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张金福挠挠头,脸上一副困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他非常认真的说道:“不知道。”
“不知道?张金福同志,你怎么能不知道呢。你是这本书的主要原型啊。你要知道的啊张金福同志。”小王语气严肃了起来。
张金福叹了口气:“这海明威先生的书确实是好看的,但是……有些怪怪的。好像是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少了一些东西?什么东西?”
第三十六章 扎根的是什么
“所以,是少了什么?”海明威抽着烟,皱着眉头看着张金福。
张金福抽着旱烟道:“就是吧,老海写的这小说,这里面这个人太厉害了。他和我查的有些太远了。”
这个问题,不用海明威来回答,小王都能回答:“张同志,艺术创作有的时候是会进行一些适当的夸张创作。这没有什么问题吧。而且这也是融合很多人的故事,虽然说你是主要原型,但是其中也有其他人的故事在里面。”
“海明威先生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咱们中国的乡土医生面临搞的困境。这故事难道不精彩吗?”
张金福把旱烟灭了:“精彩的,真的精彩的。但是这里面这个主角,我就觉得有些悬浮,不接地气。”
这话小王倒是如实翻译给了海明威。海明威抽着烟,拉着张金福坐在窑洞前的小椅子上:“地气是什么意思?”
通过小王的翻译,两人对谈着。
“地气,怎么说呢?就是人呐,现在都是活在地上的。你吃的庄稼是地上长的,你住的房子是地上盖的。就凡事,他都有一个根!”
会种田会医术的张金福想到了一个他觉得最合适的形容词。
“万事万物都有根,但是这个人他没根啊!”
海明威是个世界知名的大作家了,他自然不会搞什么天降一个角色,然后还没任何背景介绍的搞法。尤其是一本小说的主角,那是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
他自然是要有完善的背景,一个附和其思想的行为逻辑。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不是海明威的笔去推动的。而是书里的角色,按照他们的行为逻辑而推着走的。海明威的笔,只是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而已。
书写到一半,其实已经不是自己在创作了,海明威也只是一段故事的见证者。
所以他完全无法理解张金福所说的【主角没有根】这件事。
而张金福也急的抓耳挠腮,他想要让自己表达的想法被海明威所理解。所以他想了又想,张金福道:“这个人,他没恨!”
这个说法让海明威眉头挑了起来,他觉得很有意思。刚好烟抽完了,他掏出一根,准备也请张金福来一根。
不过张金福还是喜欢抽自己卷的旱烟,摆摆手说不要。
海明威用烟屁股点燃新的烟头,吞吐云雾道:“什么叫恨?你为什么觉得这个角色的动机里一定要有恨。”
“因为这个主角,他的行为和想法,都很高尚。他想要帮助别人,他不怕困难。他都是很高尚很高尚的行为。那个报纸上说的那个词……哦!对了!叫理想主义!这个主角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张金福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了。
“他很高尚,所以驱动他做这些事儿。但是吧,如果你把这个人写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汉子。尤其是一个农村出来的汉子。我个人觉得,他的动机不是高尚。是恨!是无边无际的恨!是半夜睡不着握着柴刀双手发抖的恨!”
“是对胸口一团火在烧,怎么都熄灭不下去的恨!他恨那些狼群。他恨没有灯光的黑夜。他恨骗人的巫医。他恨愚昧,恨值不了的疾病。他更恨旧世界的吃人。他恨,所以他才要烧起来。把骨头都当柴火一样烧起来。”
陕北的汉子面沉如水却胸有惊雷。也许他的这些话从来都没有和别人说过。或许他自己都想不到。如果不是看了海明威的书,如果不是和海明威深谈。他也许一辈子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爱一个新世界的背面,是对那个旧世界无边无际的恨。
这个恨可以跨过雪山、渡过大江、穿过丘陵、越过险滩。只为了来到这个旧世界的最黑暗处,以自己为火,将其烧死。
这滔天的恨意,犹如实至。没有这恨意,便没有反过来的爱意。
高尚的主角,硬汉的主角,理想主义者的主角。这不是张金福可以带入的角色。如张金福所说,这样的角色他没有根。
海明威微微张嘴道:“生长于仇恨的土地,但是最后开出爱与和平的花?”
“老海,你文采好。我就是这意思。”张金福猛的点头。自从刚才的话说出来,他就感觉脑海中一根筋通了,他快速的说道:“我说的是这个意思,还有另外一点一。那就是种花的都知道,这花的种子种下去了。你也要浇水施肥。”
“我说你里面人物没有根,说的也是这个。他没人浇水施肥啊!就算是他浑身是铁,他能打几个钉子啊?你看,我前天去领物资,那物资处的姑娘心疼咱走遍附近的大山。她拿了一双自家的胶鞋给我。”
“昨天招待你,给你做槐花炒鸡蛋。槐花我能摘,但是鸡蛋我哪有啊。我又不养鸡。四个鸡蛋都是村里老乡给的。”
“你说我就在部队里学习了一些文化课,哪能就当上赤脚医生啊。这是组织上培养的。”
张金福细细的数道:“这些你在书里都没提。你书里的主角很厉害,很理想主义者。但是不接地气,没有根。是个空谈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强硬就和当年村里的流氓一样,穷耍横。他心还不够强。”
张金福一口气把自己要说的都说完了。海明威听完,脸上一阵变色。小王和张金福都紧张的盯着他。不知道他会怎样。会生气吗?
他可是世界级的大作家啊。被一个中国的农民医生批评他不会写书?这岂不是在羞辱他?
……
现在,日本高层咖啡厅。
渡边拿着咖啡的手都在颤抖,他紧张的问:“那位张金福真的这么说了?”
作为一名老编辑,渡边可不敢对海明威这样的大作家有任何的批评和意见或建议。除非他犯了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自己可能会打电话和他聊一聊,是不是要修订之类的。但是内容,自己肯定是不敢改,更不敢否定的。
海明威抽了口烟斗,笑到:“是的。”
“那您?”
……
“哈哈哈。”窑洞前的海明威突然放声大笑,他把张金福手上拿着的草稿都收了回来。
“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我突然明白了!”
“老海,你不生气?”张金福陪着小心,他觉得自己刚刚是不是说多了?
海明威摇摇头:“不生气。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创作之前已经陷入到了一种瓶颈,而我却不自知。”
“我喜欢写孤胆英雄的故事,我喜欢写面临最危险的条件也迎难而上的硬汉故事。”
海明威快速踱步,快速说话:“我的创作脱不开个体尊严、英雄主义、个体对社会的抗争、战争的虚无等等。”
“但是张金福,你说的对。对旧世界的恨,开出对新世界的爱。这朵花开,要有阳光,有露水,有肥料。哪怕仅仅是微乎其微,它也要有!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它扎根在旧世界。哪怕旧世界是废土,地下依旧蕴养供这朵花盛开的养料。哪怕只有那么一点,那也是它们对新世界的美好渴望。哪怕旧世界满目疮痍!”
“我想到了!”海明威掏出笔记本,拿出钢笔,他挥毫泼墨。
《良医》
序——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人民永远不可能被打败!
第三十七章 个人的与集体的
日本,高层咖啡厅内。
渡边社长听着海明威的话,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不能平静的原因有很多。
一个中国的农民医生能对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提出修改建议,而且还受到了采纳。这在从事文字工作一辈子的渡边看来,这就是很有冲击的一件事。
还有就是,明明只是一个在中国速成文化班和速成医疗培训里面培养出来的乡村医生,居然有如此的见识。这也是对渡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现在赤脚医生的光环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么重了,很多人都知道赤脚医生是一种国家在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选择的妥协办法。
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和见识,最后还能表达出来。这从侧面也可以证明一些东西。
中国的革命教育要比日本更加深刻,更加刻入骨髓。一个乡村医生这样,他就能带着他行走的村庄都这样。
而他对海明威意识的一种改造,也是渡边社长完全想不到的。
是的,海明威写的书往往都充满一种或浪漫或悲壮的英雄主义。
他的小说中也往往有一些隐匿于冰山之下的东西。
在海明威的小说里,主角往往都有着坚强的内心,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而且有一种骑士一样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在他的书中也会有一些永远跨不过去的东西。比如说个人于战争之下的虚无于迷茫。如存在主义的积极荒诞主义。
还有即便是主角是孤独的、强大的硬汉,但终究难抵挡不可逆转的命运。如夸不过的冰山,越不过的大海。文字中总是冷峻,坚强之下却又带着一丝对悲剧命运的扼腕叹息,最后化为一个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面对社会的悲剧时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地步:保留人的个体尊严。
如果按照中国的古代的老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海明威的书和他的人,在很长时间里至少是以【穷则独善其身】为标准去做的。
渡边社长也是会觉得海明威前期的小说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很浓重。
但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却又不是元时空后世的那种龙傲天。不是一种虚假的英雄主义。
这是一种基于海明威个人经历的英雄主义。
元时空后世,很多写龙傲天式英雄主义以及所谓的杀伐果决的人,其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大概率是唯唯诺诺的。
就如那些拍抗战剧的电影导演,他们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汉奸一样。
越缺什么,就越叫什么。
海明威的个人人身经历,就充满了一种现实英雄主义的感觉。
如果你长的高大英俊,身体强壮的和牛一样。擅长运动,能一个人操控帆船横渡海峡。可以抱着美式橄榄球在对手的围追堵截之下毫发无损的完成达阵。你能从阿尔卑斯最险峻的雪山飞驰滑雪,白浪只能跟在你的后面。
你还能在码头上,以一敌四,赤手空拳击败四个壮硕的渔民。
你还擅长机械,能维修绝大多数常见的钢铁机械。还能自己驾驶飞机飞行于天际。
同时,你还谈吐幽默言之有物。挥毫泼墨之间洋洋洒洒的传世文章便能一蹴而就。异性倾慕于你,同性视你为领袖式人物。而且你还擅长枪械,还非常勇敢,充满正义。
你敢于领导一只战斗小队对暴政者扣动板机,发起最血腥的反攻。敢于对凶残的纳粹鬼子予以最残酷的还击,让他们也付出血的代价。
除了以上之外,你还非常富有,而这财富甚至还是依靠你自己的才华赚取而非来自于遗产继承的。甚至于在你一身所有的魅力之中,【富有】是最不值得一提,甚至人们都会下意识的忽略掉的东西。
拥有以上种种品质和能力,你已经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只能抬头仰望的英雄式人物了。
而且绝大多数人会惊呼:不可能!不可能有人能做到全部这些的!
是的,大多数人都不信有人真能做到这样。但这就真的是海明威前半生的经历。
这个身高一米八九,体重九十二公斤,双手满是老茧全身肌肉发达的壮汉,横看竖看都不像是一个作家。更像是一个拳击手或渔民。
而就是这样的他,他才会被美国评为二十世纪美国男性的代表。美国的女人都想嫁给他,美国的男人都想成为他。
因为所有的男人都想成为像他一样的男人。所以他现在就算是长期定居在中国和日本,美国的媒体也没有全部一面倒的骂他。
他也经历了各种英雄主义一般的故事。所以他的文字里,虽然是英雄主义,但是英雄最终敌不过命运无情的嘲弄。
因为他真的经历过那一切,他也真的是一个孤独的硬汉英雄,所以他才明白个体的强大于时代洪流前的无力。这才有了个体困顿、个体尊严的探讨。
海明威式的英雄主义是基于他个人的人身经验而成的。是饱满的,是没有脱离实际的英雄主义。因为他书里写的任何英雄主义的人所能做的事情,他自己也能做到。
而脱离自身经验和阅历的创作,就如同一个未来的穿越者穿越到了封建时代参加诗会,然后开始抄毛主席的诗词来扬名。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场的人就要笑出声来。你一个未曾经历过的人,写出这样的东西就是贻笑大方。
“一个人的创作,总是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的。”海明威吧嗒了两口烟斗,发现刚刚聊的太久了,烟斗没抽已经灭了。
渡边连忙取来火,帮海明威点上。
“谢谢。”海明威点头致谢,烟雾继续弥漫:“我的创作也不例外。我习惯性的以自身经验为模板创作故事。而《良医》我是以张金福先生为模板创作的。但我又套进了我的个人经历。导致故事的突兀。”
“同时,我也陷入了创作的路径依赖。是张金福先生将我给点醒。个人英雄主义的困顿,也许可以被集体英雄主义化解。”
“所以《良医》里面的主角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他对旧世界的恨,让他有了朋友。一起憎恨旧世界的朋友。只不过有的人和他一样,开出了对新世界充满爱的花朵,有的人却就此沉沦。”
“也有对新世界充满爱的朋友。和他一起努力创造新的生活,新的世界。”海明威抽着烟斗,手上钢笔签名没停过,已经签了不少了。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当我将张金福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都带进去之后,我发现了个体的困顿不在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为有一群愿意燃烧自己的同伴和你一起照亮黑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燃烧自己,但总有人愿意燃烧自己。我突然觉得,对整个世界倒也不必那么悲观。对于命运,也未必只有命运的必然悲剧。也许总有人会带着希望而来。改变命运。”
渡边擦了擦自己的眼镜:“所以,这才是您这三部曲都保持了开放式结尾的原因?”
“是的。”海明威认真的点头:“因为我发现了,英雄主义的主角最终的命运是走向消亡。而集体英雄主义的主角最终的走向是未知。一种对未来的未知,一种不确定。但它们总是充满希望!”
渡边抚掌笑道:“希望习惯了您原来文章的读者朋友们能喜欢您的新小说。”
“他们会喜欢的。”海明威笃定着。
第三十八章 期待着
海明威的小说文集的发布一起发,在一段时间内居然把美军要从日本搬迁的新闻热度给压下来了。
毕竟这是老海十来年都没发新书了。这一发书就直接成顶流了。
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了。
渡边这边的出版社,负责出版日文和英文版。
中国那边有出版社负责中文版和苏联版等版本。
这一套书刚刚推上货架的时候,就很快被人给一扫而空。
也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这三本小说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良医》开始,他不在受限于自己的个人困顿和个人英雄主义与无法抵抗的命运,这样的主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