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两者不能混在一起。文化是可以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但是科学不行。

科学是宇宙中最本源的原理,它可不会因为你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而转移。

而苏联人总喜欢把这混为一谈,搞得另一个时空的中国跟着老大哥也撞得一头的包。

这个时候钱学森举手发表意见:“我个人是完全明白华罗庚教授和夏培肃同志的担心的。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之前在美国工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我个人所知,美国已经开始第二代电脑的研究工作。

他们已经开始了晶体管小型化的研究。当时还来过我所在的实验室询问我们的意见。”

“大家知道,我是搞火箭的。火箭体积有限,自然是里面的电子元件越小越轻才越好。”

“我可以想到,美国现如今肯定是已经在跟进相关的进程了。”钱学森指了指李锐说道:“李主任和我说过,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收音机是美国人在1952年底或者是1953年搞出来的。”

“如果说美国在1953年就已经能把晶体管小型化技术应用到商业产品上的话。那么大家认为他们的电脑小型化还会远吗?”钱学森的话让不少人陷入思考。

是啊,五二年底最晚五三年,人家都把收音机小型化便携化了,他们难道不会把电脑也小型化?

难道美国人自己就不会研发自己的架构?

相比于美国人在电子产品上的高歌猛进,苏联可是在1960年才量产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之前的多为实验室产品)。

钱学森毕竟是搞火箭的,还帮美国海军空军都做过一些项目。相比于纯粹的科学家来说,他更具有战略眼光。

“我认为可以把我们的“仿1”型火控设备卖给苏联人。不仅可以卖“仿1”型火控设备这种缩减版,在我们夏培肃同志和华罗庚同志吃透6502架构后,衍生出6502后续的改进型并且可以生产后,我们还可以将红星一号卖给苏联。”

“我们的优势是有一个网吧为我们提供从此以后七十年的资料!这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需要担心我们被人超越。难道照着抄答案,我们还能抄错吗?”

钱学森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我们中国人又不笨,自己学,自己仿制,最后做到我们自己超越!而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我们如果强大了,那美国人是不会开心的。而苏联人的态度也需要谨慎对待。”

“如果苏联人疑惑我们中国为什么有这个技术的话,你们就往我身上推。”

钱学森拍了拍胸脯:“就说是钱学森从美国偷回来的!反正美国这个时间段肯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苏联人去查也没问题。你们就说是我弄得,我是中国派往美国最大的间谍!”

在场的人一愣,随即很多人笑出声。

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钱教授,你要是这么说的话,你可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间谍啊。美国人要多恨你啊。”

钱学森倒是无所谓:“美国佬难道还能跑到中国来刺杀我不成?为了我们的国家,我背一点骂名又如何。”

钱学森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时空的几十年后,他真的被冠以间谍之王的名号了……

有了这三人的发言,剩下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

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该不该卖“防1”进行。

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大家的辩论都是很有理有据的。都是围绕着事情本身展开,而不是骂战。

所以讨论起来后,反而很快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讨论明白了。

“6502最关键的是它的流水指令集,“仿1”上面都是严重阉割过得。就连架构都不完整。

苏联人吃透了也还原不出6502的。我们可以一两年后再将6502卖给他们,让他们不要和美国差的太远。”

“不用担心苏联走上晶体管的邪路。如果说美国人被苏联影响了,一起走上晶体管的道路的话,那就不是邪路了。”

“到时候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拉苏联一把。”“关键是能换回多少东西。”

会议讨论了一个小时,毛主席主要是负责聆听,而很少发表意见。

最后钱学森、华罗庚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毛主席,我们讨论后觉得,“防1”型火控可以卖。原本这就是一个还未定型的产品。夏培肃同志手上还有两三个优化方案。”

“甚至在美国人搞出小型化电脑,提升算力时。我们可以将红星一号一起卖给苏联,让苏联不被美国拉开差距。”

“我们最后的关键是这个东西能为我们换来多少钱。”当说道这句话的时候,会场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了李锐。

李锐今晚整场会议都在打酱油,不发表任何看法。本来这就不是自己的强项,没必要和他们去抢话题,自己抢话题搞不好还成杠精了。

所以李锐一整晚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当谈到钱的时候,所有人都把目光汇聚了过来。

因为在前不久的时候,基地里做好了给苏联人的二十项技术包。

大家在商讨应该要向苏联人要多少钱的时候,大家是有分歧的。

“这……怎么着也值得几百万卢布把。”有人说道,一看就知道这科学家特淳朴。

“几百万太少了,这二十项技术可是相当的完整。连分支叶落都有了,伴随着技术的拓展应用都写出去了。我觉得,最少一千万!”

这位科学家大着胆子曝出了一个自己认为的天文数字。

这时有留美经验的科学家跳出来说:“你们还是太小心了,要知道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啊。二十项技术,还带扩展应用。我算一个技术一百万卢布,怎么着也要两千万卢布了!”

这位科学家已经很大胆了,他的话引起一众人等的讨论。

“两千万,会不会太贵啊……”“是啊,苏联人会不会买啊……”“我觉得要不然还是一千万吧……”

在一群科学家们讨论的时候,当时的李锐听不下去了。

“你们都别说话了,都回去做研究。做生意不是你们擅长的,大家听我的,这个技术包要五亿!”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李锐疯了。

甚至包括去苏联谈判的代表团也是这么认为。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李锐真的没疯。

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尤其是科学家们有的时候真的是过于淳朴了。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上,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往怀里搂钱。所以自从那之后基地里的众人,包括中央都发现了,国际贸易这个东西还是李锐狠。

不管是在南边给瑞辉卖药,还是在北边给苏联人卖维生素和糖,李锐总是心狠手很刀法精湛,但又不失底线。

所以毛主席都笑呵呵的看着李锐:“小李同志,那我问问你,你觉得这个东西卖好多钱合适啊。”

李锐不得不把自己端了一晚上的水杯放下,清了清喉咙:“咳咳,这个吧。我也是支持卖防1的。但是我不大同意的是大家的卖法。”

众人:??“其实吧,我知道夏培肃同志手上还有更小的简化版本对吧。”

“对,但是那样的简化版本虽然能在小点,但是算力却会掉到800Hz,我感觉上以制作费用来说太不合算,没有性价比了。”夏培肃老老实实的说。

但是李锐却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对我们来说不合算,但是对老大哥未必不合算啊。更小是不是意味着更强大的机动性?供电降低,让车载发电器都能满足需求。”

“我们中国现阶段很难搞野战防空临时机场等等。但是不代表老大哥搞不起来啊。”

“所以,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将“防1”型拆开来卖,捆绑着卖,分成高中低配来卖。卖到一定数量,我们渡让技术给苏联。这多好啊。”

李锐笑着说道:“而且我们可以不光卖给苏联啊,其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不要吗?可以卖给他们阉割版的阉割版,降低售价,满足他们的防空需要啊。”

“大家别拿这种看坏人的眼神看我,事实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产品。”

“依照我的想法,最好是直接使用“防1”型打开整个社会主义欧洲对中国的电子产品的通路。

以此为契机,开始多项技术的开发,抢占有关市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拿贷款,不欠钱,直接给中国换回几个156工程!”

说道这里,李锐忍不住拍了下钱学森的肩膀:“钱教授,就是可能为难你了。”

钱学森:“嗯?”

“天字第一号间谍你估计要当定了。所以我个人向组织建议,把钱教授的妻子,蒋英女士也纳入最高保护范围。不行的话,直接搬来这里住吧。”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吃虫子与戒烟

关于防空计算机买卖的问题讨论完毕之后,毛主席就让这些专家们解散了。

因为时间已经九点了,毛主席还是想着让他们早些休息。不过毛主席还是拉住了李锐,因为他还在关心另一件事。

“小李,你说让人养虫子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和老百姓的伙食联系到一起了?”

出生于农家的毛主席对粮食和种地有一种独特的感情。

因为中国人真的太苦了,民国时期易子而食的事情可是没少发生。

当初毛主席为什么能那么容易就扩大红区,让无数老百姓跟着他闹革命?

还不是因为红军来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能中粮食自己吃。没有白狗子那种想方设法的盘剥。

新中国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朝战,更重要的是如何满足四亿多人的这张嘴。

王震进入新疆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粮食。

毛主席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和王震通一个电话,时间有长有短。王震也没有报喜不报忧,他也把新疆的各种情况都汇报给了毛主席。

以新疆来说,其实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粮食。虽然王震已经开始搞军垦了,但是粮食问题还是没那么快解决的。

甚至王震还需要派飞机去拉粮食来满足需求。

不过现在中国的飞机也少,能拉的粮食也就很有限了。

现在入疆的解放军战士无疑是相当辛苦的。

而除了新疆解放军战士外,还有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其实日子也不好过。

没错,土改都给大家分地了。人均二亩三分地的土地分配政策。一家三口也就是七亩地,如今粮食产量很低。

小麦一亩地收成一般就两百来斤左右,不会超过三百斤。

民间有句谚语:割麦割麦,不过三百。水稻的产量也差不多,不会多到哪里去。

都说玉米的产量高,为什么高呢?

因为这个年头很多人磨玉米面是连着玉米棒子一起磨碎了吃的。

后世吃玉米只吃玉米粒,谁吃玉米芯啊。所以后世有很多人不懂,为什么玉米算粗粮。

因为玉米粒磨出来的粉明明是细粮啊。

那是因为里面没加玉米芯,要是加了玉米芯在试试,那玉米面吃起来还会喇嗓子。

属于百分百的粗粮。所以即便是分了田,农民手里的粮食也就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想要满足其他的需求,那就需要攒很久才行。农村想要吃鸡吃肉会比城市更难,因为1950年了,初级农产品带来的利润实在是无法和工业产品相比。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枚155炮弹的价值相当于中国一个农民一年的全部产值。

农民的辛苦只有做过农民的才知道。

虽然毛主席在十几岁后就离开韶山冲前往长沙读书,但是他总是忘不了韶山冲。

他总是回忆说:韶山冲里大家都活的很痛苦,快活的没有几个。不日便听见谁家投井了,谁家上吊了……

而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韶山冲的农民日子过的过于辛苦。

即便是过去了几十年,毛主席依旧记得那些闷闷不乐的脸庞。

那些因为家中粮食不够而面黄肌瘦的姑、姨(农村里的叫法)。所以粮食问题一直是他最关心的。

因为只有农业搞起来,中国的工业才能后顾无忧。而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工业化支持,农业也搞不起来。

工农业是需要相辅相成的。

就比如李锐刚来没多久后就买了一批良种让农业专家拿去试验种植。

有杂交稻也有优化稻。杂交稻估计是比较难弄成的,因为杂交稻无法留种。

而所谓的优化稻是经过优选优育搞出来的种子。

其产量也是相当的高。

比如说李锐给的北作1号和浙糯优1号之类的优化种子都放在了湖南和湖北的农校去试种了。

产量非常喜人,亩产都突破了八百斤。但问题也随着出现了,如今中国的化肥产量不够,这种优化种子极其的消耗地力。

农校都是选了最好的地种这些优化种,丰收的时候大家很喜悦。收割完检查土地后大家就很难受了。

因为土地肥力流失的很厉害。从分类的一级肥田,直接掉到了二级肥田。

所以光解决良种问题还不行,还要解决化肥问题。

现在农技站已经开始慢慢的向全国铺下去了。

李锐搞得土法化肥制作技术也传下去了。

在化肥工业见到成果前,利用民间智慧总结成的土法制化肥先顶一段时间吧。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苏联的外资投入。

“我们国家的底子太差了,化肥工业近乎于零。”毛主席忍不住叹息道:“要是能有一些化肥的话也好啊。”

“这个急不来的。养鸡场的规模正在扩大。相关的有机肥项目也在投入。北平周围几个农场已经开始用上有机肥还有土法制的肥。”李锐说道。

“听说今年粮食已经比去年多了不少,增长了将近百分之十。”毛主席点点头:“那还是不错的,那小李同志,带我去看看你说的解决中国人粮食的好东西。”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