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就硬着头皮和那些有着上千小时飞行数的美军王牌拼刺刀。

结果有多惨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士气并不能弥补技术上的差距。现在好了,模拟飞行舱里你们随便飞吧。

五十个人分组上机,每人每天最少能飞两到三个小时。而且还能训练协同作战和对抗作战。

直接模拟美军F86佩刀对战,为他们日后熟悉敌军的战机做好准备。

看着这群飞行员们苦练技术,李锐现在之在担心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小甜水换汇计划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

第四十六章 命中注定的小甜水

自从李锐提出使用汽水和零食对苏联进行换汇计划之后,中央陈云就进行了全方面的考量。

甚至他还举办了一场不正式的宴会,以家宴的形式宴请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商务人员。

因为不是正式宴会,所以这些商务人员都带了妻儿来一起参加。

这次宴会李锐提供了五瓶两升装的大瓶饮料。

当冒着气泡的可乐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Coca一Cola!”

小男孩迫不及待的拿起一杯可乐顿顿顿的畅饮了起来。

他是大使馆一名参赞的孩子。

虽然宴会还没正式开始就直接动桌子上的东西有些不礼貌。

但是陈云自然不会和一个小朋友挑礼。

反而饶有兴趣的用俄文问着小朋友:“好喝吗?”

“好喝!”小朋友一口气干了一杯可乐后擦了擦嘴:“味道太棒了!比可口可乐还要好!”

苏联参赞笑了笑对陈云道:“不好意思陈云,这个孩子之前随我驻扎在东欧的时候喝过可口可乐之后就念念不忘了。”

“没事,孩子嘛,馋嘴很正常。”陈云呵呵一笑,接着问道:“可乐在苏联多吗?”

“不多。因为铁幕已经拉开,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日趋减少。46年之前有一批可口可乐随着欧洲战线涌入过苏联,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喜爱。包括朱可夫元帅都非常喜欢。”

参赞说道:“不过自从46年之后,我们国家就没有怎么进口可乐。目前只有东德的一部分商店有售,在莫斯科的一些商店可能也有少量的货。”

“苏联人民很喜欢可乐吗?”陈云好奇道。

参赞点点头:“是啊,可以说用非常喜欢来表示也不为过。可乐的口味,尤其是那种沙口的口感非常受到我们斯拉夫人的喜欢。可口可乐进入苏联的时候总是被抢购一空。”

“对了,新中国还能进口可乐吗?”参赞端起一杯可乐尝了一口,味道很棒,不得不说,还是资本世界的人会享受啊,总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想到这里参赞说道:“陈云你不是在为中苏贸易的事情发愁吗?如果新中国有进口可乐的渠道,而且价格合适的话。你们可以把这些全部送去苏联,我可以保证苏联能全部吃下。”

中央陈云听闻到此,暗暗吃惊。

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对于碳酸饮料真的有一种狂热的痴迷。

虽然之前李锐就和他说了碳酸饮料在苏联市场大有作为。

并且将另一个时空里,百事可乐在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案例摆放在陈云面前。

但是陈云多少还是有些疑虑的。在1959年,也许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又或者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

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的商品博览会。

而在这其中有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就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但实际上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歪了。自从斯大林写出《一国社会主义论》时,苏联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喊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红色巨星了。

斯大林以《一国社会主义论》来强调,在全世界无法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候。

那么就应该先集中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苏联建设成共产主义国家。

毛主席很早就读过斯大林的这本书,他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斯大林。但是私下里却说过,这么做是会有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果不其然,到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慢慢开始向大国沙文主义倾泻。而根是在斯大林时代就埋下了。

到了1959年的苏联,其实已经埋下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祸根的苏联已经开始跑偏了。

他们对抗西方资本的最大武器并不是核弹、坦克、黄金,而是意识形态,而是那句激动人心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他们落入到了资本主义的陷阱中,居然打算在对方经营了上百年,从全球掠夺了无数财富的阵地上击败资本主义。

然后1959年的“厨房辩论”出现了。

不论赫鲁晓夫如何强调苏联人民不需要这些看着精巧花里胡哨但是完全不实用的东西,苏联人民只需要结实耐用的东西!而最后,赫鲁晓夫还是在博览会上拿起了百事可乐一饮而尽。

他想要和资本对抗,却选择了用资本的方式,最后不论如何诋毁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他最后依旧抵不住一杯可乐的诱惑。

并且在他离开展会前,他一共喝了六杯!没有人能拒绝快乐水,二战元帅朱可夫办不到,赫鲁晓夫也不行!

随后苏联开始进口百事可乐。到七十年代时,苏联每年需要消耗2.16亿瓶百事可乐。

而到了八十年代,百事可乐更是创造了饮料公司史上破天荒的一场交易。

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给百事可乐用以购买可乐糖浆,苏联同意将十七艘潜艇,三艘驱逐舰,两艘油轮作为购买可乐糖浆的费用支付给百事可乐。

至此,百事可乐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海军强?

国?次年百事可乐又用可乐糖浆从苏联换回十条船只。

百事总裁不无得意的说:“我们瓦解苏军的动作比国防部的将军们还要快!”

一瓶小小的可乐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价值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1950年的中央财政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听到这些来自后世的消息,他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苏联疯了才会这么做。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

自从那次宴会之后,苏联驻中国的外交大使和领事们三不五时就会向陈云提出他们还想要那种黑色的小甜水。

因为陈云在之前的宴会上表示,这些可乐不是进口的,而是中国一家汽水厂的新产品,正打算推广出来。

为了满足这些外交使节的需求,陈云不得不让李锐准备。李锐则是通知陆光达,让京城大学化学部那边先特调生产一批可乐汽水出来。

目前京城大学化学部的产品已经和后世可乐的味道有九分像了,基本上分辨不出来。

只不过化学部的产量很低,毕竟都是实验室产品。

想要扩大生产还是需要走工厂化路线。

而陈云这边提供的可乐分到这群苏联人手上后就被他们瓜分一空。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很多驻扎在北平的苏联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喝到了这个饮料。

他们疯了一样的打听,中国哪个汽水厂在生产这种饮料。他们想要大量购买。

而且苏联驻中国的商务人员也表示。如果中国可以生产这种可乐汽水,那么请大量生产,不需要考虑销售问题。

苏联愿意全包。陈云这才真正的意识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甜水,居然真的能撬动中苏外贸新格局。

陈云并不知道,根据后世科学家的研究,糖的成瘾性是海洛因的二十五倍。

可乐的上瘾性远超毒品,只不过戒可乐并不会产生如毒品那样可怕的戒断反应,所以没有人注意过罢了。

在得知李锐那边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并且召集科学家准备开始上马大规模生产饮料与膨化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设备时。

陈云也找来了一名得力干将。

和这个得力干将的见面是在部门里的会客厅内。

等到陈云走入会客厅时,一个长相端正笑起来很有感染力的男人正端着一个杯子,他在闭着眼回味。

而在他桌子前,原本用来当样品的一瓶可乐已经少了三分之二。

男人听到脚步声,看见陈云进来,他指着杯子说道:“陈副总理,这东西真好喝。你哪买的?告诉我呗,我也会去多买点。”

陈云好气又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原名曾培洪,现在名叫李强的男人。

李强,这个命中注定要与可乐纠缠不清的男人已经提前几十年与他命运的小甜水相聚了。

第四十七章 公私合营

今年刚刚四十五岁的李强被陈云委以重任。

“中央决定了,让你负责将山海关汽水厂生产的可乐卖到苏联去,卖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去。如果可能,甚至把它卖到帝国主义的心脏去!”

对于陈云的要求,李强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

虽然说在这之前,李强没有做过任何与经营相关的工作。

但是李强早就习惯了,自己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想当年上海刚刚闹工人暴动的时候,工人缺少武器弹药,于是组织就找到了自己。

“你是土木工程毕业的吧,手榴弹和炸弹应该会做吧,交给你了。”李强很想说,土木工程与高能化学是两码事。

但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李强还是去地摊上买了几本书回来自己研究,然后就做出了炸弹和手榴弹。

为上海的工人暴动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持。

但是中国革命好景不长。在412蒋介石大清洗后,革命党人被迫转入地下。

这样地下党和外界的联络,尤其是和第三国际的联络就成了问题了。

这个时候李强又被临危受命。“小曾啊,你是学土木工程的对吧。那你电台应该也会造咯?”

李强真的很想说,土木工程是不上无线电技术课程的。

但是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嘛,自己还是要好好完成的。

于是李强又去地摊上买了基本关于无线电的书。

然后依靠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神级的动手能力,以及自己从废旧收音机里淘换来的各种零部件给组织手攒了好几个无线电台。

1930年,组织上派遣曾培洪去苏联留学。因为某些原因,才正式改名李强。

在苏联学习期间,李强靠着自学的无线电知识,在苏联大放异彩。研究出了大功率无线电发报装置,还发表了菱形天线的计算公式。

被苏联方面评为苏联七大无线电专家之一。

成为苏联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强回国,组织又交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

“小李啊,你是学土木工程的,又制造过炸弹,还制造过电台,想必制造一些枪支弹药也不再话下吧。我们现在抗战,继续武器啊!”

于是李强又去地摊淘换了几本轻武器的基础知识,然后就点亮了自己制造武器的科技树。

在他的率领下,边区生产了第一支自己的七九式步枪。

一直到昨天之前,李强在新中国的任务都是负责大功率电台发射机和定向天线的研究。

目前研究已经步入正轨了。

但是自己却被组织上任命为驻苏联大使馆的商务参赞。

李强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参赞就参赞吧。

反正定向天线的研究已经步入正轨了,依靠中央找来的一些外国资料(破晓基地提供)难点已经被攻克。

在这方面自己还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少了,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制造原型机仿佛试验调试,最后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就行了。

所以这个时候自己接受一个来自中央的其他任务,李强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只是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里,他要在几十年后才第一次喝到可乐。

并且在喝到之后就立刻觉得这东西在中国大有可为。

主持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可乐生产线。而现在,他只不过是将自己这段命中注定的相遇提前了几十年而已。

时间是变得,但不变的是李强对可乐的喜爱。在要走全部的样品之后,李强回家准备了一下,直接买了一张前往天津的火车票。

第二天他就来天津了。

在前往苏联成为商务参赞推广可乐这种饮料之前,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先来生产可乐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一番。

新中国是个很落后的国家,现如今的欧美早就是饮料厂遍地开花,各种生产副食品的工厂林立。

而在中国,在整个华北平原能叫得上名号的汽水生产厂却只有山海关汽水厂一家。

后世大名鼎鼎的北冰洋,现在只是北平市里一个经营冷库的小作坊,平时的业务就是把肉联厂的肉放进冷库去储存起来。

需要的时候再运出来拿去卖。这本来在北平是个好生意,可是国府时期因为电力供应的不定时和地痞流氓的敲诈。

北冰洋这个小冷库都被挤兑的快要破产了。

今年是由国家接手了。目前北冰洋只有五名员工,待遇和工资也不高。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