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5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杜建时改口:“你想啊,那些大头兵都要支付生活费,这些将军就不要了?而且三个将军,能从美国要来多少东西啊。” “从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共党居然这么多的伎俩。”杜建时摇头道。

在同一条长桌上吃饭的杜聿明一边吃饭一边道:“和美国人就没必要讲究手法了吧。新闻上说,咱们向美国佬要两亿两千万美元的生活费他们都不肯给。” “难道要让我们中国老百姓白白养活二十万美国大兵?”

杜聿明这边说着,那边文强则是啃着馒头道:“这两亿多美元,中央怕是早就打算好了用处。” “今天的新闻你们仔细听了吗?” “什么新闻?” “嗨,吉林、兰州、太原几家化肥厂分批投产的新闻啊。还有我们国家自己设计的七万吨化肥厂也要破土动工了。中国几千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吃饭问题。吃饭要种田,种田要化肥。今年年底吉林、兰州、太原几家化肥厂陆续就要全面投产了。一年新增化肥产能十七万吨呢。”

文强说道这里,杜聿明停下了筷子,突然说道:“是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一年咱们的伙食确实是变好了不少。”

杜聿明这么一说,大家伙才注意到好像还真是如此。

刚来功德林的时候想吃一顿肉都难。每人每天一两肉的配给都没有。现在不说大块吃肉,但是每天至少能见到一点荤腥。

感觉上每人每天的配给上了二两。 “这恐怕不光是我们以劳动换来的。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粮食生产能力上去了。

今天早上的新闻,我国和苏联达成大连造船厂援助计划。同时还在谈引进更多化肥设备生产线的问题。” “国家怕是要下最大的力气去搞化肥问题啊!”

杜聿明说的没错,新中国就是要搞大化肥设备。

美军战俘两亿多美元的生活费早就有了规划。

就是从苏联买化肥设备和化肥设备生产线。

两亿两千万美元基本要花个干净的。有了李锐带来的后世资料,主席他们可是太知道化肥的重要性了。

想要新中国不饿死人,除了良种、杂交水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化肥。

所以化肥众厂的生产建设在新中国民生问题中是天子第一号的。

历史上中,156(项目)援助三家化肥厂后,中苏就进入到了交恶阶段。 国产化肥产量迟迟不上去。

因为生产化肥的高压容器罐全中国也没几家工厂能做。

能做的工厂还不能保证数量。因为缺少设备,只能上大工匠去做。当真是设备不行上人力。

一些天赋出众的老师傅硬生生的顶着压力去做。

不管是高压容器的焊接、塑形,这其中都是各种八级工在展现自己的技能。

老师傅很厉害,但是靠人力一年才能生产多少啊。

又不是什么人随便练练都能成为这样的老师傅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缺乏生产相关设备的生产线、以及无法购买国外现成的化肥设备的情况下,中国从五八年之后一直到七二年……

化肥生产新增数量永远赶不上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中国人陷入长期的饥饿之中。

而在历史上一九七一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邦交开始往正常化发展,部分民用设备限制开放。

中国抓紧时间在一九七二年引进了一大批化肥生产设备。

好巧不巧,这些化肥生产设备从下单到运输,再到中国建成工厂投产,恰好在一九七六年之后。

历史上毛主席去世后,这些化肥厂的化肥开始撒满全国农田,新中国困扰多年的饥饿问题缓解大半。

之后便是小岗村农民发现化肥有了,单干好像更划算,于是搞了小岗村分产到户。

再来就是小岗村包产到户后公粮上缴五十万斤的“神话”。其实翻一翻当年的资料,那些没有包产到户,还在搞大队制度的农村,在拥有了足够的化肥后,上缴的公粮数量也不比小岗村少,有的甚至还要高。

本时空中,中央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现在手上有资源的情况下,那自然是要把大化肥工厂拉起来。

两亿两千万美元,新中国是一口价都不会少的。

因为我们和东德、苏联都在谈引进设备了。

同时在上次中国文化周上和南斯拉夫相关人员搭上线后。

中方委托南斯拉夫当一把二道贩子,把欧洲的化肥生产设备清单搞份出来。

中国拿货真价实的美元付钱。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子啊,谁不想要赚呢?

至于中国有没有钱?从前大家还担心中国支付不起,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全面胜利,没有人再有这个疑惑了。

可以说一场这样的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有胜利本身。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

就像是杜邦化学代表戴森?布朗,他的爷爷曾经在清朝末期在中国上海为杜邦开设化工店。

但是自从他爷爷回去美国之后,家族内已经有两代人没有踏足中国了。

已经四十岁的戴森觉得自己原本也不可能踏入中国。

但是现在……通过南斯拉夫的渠道,戴森第一次踏入中国。当他乘坐的飞机在南苑机场降落,他看着并不繁华的机场,也不繁华的北京城市。

他忍不住感慨:“美国军队就是输在这样一个国家手上的?真不可思议。”

不过美国输不输无所谓,虽然是美国国籍,但是布朗一家都自居英国人,他们在英国还有庄园呢。

在美国只是工作,在英国才是生活。这次戴森来中国只有一个目的,国际市场都知道了,一个神秘的买家正在全世界采购大化肥设备。

这个买家的胃口很大很大,百万吨级化肥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生产线。

价值两亿多美元的天价合同。杜邦志在必得。这世上还有谁比杜邦更适合赚这个钱呢?

谁都不能阻止我杜邦发财,包括美国总统!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卡住你

“来来来,戴森先生,这是我们北京特色的豆汁儿焦圈,不可不尝。” “这是我们老北京的烤鸭,倍儿地道。” “戴森先生,这是老北京炙子烤肉,您尝尝。”

戴森来北京三天了,但是到现在还没见到负责大项目叶部长。

反而是一个叫林正英的中国地陪每天过来招呼他在北京到处闲逛,吃吃喝喝玩玩。

这位林正英就是之前中苏酒局谈判时把苏联一众人等全都喝趴下的中国酒神。

自那以后,李锐就把这位神人给收编了,调进文化部工作。专项研究酒文化,再加上他千杯不醉与对酒味道的敏感性……

让他和其他对中国酒品鉴能力很高的人给中国白酒、黄酒等酒类也做出一个相对详细的口味分级制度。

省的以后中国打开国门开始和外国交流后……

人家随便拿个洋瓶子装点马尿就能把你的酒类市场摧毁的不像样子。

当然,大林除了这些工作之外,外事活动中但凡涉及到喝酒的项目,基本上都让他上。

有的时候是酒局如战场,必须要赢。

有的则是苏联或者东德的相关负责人好酒,项目谈成了,让大林去陪着给人家喝舒服了。

反正外事和做生意嘛,你要说完全没有吃吃喝喝?那是扯淡呢。这不,大林接到的任务就是带着戴森吃吃喝喝呢。

还真别说,自从大林被调入文化部门之后……这个仅仅在农村追随过启蒙师傅崔师傅学过一些阴阳术、拳脚、以及认得八九百个常用字的林正英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行。

在文化部门自己这样太丢人了,抽空就学习,不懂就找同事问。这三年下来,大林认字算是破三千了。

以现在中国人的识字水平,基本算是一个高中生的水准了。如果不求文笔华彩的话,他也能自己写点语句通顺,逻辑流畅的小文章了。

顺带还参加了文化部门长期举办的夜校,学习了英语作为自己掌握的第二门语言。

因为他始终记得当年李锐招募他的时候对他说过,以后中国肯定是要和欧美那些洋鬼子做生意的。

自己不如就学英语,以后帮助国家赚大钱来改善民生。大家都在学俄语,俄语老师根本顾不过来。

英语老师情况就好的多了。

大林这三年下来每天至少抽一个半小时来苦练英语,还经常和老师进行英语对话。

现在的大林的英语虽然是个二把刀,但是个能勉强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二把刀。

戴森听着大林那富有中国语法的英语,他想起了印度的那些家伙了。那一口咖哩味的英语,感觉还不如眼前这个中国男人的中国英语呢。

如果是度假,那么戴森会很高兴有大林这么一个非常能喝酒。而且非常善于聊天的地陪带着自己到处转转。

即便是现在的中国比美国落后很多,但这样一个老大帝国也有自己往日的风采。

但是现在不是度假啊,戴森有些着急。

就在大林要带他去吃烤鸭的时候,戴森没去,反而非常严肃的问:“林,我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到叶部长?” “这个嘛……叶部长最近有点事,真的有点忙。”

大林打着哈哈:“不要急嘛。” “我今天在酒店看见了一个捷克人,你们是不是在和捷克人谈生意?” “我和你们说,捷克不管是压力容器还是加压设备,他们的工艺都很落后。完全比不上我们杜邦。”

戴森皱着眉说道:“不管是捷克还是东德,亦或者是苏联,他们在化工相关设备上的技术储备和力量都远不及杜邦。” “只要中国支付得起资金,杜邦甚至可以为中国规划出几个百万吨级的化肥项目。”

大林听着戴森的话暗自咋舌。

他负责接待戴森,自然也是了解了一下这人是干什么的。

国家要搞大化肥设备了,中国的目标就是百万吨。

可是如今中国算上苏联援建的三个大化肥厂,加起来化肥年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

距离百万吨还有很大差距。

如果真的有几个百万吨级的大化肥项目,中国人民距离全民吃饱饭,那可是极大的跨进了一步。

大林又不傻,他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这戴森代表的杜邦可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化工集团。

杜邦最擅长做什么?炸药!而炸药里面的成分拆分一下,那就是化肥! “布朗先生,这真的不是我能决定的。你要见叶部长,要等叶部长有空啊。”大林也无奈。

现在戴森住的地方是北京最好的饭店,北京饭店。基本上重要外宾都住在这。

也不知道中国是无意还是有意吧,把来谈化肥设备的人全都安置在这了。

于是乎,戴森不光见到了捷克代表。还有东德的,还有苏联的。

甚至还有南斯拉夫帮中国找来的国际掮客。

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啊!财帛动人心,没人不想要。等到戴森见到叶继壮部长的时候,已经是他来到中国的第五天。

在中国他很不方便,因为是秘密前来,他也不能直接给总部发电报。总部那边也没信息传过来。

所以在见到叶部长第一面的时候,戴森就直接开口说道:“贵国完全不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任何化肥项目方案,以及任何生产化肥设备相关的产线。” “杜邦可以为中国提供最全面的产品线。”

说着,戴森直接把带来的文件连同照片一起交给了叶继壮(实际上一来中国就交给相关专家组,这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步骤而已)。 “杜邦是全世界……”

戴森还准备侃侃而谈呢,叶继壮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 “你最开始拿来的资料,我们早就给我们的学者看了。目前杜邦可以拿出来的两套方案,一套是合成氨方案,一套是尿素方案。我们都看了,确实不错。”

戴森面如喜色,不过接下来他脸色难看了。 “但是我们也看了戴森能提供的生产线标准。你们移交的生产线最高只能生产压力在12MPa以下的高压容器。

而且缸体直径不超过三米。相关冷凝设备降温速度不够。整体转化比很低,至多百分之五十。

但是耗能很可怕,按照你们的设计来看,一个十万吨级的化肥厂,每一组设备每小时耗电高达40KW。太落后了。”

叶继壮淡淡的说着,这话一下就让戴森没法再说了。

为什么?因为杜邦确实是拿了落后两代的技术来的中国。

因为现在的中国化肥企业和化肥技术都极为落后。

在苏联援建之前,是侯德榜带人搞出来的联碱法来生产氮肥。

这个技术很符合中国国情,但也确实不先进。

而援助中国的苏联自己在化肥产业上其实也不行。

目前全世界化肥生产最先进的国家就是美国。

杜邦拿出最后两代的技术来中国都是有竞争力的。

因为苏联的化肥产线转化比也不高。东德可能有一些技术,但是能倾囊相授给中国?

杜邦是不信的。而对面的中国部长看上去老神在在,似乎真的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这些资料。 “原本我是不打算见你的。因为杜邦给出的资料太落后了。你们连CO2气提法都没有掌握,你们怎么敢要这个价格的?但是我有的同事说,还是见一见你吧,万一杜邦有别的办法呢。” “戴森?布朗先生,要是没什么事情我就先走了。捷克方面也帮我们联系了一些欧洲卖家。”

找国际掮客,不仅南斯拉夫能做捷克也能做。

而戴森?布朗在听到叶部长说出CO2气提法的时候脑子里轰的一声炸响了。

因为 CO2气提法是杜邦刚刚实验出来的新方法。

在同等条件下,尿素转化比从50%提高到了62%,电的消耗从40KW下降到了25KW,水的消耗量从80立方米下降到 66立方米。

耗能全面降低,产能全面拉高。这是一波质的飞跃。也是最新一代化肥生产新方向。

这是杜邦的下一代技术,杜邦还没投产呢,中国怎么知道的?所以没等叶继壮离开,戴森非常失礼的拦住了他。 “部长先生,您能详细说下CO2气提法你了解多少吗?”戴森有些忐忑。

这是杜邦的绝密资料,外人不应该知道的。

叶继壮看了眼他,然后淡淡的说道:“别的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转化比提高了,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转化比。温度要求也下降了,从195摄氏度下降到了160摄氏度,进一步对冷凝设备的要求降低了,同时对压力容器的要求也下降了,从你们 给我们的设计图里最高22MPa下降到了14MPa。

嗯?这么一说你给我们的生产线只能生产12MPa以下的容器,岂不是坏了我们都没法修?”

叶继壮说道这里忽然有些生气,然后一把推开戴森。 “好了,我还有别的客人。如果没什么事情,请戴森?布朗先生离开吧。”这是下逐客令了。

戴森?布朗当天下午就坐飞机飞到广州,然后再被送去香港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