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8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第四百五十三章 帮帮他们

战俘营里要搞工分制度,让战俘们用他们的工作来赚取工分,再用工分来兑换物资。

这个东西是管教们讨论得出的。

因为战俘们既然可以工作,那么工作就是有报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都没克扣,只是把工作产生的价值转换成了那些学员的伙食待遇。

作为新中国打算向世界宣传的一个窗口,那么碧潼战俘营自然也不会克扣。

不仅不会克扣,甚至就连准备给战俘们可以兑换的商品都非常丰富。

第一,战俘们用劳动创造了价值,那么按照列宁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不该贪得无厌的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

第二,既然是展示窗口,那么从这个方面也可以向欧洲观众展示在一众不做人的国家里,新中国是有多么的做人。

第三,展示嘛,那么必然少不了带货了!

之前就说过嘛,欧洲那边都是特供版,和中国自己放到电影院给老百姓看的不一样。欧洲特供版加了很多带货的桥段。

简而言之就是三个目的:带货,带货,还是他妈的带货!

所以这一波给战俘营用工分兑换各种商品。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升福利减少他们闹事的问题。其中还包含着内在的政治宣传和经济目的。

尤其是当镜头在那些商品上一个个仔细扫过,打上各种特写后显得特别的诱人。

因为给兑换的商品可不仅仅全是各种小零食,还有一些看上去明显更好的东西。

虽然说战俘营是给战俘提供基本的衣物和棉袄之类生活物资。但是很显然毛线围巾这种东西不会列入供应保障。也不会有彩色的棉袜这种一看就很骚气的玩意儿。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甚至包括了在德国现在已经开始风靡的卡牌游戏卡组都有了。

不过售价也并不便宜。按照战俘们的工分来计算。他们要买够四十张的卡片组成卡组,大概需要他们一个星期的工分才可以。

还有其他的各种桌面游戏都可以兑换。

让他们休息的时候玩玩游戏,省得天天打架了。

所以在展示完这些琳琅满目的可兑换商品后,在荧幕前的赛宾等人都忍不住发出惊叹。

“这真的是战俘营吗?”

“战俘工作还给钱啊,这哪里是战俘营啊。”

“对啊,战俘营不就应该是干活干到死吗?”

“所以,相比于很多自诩为文明的欧洲国家。我反而在这个贫穷的新中国身上看见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明!”

“对啊,而且他们甚至还会组织电影放映给战俘们看。说真的,他们不像是一个战俘营。除了自由受限,还要做一些劳动力的工作之外。我倒是觉得他们这里更像是一个集体活动的夏令营?”

“不不不,更准确的说。这应该是战俘版的集体农庄或者集体农场。”

年轻人是一个还会区分是非对错的群体,等年级更大一点,或者说是在各种利益交换中沉浮许久之后,很多人就只讲利益不讲对错了。

赛宾说道:“这样至少对我们的法国士兵是好的。他们不用忍受虐待,我看见那个皮耶尔和他们组织的乐队在战俘营里很受欢迎。管教们甚至还特别关照他们。”

法国人自然是关心法国人,对美国战俘在战俘营里吃瘪,他们是乐见其成的。法国战俘能有更好的待遇,也是他们所高兴的。

一起参与了爆炸案的双胞胎姐妹中一人开口说道:“其实吧,看他们在战俘营的日常。我甚至觉得他们的生活不错呢。”

是呢,现在节目上正在播出的都是战俘营的日常。真人观察秀节目嘛,也不能总是各种对立冲突。

节奏是要控制的,对立冲突之后会有一段相对缓和的情节来修正。

就像是采取工分制度之后,战俘们的劳动劳热情瞬间高涨。不管是开垦菜地,还是在临时车间里制造各种手工业产品,或者是糊纸壳,大家都很热情。

因为这些努力可以换成真实的工分。当赛宾等人看见第一个战俘真的用他的工分,从管教手上换了一根香烟抽的时候。

在酒吧里的一众法国学生都激动了。

“是真的啊!”

“他们真的把东西给战俘啊。”

尤其是当他们看见法国战俘在工作之后,从管教手里换取到了糖果之后。那些法国士兵们把大地牌糖果吃下去,然后脸上露出笑容。

这些法国士兵竖起大拇指对他们的管教说道:“真好吃!”

“嗯!好吃!”

一天的工作大约只有一百个工分,而一片代可可脂巧克力需要五十公分。只能换两片巧克力?这值不值?很难说,但是对那些战俘来说却是值得的。

因为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

甚至连银幕外的赛宾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现在放眼全世界,试问哪一个战俘营可以做到这样把战俘当人对待,而不是当成牛马奴隶?

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是天大的进步了。

甚至莫名的,看着那些法国老乡在万里之遥还能吃到巧克力。这群法国年轻人都有些动容了,有些情绪容易激动的女生甚至流泪了。

赛宾问女生为什么哭了。

女生回答道:“我为我们的战士感到欣慰又不值得。不值得是因为他们为了美国人在亚洲的利益不远万里去打了这一仗。”

“这一仗本来和他们无关,但是他们去了。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他们忠于法国。国家一声令下,几千士兵奔赴战场。去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亚洲人打一场不知道为什么的仗。”

“这群和我们一样大的青年,本该可以享受更好的人生。他们中很多人却枉死沙场,活着的也被抓起来当战俘。而他们效忠的法国却被美国人反复出卖,美国人根本就不是值得信赖的盟友。”

“而我欣慰于地球的那一边,那群我们素未蒙面的陌生中国人并不像美国人宣传的那么邪恶。相反,从这些战俘营的记录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正来自于文明世界的人。而不是自诩为文明的人!”

“他们可以这样的对待和他们作战后战败的敌人。哪一个国家能做到呢?他们是公正善良的。我实在是弄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成为敌人?为了美国吗?!”

这名法国女生的话落在众人心头,大家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是啊,为什么要和万里之遥的中国人打仗敌对?

女生继续道:“看看吧,我们的同胞在战俘营里甚至能欢快的歌唱。”

这还真不是假的。荧幕里战俘营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除了偶尔有美国人搞事情之外,整个战俘营更像是一个大型的集体农场。

将近一年时间的打磨,再加上官兵分开管教。在这个战俘营里居然莫名的出现了一种公平平等的气息。

虽然仅仅只是冒了个头,但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记录片看出来。

不管是战俘营组织看电影给出电影名单让战俘们民主投票选想看的电影,还是尊重战俘兴趣爱好展开的各种文体活动。

这个时空的碧潼战俘营,有李锐做理论指导。去掉了很多对欧美战俘根本无法理解的教育项目。

就像是历史上中给战俘们看《白毛女》或者演绎中国乡土剧和土改剧之类的东西。这些也就是菲律宾、泰国之类的士兵能共情。

对欧美战俘一点用都没有。他们压根无法理解。

所以这一次李锐让战俘营根本不要搞煽情那一套。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些大喜大悲的感情中和一起共情的。但是出于人性的本能,追求公平公正是人性不变的追求。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都出来上千年了,现在依旧适用。

不说绝对公平,就算是范围内的相对公平也是大家所渴望的。

在资本的压迫下,其实所有人都是或多或少的异化了。尤其是军队,显得特别明显。因为这里阶层分明,长幼有序,极度讲究服从。

从后世韩国拍摄的各种反应军营暴力的电影就能窥见一斑。现在这年头,军队里上级不把人当人,前辈不把后辈当人的事情可太多了。

就像是《碧潼战俘营》刚播出第一集的时候,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出那种异化感。

而记录片播到这一集,已经可以看见法国、英国和土耳其、菲律宾的士兵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

异化感在慢慢的消失,虽然很慢,但是却可以看见。

所以当法国女生说道:“我甚至感觉,我们的同胞能进中国人的战俘营是一种幸运的事情。我现在甚至对新中国这个国家抱有尊敬。不仅仅是因为在朝鲜,他们打垮了美国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平等!”

赛宾等人忍不住点头,这就是为什么碧潼战俘营的展示显得那么重要了。

历史上中,中国有这张牌,但是受限于技术和实力。打不好这张牌。但是这个时空,李锐要把这张牌打出王炸的效果。

于是当战俘营里皮耶尔等人用口琴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欢快桥段过去。进入到关于战俘们的亲属能不能来探亲这件事后,赛宾等人都激动的站起来了。

因为去战俘营探亲?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啊!

只听说过监狱可以探亲,但是战俘营不可能的吧。

而当李夏管教端着白瓷缸在荧幕上一字一句的说道:“这样,欧美那边的费用我们是绝对不可能负担的起的。但是如果你们家人或者你们政府愿意出这笔钱。我们也是可以谈的。快圣诞节了嘛。”

“我们中国人讲究过年团员,你们是圣诞节团圆嘛。你们可以试试,如果行,甚至可以邀请你们的家属代表来战俘营好好见见你们的生活。甚至一起搞联欢嘛!”

荧幕上的李夏话音刚落,酒吧里就沸腾成了一片。

“这是真的假的?”

“中国人居然允许战俘的亲属去探亲?”

“等等,我姑姑的儿子就在碧潼战俘营呢。有谁知道从巴黎前往北京需要多少钱吗?这个去哪儿申请?”

“我们和中国还没建交呢,怎么去啊?”

“仗还不知道打几年呢,要是再打六七年。那六七年见不到亲人,那也太惨了。你们就没有亲戚朋友参加了这场战争吗?我们应该帮帮他们!”赛宾站起来高喊道:“我们需要帮助这群忠于法国的战士!”

第四百五十四章 跟着脚步走

十一月的伦敦已经开始飘雪。

这让伦敦市民更加难熬了。

在后世有很多留学生留学英国后发现,英国人最长聊的东西就是天气。关于天气这个话题,两个正儿八经的英国人,或者是老伦敦人甚至可以聊一两个小时。

为什么?

因为英国好天气的日子是真的不多。英国潮湿多雨,在夏季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有二十多度。气温达到三十五度对很多英国人来说已经是酷暑难耐了。

英国想要碰到那种蓝天白云大晴朗的好天气,多少要碰点运气。在后世这还好点,因为后世的英国基本远离制造业,尤其是重型装备和钢铁冶炼产业。

所以还能搞点蓝天计划啥的。

但是在五十年代,还没有一个英国人。哪怕是经济学者和政客敢提出让英国脱实入虚的提议。

现在的大伦敦区可是工业污染重灾区,雾都的名号可不是什么好称呼。

当然了,现在的英国人不这么觉得。甚至觉得工业污染产生的雾气是文明的象征。

大英帝国的绅士去往那些还未开发的非洲或者亚洲地区,呼吸着没有污染的空气会觉得不适应。

“啊,果然还是伦敦的空气香甜啊!”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然香甜啊,现在的伦敦因为化工产业排放的烟雾,有的时候空气里真的带着一丝丝甜味呢!

不过这种甜味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尤其是冬季开始下雪之后,厚厚的云层压在伦敦上空。毒雾越发的浓烈了。

如果说十一月十日的伦敦大雾还和豆子汤一样,那么到了十一月三十日,伦敦大雾已经快成香菇奶油浓汤了。

快到圣诞节了。大家都很开心,只有那么死在大雾中的老人和小孩不开心。

今年伦敦大雾死了不少人,虽然还没到达历史上轮渡毒雾高峰期的杀人数量。但是因为今年伦敦有《独角兽》日报在持续不断的跟进报道。

所以伦敦市民已经开始对伦敦持续的大雾有些恐慌了。

毕竟很多大学教授在接受《独角兽》日报的采访后都表示,伦敦大雾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专家建议市民尽量搬到郊区居住,享受乡间森林的新鲜空气能很快改善各种冬季的呼吸病。

不过这话简直和说了一样。伦敦市民要是有钱去买郊区别墅,他们也不至于天天吸毒雾啊。

再加上独角兽日报的天天报道,弄得丘吉尔这边才刚刚在唐宁街宣誓就职。就不得不面对伦敦市民无止境的投诉。

这可足够让他头疼了,因为北约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老米字旗的伦敦人对于之前英国政府打算在伦敦埋核弹的问题还没结束呢。

那边的抗议刚刚才被忽悠下去,这边关于伦敦大雾的抗议又起来了。

丘吉尔只觉得脑袋都大了,现在唐宁街外面就有人抗议举牌子。不过现在人还算少,只要他们不吵到里面的正常办公,丘吉尔已经不打算处理他们了。

“首相,我们真的不需要处理他们吗?”丘吉尔的助理伯纳德发问道:“他们在唐宁街外面一直叫叫嚷嚷的……”

“不要理会他们,至少他们现在没有在叫嚷我们退出北约。”丘吉尔用自己的胖手捏了捏鼻梁。

“至少他们的注意力被伦敦的小事给转移了。”

“首相,伦敦的大雾真的没关系吗?如果是的话,我是不是联系新闻发言部……”

“哦,说道大雾。伯纳德,一个星期以后把唐宁街的主要工作搬到郊外吧。”丘吉丘尔打断了伯纳德的发言。

伯纳德为之一愣,这到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呢?

也许是信吧,丘吉尔首相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呢。伯纳德心里头碎碎念着。

“现在《独角兽》日报天天在抨击我们新政府应该把英国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命放在第一位。”伯纳德又拿出了工作报告,一字不落的念着。

“首相,我们需要警告他们一下吗?”

“不用,独角兽日报一直在报道伦敦大雾是个好事。至少转移了民众对核弹的注意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见了这个就看不见那个了。就让独角兽日报继续报道吧。顺便让其他报纸一起跟进报道。”

伯纳德听到丘吉尔的话大吃一惊:“可是首相,这样好吗?”

“没什么不好的。难道伦敦人还能关停工厂吗?他们是不打算吃饭吗?”丘吉尔叼上了他的烟斗开始吞云吐雾。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