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就像是现在这样,就在一群糖果商们商量好要压死中国糖果后。大家一转身,一出门,心里各种念头就开始了。
“去和总部汇报,查一查中国从哪儿弄来的低价糖料。我们要是能弄到这样的糖料,我们可以吃下全球糖果一半以上的市场!”马氏总代回到车里就对秘书说道。
而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其他的总代那里。
“去找一下,中国低价糖料来源,看看能不能买到!”
“中国是掌握了某种低价生产糖的技术吗?想办法让我们在香港的人去打听。如果可以,想办法弄到这个技术!”
“中国要是真掌握了这种低价生产糖料的技术,那就影响世界糖业格局!我们要先他们一步!想尽办法,用偷的,用抢的都好。我们要先拿到!这样我们才可以把其他人全都吞了!”
各个糖果公司的代言人们都在私底下发出了自己的宣言。
想要让一群以搞钱味第一要务的资本家真心实意的联合起来,这简直就是童话。他们会因为谁能分赃最大而先自己打起来。
哪怕现在每分赃还仅仅只是一个不确定的技术,他们就已经开始在私底下暗流涌动了。
不过这群糖果商虽然私底下暗流涌动,但是表面上还是很团结的。
就在第二天,西柏林主要糖果店的价格应声而降。基本上糖果的价格都拉到了两马克(五百克)左右。
悠悠糖果店最贵的糖果卖一马克又五十芬尼是有钱赚的。而对于这群欧美糖果商来说,糖果买到两马克左右基本上已经无利可图了。最多赚个吆喝,勉强维持成本外再有一点微利罢了。
反正真的让他们亏钱是不可能的,要他们割肉,不如杀了他们。
他们这一波操作倒是瞬间拉住了那些疯狂涌向中国商城的柏林居民。
江于民等悠悠糖果店的工作人员甚至有些感谢欧美同行。因为他们要是再不来,糖果店的库存就要见底了!
仅仅一个星期,就把糖果店原本预计两个月的库存销售的差不多了。要是柏林的顾客在和之前一样疯狂涌入,那真的是什么都没得卖了。
糖果店没货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这不是大件商品,汽车、摩托车、收音机这些东西顾客愿意花时间等,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一年。
糖果没人想要等。大家都是现在立刻马上就要。
现在给了悠悠糖果店缓冲的时间,反而可以从容不迫的等待着国内下一批物资的到货。
“店长,怎么突然买糖果的人变少了啊。”一名店员如此问到。
虽然说大家工作轻松了,但是赚的钱少了啊!这些来德国的店员来之前都经过培训,培训的长官和他们说他们的工作很重要。因为他们赚取的外汇越多,国内老百姓就能越早一日吃到同样的糖果。
不说那些夹心糖果了,现在国内连水果硬糖很多人都不上呢。很多老百姓过年的时候买两斤白糖,搞点糯米粉搓成丸子煮熟了放到白糖水里。这就是老百姓能吃到最甜的东西了。
大家还是有些理想的也是有使命感的,希望国内老百姓也早日享受到甜蜜。
还不等江于民回答呢,一名苏联驻东德大使馆的成员解答了大家伙的疑惑。
只见他看着人流变少的糖果店,高兴的拍起了巴掌。
“太好了,你们糖果店今天终于没那么多人了。上个星期来,我排了一个下午的队伍都没买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开心的走进店内。
“啊,这个给我一公斤,那个也给我一公斤。还有这个和这个,各来五百克!”大使馆工作人员就像是来扫货的一样。
没办法,苏联大多数地区处于高纬度。就比如说斯大林格勒到了最冬季的时候,平均每天只有三小时日晒。连太阳都见不到,很多人都有抑郁倾向。
后世对于这种因为自然原因而导致的抑郁症,医生开的配方是:有太阳的时候出门去玩,搭配食用维生素胶囊,每天一条糖果。在你身体感觉到不适不开心的时候,请立刻来一杯加了糖(致死量)的热可可。
大使馆工作人员碎碎念着:“你们为什么只在东德开了这家店?你们真应该把店开到我老家斯大林格勒去。那里的人们会热情的把你们的店给挤爆的!”
江于民只能在旁边擦汗,不就是怕你们把我们店给挤爆吗?现在国内高档糖果的产能不足啊。
江于民一边帮大使馆人员结账一边问道:“今天店里突然人少了,还真的有些不习惯。我们天天在这工作,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您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人少了吗?是德国人过节吗?”
大使馆工作人员接过糖果袋道:“啊,你们还不知道啊。也对,今天上午刚刚传出来的消息。西柏林那边糖果店全线降价,价格只比你们贵一贵点,这样吸引了很多客户。”
“他们为什么降价?”江于民接着问道。
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说道:“好像是为什么什么西柏林购物节造势吧。好像和你们之前搞的这个中国购物节差不多。好了,我要赶在午休结束前回去上班了。各位同志再见了。”
说罢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提着购物袋一路小跑的回去。
江于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消化了一下。然后脱下了糖果店的制服。
“那个谁,小王你当临时店长帮我看一下店,我出去一趟!”
“店长你去哪儿啊?”
“我去找商场的徐总经理!”
江于民一路小跑去商场徐总经理办公室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有商场内的楼面经理,也有各个店长等等。
他们谈论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西柏林要搞购物节的事情。会不会冲击到我们,会不会影响我们?
上一次中国商城购物节百货展览会的成功还历历在目呢,大家不想被隔壁的资本主义国家打一个翻盘。
江于民往前凑了凑:“徐总呢?”
“正在和大使馆打电话呢。”
办公室内,中国商城的徐总经理正在和大使馆通话。
“嗯,好好好。叶部长和李部长已经知道状况了?嗯,好的,好的。明白。文化宣传的干部队伍都在路上了?好好好,我早就安排好接待了。”
“哈哈哈,您夸奖了。明白了,我现在就去安排。他们当面锣,我们就来对面鼓。”
“我知道我知道,当年李部长特别交代过,要让我们主义资本主义的反击。并且还让我们囤积一批商品,还送来了一批特殊商品,就等着这一次的机会呢。”
“宣传中国新年?哎呀!好主意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是国内李部长的主义?还是李部长有能耐!好好好,我照办!”
办公室门口,一群人等着徐总打完了这个电话。大家伙刚想要说些什么呢,徐总先伸手压了压。
“我知道大伙要说什么。先别急着说,都和我先走一趟吧。”
徐总没让大家伙问问题,反而是先带着一群人去往商城位于东柏林的仓库。在这一片仓库区域,有一个仓库一直是封闭着的。
大家伙都不知道那是属于谁的,里面装着什么。
而现在,徐总带着大家伙打开了那个仓库。
灯光打开,江于民震惊的瞪大眼睛。
一排排还处于宣传中还没上市的雷电摩托整整齐齐的停在这,并且用塑料布盖着。一箱箱标注着某某服装某某鞋子的包装箱累积的和山一样高。
在向内探索,更多看上去早就准备好的商品和物资就囤积在这。而在场众人却都不知情。
徐总开口道:“各位,早在我们搞中国商品展览之后,我们上级就得到消息。说欧美将会准备举办同量级的百货展览回击。对此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在贸易部叶部长和宣传部李部长的牵头下,我们早就在积蓄反击的力量。”
“我们搞百货展览,那些资本主义老牌国家看不起我们,什么都没准备。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看不起我们没关系,我们看得起他们啊!各位,他们要来搞我们,我们就搞回去!你打锣,那我就敲鼓。”
“刚好一月底正是我们中国新年,各位同志们可能要辛苦一下了。要在新年也要加个班了。”徐总经理呵呵笑道。
“我们要给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的同行们一点小小的中国新年震撼!”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骗局
威廉难得在家里被自己的母亲给夸奖了。
“工作了这么久,总算是知道给家里买些正经的玩意儿了。”这是威廉的母亲伊莲娜对自己儿子难得的褒奖。
再说这话的同时,她嘴里正在咀嚼着威廉从悠悠糖果店买回来的夹心糖。这是一种表面是橙子味的硬糖,里面还夹着一丝橙子糖浆的糖果。
这玩意儿在中国国内试吃的时候,大家给予的评价相对一般。因为觉得味道太重了,几颗糖吃下去,嘴巴很长一段时间里吃其他的东西都没有味道了。
但是就这个在中国评价一般的糖拿到德国来,这群德国佬爱死了。
只能说人和人的口味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而听着母亲的抱怨,威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什么叫做才给家里买了点正经玩意儿啊。”
“不然呢?”母亲伊莲娜说道:“你赚的那点工资,要么拿去买摩托车了,要么就拿去抽卡了,或者就是买各种时髦的衣服。你该想办法存点钱,以后给自己买一个公寓。以后你要结婚的话,婚礼开销也不少!”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威廉被母亲的碎碎念给说道投降了。
没办法,母亲说的嘛,她说什么都是对的。
“下次我会多买一点糖果回来的。”威廉如此说道。他们一家人都爱吃糖果,尤其是从前他的父亲德鲁还在中国开洋行卖染料的时候,他们的家境更加优渥。那个时候各种高级糖果和巧克力就没有断过。
后来是因为战争来了,所以好日子才到头了。
“妈,出去转一圈。”从糖罐里掏了几颗糖揣在兜里后,威廉完全不想和老娘在这些问题上讨论。
因为这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威廉揣着糖果出门。
上次蓝孔雀危机之后,他们一家就搬到了东柏林这边。按照德鲁的话来说,那就是北约实在是有些靠不住。
要是他们还在柏林下面埋核弹的话,至少在东柏林这边好跑一点。
不过威廉上班的工厂还在西柏林,现在柏林虽然被一分为二。但这种人为强行分开柏林的做法,其实无法真正的阻止东西柏林的交流。
毕竟很多人的家人、朋友、同学都在对面呢。所以柏林才是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冲突的桥头堡。
毕竟在柏林这里,你可以去东边了解啥是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去西边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
历史上中,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纵容了东德修建柏林墙(也有说是苏联直接授意东德修建柏林墙)。
这件事的愚蠢程度甚至超过了他在古巴导弹危机应对中的进退失据。
因为柏林墙的修建,其实就意味着苏联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他们在意识形态的输出上害怕了。不仅仅是害怕输出失败,甚至还害怕被资本主义反向输入。
实际上修建柏林墙成为了一个难以言说的糟糕决定。甚至欧洲记者还拍摄了那副在西方世界被称赞为神作的摄影作品:《奔向自由的士兵》。
当然,现在的柏林没有修建柏林墙,甚至苏联方面巴不得西柏林的市民多来东柏林来交流。
因为作为他们的盟友,中国给苏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文化武器。
就像是现在这样,威廉正揣着糖果准备去中国商场四层的俱乐部,看看其他牌友们打牌的套路。
在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专门来东柏林看中国电影的西柏林市民(包含一些外国人)。
还有专门去中国商场购买各种日用品的顾客。
在去中国商场之前,威廉甚至特意跑到西柏林那边转一圈。他看见西柏林那边搞起了很隆重的宣传。
是关于西柏林要搞一个什么购物节的宣传。
海报贴的到处都是,那些高级糖果店还打折促销了。还真别说,还确实是吸引到了很多人。
不过那些高级糖果店他就不打算进去买了。因为就算是打折了,他们的价格还是比中国的糖果要贵的。
而且自从上次《揭秘》栏目播报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之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觉得,以资本家的德性很有可能什么食物都不好好做。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德鲁当年可是开洋行的,卖的就是染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高污染高毒害的化工品啊。作为一名资本家,德鲁太了解资本家了!
甚至德鲁私下里说过:“如果成本便宜的话,我怀疑那些糖果商会用工业染料给糖果染色。”
当然这会不会是真的,那就没人知道了。
“嘿,威廉,你的摩托还没好吗?”
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打断威廉看西柏林购物节宣传单的节奏。
他转头看去,是自己认识的一个熟人鲍勃。他是自己的牌友,都是在俱乐部抽卡的牌佬。
只见他正在和几名同伴骑着摩托车大摇大摆的停在路边。
“这是哈雷?”威廉认出了鲍勃胯下的铁马。
“对,当年美军留在欧洲战场的货。我求了我爸很久,他才愿意把这车给我。我收拾了很久才收拾出来,现在可以骑了!!”鲍勃有些兴奋的拍着他的破烂摩托。
说是破烂还真不为过,当年进攻欧洲,美军采购了大量的哈雷摩托作为军用摩托。军队为了缩减开支,基本上是把一台摩托车可以节省的地方全都节省掉了。
军用哈雷和舒适性一点都不沾边,而且因为节省成本。所以车辆上原本应该是装饰和起到一部分作用的覆盖件也被全部取消。
可以说极简到了一个极致,这种摩托只剩下一个能带着人跑的功能。
除了鲍勃这台烂摩托之外,这一支骑行队伍里,还有一些新的哈雷。无一例外,它们的车也是轰隆轰隆的吵着,声音大的震耳欲聋。
因为美军进驻欧洲,一并把军车哈雷也带来了。让哈雷首次打开了欧洲市场,原本在美国都快要死了的哈雷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瞬间满血复活,并且立刻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制造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哈雷,因为觉得它特别爷们。而现在的宝马摩托因为造型比较传统。所以会让他们联想到邮递员之类比较古板的印象。
不过年轻人们喜欢哈雷,柏林的市民就不一定喜欢了。因为现在这个年头没有什么环保法规。所以哈雷制造的摩托车没有后世那种三元催化也就罢了,民用市场上的摩托甚至有的是直接用直排。有的年轻人就喜欢直排那种吵闹的声音,买了摩托回去还有自己改直排的。
直排摩托的声音可是太难受了,听着就和打雷了一样响,而且声音还特别劈叉。
即便是威廉喜欢摩托,他也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你们骑哈雷不能小点声吗?”
鲍勃回应:“骑哈雷怎么小声?你要不要也搞一个哈雷来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