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上面写着一份非常详细的报价。在昨天总理刚拿到这份报价的时候。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都吓了一跳。
甚至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价格真的行吗?”
“行!”李锐毫无犹豫的说。
没错这份价格又是李锐定下来的。但是这份价格表不是李锐随意乱定的。而是参考了在苏联当商务参赞的李强提供的数据,还有中苏联营药品、罐头等产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和陈云的商议下,最后定下来的价格。
这是一个苏联可以拿得出,但又绝对是会让苏联有些肉疼的价格。当然,这里面自然给了苏联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毕竟做生意嘛,哪有什么都是一口价的。一口价的生意做不长久,你得让人家讨价还价,人家才会觉得值。
所以党这份文件拿到赫鲁晓夫面前的时候,赫鲁晓夫也吓到了。
“周,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吗?!”赫鲁晓夫眉头拧在了一起:“这些东西你们要十五亿卢布?!你们是不是要的太多了!”
赫鲁晓夫的语气不善:“上次我们引进了你们整个的火控技术一共才十七亿卢布。里面还包含了生产线,以及大量的成品。而现在,你们提供给我们的全都是纸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资料,这个价格太过分了吧!还有没有点革命情谊了!”
赫鲁晓夫说道最后,他的巴掌重重的的拍在了桌子上。
面对赫鲁晓夫的拍桌子,总理是一点都不怕。拍桌子是好事啊,谈判哪有不拍桌子的。很多事情对面拍桌子了,反而意味着有的谈。对面要是面无表情,只会点头摇头,那才是根本谈不好的事情呢。
所以面对愤怒的赫鲁晓夫,总理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话不是这么说的嘛。十五亿卢布,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很多嘛。而且我们要的又不都是钱,你们可以拿机械给我们抵帐嘛!”
总理笑呵呵的说着,赫鲁晓夫却只听见:用机械抵账。
什么时候世道变成这样了啊,之前都是中国拿初级农产品到苏联抵账来换机械产品。现在好了,中国人要用一些技术资料直接拉走苏联不知道多少火车皮的机械设备。
十五亿卢布啊!赫鲁晓夫听着都觉得可怕。
所以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总理这边咬的很死,一直到赫鲁晓夫说道:“你们不是一直谋求图们江的一个出海口?给你们,作价多少钱?”
赫鲁晓夫此话一出,中方代表团的各位全体都坐不住了。因为赫鲁晓夫这次来中国谈判,可能会谈图们江出海口的事情。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他会这么快就把自己的底牌开出来啊。
连总理都微微动容,但是他很快压下所有的动容,然后平静的问到道:“赫鲁晓夫同志,您说的是没错的。我们是谋求一个图们江的出海口。如果苏联方面愿意给我们一个出海口,那自然什么都好谈。”
赫鲁晓夫点点头,他的随行人员递上一个地图。是图们江海岸线附近的地图。他用手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从这里到这里,给你们。所有的技术费用全免,苏联与中国共建海关、检查站。中方负责口岸建设,苏联如有需要,该口岸将无条件供苏联停泊军舰使用。”
赫鲁晓夫这话一说,中方代表又震惊了。果然想要从苏联人手上要一点土地。哪怕是一点点,苏联人都会漫天要价。
而赫鲁晓夫提出的价格已经触及底线了,到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后续的两个条件,中苏共管海关与苏联海军可以无限制停泊。这条件要啊是真的答应下来,那口岸真的是属于中国的吗?
第四百九十一章 暖与刺
很明显,谈判到这里就进行不太下去了。
李锐是皱着眉头听完赫鲁晓夫诉求的。中方自然不可能同意这样的条件。赫鲁晓夫倒是也很干脆:“那不如休会,你们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是我们的土地,如果你们不同意,那么我自然也不能白给你们。”
谈判是下不去了,不过出于外交礼节,中、苏双方还是吃了个便饭。
吃完后李锐原本打算先回基地的。不过在他回去之前,总理派人叫住了他。
“李部长,总理找你。”
跟随者随行人员,李锐上了总理的车。
“我现在要去中南海和主席汇报一下情况。你也跟着我一起去吧。”总理说完这句话后就开始闭目养神。
李锐也没有打扰他,因为不消一分钟,头枕着座椅靠枕的总理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李锐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总理的秘书。
秘书很清楚李锐目光中的含义,他张开嘴,没发出声音,用嘴型传递消息:总理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
他伸出左掌比划了一个五。
李锐明了,点点头。现在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即便是网咖出现了,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让中国比历史上好太多了。
但同时带来的变数也很大,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以主席和总理的性格,自然是不可能躺着睡大觉的。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盘算着如何让网咖资源利用最大化。
李锐也用嘴型道:等会儿让总理睡半小时。
秘书却是苦笑着摇摇头。李锐很快明白秘书摇头的意思了,在车上睡的很安稳,就连汽车有些颠簸都能睡着的总理。汽车一停就立马醒了。
“到了。小叶,你开车是越来越稳了。”总理下车前夸奖了一下司机。
名叫小叶的司机憨憨笑了笑。
总理转头对李锐道:“走吧。”
在前往主席办公室的路上,总理和李锐两人一言不发。一直到主席办公室,主席正在用毛笔给前线的一份文件做批示。
是关于大量美军向我军投降的,彭德怀发来电报,要求后方提供更多的后勤支援。同时还有志司拟定的关于52年志愿军春节后勤补给方案等等。
这边主席刚刚批示完,就看见总理和李锐两人脸色并不太好的走进来。
他俩人一走进来,主席就用一种不出所料的语气说道:“让我猜猜,今天的谈判不顺利。”
总理毫不见外的找了个沙发坐下来,并且招呼李锐也坐下来后,总理才道:“我的表情有那么明显?”
“嗯,一般不会。”主席看着总理的面相,一瞬间化身成为推理侦探了。他说道:“我们的总理总是很沉着的。能让我们总理面色有些不好看,并且到这个程度的,我猜只有一点。”
“哪点?”
“领土问题。”主席笑吟吟的说着。
李锐现在也来了精神,他看向主席:“主席,你现在这一番推理还真像是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笔下写的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那个小说界的大侦探的名字我也听过。但是我肯定没有小说里的他会推理。但是我对总理熟悉啊,啊对熟悉的人有时候不需要太多推理的。”主席已经猜出了今天谈判是领土问题,而且多半是谈的不顺利。
但是相比于总理和李锐的不好脸色,他却显得尤为镇定。
“说说吧,李锐同志你给我汇报汇报。那个被你称为赫玉米的男人提出了什么非分之想。”
听到主席这么说,李锐就原原本本的将今天谈判的过程和最后苏联代表提出的要求全都告诉主席了。
原本他还想要愤愤的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最后那些愤愤之话却被他压下,没有开口说出来。
反而是开口道:“主席,我看您倒是完全没有奇怪,也没有生气啊。我们代表团的很多同志都不满赫鲁晓夫提出的这些条件。”
主席道:“意料之中罢了。倒是总理也有些生气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总理勉强开口笑了笑:“我倒不是因为赫鲁晓夫的条件生气。而是突然联想到1860年清朝签订的中俄条约。把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全都割让了出去。”
“哪怕是清朝当年是用“租借”的方式签订条约呢。只要有一条“租借”的名义,我们都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周旋。割让……当真是憋屈!若是还有海参崴,今日又何必听赫鲁晓夫在谈判席上说的这些话呢。”总理长叹一口气。
主席走过来拍了拍总理的肩膀。
其实李锐作为一名后世人,其实他和很多后世中国人一样,一直对几个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也是有疑问的。
包括瑷珲条约中割让的外兴安岭,瑷珲条约中一开始协定为中俄共管。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又变为割让的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所以李锐忍不住开口问道:“瑷珲条约中的土地一点都拿不回来吗?”
主席看了看李锐,然后用一种微妙的语气说道:“当然可以。”
“嗯?怎么拿?”
“当年沙俄怎么夺走的,怎么拿回来。比如说让我们的战士去北边把远东地区苏联一百多万的红军全部消灭,再把远东的苏联海军全部消灭,在消灭第二波支援的苏联海军。再把坦克开进莫斯科炮指克里姆林宫,那样的话苏联基本上就会还回来这片土地了。”
主席看着李锐,他靠在沙发上:“小李啊,你觉得这样拿怎么样。”
李锐被噎的说不出话来。但是转念一想,也确实如此。为什么总理会说瑷珲条约和接下来的中俄北京条约中那些“割让”要是换成【租借、共管】都有在外交上回旋的机会呢?
割让了,那如果想要拿回来。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全面战争。
没有人会因为外交上的谈判和辞令就放弃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只能是怎么丢的就怎么拿回来。
大国相处是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真正涉及到核心利益,那都是刀刀见血。
主席和总理想的很清楚,所以新中国没有承认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合法性。不承认苏联对这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法理性。目前这里属于有争议地区。
但是却没有真的抓着这个和苏联人谈。因为大家都清楚,你说这些都是放屁。不派遣百万军队打一场血流成河的全面战争,你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是现在,东北谋求一个出海口,总理能发文给斯大林,让苏联人滚出海参崴吗?
更何况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仰仗苏联的鼻息。主席和总理都很清楚这一切,但更清楚的是这里无法破局。除非转向沙文主义,不然就连很多政策都无法定下去。
与此同理的问题还有外蒙古,1946年外蒙古公投独立后,新中国就彻底失去收回外蒙古的可能性了。因为从法理上来说,外蒙古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了。
但是主席和总理很清楚,外蒙古实际上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依附于苏联的附庸国。附庸到何种地步呢?简单来说,在后世蒙文在外蒙古基本被消灭了。外蒙古基本上在使用斯拉夫文字。
相反内蒙古还有很多教蒙文的学校,不少蒙古族人还能认识也能书写蒙古文。
而外蒙附庸到这种程度,为什么呢?因为苏联强大,苏联可以直接在外蒙驻军。外蒙的上层基本被苏联买通。
吞并外蒙从法理上来说已经不可能,那么让外蒙彻底倒向新中国行不行呢?当然可以,中苏地位强弱互换,中国能压着苏联打,中国在买通外蒙的高层,那外蒙也可以倒戈向中国。
李锐有些明白总理为什么要让自己来了。
如果说大国之间的合作是刺猬取暖。那么自己和扎罗多夫在文宣领域的合作就是取暖这件事。而现在主席和总理教给自己的就是刺猬取暖时的那些刺。
总理和主席可能是看最近一两年,自己和苏联文宣关系走的很近。所以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敲敲钟。大国相处不要掏心掏肺,除非共产主义真的实现了,全世界消除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和苏联展开全面战争夺回海参崴?至少现在是完全不现实的。中苏要是开展全面战争,那美国和欧洲能笑死。
到时候可就是鹬蚌相争了。
看着李锐陷入思考,主席点点头。然后才说道:“我之前去莫斯科访问,斯大林向我询问了中长铁路和旅顺港口的问题。我是直接回绝的。”
“除非苏联百万大军打进东北,抢占东三省。而即便是他们占了东三省,我们中国人民也会不遗余力的打回来。哪怕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终究会拿回自己的家园。所以苏联不可能继续占有旅顺港和中长铁路。”
“苏联方面应该很清楚,我所代表的新中国人民对领土完整的诉求。”
李锐点点头,主席在这方面的傲骨是不需要多说的。他还记得在历史上中,赫鲁晓夫上位后提出过联合舰队和共建长波电台的事情。
那是要把手伸进一个主权国家的最上层建筑里了。实际上已经是后面勃列日涅夫搞的“有限主权论”的基础实操了。
而当时的毛主席只回给赫鲁晓夫一句话:中国给你吧,我上井冈山!
赫鲁晓夫不清楚主席的强硬,而在莫斯科和主席面对面的斯大林应该是清楚的。
所以斯大林应该知道,如果他真的提出了这些条件,主席是不可能同意的。
李锐这时才恍然明白了过来。
“所以,主席,赫鲁晓夫这是投石问路?!”
总理这时也点点头:“应该是的,甚至说斯大林还需要一个台阶。把图们江边上一小片出海口让给我们,其实不值一提。但是斯大林是不能明着让的。”
总理的话不用说得太透,李锐已经明白里面的意思了。
相比较于苏联接下来的任何一个领导人,也只有斯大林有胆子有责任让出一片土地来。因为用一片苏联无用的土地换来中国在亚洲对美国的掣肘,消耗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这对苏联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对于普通苏联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苏联要是有一亿人口的话,其中大概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人不知道图们江入海口这个犄角旮旯的破地方在哪儿。
但这不妨碍他们愤怒于苏联失去这一小片土地。
斯大林还敢拿这个当筹码,他要是下去了,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做这样的决策。
“这是斯大林的投石问路,既然他把这个提上了会议筹码。那就证明他心里已经有了决策了。无非是想要用这种筹码捞取更多的好处罢了。”主席道。
“所以我们搞外交的同志不能急。既然赫鲁晓夫同志已经抛出来吸引我们的胃口了。那我们也不要急吼吼的上当。”
“赫鲁晓夫同志,和那些苏联代表团的同志不是都没好好的逛过中国吗?总理啊,我听说你最近也很累。不如就带着代表团的同志们游玩一下,你也休息一下。”主席笑呵呵的说着。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晾一晾他们。
“毕竟图们江出海口又不是非要从苏联人手上要。”主席的话意有所指。
总理点点头:“好,那就听主席的。”
末了总理又长叹一句:“我真希望能在我死前看到外东北问题以一种中苏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解决。不要真的死上几百万人,也不要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故土就此分离啊。”
主席拍了拍总理的肩膀:“会有办法的,形式总是在变化嘛。要给我们国家一点时间,给我们的工人、科学家、农民一些时间。给我们的年轻人一些时间。”
说到年轻人,主席和总理不约而同看向房间里最年轻的那个人——李锐。
李锐有些懵逼,等等,不是说我吧,你们肯定不是在指望我对……吧?
第四百九十二章 向南寻
接下来的几天里,总理是真的不急了。就带着赫鲁晓夫的代表团在北京和北京周边到处游玩。
北京现在还有很多老手艺厨师,有些事当年御膳房出来的,有些绝活。
虽然说北京的很多大方庄子现在都响应了国家号召,做各种平民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的美食。
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两个大饭庄子作为外事接待使用。总理带着赫鲁晓夫他们一路吃好喝好,连带着总理的气色都好了不少。
大概是因为陪同这些苏联代表玩玩吃吃确实不太消耗精神,整个人比较放松。而且每天都能按时吃饱饭吧。
主席让总理带着赫鲁晓夫团游玩,确实是让总理休息了。
不过这倒是把赫鲁晓夫团给搞蒙了。因为赫鲁晓夫之前抛出图们江入海口的这个巨大诱饵。就是想着吸引中国人上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