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3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东西不是很贵吗?欧洲都在说这是剥削了中国人民无数的口粮才能制作成的。”

翻译小刘都无语了。

“方便面确实有点贵,但也没那么离谱。这些拿来救灾的方便面不都是给灾民吃的吗?”

为了证明小刘所说的话一样,开始放饭了,有受灾的灾民拿着碗筷前往大帐篷这领取食物。

“够了,够了。我年纪大,吃不了那么多。不用给我那么多,给那些战士们多吃点。"排队领取食物的一名老者将碗里的面倒了一半回去锅里。

“对,咱们还有些吃的。给战士们多留点。”队伍里有人这么说着。

因为伙食领取的安排是先灾民,后部队。部队按照批次轮流来吃饭。这些灾民都生怕在干活的战士没法吃饱。

“这么好的面条给我们吃可惜了。我们还有红薯呢。这些细粮让孩子们先吃吧。”队伍里有一名大娘如此说道。

而这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放饭工作人员都要说一次。面条是够的,国家还有很多赈灾资源送过来呢。

这一幕都被塞宾用他手里的相机记录下来。

甚至他也混到了一碗灾区的方便面吃。这让他颇为不好意思。他吃了两口,就把面条分给了一旁好奇打量着他的当地孩子。

而当午饭结束,车队开始拉起这个驻扎地的一部分灾民往九江市区走。

主要是老人、孩子、还有一些病人和孕妇。九江市区内的救灾点的条件会比这里更好一点。

“为什么那些男人不走?”塞宾看着车外还有很多青壮男性,他们把自己的家人送上了车,但是他们却没有走的打算。

"因为他们也要留下来救灾,保护自己的家园。老人、孩子、妻子被送去了市区,这些男人就不必分神照顾他们了。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到拯救家园上。

听着翻译小刘的话,塞宾忍不住说道:“他们这么相信你们政府能安顿好他们的家人?”

小刘反问:“不然呢?为什么不相信政府? "

塞宾默然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继续用自己的相机拍照。

拍摄那些男人们将家人送走后集结在一起,由各村里的村民组长、民兵组长、村长、村支书等人分批次领导,去帮助解放军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塞宾看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喉头由很多话想要说,但是当话想要说出口的时候却只能转化成一声悠悠叹息。

”哎……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义勇千万

54年大洪水,两个最关键的节点。一个乃是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武汉三镇,另一个就是长江中下流域的九江。

安徽、江苏在五四年遭受的暴雨和洪灾相比于江西和湖南还是由很大差距的。

淮河流域因为早就做了准备,已经平安度过了前两次洪峰。整个江苏也只有小面积的受灾。

而九江和武汉地区是即便是提前知道了灾情,提前做了准备,依旧是需要众志成城去抗击天灾的。

历史上之中,武汉地区最后守不住了。荆江开闸分洪,将整个公安县全境淹没。水深达到七到十米。

保住了武汉三镇,但是公安县的十几万老百姓的财物损失却很惨重。

本时空之中,中央做了两手打算。按照历史上的资料,加强对武汉地区的抗洪设施的修建。有预知挂,可以更好的错峰泄洪,抓住每一次可泄洪的时机,尽可能排空水库中的蓄水。以迎接下一次洪峰的到来。

以此来尽可能的保全武汉三镇以及下游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尤其是保证分洪区内公安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席在这里做过批示,武汉作为工业城市,这些工业城市里工人的命是命。公安县十几万老百姓都是农业人口,他们的命也是命!

只要有一丝机会,都应该保证他们财产的安全。农民建房子不容易,在农村成长的主席特别有感触。农村里那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是人家一家几口人幸苦十几年才能修建起来的,不能轻易的放弃。

但如果事不可为,荆江分洪淹了公安县,那么周边城市需要对公安县重建大力支援。不能让老百姓吃了苦还要吃亏。

而九江的情况比武汉还要复杂。因为九江的水系太充沛了。作为江西最大的水陆码头,九江在历史一直担任着江南地区航运转接点的职责。

丰富的水脉即是九江最大的财富,也是九江最大的威胁。大雨汹涌而至,其他长江支流都向着长江充水。而长江和各支流在江西的汇聚点正是九江。

枯水期的长江很温煦,但是现在的长江展现出了它狂暴的一面。当时间进入六月中下旬后,长江水位就几乎没有下来过。

九江段的长江水位如今保持在二十米深的水位,整个江面将河道铺满,当塞宾跟着车队来到九江时天上已经不下雨,甚至放晴了。

但是九江市内的警惕丝亳没小。

因为刚刚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刚刚接到消息,余干县五都圩决堤了。该段大提位于信江联圩东提,决堤的方向正是余干县县城的方向。

“余干县的防汛办是干什么吃的? !”九江防汛总指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猛地一拍桌子。

“余干县十余万老百姓的生命财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了!”

“总指挥,余干那边的压力也确实很大。五都圩的水位最高点达到了21米。大提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不过好在余干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之前就有过预案。当水位达到20.5米的时候,他们就组织人员开始撤离县城了。支持了两天,大提还是没能守住。不是当地工作人员的问题啊。"刚刚从余干县赶过来的工作人员带来了第一手的情报。九江防汛总指挥听罢也只能重重喘息一声。

这是非战之罪。实际上余干县这一次挺得很久了,历史上之中,余干的大提在六月中旬就要决堤的。现在多撑了半个多月,已经缓解了很多问题了。

这种大灾真的不是有预知挂就能完全避免的。因为这是与天争命。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在这在种大灾大难面前可笑的就像是玩具一样。

“余干县决堤,群众都转移出来了吗?“总指挥问道。

“基本都提前转移出来了。不过 负责防汛的张主任带着党员冲锋队没走。他们当时还守在大堤上,想要堵住大堤的管涌保住大提。"工作人员道。

“我觉得他们还活着,当时已经预料到了大堤可能会垮。张主任他们准备了救生衣和木船。只要能顺利登船,他们还是有机会活下来的。”

总指挥下了决断:“派遣一支救援队伍,务必要把张主任他们就出来! "塞宾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

数以万计身穿绿色军装的军人在城市中集结,在长江两岸忙碌。他们好像永远在奔波,永远都没有停歇。

长江水位高涨,整个九江市都处于随时会被大水倒灌淹没的境地。但是这些战士们一直在奔忙,他们将一袋袋的泥沙装 进编织袋,加固着大堤的防御。

他们没有那么多工程器械,更多的只能是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完成这些工作。

他看到了很多士兵身上都湿透了,那不是被雨水打湿的,而是被汗水浸透的。

54年大水是一场持久战。从五月末开始慢慢涨水,到六月七月的高峰,高水位将持续超过七十天。

而在此鏖战的战士们将和老天爷比一场耐力赛。是人挡住水,还是水淹没人。

塞宾不好说,也不好做判断。他只能用自己的相机将所见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那些挥汗如雨的战士,那些躺在距离大堤仅仅只有两百米处在睡觉休息的战士们。

当他看见一群又一群九江市民推着板车、骑着三轮将各种后勤物资送来的时候,塞宾又一次被震撼了。

不需要别人组织,这些市民们,还有在九江市内避难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的后勤支援队伍,他们送来了绿豆汤,红薯稀饭。

“甜的,喝一口甜的绿豆汤补补。喝完了才有力气干活叻! "有市民挑着一个大桶来,大桶里面装满了着开花的绿豆。他拿着海碗就站在战士们运送沙石的路边。

那些空着手准备去搬运沙石的战士都被他拦下,在他的要求下灌下一大碗绿豆汤。

和他一样的人不少,看。上去他们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后勤支援。因为每个人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是绿豆汤,有的是红豆汤,有的是银耳汤。这些汤有的浓,有的淡。

而有的大娘大爷则是带着干净的水和毛巾前往那些战士休整的地方,为那些热的几乎虚脱的战士们降温。

他们就像是战士的爷爷奶奶一样,用湿毛巾给战士们擦后背降温,或拿着扇子给战士们扇风降温。

还有人骑着三轮车,带来了大桶大桶的煮面。是细粮的挂面,面条里面除了白菜叶之外,还有肉末和鸡蛋。

他免费发给战士们吃。这些东西显然都是他自己做的。

因为塞宾还看到,除了这个送面条的老哥之外,还有一些妇女挑着大桶大桶炒好的菜和大白米饭来大堤这边。

中国确实很穷,这一点塞宾是可以确认的。从这些老百姓的衣着他就能确认这一点。他们肯定不如自己家乡的巴黎市民过的富裕。

但是他却能分明的看到,那些被送来的菜肴里有着大块大块的肉。

塞宾不知道这些肉食对这些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但是想必是很珍贵的。

他默默的记录着这一切。在这样的大洪水面前,塞宾见识了一场自己从前没有见过的场景。

没有轰乱的人群,没有镇压的军队,没有满街的哭喊和喧闹。

有的是另一种井井有条。所有人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城市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在努力,老人和孩子们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将这一切默默记录。

[也许中国并不是我的同行们所认为的那样。这里的人民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我有些明白为什么美军会在朝鲜被击败了,他们不是败在了战场的几十万志愿军手上,而是他们身后的几亿中国百姓击败了几十万美军……

就在塞宾写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翻译小刘带来了一个消息。

余干县决堤,这边正组织救援,问塞宾要不要去看。这个行程很危险。

塞宾表示他不怕,只怕没东西可写。

他跟上了前去救援张主任和党员冲锋队的队伍。九江这边的部队有冲锋舟。这设备比下面乡县的木船强多了,救援力度也更大。

趁着天未下雨,救援队伍开着冲锋舟驶向决堤的余干县。

冲锋舟刚到地方就看见几条木船正运着一些百姓朝高处赶。

”是余干县防汛办的张主任吗? "冲锋舟上的战士反问。

“我们是党员冲锋队的。余干县里还有一些人没有及时撤离。我们在转运人员,你们帮我们一把。

张主任正带人操船去沿街搜寻还有没有在家里没来得及跑的老百姓。那边那个大屋子顶上,还有十个避难的老百姓,你们接一下吧! "木船的党员冲锋队成员回答。

“好! "冲锋舟上的战士回应。

当救下这里的十个老百姓,那些党员冲锋队的成员们并没有撤离,而是继续操船寻找未来来得及撤离的老百姓。

一路上他们碰到了好几十几名被张主任带人转移到高房子处等待救援的老百姓。

但是他们救下了老百姓,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张主任。

“张主任去哪了? "当他们在县城转悠了一遍,找到了最后几名被安置到了高房子等待救援的老百姓后,冲锋舟上的班长问道。

“张主任说要操船去县城外围看看。他说外围肯定有老百姓舍不得家业没转移的。趁着现在水还小,他赶紧把人带回来。

得到情报,冲锋舟部队向县城周边进发。

刚刚出了县城,他们就看见了最不想看见的一幕。两棵树之间一艘倾翻的木船,树枝上还挂着一件红色的救生衣。那是余干县防汛办的张主任的船和救生衣。国而他却以不见踪影。

从始至终,塞宾都没有见到这名张主任。但是他却能感受到张主任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痕迹。同是那些被他救”下来的百姓,是他守护过的这个县城,还有现在倾翻的这艘小船。

[也许这个国家就是有很多张主任这样的人,才让这个国家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选择将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一个更加伟大的事业……

第二百九十六章 豪门夜宴

张主任失踪了,但是冲锋舟部队却不会这么快的回去。

不仅仅是尝试搜索张主任的下落,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说的那句话:张主任说县城周边可能有老百姓舍不得家业,没及时撤离的。

冲锋舟部队也要在周围对这些村庄进行施救,看看能不能多救援一些周围的老百姓。

事实证明张主任的判断是对的,在激流中有的居民站在房顶,有的居民抱在树上。

前来救援的冲锋舟部队救援了几十名老百姓。

实际上和李有田一样的人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是有很多很多的。因为贫穷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富裕者从来都是少数。

而能否带领着老百姓共同富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课题。

"那些房子,其实很残破了。他们不应该守着那里,他们守着也毫无意义。大水来了,会把他们的一切都带走,包括他们的生命。”作为法国人的塞宾无法理解这些老百姓所作的一切。所以他这么和翻译小刘说着。

只觉得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因为大水来了,他们在房子周围堆砌的那些沙石麻袋并不能帮他们保住房子。毕竟就连那么大的大堤都被冲毁了,他们做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塞宾多少有些不大喜欢这些人,因为他被那个素未蒙面的张主任的精神给感动了。

如果要对那个张主任进行形容的话,那么塞宾认为他就是大仲马笔下的火枪手。是一个为了公理和正义而战的骑士。

而为了公理和正义而战,最终陨落与冲锋路上的骑士总是让人动容的。

即便是没有见过张主任,塞宾却已经对这个中国基层官员抱有极高的好感。

与之相对的,相比于英勇的张主任,这些固执的老百姓愚昧而无知的像是蠢货。也是因为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导致了如张主任这样的人牺牲。

原本他是可以不用拼着性命去做这些危险的事情的。

塞宾在冲锋舟上用法语说着这些话,冲锋舟上的班长好奇的问翻译小刘:“同志,这外国人说啥呢?

小刘将塞宾的话翻译给班长听了,冲锋舟上还有被救的百姓也一起听见了这些话。

当他们得知张主任为了救他们,很有可能已经罹难了,大家都沉默的低下头。

但是冲锋舟的班长却皱起了眉头: "这外国人说的是啥话啊!毛主席讲话,他这叫做脱离群众。他既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更不了解老百姓的实际情况。"”要是这世上人人都能和他嘴里说的那样理智,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摩擦,哪里还会有打架、打仗。

我们党员就是要教会老百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是张主任,我也会做和他一样的选择。这是我们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班长的话说的铿锵有力,小刘也将他的话翻译给了塞宾听。

塞宾听后也只是点点头,没有反驳班长的话。因为他相信这个解放军班长所说的内容,他肯定可以成为张主任那样的人,但是这不妨碍塞宾依旧不喜欢这些愚昧的老百姓。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幸运,他们被这个国家最勇敢的一群人保护着,容忍着他们的愚昧与无知,甚至愿意不厌其烦的教导他们进步,这比想象中还困难。因为这前进的每一步都会付出血的代……

而就在塞宾在中国进行着自己报道的时候。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