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李锐听着彭德怀这么问,他忽然笑了:“这事儿啊,还真有办法。不过这件事和糖一样,我们能搞出来。但是得要有一个人来买单。”
“买单?你是说?”“没错,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大哥!”李锐笑的很开心:“我今天下午启程回北平。我准备给我们亲爱的老大哥准备三份厚礼,相信他们会很开心的。会十分感谢我们中国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的。”
彭德怀看着李锐的笑容,怎么总觉得他笑起来像是自己小时候看过的村里偷偷薅人家羊毛的小贼呢?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一样了
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今天起床有点晚,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八点了。比他平时晚了足足四十分钟。
没办法,昨天苏联大使馆组织了一场联欢会,搞得很晚。
现在在中国的苏联专家人数还是不少的。
有专家有技术员,这些人加起来有数百人。快要新年了,大使馆必须要出面表示一下,说些大家辛苦了之类的话。
于是苏联大使馆包了一个北平的酒楼搞联欢会。
因为和相关部门打了招呼,相关部门还给他们提供了播放音乐的设备和放映机给他们放电影。
昨天晚上的聚会,也是很多在华苏联人的第一次碰头。
毕竟很多人来了中国之后就直接进工厂,或者是进工地指导技术和项目了。
这一碰头,很多苏联人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别的不说,光是中国的生活环境,很多技术员就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
没错,苏联冬天确实比中国这边冷不少,但是夏天凉快啊!而且吃的也好,用的也好,苏联也比中国强多了。
中国这边很多东西都缺。就简单说一点,中国现在能生产香皂。但是数量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生产肥皂。
还有就是洗发水,中国现在生产洗发水,但是产量极低。还有新中国几乎是不生产香水的。
这三种东西看起来和国计民生没什么关系。
因为人民可以不用香水,没有香皂和洗发水,大家用肥皂也能清洁。
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却是要了老命了。
不是人家挑理啊,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说,苏联人的体味确实比较大。
应该说欧美白人的体味都挺大的。人家在清洁身体之余,也习惯把自己弄得香香的,把自己的体味给遮盖一点。
尤其是到了夏天,那出汗的体味,一米内能闻的清清楚楚。男同志还好,实在不行臭了就臭了吧。
很多苏联女同志却真的无法接受自己除了冬天之外,全年身上都有一种臭臭的感觉。
不说崩溃吧,但各种不舒服是有的。
因为女同志老想着自己身上是不是有味,把自己都搞得不自信了。
很多苏联人都围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中国人最近一年感觉进步很大。我刚来的时候,中国医院连基本的青霉素都缺乏。但是最近抗生素药品却越来越充裕了。”
一名来支援中国医疗技术的苏联医生说道。
“听说他们已经在上海重开了青霉素厂,还生产了许多其他抗生素药物。”
这个新闻是最近两个月的大新闻了。
中国重开青霉素厂,打破欧美技术壁垒和原材料垄断。
这篇新闻下面则是一则关于打击上海假药商贩的新闻。
包括王康年、石中在内的一批假药贩子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以次充好,用清水加盐假冒生理盐水。用淀粉混合青霉素粉假装青霉素,以及各种神鬼一般的操作都被揭露了。
还有中国帮朝鲜采购的一批棉衣棉布等物资也是交给上海商人去处理的。
这批人也是胆大包天,全是破衣烂袄。这些也一并给揭露了出来。他们已经全部抓了起来,连带着也抓出了很多为他们提供保护伞的官员。
很多官员的腐化程度超乎想象的快。他们就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一样,进了北京城就立刻腐败了。
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刘邦入汉中就想接着奏乐接着舞。要不是张良劝住他,大汉王朝也就不存在了。
而反面例子就是大顺,进了北京城就彻底腐败了。从根子上直接烂掉,一点挽救的希望都没有。
所以除了这批商人之外,还有一大批官员要被处理。同时一场反贪行动也在酝酿。
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因为朝鲜战争的问题,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中央明知道地方官员开始腐败,也为了稳定捏着鼻子认了。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才开始三反五反。而这个时空中,因为种种变故,朝鲜战争开始了,但是中国军队还没入朝。
现在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趁着这个空档的机会,干脆快刀斩乱麻,从重从严处理党内已经开始出现的风纪问题。
特别是要对反腐肃贪建立常态化机制,必须要有一柄悬在政府官员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于是在中央的调令下,以康生为首,一支反腐队伍成立。
另一个时空中要到1953年才出现的三反五反提前三年出现。
不少人被抓了出来。有人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有战争年代的英雄被推上了人民公审的被告席。
有的人去坐了牢,有的人被判了枪毙。剧烈的整风运动开始席卷全国。
许多进城干部都被震撼到了。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让一些官员战战兢兢。
而现阶段更多的清廉官员则带头叫好。
而人民群众更却是一片叫好声。不过对于中国内部的政治运动,苏联人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不想讨论。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说到底他们毕竟不是中国人。
一名支援五金生产技术的技术员点点头:“对,确实明显的感觉到中国的进步。最开始北平钢铁厂生产的钢件质量堪忧。不过他们好像是技术改进了,最近生产的钢件质量越来越好了。”
“我也有这种感觉。中国似乎又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他们从世界各地将那些优秀的华人科学家都召回了。”
一名火车方面的苏联专家忍不住说道。
“从美国、从英国、从其他发达国家。他们劝说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回国。我猜是这些回国的华人科学家让中国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
说道这里,这群苏联人忍不住看向他们手中握着的饮料,没错都是来自于山海关饮料厂。
“至少每一次喝到这种饮料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是身处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农业国家。”
一个苏联的矿产专家忍不住说道:“自从有了这种饮料后,我就觉得去野外勘矿没那么难受了。”
“不止,你们听。”有一名苏联女士竖起耳朵。
刚刚唱片机唱完了一盘苏联民歌,现在有人换上了一盘中国歌曲的唱盘。
先是宛转悠扬的笛子,在是慷慨激昂极富韵律的鼓点。随后笛子与鼓点合二为一,婉约却又极富力量的音乐响起。
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开始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随后一个大气的男音开口演唱。(50年翻唱版)【来自翻过五千里的浪,还是待重建的城墙。所有历史褪色后的黄,聚成夕阳染在我身上。】
【来自流过五千岁的汗,还是传说中的盛唐。所有淘在江湖里的黄,只等我来给它名状。】
【黄种人,来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黄种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样。】
【越动荡,越勇敢,世界变更要让我闯。一身坦荡荡,黄天在上,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
昂扬向上的曲调,和大气的男音将这首歌推向高潮。很多人忍不住,在那抖腿或者是跟着打节拍或者是扭动身体。
很多苏联人不懂中文,他们听不懂里面歌词的意思。
但是他们从音乐的旋律能感受到到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
其中大量中国乐器的使用,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欧洲音乐的新潮音乐。
它不像民歌,也不像摇滚,很难形容它像什么,只能说它是一种通俗流行乐。
大家只能将其归于中国式的新流行音乐。
因为这首歌真的很流行,不过才一个月前在广播电台里发布,随后就以火一般的速度传遍全国。
尤其是破晓基地里,还用大决战系列的电影镜头剪辑成了这首歌的MV。
镜头语言与凌厉的剪辑加上积极向上的歌词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意气风发。
这个五分钟的MV成为了现在很多电影播放前的垫场小片。
但是这个小片却成了很多观众要求的返场。
尤其是在大学、中学以及年轻工人比较多工厂,他们的呼声最大。电影返场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又不是说相声。
这名苏联女同志是在大学里教俄语的。
她的中文很好,能熟练的和中国人交流。
所以她能听懂歌词的意思,当她静静聆听完这首歌后忍不住感叹道:“这真的是一首积极向上,且意气风发的歌曲啊。如今我走在校园里,可以听见无数的学生们高唱着这首《黄种人》。就连我也很喜欢这首歌。”
同时这名女老师给自己的同伴们解释了这首歌歌词里的含义。
不少苏联人都忍不住扬起眉毛,发出“哇哦”的声音。
“新中国似乎在爆发某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股力量似乎还未完全爆发出来。似乎仅仅还是冰山一角似的。我从我的那些学生眼中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那团火。”
女老师双手托腮遥望着窗外只有星星点点亮光的北平城。
“我记得那个夜晚,学校停电了。外面电闪雷鸣,巨大的雷电划破夜空,轰鸣声吓的好几名女生抱成一团,还有人被吓哭了。”
“有人在黑暗中唱起了这首《黄种人》,然后一个,两个,三个,不断地有人附和。最后变成大合唱。歌声响过了雷鸣,唱完《黄种人》,他们又接着唱《男儿当自强》……”
“有人取来了蜡烛,没有人因为停电而离开,而不学习。他们在烛光下学习……”
女老师摇摇头:“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爆发出让全世界为之侧目的力量。从前中国的弱小可欺,说到底我认为是统治者的问题。这个民族有着难以形容的底蕴。”
苏联大使罗申自然是将这些苏联人的谈话都听到耳朵里。
最后当晚的聚会以看《地下交通站》的电影为结束。虽然这部电影,其中很多人已经看过。
甚至是看过两遍了。但是大家依旧笑的前仰后合。
这让很多苏联人在聚会结束后说道:“虽然中国现在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是他们在音乐、电影等上面的造诣极高,这里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
女老师笑着说道:“可惜你不认识中国字,不然你会发现中国在文学方面也开始发力了。”
“嗯?”
“他们在新出版了一份名为《科幻世界》的杂志。里面的一些故事让我看过难忘。”
“是吗?比如呢?”
“比如《诗云》,写的太棒了。你真该学学中文,你那么爱看科幻小说。如果不学中文,你未来会错过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的。”
“这样啊,那你能帮我补课吗?”女老师脸红了。
大使罗申也深刻的感觉到中国的变化。
他们在某些科学技术方面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比如说制药,他们似乎有那么几个天才化学家。他们或是研究到了,或是碰巧的遇到了。
总之是找出了几个完全不一样的制备药物的方式。
包括环丙沙星,弗诺沙星,多环西素等药物的发现就是一个重大利好。
它们不光能治疗霍乱,还能治疗其他许多病症。
其中很多病症现在的苏联都无计可施。
在苏联专家得到药物样品,并且进行了试验验证后,苏联方面都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
目前苏联已经和中国方面谈好了,苏联帮助中国无偿援建数个制药厂与相关配套的化工厂,同时度让一批制药技术。
中国在制药厂建立五年内,向苏联提供定量的低价的环丙沙星、弗诺沙星、多环西素等药物,超出定量的部分按照市场价购买。
五年后,中国向苏联度让环丙沙星生产技术。七年后度让弗诺沙星生产技术,十年后度让多环西素生产技术。
以三个药品的生产技术向苏联免费换取了数个制药厂,和一批药物的生产技术。
这个买卖中国觉得做的很划算。苏联人也觉得不亏。因为这三种药品的应用前景广阔。
十年内彻底掌握三种药品的生产,他们是愿意的。
只不过中国人不愿意度让他们治疗疟疾的新技术。
这一点比较可惜。从前苏联人看中国都是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看的。
因为中国处处不如苏联,而现在罗申觉得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态度了。
因为中国至少有那么一两个方面是优秀过苏联的,所以态度要稍微端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