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2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甚至忘记了和伊娃的母亲打招呼。

母亲倒是不在意,她笑着背过身摆摆手:“你们慢慢聊,我去给你们煮一壶茶。”

小弟皮特看出自己姐姐气氛不对,深怕殃及池鱼打弟弟,他急忙道:“妈妈,我也去帮你。”

咻一声,也是直接开溜。

伊娃家的客厅里就威廉和伊娃两人。

伊娃盯得威廉有些发毛,威廉实在是忍不住了,然后开口道:“伊娃怎么了?”

伊娃看着威廉手提的这些东西,她深吸了一口气后说道:“威廉,我非常感谢你给 我和家人送礼物。但是今天不是节日,你不需要花这样的钱。” “而且三十马克……威廉,你一个月才赚多少?” “上个月算上加班,一共是215马克,怎么了?” “怎么了?三十马克已经不少了,威廉!”

伊娃实在是忍不住的开始碎碎念:“你的开销不少了,摩托车要加油。你每个月还要拿十马克去抽卡玩游戏。” “你不需要在我这儿花这些钱,我们又不是什么特殊关系对吧。”

伊娃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死死的盯着威廉。

威廉被伊娃的话说的一愣,然后低下头喃喃的说着:“这……其实是我中奖了,买了韩国那些运动员赢,谁想到真的中了呢?” “一百多马克呢,我也没有想很多,我就买了些礼物,又给我家里人的。后来我想到你,我觉得这么高兴的事情应该和你分享一下。我还给你买了一双飞跃鞋来着……” “不过也许你说得对……我确实不该这么乱花钱……”

威廉咕哝着就要收起东西要走。

躲在门后偷看的妈妈和弟弟都握紧了拳头。 “回来。”伊娃及时的叫住了威廉,不然他就真的走了。 “啊?” “真是中彩票中的?”

伊娃眯起眼睛,虽然脸上没有表情,但是在听到威廉说中了彩票之后第一时间想到要和她分享喜悦,其实她心里已经笑开了花。

威廉点点头:“是啊,中彩票中的。” “那就下不为例。别乱花钱了。”

伊娃说完这话后整个人轻飘飘的。 “哦,好。那伊娃,你要试一试我给你买的鞋吗?我买的时候看到有同款的女鞋就一起买了。” “嗯,好啊。”

躲在门后偷看的妈妈和弟弟都忍不住发出:啧啧啧……不过威廉的好运气并没有到此为止,因为接下来的比赛中……

韩国的选手们在跑步这个项目上简直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欧美其他战俘运动员在他们面前就像笑话一样。

有欧美战俘运动员绝望的吼着:怎么能连号牌都看不见啊!

赛前被人当成笑话的韩国运动员在赛后证明了其他人成为了笑话……番外——

最初的记忆 PS:写个番外换换脑子 “妈、爸,我吃饱了。我出门去学校了。”

张福吃完稀粥和饼子,和家里打了声招呼就要出门。

张祥皱眉道:“今儿个星期天,你出门去学校干嘛?” “是啊,儿啊。今儿个不是星期天吗?咋的?中专星期天还不休息啊。”母亲桂花也发问道。

现在的新中国还没有实行做五休二制度,而是做六休一。没办法,客观条件摆在这,要是大家都做五休二的话,国家的发展是来不及的。

这个时期的做六休一,可以说是必须要吃的苦。因为都很公平,厂领导也是做六休一没得逃。

学校也是上六休一,但是没有和历史上后世那么长的晚自习或者晚间科目。

不管是高中还是中专,基本上最后一节课都是在下午五点前结束,然后大家就放学回家了。

所以现在的课业量并没有那么重,很多孩子回家完成作业后还能帮着家里干些活。 “不是的,是今天食品科学系的老师需要一些帮手,我主动报名了。”张福如此道。

桂花听闻后一愣,随后说道:“哎,中专这麻烦呢。要是你上的是高中就……”

关于张福偷偷改了自己志愿,把高中改成中专这件事,家里当时是吵过一架的。

父亲张祥和母亲桂花都不认可张福的行为。

毕竟张祥都准备戒烟戒酒来控制家庭开销,桂花都打算在居委会上班之外,再去火柴厂弄些糊纸盒的工作来做,指望一个月能多赚几块钱。

好把亏空给填上。但是张福的自作主张把两个大人的计划给打乱了。

张祥当时气不打一处来,本来打算狠狠揍张福一顿。

但是张福就算是挨揍也不改自己的初心。 “我是大哥,家里的困难我就该撑起来。我今年十五了,爸爸你这么大的时候人家都给你说亲了。”

张福当时虽然是跪着的,但是却昂着头看着自己的老爹。 “我要早点出来工作,早点赚钱养家。当大哥的要有大哥的责任,爹你常说男人最重要的就是能肩膀扛事儿。

我肩膀也要扛事儿!我挣了钱,以后弟弟们学习好的就可以上高中,甚至供着他们读大学读研究生,成为国家栋梁!”

看着眼前倔强的儿子,张祥和桂花是有喜有悲。

喜的是这个娃娃没有长歪,心思正道纯良。关键是还真的有一个当大哥的样,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什么是道义什么是责任了。

悲的是这个娃娃太正道太纯良,没有给自己考虑。

万一将来他后悔了呢?

自己这做父母的怎么面对他?

所以张祥和桂花虽然没有再打骂张福,但也去学校找王老师。可是王老师听闻前

后由来后只能叹息一声:“我说呢,我还上了你们家做工作,希望你们家供张福上高中。结果张福过两天来就报了中专,我还以为是你们考虑家庭经济不允许呢。原来是张福自作主张啊。” “可惜啊,你们来晚了。要是早几天就好了,现在志愿已经提交上去了,没得改了。”王老师也是无奈。

这个档子事儿被张福生米煮成熟饭,张祥一家不认也要认了。

而张福的几个弟弟也在家大人的争吵中大概猜到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十年代,很多娃娃十三四岁就要被当成劳力用。

这个时代的少年总是早熟的。张福是五个孩子里读书成绩最好的,但是为了给弟弟们提供更好的条件,也为了不过度压榨自己的父母,他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

而张福的四个弟弟,除了最小张财懵里懵懂之外,张禄、张寿、张喜兄弟仨兄弟都抱着张福哭了起来。

而从那一天之后,哥几个学习也比从前更上心了。

张禄几个兄弟还去火柴厂要了一些糊纸盒的工作来做。

这个工作着实赚不着什么钱,利用业余时间忙一个月也就赚个几块钱。

但这也是这个年代少年人对自己家庭的一种支持。

不过张福去中专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张祥也就不说什么了,只有桂花还有些不舍。 “老师都说你是读书的料子,去了高中,一定能考上大学。要是上了大学,那就和古代考上进士一样,那光宗耀祖……”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怎么?大学出来光宗耀祖,中专出来当工人阶级不光荣?”

张祥不乐意了:“张福现在在中专也挺好,老师喜欢他,说他机灵。在中专好好学技术,以后出来在厂里也是大拿。”

张福听闻重重点头:“对,妈你别担心了。我们老师说了,以后不光有中专,还有大专。学历和大学是一样的,大学重理论,我们重实践。

是一条道上的两条路,终点都一样。以后还会有专硕。就和大学的研究生是一样的。”

桂花听到张福这么说,她心里才舒服点。

等到张福要出门了,还往他包里塞了几个馒头。 “今天也不知道你们学校包不包饭,这几个馒头你饿的时候吃啊。”桂花如此说着。

想了想又从橱柜上层的糖罐里取出两块带包装的糖果塞进张福包里。 “饿了就吃啊。” “嗯,放心吧,妈。爸,我借你自行车用一下。” “行,骑慢点小心别给我磕着了。”

张福打完招呼,一溜烟的出了门。

上了中专之后,张福就发现自己对食品科学这门技术非常感兴趣。

因为他觉得学校里的老师太厉害了,简直就是凭空生物。 几种化学试剂兑一下就能勾兑出一杯果汁饮料,而其实里面一滴真的果汁都没有。

张福不像历史上的后世人一样,一看到这种化学做法就想到不健康,他想到的是好厉害……

要是早点有这些技术,当年也许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张福四五岁有记忆开始,他的人生大半是苦涩的。

日本人的三合面,军阀的爱国粮,这些根本不是人吃的玩意儿。

他依稀记得小时候大院里有一个和他玩的很好的玩伴……因为吃了三合面不消化,活生生的胀死了。

小伙伴当时躺在床上难过的死去活来四五岁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妈妈抱抱,想要喝点糖水。

小伙伴的家里翻遍也找不出一颗糖来啊。

别说他了,整个大院也没糖啊。就这样,小家伙没喝上糖水,活生生的死在了娘的怀里。

张福看科幻杂志,里面有一个穿梭时空的机器,他想着要是真的多好啊。

至少自己能带些吃的回去,小伙伴不会被胀死,还能喝到小甜水……吃,当真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啊!

对于北京西城区豆制品厂厂长梁红敏来说,让北京的老百姓吃上更多的豆制品,是她最大的责任。

作为从延安老区出来的后勤干部,梁红敏觉得自己身上是有很大的担子的。

她听过几次专家的座谈会,其中关于新中国老百姓蛋白质摄入过低的说法她听说过很多次了。

从前她只知道大家吃饱就好了。没想过什么碳水化合物,什么蛋白质,什么脂肪。

而专门的专家学者讲过之后她才知道,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人光吃谷物是不行的。身体是无法强壮的。所以新中国需要大量的开设新的养殖场,但是养殖场又牵扯到了饲料问题。

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肉食比从前好多了。

有白羽鸡,还有四大家鱼,这些都极大的拉低了肉类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但是依旧不够。一直到现在为止,全中国绝大多数国人对蛋白质的摄入都很缺乏也很单一。

大多数国人都是依靠豆制品来摄入为数不多的蛋白质的。

毛主席还抽空专门去过一次西城区豆制品厂,主席发表讲话:“我们有教授和我说,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因为牛奶里含有足够多的蛋白质和钙。我听了他们很多的报告,我也晓得了肉、蛋、奶对我们国人的重要性。” “但是每人一天一杯奶,这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不着急。

不求每人每天一杯奶,能每人每天一块豆腐乃至一杯豆浆,都是阶段性的重要胜利。”

梁红敏带着厂里的工人师傅想方设法的提高大豆的利用率。

但是大豆嘛,怎么做也就是那些玩意儿了。精益求精也不过是让豆腐多出两块。

距离更好的利用大豆,梁红敏觉得还不够 她把目光盯到了豆渣上面,生产豆腐会产生大量豆渣,这些东西有的会被拿去喂猪,有的会被拿去制作豆渣饼。

豆渣饼是一种极其难吃的玩意儿。但是老北京诞生过一道名菜,羊尾油炒豆渣。

反正味道嘛一言难尽,可以吃就是了。

而这可能是豆渣制作的最好吃的一种方式了,可是这需要大量的油脂。

豆渣怎么做都不好吃,好像利用不起来。

一直到通惠河边上的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成立,里面食品科学科系的王中道教授找到梁红敏。 “把豆渣制作成素肉,你看怎么样?”

当时王中道教授这么说的时候梁红敏呆了呆,她脱口而出道:“不可能吧?我知道上海豆制品厂有做素鸡,但是那个工艺太复杂了,做出来的豆制品价格也太贵了。”

王中道教授也不言语,拿出了一块洁白柔嫩的豆腐给梁红敏看。

梁红敏有些好奇,因为王中道手上的这块豆腐虽然看着是豆腐,但是为什么这么凝固,它不散呢?

不光不散,它怎么还弹弹的? “这个叫纤维豆腐。不过纤维这个名字不好听,我们叫它千页豆腐。”王中道教授如此说道。 “这种豆腐使用的是大豆分离蛋白制作。柔嫩有弹性,本身没什么味道,但是很吸味道。

它用酱油煮一煮都好吃。而且口感有韧性有弹性,吃起来有一种吃肉的错觉是一种极好的素肉。” “那成本不便宜吧?”梁红敏好奇道。 “嗯,最大的成本就是大豆分离蛋白。太复杂了,需要的设备也太贵。所以我在尝试走另外一条路,利用大豆豆渣制作千页豆腐。”王中道说出了来意。

王中道的想法和梁红敏的要求不谋而合,西城区豆制品厂就和中专展开了深入合作。

不过王中道教授就算是有后世的资料做参考,他也试验了一年多。

因为后世的资料里关于豆渣制作千页豆腐的详细配比是没有说明的。

而且这像技术也不算很成熟,大厂依旧是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制作千页豆腐。

新中国不行,现在投建不出这么大的厂子。而且这样做成本会急剧上升。

如果豆渣制作千页豆腐成功,那么对于全国国民来说都是好事。

而经过王中道教授对机器设备的不断优化,以及对配方配比的不断尝试改良,现在可以说是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

张福今天过来就是帮王中道教授打下手干杂活的。

先是把几十公斤的豆渣与专门的活性酶搅拌起来。

然后又要把这些豆渣倒入机器破碎,并且要破碎多遍、让豆渣足够细腻。

这些都是体力活,让已经五十多岁的王中道来做,那可是太辛苦了。也只能是张福和他的同学吃点苦了。 “把它们放进搅拌机里。”

王中道教授指点着这些打下手的学生们。

梁红敏厂长也 在一旁看着。反正每次王中道教授试验的时候她都来,就想要看着试验成功的那一刻。

她已经等了一年多了。

张福和同学把豆渣放入搅拌机,王中道教授一边指点他们,一边说道:

“我现在要往里面加四种不同性质的淀粉,一是为了增加豆渣的粘稠度,二是为了改变他们的性状。”

一通操作完了之后,还要把粘稠的和石膏一样的豆渣盛出来……

放进模具里这个工作自然也是张福他们在做张福和同学小声道:“师兄,豆渣这玩意儿这么做完,真的能成豆腐?”

比张福大一个年级的同学道:“应该行,王老师说可以,那就是可以。就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太贵了,所以王老师才想办法节约成本,想着用豆渣做。” “豆制品厂里每天产生多少豆渣啊,豆渣又不好吃,还不好消化。要是真的能做出那种千页豆腐,那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了!”同学显得有些兴奋。

张福也点点头,干活觉得更起劲了。王中道和梁红敏也兴奋,因为今天做到目前为止,看上去都很顺利。

制作出来的豆渣泥也很细腻。

在发酵两个小时之后,王中道教授说道:“把这些拿去蒸。”

那些豆渣泥连同着模具一起上锅蒸了半个小时。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