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9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就连李锐主抓的按电视电影节奏拍摄的《三国演义》都能在欧洲国家开始慢慢掀起收看的风潮。虽然不懂中国文化,但是大家还是看得懂电视剧里的权谋、战争、忠义、背叛的。

  这《三国演义》,因为现在国内资金有限,只能是每年拍摄十二集,预计要拍摄七年,合计拍摄八十四集才能结束。

  这剧成为了妥妥的年番电视剧了。就这都不影响外国观众观看的热情,无它,服化道精美,战争场面宏大,动作戏漂亮,权谋精彩。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就是顶流大制作。

  还有中苏合拍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又捧红了几名苏联青年演员。还有其他的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李锐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一招手,上百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演员、歌手们飞来北京。参加新中国第一届电视春晚。

  所以当天晚上,新中国的老百姓第一次看见舞台 上来自十二个不同国家的歌手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不同国家的歌手用不同的语言,一人一段唱完这首曲子。

  这种表现形式在元时空的后世确实是很俗气了。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第一次出现, 给人的感觉是很震撼的。

  还有来自莫斯科的芭蕾舞团,被李锐邀请来的他们和北京芭蕾舞团合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芭蕾舞选段。

  还有来自东德的交响乐团和红色乐队合作演出,用交响乐的配置编曲演绎了三首红色乐队的流行歌曲。

  这些种种配置加在一起,别说现在这个年代没见过多少文娱表现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了。就连被邀请来的各国大使都忍不住纷纷点头。

  而对于众多老百姓来说,这场春晚却给了他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在彭家村的村公所里,那些村民们看着一个个登场的不同国籍的演员、歌手,他们纷纷张开了嘴巴。

  因为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这个世界上他们只知道五个国家,一个中国、一 一个苏联、一 一个美国。还有就是朝鲜和日本。

  结果现在有这么多国家来中国,在春晚的舞台上奋力唱跳。

  每个节目结束之后,也不管自己的中文说的好不好,他们都纷纷开口用并不标准的中文开口说道:“祝大家春节快乐。”

  这让这些村民十分震撼。

  这时有一个六十岁的老叔突然开口道:“这是不是就是唱戏的先生在戏台上唱的[八方来朝]啊?”

  彭支书听闻哈哈一笑:“老叔,你这是老黄历了。现在我们新中国不讲这个八方来朝,那是封建社会才说的。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不管彭支书怎么说,很多人就认定这就是说书先生说的八方来朝了。

  瞧瞧,从前中国落魄的时候,何曾有什么外国人在中国人新春的舞台上奋力表演,就为了博观众们一笑。

  现在新中国实力慢慢强大了,这些人就都来了。这不是八方来朝是什么?反正很多村民是抱着这样心态的。

  不仅仅是农村的村民是如此,即便是坐在会场里的张祥也是满心激动。当各国使节代表,一起站起来恭祝中国人民新春快乐的时候,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在他胸口涌现。

  而如他一样的人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

  远在香港的雷月星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更是“嚣张至极”。所有的汽水铺子营业到凌晨一点, 就是为了给所有没有电视机的香港百姓有蹭电视看春晚的地方。

  不仅仅是汽水铺子,还有月星集团下的社区俱乐部,华润集团下的工人俱乐部,以及各商场商店。但凡是有电视机的场所,今日都延长营业时间。

  也不用担心加班的员工不能和家人团聚,反正员工的家人也是要来蹭电视看的。有加班的员工在,他们还能蹭到一个好位置。

  香港人向来是最怕又最敬洋人的。没办法,殖民地嘛,老百姓这样可以理解。

  所以当他们看着一群洋人在电视上努力表演的模样,还有他们那别扭的中文说新春祝福的时候。很多港人都忍不住觉得心中一些原本如钢印一 样的东西松动更多了。

  中国人敬洋畏洋的情绪在朝鲜战争之后已经除了大半。而现在李锐要做的就是让国人在和外国人交往的时候学会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当毛主席在凌晨零点走.上舞台,站在中央对着全国人民拜年的时候,气氛被推向了最高潮。

  远在香港的雷月星深深吸了一口烟后道:“"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见见主席啊。”

  在他旁边,一起和他吃年夜饭的江明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有机会的。”

  当晚,香港华人商会在维多利亚港举办了前所未有的盛大烟花表演。几乎整个香港半岛都可以看到,包括总督府。

  总督葛量洪早早的就睡了,管他春节还是烟花,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在伯明翰乡下的庄园已经置办好了,明年在弄点骏马进去。在香港再港搞两年,老子回伯明翰退休!

第九十章 虚弱的领袖

  莫斯科,领袖的身体越发的不好了。

  自从前两年莫斯科政变之后,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那次再寒风中摔倒后,他虽然没有真的中风,但是身体却也真的不行了。

  虽然上次他将计就计,利用自己假装中风的机会将党内很多跳的家伙都揪了出来,并且开启了一波清洗让党内的风气肃然一新。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大那概是斯大林领袖最后的权威了。

  他现在每到冬天,左手抖的已经隐藏不住了。再所有公开的场合,领袖都是将左手插在兜里,绝对不露出来。

  还好他已经开始安排权力继承者了:莫洛托夫。鸡尾酒同志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虽然能力和决断力稍差,但是苏联接下来的路需要的是平稳。

  接下来每一代政权交接的平稳才是最重要的。斯大林这两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 抓紧培养党内的新人。

  钢铁般的慈父终于是感觉到自己老了。他的很多权力都下放给了莫洛托夫,这位比贝利亚值得信任。

  现在慈父只有几件事还放不下。

  莫斯科,克里姆拉宫内。

  斯大林已经戒烟戒酒,在他面前只有一瓶苏打水。因为医生说少量喝这个玩意儿可以帮助他消化。而斯大林是觉得这玩意儿还比较有劲,至少比喝白水强。现在不能喝伏特加,难道还喝不得苏打水

  了?

  坐在他对面的莫洛托夫则是再报告苏联现在日常工作情况。

  “你处理的很好。“斯大林再听完报告后点头道:“这两年你要把权力抓到手上来。

  “上次借着朱可夫的事,我清理了一波红军内部波拿巴主义份子。现在红军内部经过两年的动荡,但也算是稳定了下来。少了一些军头主义。”

  “但是你要随时注意这些人有可能会死灰复燃。“斯大林交代道: “还有党内的红色贵族主义。上次也借着莫斯科政变杀了一批,流放了一批。”

  “但是总会有人想要骑在人民头上的。哎…… 我还是太心软了。“斯大林自我评价道。

  莫洛托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句话。就您这样还心软呢?

  但是斯大林却自说自话道:“其实很多人成为红色贵族是有先兆的。但是其中很多人对苏联的建立是有功劳的,或者是再卫国战争中做出重大牺牲。”

  “我总想着他们只要不太过分,那吃点喝点也就无所谓了。可是当他们用军用卡车从西方走私奢侈品和高档食品进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变质了。如果我一开始就制止他们,也许他们不过是降职,最

  多不过是丢官。但是却还能活着。

  “不会像现在一样, 要么死了,要么去西伯利亚和日本人一起挖土豆。是我的错啊。“斯大林叹息一声。

  莫洛托夫抿着嘴唇,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再源头上我们就会把这一切堵住。最细小的贪污和滥用职权都该提交法院!”

  斯大林笑了,莫洛托夫有的时候是有点教条主义,但是他防微杜渐比自己好。再某些方面上,教条主义可比所谓的圆滑所谓的人情世故更好。

  莫洛托夫打断了斯大林的交代,因为斯大林的交代怎么都有一股子 交代后事的味道。

  虽然斯大林的身体越来越差,但是莫洛托夫还是希望领袖能多活几年。

  所以莫洛托夫对斯大林说了一些能让他振奋的事情。

  “斯大林同志,我们再航天器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早在两年半前和中国的钱学森所领导的中方专家小组接触后,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两国合作,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技术。钱学森真的掌握了许多超出我们认知的东西啊! "莫洛托夫提到钱学森,他就忍不住佩服。

  自从朝鲜战争中,中国人的导弹射爆了美国人的战舰之后。苏联就有计划的和中国接触谈火箭合作计划。因为中国人掌握的技术看起来有资格和苏联谈这个计划了。

  经过几次试探,和深入的交流之后,双方充分的交换了意见。

  最终达成合作共识,钱学森带人参与苏联火箭计划,中方可以学习苏联火箭制造经验,并且派人参与其中,跟着苏联走一遍火箭制造和设计的流程。以此换取钱学森手上的技术情报。

  这是绝对的国之重器了。纵观人类史,这样的技术转移也仅仅出现在冷战之中。美国都没有交予日本火箭技术,但是苏联教了中国。

  即便是在元时空之中,中苏交恶后苏联撤走了专家和资料。但是人家至少前期真的把火箭运来了中国,把专家和技术资料都带来了,还带着中国人上了很久的课,给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打了基础。所

  以教技术和撤人,这事情要一码归一 码。该谢谢的谢谢,该讨厌的讨厌。

  在本时空之中,两国的关联就更加紧密了。因为钱学森学握了很多美国(后世)的火箭技术。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所以,莫洛托夫告诉了斯大林同志一个足以提振精神的好消息:“伟大的领袖,我们的洲际导弹试验数据非常好。美国已经瑟瑟发抖了。”

  这话真没说错,如果说中国人是在亚洲让美国觉得难堪的话。那么苏联人可是在全球范围内让美国恐慌。现在苏联的导弹已经快能够到美国本土了。美国岂能不害怕?

  "而且,通过洲际导弹的技术,和与中国钱小组的技术互助,我们在航天事业上也有了大踏步的前进。我们科学家所预见的,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开启了。”

  听到莫洛托夫的话,斯大林的精神为之一振。

  "航天器局的详细报告在哪里?

  莫洛托夫找到资料交给斯大林。

  斯大林细细的看了一遍后道:“里面提到的人造卫星发射时间无误?”

  “无误。”莫洛托夫点头。

  斯大林笑了:“好好好!发出邀请,邀请中国的毛同志访问苏联。邀请他观看我们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空,同时我也有一些事情和他聊。”

第九十一章 留学生与出发

  时间:四个月前。

  “孙家栋,你快点!这次的实习机会可是从全校那么多学生手上好不容易抢来的。要是迟到了,我和你急眼!”

  黄志明扯着噪子大喊道。

  而他吼的对象正是和他一样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进修的孙家栋。

  孙家栋急急忙忙的背着行礼,赶着和黄志明出门。

  “临时闹肚子,我哪能控制的住,对不住对不住,赶紧跑!现在车肯定还没走!”

  两个中国留学生疯一样的向着学校门口跑去。还好,大巴车还停在那,没有离去。这让两人松了一口气。

  上了车,把东西都放好之后,两人才呼出一口浊气,觉得轻松多了。

  “欺,孙家栋,这次苏联要搞的第一次人造卫星 试验,你说能成吗?"黄志明坐在座位上发问。他用的是中文问的,因为他怕被旁边的人听到。

  坐在这两大巴车上的年轻人们是从苏联各工程院校选出来的精英,一共只有五十名。

  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 那就是参与苏联第一颗人造 卫星发射的实习工作。

  这是对年轻科学家、技术大拿的一次帮助。帮助他们更早的获得参与顶级研究的经验。

  虽然他们这次进去实习,大概率都是干杂活。但是去这里干杂活也是不容易的。

  毕竟这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航天飞行器。目前苏联人在航天项目的进度上是领先于美国佬的。

  听到黄志明的话,孙家栋道:“我觉得问题不大。我看了好几期苏联关于他们航天器的期刊了。还有他们自己洲际导弹公布出来的数据。我相信这次发射卫星,苏联成功性很高,失败可能很小。”

  黄志明道:“我也这么觉得的。哎呀,但是总觉得不踏实。这在苏联都是最高保密等级的项目,怎么就允许咱们两外国人参加实习呢。咱们的政审能过?”

  孙家栋也纳闷呢。这么宝贵的名额,苏联人自己的学生还不够分呢,居然如此慷慨的给中国留学生来俩?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能有实习机会,就算是专门打杂也行。能亲自看见火箭啊!

  想一想孙家栋和黄志明都感到激动。

  不仅仅是他们,其实车上的那些苏联学生们也都一样的激动。

  不过这些激动的苏联学生看见他们这俩中国面孔的时候多少也有些嘀咕。

  他们嘀咕的内容和孙家栋自己提出的疑惑是一样的。 这个项目怎么会让中国留学生参加?

  一切的谜底到了研究基地后才全部被揭开。只见基地内居然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科学小组。

  他们和苏联小组一起研究该项目的各项数据,并且做各种推算等等。

  孙家栋和黄志明的到来让这些中国科学家们满意的点点头。并且有人亲切的招呼孙家栋和黄志明来小组。

  “哎呀,小孙、小黄,我就这么叫你们了。"姓张的副组长笑着说:“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疑惑。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项目有很多我们中国技术参与。所以,你们的疑惑可以解除了。”

  “你们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做实习,就跟着我们好好学。”

  在张副组长的安排,黄志明和孙家栋成为了他们小组的实习员。

  当然杂活肯定不少干。端茶倒水这些小事自然不必说,还有很多繁重的计算项目也会丢给他们做。

  很累,但是两人也学到了很多。有一种从学校学习的理论开始结合实际的爽感。

  而在大家忙碌了四个月后,在1956年一月底, 工作突然结束了。

  “我们该忙的都忙完了。现在就等着火箭组装、卫星到位了。“张副组长拍了拍孙家栋和黄志明的肩膀:“小伙子干得不错。这几个月感觉你们都瘦了七八斤吧?”

  两人嘿嘿一笑,没有回答。

  何止瘦了七八斤,两人瘦了十斤了。黄志明本来有些微胖,现在都觉得清瘦了许多。

  当火箭开始在基地组装,当卫星从车间运来。黄志明和孙家栋的心也慢慢激动起来。

  他们可以参观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冉冉升起。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