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范汉杰冷冷的盯着廖耀湘一眼:“哼!”
他昂着头走了。
只有廖耀湘跌坐在床上,长吁一声:“哎!”
第二日一大早,王英光就发现了,很多国府将军都有没休息好的情况。
他们大多没什么精神,今早的跑操也有些懒洋洋的。想起昨晚李锐对自己说的话,王英光通知下面的管理员,干脆今天不安排劳动了。
就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安排劳动反而很危险。王英光到操场上讲话。
“各位昨天的电影好不好看?”“好看!”这群国府将军虽然看的五味杂陈,但是却不得不承认那电影是拍摄的真好。
“那今天晚上还有下半场,你们想不想看?”“想!”“好,但是看这电影有个条件。”
“所长,什么条件你说吧!是要修多少山墙,我们都修了。”
“不要你修山墙。你们啊,上午每人写一篇昨日电影的观后感。下午我们在学习大会上选出好的来读一读。写得好的直接贴在图书馆墙上。”
还真别说,昨天这场电影还真的是勾起了一帮国府将军们不吐不快的欲望。
跑完操吃完早饭,他们都动身去了学习室要来纸笔埋头苦写。
他们写观后管可比写自己的交代材料投入的多。
其中投入最大的大概就是范汉杰了。今天他的脸色异常难看,没有人敢惹他。
他也是最早去学习室的,规定是写一千字。但是范汉杰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
因为他气啊!不过他没忘这是电影观后感,所以在开头的时候还似模似样的夸了一下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段。
然后笔锋一转,开始疯狂大骂国府内斗。
电影里表现的黄埔系和非黄埔系的争斗太小儿科。
真实的争斗比电影表现出来的激烈十倍不止。
自己是东北剿总副司令,是老蒋派来的。结果和卫立煌各种不对付,两人互相之间也是疯狂拆台。
除了骂国府内斗之外。
同时还痛骂老头子不肯将临机决断的权力下发给前线将军。
接着继续骂侯镜如何廖耀湘见死不见,看着自己的部队在锦州活活的被人彻底打散。
范汉杰这片观后感写的一气呵成,骂的痛快淋漓。
他为什么这么恨?因为他为了固收锦州提升士气,他是把家眷接来锦州的。
用以表示自己坚守锦州的信念。结果呢,卫立煌你带着老婆坐着飞机跑了,最后临阵起义成了新中国的座上宾。
留下老子成了阶下囚。别人都是把家人安排去了台湾,就自己傻乎乎的把家人接来锦州。
全家都被抓住了。范汉杰以锦州做饵,想要让沈阳出来的廖耀湘和关内援军对东野包夹,从而一举击溃东野收复东北。
这个计策看得出范汉杰一心为国府奉献的忠诚。
可是他的忠诚被卖了个彻底。他有多忠诚,现在就有多恨。在下午的朗读会上,他自荐读了自己的这篇观后感。
这和指着鼻子骂廖耀湘没区别了。
廖耀湘一摔帽子:“范其迭!我X你姥姥!”
骂完后就直接冲了上去和范汉杰扭打成了一团。
范汉杰也不示弱,对他予以了猛烈的还击。
功德林里有廖耀湘的部下和关系好的将领,他们也加入了战团。范汉杰作为东北副剿总,他手下的人也不少。
于是范汉杰兵团和廖耀湘兵团在功德林图书馆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会战。史称:功德林图书馆战役。
第三十三章 你不要过来
图书馆战役打响。廖耀湘兵团首先派出两个旅侧翼突击。
但是却被范汉杰兵团的三个师狙截。
随即范汉杰兵团派出六个团对廖耀湘兵团进行后翼包抄。
但是廖耀湘兵团却对后翼方向不顾,集中六个师外加十个旅的优势兵力采取猪突战术。
正面冲击目前只有四个师外加三个旅在手的范汉杰兵团。
猪突战术作战取得极大成功,范汉杰兵团正面防线被全面击溃。
兵团长范汉杰陷入对方三个师的围困之中难以脱身。
最后还是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将范汉杰兵团长从围困中救了出来,并且强力镇压了这次图书馆会战。
并且抓住了两位兵团长,让他们写下检讨书。图书馆战役就此落幕。这次事件确实挺恶劣的,王英光甚至要专门写报告到罗瑞卿那里去陈述这件事。
罗瑞卿先是批评了王英光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但同时也指出了这件事也不一定是坏事。
这些国府将军之前都是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这种态度反而是最麻烦的,现在他们因为《大决战》的电影破防了。这证明他们的心理防线有些松动了。
尤其是范汉杰在电影观后感中写了大量关于黄埔和非黄埔派系的争斗,以及对于蒋介石不愿放权的抱怨。
这些迹象都表明,他们开始动摇了。
要知道国府将军们虽然理论上都是接受现代化教育的新式军队将领。
但是本质上他们和蒋介石的关系还是旧时代的君臣父子的关系。
蒋介石是用旧时代的方法培育这些将军们的忠诚的。
所以这些人的脑海中也抱着必须要为蒋总统敬忠的打算。
蒋总统的坏话他们从前可是一个字都不会说的。
现在却会这样的抱怨,那就证明是一种进步。
要首先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和他们的反动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和改造。
所以罗瑞卿表示这样的观后感很有必要,要继续写。
同时也让李主任今天晚上继续放电影。
功德林那边,今晚继续看电影的通知已经发下去了。
虽然说廖耀湘兵团和范汉杰兵团今日一场恶战。
但是两拨人马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了。因为开始打锦州了,不看的话心里痒痒的。
今天锦州攻防战正式开始,千炮轰击的场面蔚为壮观。
大决战这部电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镜头大进深展现全面战争规模的电影。
电影中那炮火纷飞的场景让上过战场的将军和战士们忍不住血脉喷张,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浴血疆场的时候。
战争场面当然激动人心,但是对于国府将军来说在激烈的战争场面背后则是让他们为之心酸落泪的故事。
因为蒋介石又在危难时刻微操了!他在东北局势陷入危急存亡的时刻,将杜垏明吊了过来。
老杜还是很有能力的,要不然蒋介石也不会三番五次的让他当救火队长。
但是台下的杜垏明看着电影里的自己被蒋介石派遣到葫芦岛去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用力握紧了拳头。
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人生最悲催的一年就要开始了。
尤其是当蒋介石说:“你是不是怕了林彪?你是黄埔一期生,他是黄埔四期,有什么好怕的?”
这台词让一群国府将军真是又想笑又想哭。
如果打仗是比一下学级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那还有什么必要打仗呢?
各家将军报一下自己毕业在什么军校,在军校学习成绩怎么样,是第几期毕业的。
然后大家算一下,年级低的输给年纪高的,成绩差的输给成绩好的,一般军校生输给黄埔军校生。
这样仗就打完了!何必兴师动众呢。电影里锦州的通讯已经被完全切断,范汉杰一个求援电话都打不出去。
解放军已经靠着千门火炮的强攻撕开了锦州外围的防御圈,正式冲入锦州开始了巷战。
原本范汉杰信心十足的认为锦州至少可以坚守一个月。
结果在解放军的进攻下只支撑了三十一个小时就完全丢掉了。
而锦州一丢,实际上东北的国军已经是大势已去。因为东野卡主锦州,在东北的几十万国军就已经失去了退回关内的可能。
如果战事不利想要退走,那么就只能从营口或者葫芦岛撤退。东北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但是蒋介石却没有去开重要的军事会议。
而是跑去了上海。为什么?因为他的好儿子经国正在上海反腐反贪,经国早就看出来了,国府的第一大问题并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国府内部的寄生虫。
蒋宋孔陈四大家,还有无数依附于这四大家的寄生虫。
就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已经完全落在了代理人和买办的手中,政府的法令在这里总是被阳奉阴违。
所以他决定反腐,至少要正兴经济。
要知道现在国府的法币已经一天一个价钱了。
在不反腐反贪,不用共产党的军队来打,光是这些蛀虫都能让国府完蛋。
不过经国想要反腐,但是又无法决心背叛自己的阶级。想要反贪,可他自己家就是最贪的!
他在上海的举动很快让宋美龄觉得不爽,然后在老头子耳边吹枕头风。
老头子也坐不住啊,自己儿子在上海搞陈家和宋家,自己的蒋家也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啊!
你反腐难道要把老子一起反了?!所以老头子连夜坐飞机去了上海,直接面叱亲儿子。
他这边跑了,那边锦州也丢了。
杜垏明这个救火队长早就看出东北的国军要完。
所以他找到廖耀湘的时候,廖耀湘提出从营口撤退的计划,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解放军没有海军,只要撤退到了上海,那么廖耀湘的九兵团十几万生力军还能保存下来。
然后,蒋介石的美玲号专机载着蒋介石再一次飞到了东北!
坐在台下的廖耀湘、范汉杰、杜垏明三人看着这个场面,他们的表情几乎不可抑制的扭曲了起来。
第三十四章 我服了
看到美玲专机前往东北。
功德林里的东北三人组要说不提心吊胆是不可能的。
他们又一次回忆起被蒋介石支配的恐怖。
还好杜垏明不断劝说,最终让蒋介石放下了让廖耀湘兵团强行夺回锦州的命令,而是让廖耀湘兵团做好从东北撤离的准备。
让兵团先去打大虎山黑山方向,如果打的过就去打锦州。要是打不过那就从营口撤退。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所谓中国人都是喜欢折中的。
你要是让廖耀湘去试探攻打大虎山他本是不肯的。
但是你要是强逼他打锦州,那么他又同意了打大虎山的提议。蒋介石也是同理。
廖兵团在东北摆烂是不行的,但是廖兵团要是直接逃了。
那么蒋介石又同意廖兵团在东北尝试摆烂进攻大虎山。
杜垏明就是个四处救火的队长,哪里有漏补哪里。而且还是拖着一身结核病到处跑的。
所以在国府军中他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在功德林里,杜垏明算得上是威望最高的一个。
因为他会打仗,也会平衡各方关系。在不违背蒋介石的意愿下,又会尽可能的为前线将领争取更多诉求。
看到电影里演的这段,老将杜垏明已经双眼通红。电影里不过是几分钟的戏,可是在现实中又有谁知道他杜垏明扛了多少苦,吃了多少罪。
东北形式危及,杜垏明讨要不到总统的手令,而是让他口头下令。说穿了就是老头子的两手准备。
要是东北赢了,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全赖蒋介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万一东北输了,丢给了共产党。那么没有我蒋某人的手令,那就证明东北之战和我蒋某人的指挥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