了,所谓君子朋而不党。大家都只为了三个共同的目标在向前进,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是让人民早日吃饱饭,中期目标是国家越来越强盛,长期目标是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成功。

  大家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但是在某些人眼中不是这样的。在某些人眼中,李锐已经组建了一个[曙光系]了。

  而且这个[曙光系]已经把触手伸进了很多领域。把很多人的自认为的“固有地盘"搞得天翻地覆。

  甚至是在他们看来,[曙光系] 还“鸠占鹊巢”了。

  再加上李锐本来就把持新中国的喉舌和教育权力,现在的他想要藏着,那是已经藏不住了。

  所以总理在听完主席的话之后,也啃着饼子说道:“猴子可以藏在大树的后面,但是大象不行。树太小,大象太大。现在的李锐已经快要成为大树后面的大象了。”

  “文化方面,我们的李部长挥挥手,能把半个地球的文化部长和文化名人招来。国内的方面更不用提了。他要做的事情很多,总该是要有个名正言顺的名头了。”

  主席吃完了两个煎饼,肚子到是不饿了。他站起来开始踱步,和刚刚的总理一样。

  他在来回的走,走了差不多十分钟,最后站定下来说道:“计划经济委员会这个,我们确实是要搞的。这些年一直是破晓基地在暗地里搞。

  "现在我们要放在明面上有个组织去搞。这个组织的权利很大啊! "主席现在觉得自己这几年戒烟的功夫要破了,他现在无比的想要抽一支烟。

  因为主席知道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权力重要性。这个部门可以说是能决定很多省市未来几年的走向。

  看过元时空后世的资料,主席对其中一个细节记忆犹新。那就是[驻京办]。

  所谓的[驻京办]就是地方驻扎在北京的“大使”。这些地方“大使”向北京中央政府进行游说。说服中央向某个地方倾斜资源或政策。

  比如说要盖化纤厂,你省可以搞,我省也可以搞,硬性条件都差不多。这不就是要比谁家[驻京办]的本事更高一点嘛!

  跑关系,拉项目等等。

  元时空后世之中,中央搞过多次对于驻京办的调查。但是最后都很难清除这种机构的存在。

  而驻京办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

  计划委员会的权力大,诱惑也就更大。

  整顿吏治这种事情放在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是需要做的。这世上尚没有一片清明的官场。

  主席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处理国内的吏治问题。

  有一有点比较好的是,本时空中的主席,因为朝鲜战争的特殊性,所以推动了他延长担任一届主席的的决议。

  任期延长至了1964年。

  但是说着长,但是也就七年时间了。

  总理继续道:“我们的事业还是需要人来延续下去的。计划委员会是要搞起来的。你常说李锐年纪太小。但正是因为i他年纪小,这才好啊。

  主席沉吟了好一会儿,他想到了李锐提供给他的资料的高岗、小王等人。

  在本时空之中,因为之前的国内清扫行动(斯大林大清洗前)已经打掉了不少山头了。

  现在如果搞计划经济委员会要面对的阻力会小的多。被掺沙子的可能性和比率也要少了不少。

  主席虽然不饿了,但是却把总理手上那个吃了一半的饼子拿了过来,他咬了一口后说道:“这搞计划委员会,就像是我从你手上拿走这块饼子啊。李锐还做不了这个……”

  “但是你说的也对,不能拖了。计划委员会要成立。只不过李锐不能担任主任。我个人提议,由陈云同志担任主任,由陈云同志挑起大梁。李锐嘛……帮陈云同志打下手吧!”

  “召开中央会议,我们和组织讨论一下吧。”

  总理看着啃啃吃饼的主席,他忍不住摇头道:“你啊,说话就说话,把我饼子吃了。我还没吃饱呢。”

  也许现在成立计划经济委员会并不是最好的时刻,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但是这世上有几件事能等到你做好万全准备在开始?

  又不是玩游戏组团开副本,可以等到所有人都准备完全在下本推BOSS。

  现在事情来了,没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了。想要改变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想要改写这个被封建主义洗脑荼毒了两千多年的民族,要的不仅仅是完全的准备。还有面对突发事件挑战的勇气和急智。

  对于新中国来说,三年自然灾害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李锐来说进入计划经济委员会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风险与收益也是并存的。对于新中国,对于计划经济委员会,对于李锐,这都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挑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策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北京中央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不懂的。

  大概也就北京四九城里的一些热心建政的大爷们会在喝了两口小酒之后在胡同口指点天地。

  但是大多数人对政治其实是不够敏感的。

  其实这不是好事。李锐这些年主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 利用各种现代的传播方式来让大家学习了解政治。

  李锐和主席一样,不推崇所谓的愚民治国。

  有的人认为,只需要少部分精英和高层知道原因了解政治就好了。就能管理好国家了。剩下的老百姓只需要按照上面的人吩咐去办事就好了。

  他们想把人教育成只知道服从的机器。就像是所谓的[老实孩子] 一样。

  只要你“乖”,只要你“老实”。至于你的个人想法之类的全都不重要。他们也完全的不在乎。

  对于这种人,李锐是完全看不上的。

  因为李锐从元时空的后世来,可是见识到了所谓的愚民治国的愚蠢。

  某西方大国不是城乡二元化,而是精英与平民的二元化。

  精英很聪明,卷的要死,甚至要吃“聪明药”(利他林、阿德拉等药物)去卷学习。(聪明药是一种兴奋剂,可以提高大脑活跃程度,增加记忆力、反应速度、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等等,副作用是一旦停药会造成大脑功能衰退、多疑、敏感、抑郁、易怒等。该药确实有效,相应机构做过实验对照组,吃了药后的人对比没有吃药之前的反应速度和记忆力平均提升了接近百分之十五。尤其是注意力集中这项尤为突出,可以让人在一段时段间内高度集中精神完成一 件复杂的事情。)

  李锐在元时空可是看过这相关的纪录片的。英国剑桥、美国麻省理工这些顶级学府中,吃“聪明药”来卷学习的学生接近两成(还主要集中在白人群体)。

  看过纪录片之后,李锐完全不相信所谓西方的快乐教育了。那些西方高层人才卷的比国内还要厉害。甚至于有的科学家都靠嗑药(很难界定利他林是否属于毒品)来集中注意力。

  而在元时空后世西方某大国的普通平民教育就是一坨大便。

  大便到能反噬自己的程度。

  李锐可不想这样,还是大家都学学吧。愚民教育没什么好处,除了让少部分得利者可以更好的剥削之外,对普通人没有任何益处。

  相反,只有普通老百姓学的越多,以后才能保证革命队伍有更多的新鲜血液。

  主席也是支持如此的。就像是主席的诗歌里有那一句[神州六亿尽尧舜]。就是期盼中国广大土地上的老百姓都成为尧舜人杰。

  老百姓要学会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去辩证问题,去解决问题。

  当然,这些对于现如今的老百姓来说有点太难了。但是八年了,新一代的教育已经出了一些成果。

  现在越来越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们,已经开始懂得很多东西了。

  从小学一年纪开始就教授思想品德课, 小学四年级就升为思想政治课。

  如果这些东西被西方媒体报道的话,那肯定又要说中国对孩子洗脑了。

  但是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做。我们不给孩子们上思想教育和思想品德,难道等着你们西方大国给我们孩子上?

  就像是现在的彭家村里的驻村干部,从中技毕业的杨静已经在村里干了一年多了。

  她在彭家村的任期是五年。她和彭学武搭班子一起把彭家村搞得越来越好。

  很大的原因就是即便是现在的中技学校,也有很强的师资团队。而且李锐下定决心,只要自己在一天,就不会改这个政策。

  中国不仅仅需要真正有能力的大学生去搞科研和规划,更需要大量的初、中技学生扎根基层、中层去好好工作。

  杨静就是第一批被培养出来的学生, 从初中到中技全都是李锐搞得新教材培养的。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