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现在彭家村的问题矫正了吗?至少表面上是矫正过来了。
村民们现在知道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虽然他们心里不一定认为那些不能做的事情是错的。但事情总是一步一步的去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一夜之间解决这所有的问题,那简直和痴人说梦一样。
“但至少现在村民知道,想要搞砖厂,想要过上好日子。那他们就要按照先进的步调去走,不然好事轮不上他们。”
“长此以往,老一辈的思想未必能转变过来,但是小一辈却很有希望。”
在彭学武和张集关注着村里变化的同时,裴县长的批复终于下来了。
彭学武在全村公开念了这封批复。裴县长自然是乐意给彭学武打配合的,农村问题的解决和推动是他作为县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这篇批复用的措辞很严厉,可以说村民们都怕县长不同意村里搞砖厂了。
张集在一旁看着,他算是看清楚了,村民不是真的怕县长骂他们。因为怎么骂都没用,伤不了他们一根毫毛,听听就过了。
他们怕的是本来可以到手的利益就飞了。
张集在心中默默的想着,在彭家村如此,那么在孙福集乡那个宗族乡老权威更重的地方应该也是如此。
所谓乡老族长,不过是把持着资源分配的话语权。自己只要能拆散他们的权利,那就是破局之法。
对了,还有彭学武搞的村民互助小组,张集把这个也记上了。这是个好办好法,彭家村虽然彭姓多,不过因为穷没有共同祭拜祖宗的习惯。所以并没有养成一个宗族乡老的存在。
他们和大多数华北地区形成的自然村接近。而孙福集乡那种有着强大封建力量残余的地方想要搞村民小组,会很容易被乡村里占据大多数力量的大族所把持。
张集把村民小组的构成方式画了一个圈,这不能简单的照搬过去。华北的自然村可以这么搞,但是自己所在的大营区和老家的孙福集乡不能简单的这么搞。
张集尽可能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都记下来,这是他以后工作的资本之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带回去,和焦书记探讨。
在村民们的期盼和张长生的不安中,村里的砖厂还是批了。但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信。
裴县长用非常严厉的语气告诉彭家村的各位,彭家村无法达到彭学武承诺的成为淮南市先进村落的目标,村里在发生任何如张二丫类似的事情,那就不要怪县里无情了。
对农村的工作必须是行政命令、思想工作、生产力发展多维度多方面的展开,才有机会扫除弊病。
而这些也被张集全都记在了笔记本上。
当彭家村热火朝天的开展着关于砖窑厂的建设,并且彭学武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写下关于彭家村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期待着彭家村的转变时。
距离彭家村一千公里外,中国的政治心脏北京,事关于中国宏观层面的一场变革也在进行。
赫鲁晓夫已经带队在北京玩了好多天了,一开始他们是不急的。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有求于他们。甚至玩的心安理得。
每天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开心的很。总理和李锐也陪着他们玩,权当在工作之余放松了。总理甚至是难得的胖了两斤。
“最近两天烤鸭吃的太多了。油的我都有些走不动路了。”今天一出门,总理在车上和李锐就这么说道。
因为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在吃了很多中国菜后,表示还是烤鸭最好吃。但是烤鸭子这玩意儿又油又腻,偶尔吃还好,可是苏联代表团能三天吃六顿。李锐和总理都吃怕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头的烤鸭和历史上七十年后的烤鸭做法是差别的。后世烤鸭经过改良,因为后世人不缺油水。所以从培育鸭子开始就会控制脂肪比例,烤的时候还会控油。
而现在这年头,烤鸭不光是肥,肚子里油水也是不掏掉的。这种烤鸭做出来荤香荤香的,但是不耐吃,因为太肥腻了。
不过对于当时普遍缺少油水的国人来说,这种荤香味就是他们追求的极致美味。
而恰好,苏联人也特别喜欢这种荤香味。
导致李锐不得不把后世烤鸭的吃法先给弄出来了。他让人找来山楂片之类酸甜解腻的东西来配着烤鸭吃。
还真别说,这样一弄那些苏联人变得更爱吃了。表示还可以在吃三天烤鸭。听到这话李锐都想抽自己两个耳刮子。没事折腾啥。
所以在总理的车上,李锐说道:“是啊,烤鸭不能再吃了。哪怕今天换涮羊肉呢。哎,不行,提到肉我有点想吐,今天要不然我还是不配苏联代表团吃饭了。我回基地吃面条吧。”
“诶,你还不能跑。这两天那位赫鲁晓夫同志不是和你聊的很好嘛。”总理道。
李锐摊摊手:“他啊,其实是想要从我这里挖点口风。想要知道我们是怎么的知道绿孔雀计划的。口风挖不到,又像我这边在帮他给欧洲下下套,看看能不能再次绊欧洲一脚。”
“哈哈!”总理笑了:“你在圣诞节搞的战俘营联欢还不够吗?视频剪辑好了吗?”
“快了。明天或者后天就可以出样片了。”李锐说道:“刚好送给赫鲁晓夫当礼物。”
在李锐和总理的谈笑间,两人乘坐的汽车已经抵达苏联代表团下榻的酒店。简单的寒暄过后,本来总理又想要带着赫鲁晓夫一行人出门去玩来着。
但是今天苏联代表团一改常态,他们居然不想出去玩也不想要吃烤鸭了。
赫鲁晓夫一脸郑重的看着总理说道:“周,你们是不是和朝鲜方面达成协议,在朝鲜一侧开辟港口了?!”
听到赫鲁晓夫的询问,总理笑了,特别灿烂的那种。
“赫鲁晓夫同志,我知道图们江口的土地对苏联很重要。我们就不为难苏联老大哥了,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办法解决我们的困难嘛。”
“揍,赫鲁晓夫同志今天中午请你吃你最爱的烤鸭!”
赫鲁晓夫暗道不妙,总理的话就相当于肯定了他听到的传闻。
现在别说吃烤鸭了,吃云南白药也不行啊。
“你们已经谈定了?”赫鲁晓夫看着总理的眼睛。
总理眯着眼笑着:“谈判嘛,不着急。朝鲜还在打仗呢,我们只是在谈关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几项原则罢了。”
没有否定,没有肯定。赫鲁晓夫现在才真的意识到,他对面这个长得不错的男人是个正儿八经且滑不溜手的外交老手。现在还吃烤鸭?吃个屁啊!
赫鲁晓夫其实很想说:其实图们江口对我们苏联真的不重要!你们还还价我们就给你们了嘛!
但是他现在肯定不能这么说了,所以他板着脸道:“周,我觉得我们还是办正事吧。”
“什么正事呢?”
“比如说谈一谈技术支援和核武器小型化实战化技术包等等。”赫鲁晓夫的脸色不好看,就像是刚吃了苍蝇大便一样。
因为现在形势变了,主动权易手了。只是赫鲁晓夫怎么都想不到,在没有苏联的首肯下,朝鲜那边是怎么敢和中国人谈这么大的问题的。
第五百零三章 着急的光头
赫鲁晓夫确实是不晓得为什么朝鲜敢这么干。
其实原因还挺简单的,因为现在朝鲜半岛形势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遭到金日成清洗的延安派现在成为了朝鲜半岛最大的掌权派。
彭德怀在内的志司天然支持延安派,尤其是金日成在志愿军入朝之初还搞过一场闹剧一般的夺权。
金日成当时冲到志愿军指挥部,准备拿下入朝志愿军的指挥权。
这件事志司没有大肆宣扬,但这并不代表志司会完全帮金日成把这事兜着。因为他的行为惹得志愿军上下都非常不快。
再历史上中,彭德怀就曾经非常严厉的批评过金日成,近乎是撕破脸的那种状况。不仅仅是因为金日成想要在志愿军夺权的这种骚操作。
还有在志愿军介入前,金日成为了扫除异己搞的骚操作带来的副作用。其中最大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金日成在美军介入后志愿军介入前打仗打的不惜民力。
导致历史上中志愿军入场之后,发现朝鲜人民军扛枪的战士还没枪高。因为壮年基本死光了。
在历史上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拍摄了很多脍炙人口且有非常翔实考证的电影。其中有一点细节非常耐人寻问,那就是在历史上中帮助志愿军运送后勤物资的朝鲜老百姓不少。
但是这里面很少看见青壮年朝鲜男子,大多是青壮女子和一些上了年纪的朝鲜老大爷。朝鲜年轻男子去哪儿了?
其中有一部分被南伪政权打过来的时候被裹挟到了南方。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金日成不惜民力的用兵方式,把他们活活的填死了。
历史上中志愿军入朝,彭德怀想要在朝鲜征调十万民夫都凑不齐。最后是朝鲜女子和老大爷齐上阵,靠着朝鲜妇女一簸箕一簸箕的把志愿军补给送上前线。
这个时空中,很多事情改变了。金日成的计划没有成功,朝鲜劳动党内和民间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大声。
尤其是志愿军入场后,彭德怀指出金日成在军事指挥上的几个错误。以及剩余的朝鲜旅配合着志愿军打了多次胜仗之后,金日成的威望严重下滑。
这才有了全斗奉等延安派抓住机会上位,并且推动两国在图门江口的谈判。
朝鲜的诉求比苏联要合理的多,他们同意以领土互换的方式来交换这一片土地。没有共建海关、停泊军舰这种要求。只有一条,朝鲜货物在此中转不缴纳关费之类的诉求。
这样的诉求都是中方可以容忍,并且可以商谈的。而苏联的狮子大开口太吓人了。
所以现在着急的人是赫鲁晓夫了。因为完不成任务的话,斯大林的愤怒不是开玩笑的。
做得好升官,做不好种土豆。
赫鲁晓夫喜欢用土豆淀粉做成的糖,但是并不喜欢亲自去种土豆。
所以在谈判桌上,他重新调整了谈判方针。
“周,我们是老朋友了。”他调整着自己的语气说道。
“对,所以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让老朋友为难。”
总理还是笑着。
看着总理的笑容,赫鲁晓夫甚至想要砰砰给对面的男人来两拳,好家伙你是油盐不进啊。
“我是说,其实我们也是可以谈的。”赫鲁晓夫挤出笑容。
“图们江的入海口,不是不可以谈。我昨天致电了斯大林同志,他批评了我对社会主义的同志太过苛刻了,有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际共产运动的大局。”
“中国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力量。我太过短视了,只记得个人利益,忘记我们为了建设伟大事业需要共同前进。”
李锐在后面听着赫鲁晓夫这番发言,简直要给光头搬一个最佳演技奖。在赫鲁晓夫的生涯中,这么精彩的演技绝对属于超长发挥。
李锐有理由相信,一定是斯大林发来了电报申斥了赫鲁晓夫。苏联那边肯定是知道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交易。他们害怕被朝鲜截胡。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用图们江的入海口换来各种技术包,那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现在没得换了,那就是真正的损失了。
所以现在赫鲁晓夫着急了,甚至以他每临大事就喜欢胡言乱语进退失据的性格,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有这样的演技,着实是过于厉害了。
但是总理却完全不接他的话茬,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呵呵,感谢斯大林同志的好意。我们代表中方非常感谢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支持。其实我们对于苏联的一部分矿山设备的需求也很大……”
总理打蛇随棍上,直接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赫鲁晓夫一看,他头都大了。
又是要求低息贷款(百分之一利息)购买矿山和油井重型设备的计划书。中国人是早就准就备好了吧!
他强笑道:“这个,让我们随行的专家研究。周,我们还是研究研究图们江入海口的事情吧。”
赫鲁晓夫着急,可是总理是一点都不着急了。现在主动权易手了嘛。虽然可以肯定,接下来苏联一定会向朝鲜方面施压。
但是现在朝鲜方面并不是金日成独大了。而苏联派在朝鲜并不能真正掌握多少上层建筑(军队),在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情况下,苏联能给朝鲜施加的压力有多大,能起多少作用,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当然,作用是一定会有的,毕竟中国也好,朝鲜也好,都会卖苏联一个面子。但是苏联想要拿到社会主义老大哥的面子,有时候就要拿一些真金白银来换。
这就是为什么大哥不好当的原因了。
赫鲁晓夫和总理谈了一天,结果被总理打了一天的太极。等到赫鲁晓夫有些恼怒的回去酒店后,总理才在车上笑呵呵的对李锐说道;“看见了吗,做外交有的事情不能急。尤其是涉及到领土问题的,哪怕慢一点,也要稳一点,急就会出错。现在赫鲁晓夫同志就有些犯错了。”
李锐也笑了:“赫鲁晓夫同志有时候处理问题还是比较毛躁,感觉和我有点像啊。”
“那你就要改一改啊。”总理指着李锐道。
结果两人这边刚下车,那边就有秘书过来通知:“总理,李部长。赫鲁晓夫书记(副)找李部长,想要和李部长谈谈。”
总理看了看李锐:“嗯?怎么回事?”
李锐也有点懵:“我也不知道啊。”
秘书说道:“赫鲁晓夫书记说,想要和李部长谈一谈关于文化领域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在朝鲜和日本对美军展开的文化攻势。”
李锐挠头:“他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的图们江入海口会谈不谈,突然谈文化问题?”
总理道:“那你就去会会他。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五百零四章 直接抽成
(注:李锐和赫鲁晓夫的交谈由翻译员翻译,但为了方便阅读,将翻译省去)
“李,这是我们苏联最好的红旗伏特加,你不尝尝吗?”
在北京饭店的套房内,赫鲁晓夫非常热情的招待着李锐。不仅仅是拿出了红旗伏特加,还有一些从苏联带过来的特产。
腌橄榄、鱼子酱、酸黄瓜、蒜肠等。这些玩意儿准确来说都是属于下酒菜的行列,有的东西在中国还真的不好买,或者说压根没有。比如说腌橄榄和鱼子酱,这玩意儿别说现在了,再过七十年中国也没几个人吃得惯。
很明显,这些玩意儿是赫鲁晓夫的私藏,在北京谈判的时候可以尝尝家乡的味道,慰纪一下自己的苏联胃。
“不了,不了。实在是喝不了了。”李锐又不是酒蒙子,刚刚晚饭的时候就已经陪苏联人喝了二两白酒了。现在再喝几杯红旗伏特加,到时候自己要被人抬着回去了。
还好的是,苏联虽然也有劝酒的习惯(全世界都有劝酒的习惯,各国都有自己的劝酒歌),但是苏联人的劝酒相对简单。基本上就是开口要你喝,你要是不喝酒起哄,但你要坚持不喝那也就这样了。
中国也不知道是从清末还是民国开始,流行起来接近于土匪一样的劝酒糟粕,【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诸如此类的话总是被拿出来说。李锐觉得也应该让下面的文化工作者写一些关于这种文化糟粕的文章出来宣传一下。不要怕得罪领导,反正他们最上面最大的这个领导就很厌恶这种文化。
社交礼仪的陪着喝两杯就算了,那种土匪式的敬酒还是算了。
赫鲁晓夫看着李锐不喝,也没有勉强。他自己给自己到了一小杯伏特加,就着腌渍橄榄喝了起来。
“李,你知不知道,在莫斯科你已经大名鼎鼎了。”赫鲁晓夫嚼着咸橄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