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7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鸽)“啊,没事,我在找你偷的袈裟藏哪了。”(青)“哈!看打!”(鸽)“错了错了,(转移话题)哦,对了,我听说你手里的版本在苏联和东欧卖的特别好是吗?”

(青)“哼,那是,我们的能量棒在那边卖得可好了,好评如潮,供不应求!”

(鸽)“蛤?那苏联岂不是人手一件袈裟?义乌爽赚啊!”(鸽)“我错了我错了,能别把我举高高吗,放我下来吧!您大人有大量,翻个页,能劳驾您介绍一下其他口味的能量棒吗?”

(青)“行吧,那我就介绍一下其他口味啊,这一款是栗子味的,它其实已经不算是志愿军军粮了,这是抗美援朝之后研制的,甜味相对没有那么重,栗子的香味则使整个能量棒的口味更加清爽。”天寒色青苍偷袈裟中……

(鸽)“呼,终于把能量棒吃完了,好了,我来总结一下,大地牌能量棒确实是优质的军粮,我今天本来还想给大家再测评一下其他军粮。

但是我已经什么都吃不下了,待会要下楼跑两圈不然今晚都睡不着了。

从用料上来说,其实也没有复杂的用料和调味,就是最纯粹最基础的糖,配合坚果,口感上更丰富一点。”

(鸽)“大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志愿军的口粮上,科学家和工人们都是尽力给了最好的。我做这系列视频呢,主要是想让大家以小见大,看看当年志愿军先烈们的不容易。”

“但是同时也想让大家看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国家也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们的战士,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到了前线,也看看我们是怎么利用智慧,让志愿军的先辈们吃的更好一点。

爷爷一直都说当年苦啊,但是也不苦,吃的穿的都是全国的兄弟姐妹给他们种的织的,彭老总吃的都跟他们一样,志愿军的所有人都像兄弟一样,党和人民不曾亏待过他们。”

(鸽)“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激先辈。如果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点赞支持,点赞过十万我就加更一期,明天会有系列视频第二发,评测土豆泥和方便粉丝。在这里也特别感谢青妹为本期视频提供的帮助,好了,我们下期视频见。拜拜!”

(青)“恩,我会监督这只鸽子精的,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厂的产品,拜拜——”

第三百零六章 社会主义的食堂

赫鲁晓夫在中国待的时间不算很久。前后一共就待了四天,但是在这四天里,他经历的事情可不算少了。

尤其是那位共和国的周总理找到他,和他秉烛夜谈了许多东西。现在的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派来,全权处理中国贸易问题的总负责人。

李锐计划中的很多东西,必须要得到这位赫鲁晓夫同志的点头,才有推行下去的可能。

对于赫鲁晓夫这个人,之前中央不能算是特别的了解。

因为赫鲁晓夫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苏联的一些加盟国里当书记。

所以中央里和他关系特别好特别了解他的人其实不多。

但是有了李锐提供的资料后,中央对于赫鲁晓夫的了解可谓直线提升。

谈判和外交,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如果你掌握了外交谈判人员的喜好和性格,那么在外交谈判上很多时候可谓无往而不利。

尤其是对于苏联来说更是如此。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三代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他就是个被人吃透的谈判对手,之要给他荣誉勋章和足够有排场的汽车。

那么你就能从他手上获得不可思议的好处。

往往是苏联外交谈判人员费劲心力讨要来的一些好处,会被勃列日涅夫为了几个勋章而大方送人。

可惜赫鲁晓夫对于收集勋章没有兴趣。

不然周总理其实不介意给赫鲁晓夫颁发一堆荣誉勋章。

什么“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勋章”、“优秀老大哥勋章”等等。

反正荣誉不要钱,拿去就是了,只要能给新中国换来实惠,这些东西随便可以给。

可惜赫鲁晓夫不喜欢勋章,他只喜欢玉米。

赫鲁晓夫是喜欢吃玉米吗?并不是。实际上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民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赫鲁晓夫大量种植玉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增加畜牧业的饲料和副食品工厂里的糖。

赫鲁晓夫拿着一根玉米喜笑颜开的照片,可谓是世界政坛名画了。赫鲁晓夫这个人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得意时的小人得志和落于下风时的语无伦次(参考古巴导弹危机)。

信心不足导致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分不清形势而胡乱得罪人。还有他最重要的问题,全面否定斯大林政策,搞大翻案等等。

赫鲁晓夫有很多很多问题,这些全都是他的黑点。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相比于继任的勃列日涅夫,至少赫鲁晓夫在苏联总书记的位置上还是尽忠职守的。

只是他的能力不匹配他的野心,他的德行也不足以让他担起这个位置。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好坏要分开看。不能因为他的错事否定他做的好事,也不能因为他做的好事而洗白他做的错事。

一码归一码,两者是不相干的。

周总理可是熟读了日后可能要打交到的苏联领导人的资料。

所以他对赫鲁晓夫可谓是拿捏的死死的。

在见到赫鲁晓夫的第一句话,周总理就直接发问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们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在苏联卖的还好吗?”

这话一问,赫鲁晓夫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中国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已经成为了中国在苏东国家真正的拳头产品了。

而这也成为了赫鲁晓夫的一个很大的政绩。

苏联和东欧国家因为日照时长的关系,维生素是一直缺乏的。

不然苏联人也不能发明松针煮水这样的土法子来补充维生素。

赫鲁晓夫忍不住说道:“卖的非常非常好。你们生产的维生素片和维生素糖,在苏联供不应求。我这次来中国,也要顺便催一催你们,你们需要生产更大产量的维生素片。”

“苏联和苏东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同志们还需要努力啊!人民需要你们的维生素。”赫鲁晓夫笑的很灿烂。

维生素产品,李锐分了高中低端三个不同的产业线走。

低端产业线,走的就是后世那种医药otc产品线。

包装朴素,药用价值不的打折。中端线则是精致包装的胶囊,看上去就高大上。

高端线则是直接生产维生素软糖。不仅看着好看,吃起来也更好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吃补剂,而是在吃糖果一样。

otc线的产品上市后,被广泛推入医院、工厂、矿山等地。

成为了许多特种行业的员工福利免费发放。

比如说煤矿工人,因为长期在地下不见日照,很多煤矿工人自我生成维生素的能力都很差。

而苏联工人如果自己自费购买,很多人会选择看上去更好看更高大上的中端线的胶囊产品。

高端线产品的维生素糖,则是收入更高的教授、官员、工厂领导等人的选择。

现在制约维生素生产力的其实是网咖的赚钱能力。

因为现在新中国能够自己生产的其实是维生素c。

其他的维生素产品线,其实还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的投产。不过因为后世维生素粉的价格极低,李锐通过后世购买搞出来的差价,已经足够让中国维生素产业起步了。

一年多以后,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将会依靠李锐提供的资料,建立起一个恐怖的维生素产品线帝国。

那个时候将会以一种碾压的姿态,倾轧全球维生素产品。周总理自然是知道这个的,因为在李锐提交的三个三年计划书中,关于维生素产品和产业园的构建,也是赫然在立的。

所以面对赫鲁晓夫的催促,周总理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不用急。最多一两年,我们的产能就能上来了。再过四五年,也许整个苏东国家对维生素的需求我们都能满足。”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啊。其实你们这些中国的同志还是不错的。”

“你们知道的,苏联要站在对抗资本主义的第一线。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别看你们在朝鲜和美国人打的正欢,但是美国人在欧洲还有主力呢。东西两线对峙,其实我们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很大的。”

赫鲁晓夫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说话大嘴巴,就像是现在这样。

他和周总理的闲聊,就开始忍不住大嘴巴了。“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很大的。斯大林同志晚上经常睡不着。总是要把自己忙到累的不行才能入睡。”

“苏联的民生问题也是很复杂。苏联太大了,从东到西。”赫鲁晓夫摇摇头:“莫斯科到海参崴,比北京到乌鲁木齐还要远,远两倍!所以我一直希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里,其他的同志们能更好的支持我们苏联的建设。”

“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苏联撑起保护伞,其他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各国需要以维护苏联利益为第一位的!”

瞧,赫鲁晓夫同志的大嘴巴开始了。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没错。

而且从实际和客观角度来说也确实是如此。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果没有苏联撑保护伞,确实是不够资本主义国家打的。

但是有的话是不能这样直白的说的。这么说了,你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就会从一根嫩苗长成参天大树。

周总理心里是不舒服的,但是这种不舒服是要马上压下去的。做为新中国外事第一把手,周总理早就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

赫鲁晓夫继续道:“中国的同志们很不错。你们应该在后勤和轻工产业上发挥你们的长处。”

周总理哈哈一笑:“确实如此,我们也正有此意。”

周总理干脆顺水推舟的说道:“我们新中国在重工业上有很大的短板,需要发展的时间很长。”

“我们并不介意为苏联提供更多更好的轻工产品。从服装鞋服到棉纺副食,再到电影杂志等等。社会主义阵营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生产什么。”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赫鲁晓夫笑的更开心了:“哈哈!对,就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说过,苏联应该把精力放在重工业和美国的竞争上。新中国要是能在轻工业上补足苏联的缺的东西,那就交给中国人做。”

“所以,我觉得新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周总理这么好脾气的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一窒。

好家伙,赫大嘴巴这个外号听着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真的和他打交道,确实是能把人气死。处于上风就小人得志,落于下风就语无伦次。

说的就是赫鲁晓夫了。

周总理整理了一下心情后继续道:“既然是这样,赫鲁晓夫同志,我这里有一份小小的提议,你看看?”

周总理将翻译过并且做了一定修改的李锐计划书交给了赫鲁晓夫。

当然这份计划书里并不包含中国产业链布局以及更深刻的东西。

而是简单的一份商品名录。

以及中国打算在苏联搞预售和众筹的计划等。

这份商品名录中有四分之一的商品可以现在就生产。

但是想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要搞预售,给中国拉到投资,扩大生产线。

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苏联老百姓的购物需求。

而剩余的四分之三商品,则真的就是有了详细的技术储备和实验,只要钱到位,设备搞起来。

两年内修建起工厂,就能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这就是需要众筹的东西。

赫鲁晓夫看见了这份商品名单后,他的眉毛忍不住扬起来了。其中包含的品类极多。

以他这次来中国主要考察的罐头食品为例,其中各类罐头食品分为两大类共计七十多种。

肉食罐头和水果罐头。

针对的都是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急需的东西。

“菠萝罐头、黄桃罐头、荔枝罐头、水梨罐头。罐焖牛肉罐头、番茄牛肉罐头、马鲛鱼罐头、带鱼罐头……”赫鲁晓夫看着这些东西,忍不住啧啧道:“这些东西真的能生产出来吗?”

苏东地区缺少热带水果,能出产的水果以浆果为主,还有一些莓果和苹果。

但是苏联人狂热喜欢热带水果。比如菠萝,苏联人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帮他们长期出产菠萝罐头的地方。

一直到古巴的出现,加入苏联阵营,苏联才算是有了个出产热带水果的地方。

而这些罐头还仅仅只是开始,在后面还有很多彩绘的页面。这些页面全都是一件件漂亮的服装。

模特穿着这些衣服和鞋子摆出不同姿势,阳光帅气。比如说里面有一个工装系列,虽然赫鲁晓夫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衣服的设计是根据工厂的工人装改进的。

但是这服装却展现出和和工厂工装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更加简练帅气。

穿衣服的模特五官坚毅,穿着这套衣服给人一种刚强英武的感觉。

赫鲁晓夫都忍不住连连点头:“这衣服真很好看啊。我觉得比法国巴黎现在流行的衣服还漂亮!”

还真别说,别看现在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是势不两立的状态。

但是在时尚用品方面、苏联真的是全面落后。

莫斯科现在最流行的服装和鞋子反而是米兰和巴黎流行过的设计。

苏联的工厂说好听叫借鉴,说不好听叫抄袭。

其实苏联方面也很想搞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尚审美。

但是在美学话语权上,法国在欧美占领这片高地太久太久了。

将近五百年的时间、巴黎都站在欧洲审美的顶点。

中国人却开辟了另一种风格,周总理给赫鲁晓夫的文件里,其中关于服装的宣传图片以工装、夹克、牛仔、工装马丁靴为主。

一种不同于法国巴黎那种精英阶级西装审美,这种穿看很平名,很工人,又有一种强烈的工业美。

连看了几页宣传图后、赫鲁晓夫忍不住高兴的大笑道:“这才是男人该穿的东西,法国佬的服装和这一比,简直就像是娘娘腔!”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