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不过多哥没有想的那么深,他只是想着不惹麻烦。
但是看着达恩那种恳求,他有无法真的狠下心来。
而彻底让多哥动摇的,是他妻子哈拉娜的话:“多哥,如果没有达恩他们的帮助,我早就死了。如果可以,我们能帮帮他们吗?”
“他们真的很困难了。求求你帮帮他们吧!”达恩跪下来了。
妻子近乎渴求的看着他。而当他跟随达恩去到那些髓系白血病患者们居住的地方。多哥的心更是被刺痛了。
也许在元时空的后世,达恩这样的行为或许会被人称呼为道德绑架。
但是在本时空这个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人有恻隐之心。
并不是道德绑架的问题。毕竟达恩并没有说多哥不帮忙,就要去告发多哥。他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他只是希望能帮助人。
很多罹患了这样白血病的患者,早就被欧美医药公司给榨干了身家。很多人早就已经贫困潦倒了。尤其是菲律宾这种地方本身就不是多么富裕的地方。
在菲律宾首都的某个老楼里,大约上百名得了这样慢性白血病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住在这。
这里的房子狭小逼仄,这里的采光通风统统不好。
罹患了白血病的孩童压根没有七八岁儿童该有的欢快。他们的眼神里都是疲惫。他们的父母被生活的重担压的喘不过气,但是又不得不顽强的生存。
有的人的家人已经离开了。因为他们治不起,也没有希望。就留下孤零零的病人在这里等死。
要不是达恩四处求人,带着义工队伍来帮忙。或许他们早就死了。
很多人看见达恩之后都上来和他问好。
哈拉娜和多哥并不是没有同理心的人。他们看见这些病人就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他们在经历和自己一样的痛苦。
所以当走出那里之后,多哥深吸了一口气道:“好了,我知道。我会帮忙的。我离开中国的时候,他们给了一个联系方式。他们在马来西亚是准备铺设销售点了。我们联系他们,从马来西亚,应该是可以弄些药过来。”
“真的?!那太感谢了!”达恩整个人都笑开了花,感觉的到他是从心底里的高兴。
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那些病人有救了。
同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在菲律宾上演,整个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
也许医疗外交还没正式搞起来,但是风已经吹到亚洲诸国了。而至于这之后会不会引起欧美医药公司反噬,甚至是逼迫那些活不下去的病人?
只能说,有的时候反动派教育老百姓会被党委书记教育的更好。
第二十二章 或许会倒霉
也许反动派对人民的教育,是要远超与党委书记和政委的。
因为政委的教育只能是口头上的。反动派的教育确实机枪里的。
对于多哥、达恩他们来说,也许根本想不到太多太远的事情。他们只是想要帮助菲律宾更多的病人。
既然中国那边有特效药,既然可以弄得到。那么为什么不给那些病人用呢?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死吗?
人心总归是肉长的。尤其是达恩这种人,有的时候真的会同情心泛滥。
菲律宾那边没有药,他们确实是可以从马来那边进。因为中国也确实是向马来那边出药了。
他们想要去马来西亚搞点药回来,而且也确实是救了不少人。但是他们搞的也会越来越大。因为需要药品的也不仅仅是髓系白血病的群体,还有其他人。
他们的代购也会越高越大。至于之后到底会怎样?会爆发出怎么样的问题,欧美的医药公司会怎么联合菲律宾政府搞他们?那就不知道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知道。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是不知道发生在菲律宾、泰国这一类国家里面的一切的。
对于他们来说,亚运会结束了。现在就是好好的享受盛会的余韵了。
就像是葛丹他们一家。看了两场比较大的比赛。男足的半决赛,中国对伊朗。伊朗男足确实强,就算是中国队占据了主场优势,最后还是一比二不敌伊朗。止步半决赛。最后在亚运会上只拿到了第三的名次。
最后的决赛是朝鲜对伊朗,朝鲜半决赛的对手科威特。两队一比一战平,最后加时赛朝鲜绝杀。进入决赛和伊朗对阵,但是依旧不敌伊朗。
这场比赛在赛前,中国男足是被寄予厚望的,大家想的是保二争一。结果最后只落到了第三的名次。那个晚上北京大街小巷都是骂骂咧咧的声音。
中国的网路论坛上也是一大批骂的帖子。
虽然很多人都骂的挺凶的,但是抽空看了眼比赛的李锐却是很欣慰了。甚至李锐抽空上网,用小号在现在比较火的体育论坛里写了一片帖子,呼吁大家不要骂了。男足这次踢得不错,只要保持继续再接再厉就好了。
“能第三啊,不错,真的不错了。”难得休息在家的李锐忍不住鼓掌。冯媛今天也在家里陪他,看着李锐高兴的鼓掌,她都忍不住道:“才第三,你就高兴成这样了?”
“嗨,不错了,不错了。能第三呢!继续保持加油,以后争取世界杯出现,能小组赛晋级,就算是巨大突破了。”作为经历过元时空后世足球摧残的李锐,他已经很知足了。
至少现在的中国男足能说的上是一支亚洲劲旅了。这就很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而这次亚运会,也有一些比较搞笑的时刻。
比如说南亚次大陆的最大国家,印度!
作为亚洲人口仅次于中国,同时也是一直憋着劲和中国较劲的国家。他们国内对于在体育比赛上赢中国有一股很强的执念。
但是他们一来就出问题。第一是他们报名了室内自行车比赛。但是他们运动员和教练组都到北京了才发现,他们的自行车还没从印度发过来。
还在印度新德里的仓库里放着呢。结果发自行车过来,但是赶不上比赛了。他们的自行车队还没比赛呢,就直接输掉了比赛。
另一个比较搞笑的时刻是印度的十米气步枪比赛,他们的选手都杀进最后的总决赛八人局了。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比赛压力太大了,最后一枪把自己的子弹打到别人的靶子上去了。
原本还有机会争取上领奖台的,因为这个致命乌龙,直接只能当老八了。
虽然这个时代印度还没有网暴,但是他们肯定会对这些运动员有各种口诛笔伐的。
也不知道那可怜的运动员能不能受得了。
这次亚运会,中国的代表团拿到了金牌榜和总奖牌榜的第一。这也算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毕竟中国还是很重视体育教育的。尤其是李锐从元时空后世穿越过来,在元时空之中有一句玩笑话:聪明的基因未必能遗传,但是猪脑包遗传的。
虽然是玩笑话,但是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聪明才智是没有办法遗传的,但是身体素质却是可以遗传的。
一对身体健康,擅长运动的夫妻,生下来的宝宝身体素质就是会比较健康。
所以从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长远规划来看。鼓励民众提升身体素质,增加更多健康优秀基因的下一代和下下代,那也是国家百年大计。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大量亚运健儿的拼搏的身影,也是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运动风气。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各地也有搞各自的小运动会。
就像是葛丹带着一家人回到彭家镇的时候,一场乡村运动会正在举办。
只不过举办的东西和亚运会的项目大相近庭了。比如说搬粮食大赛,那是在一条二十米跑道的一侧设置粮食堆,另一侧设置一个堆放区。
粮食堆这边一共设置了五包粮食,每一包是二十五斤重。
谁最先搬运完粮食就算是谁赢了。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推车比赛。这个看似简单,就是推着载重一百斤的独轮车跑一百米。谁最先推到位置,谁就赢。但其实这个是一个技巧赛。
还有劈柴大赛,一堆木材和一把斧头就是比赛全部道具了。谁最先劈完自己面前的三十个木材,谁就赢了。这个比赛简单纯粹,有技巧又有暴力。一重农村老爷们都很有兴趣。
因为这些比赛都有一些奖品奖。虽然不说多么的贵重,但是也足够吸引人参加了。比如说劈材大赛的冠军奖励是一辆上海凤凰自行车厂生产的带有七档变速的自行车。
这玩意儿现在可时髦了,一台价格也要两百块。不便宜,但是和老式自行车相比,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更省力更快,所以老百姓直接称呼变速器为快速轴。
第二名则是一台收音机。现在收音机的价格被打下来了,价格反而没有一台用料扎实的变速直行车贵了。
第三名就是一个电饭煲了。这玩意儿搞出来之后,当真是节省了很多人家做饭的时间。
第四到第十名则是按照名次,领取不同米数的布匹。
虽然说现在成衣已经是主流趋势了,在城市里面自己买布做衣服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农村里面,很多人还是很倾向于自己买布做衣服的。因为这样比较便宜。
而彭家镇这样的地方之所以能搞这样的乡村运动会,而且那么多农民愿意报名参加,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家伙都慢慢的开始有钱了,开始富裕了。
所以大家愿意掺和这些有趣的事情,娱乐自己,也是娱乐大家。
要是搁在以前,人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干这个事情啊。那不就是纯闲的慌嘛?!
但是您猜现在怎么着?嘿!他们还真的就是闲的慌,所以才干这些事儿了。
六年没有回来,葛丹一家人也真实的见证了整个彭家镇的大变样了。
第二十三章 新变化
来接葛丹他们的车,就是镇上的面包车。相比于北京和其他城市里受到广大市民喜欢的北斗星微型车。
在农村这里,还是面包车更受欢迎。尤其是那种可以坐七个人的面包车。那在农村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
需要坐人的时候可以把座位塞回去坐人,不需要坐人的时候就把座椅拆出来。里面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可以拉很多的农产品和家具之类的。这种面包车,怎么着都比拖拉机和三轮车坐的舒服。
如果要运人的话,有时候农村里面可不止坐七个人。
交通规则和交警警力也在完善。只不过想要纠正乡村交通规范,却是是需要大力气,现阶段还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这面包车就拉着葛丹一家回他们在彭家镇的家。
从前的彭家镇,虽然说是镇,但其实主要是以从前彭家村为主体的一个农村联合体。是把周围几个大的村子全都合并起来,在吸纳小的村庄组成。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农村。
也就是镇政府所在的那条大马路还有点样子。那条几百米长的路上有学校有卫生所,派出所、消防站、政府大楼等等。
当时那条大路也是整个镇的商业中心。各种供销社、杂货铺全都开在这里。
其实当时就觉得很不错了,因为在苏联的乡下还未必有这种规模的农村集镇。
但是现在,整个彭家镇看起来似乎是更加的有活力了。
刚进镇外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连片的大棚。
大棚这东西,在元时空后世看起来好像不起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元时空的七十年代,农村想弄点透明塑料布当窗户都要到处去求人。因为这种材料并不易得。
即便是元时空的七十年后,在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国家,他们都无法生产透明塑料布。透光率达标,并且抗拉扯能力也达标的塑料大棚膜那更能生产的就更少了。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看得出这个国家是不是有能力。
彭家镇有了连片的大棚,不仅仅是提现了他们现在农业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提现了国内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而眺望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片新的工厂。
来拉葛丹一家的人,也算是葛丹的熟人了。就是许大有,葛丹坐在副驾驶那直接对许大有问到:“大有哥,那边的工厂是啥啊?”
“那边啊,是食品深加工厂。咱们这边的蔬菜、鱼类,都会在那片进行深加工。然后在运出去买。”许大有脸上笑呵呵的说着。
“其实啊,彭书记早就想要你回来了,之前给你发了几次电报。你舍不得苏联的高工资。但是我和你说吧,现在在咱们这,工资也是可以的。你脑子活,比我厉害。要是早点回来,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厂长、主任啥的了。”
“咱们这边的蔬菜除了供应周边县市之外,就是运输进去深加工了。那工厂建起来的时候,咱们村里的老人还不信呢,说蔬菜有啥好加工的。”
“嘿嘿,他们是没见过啊。原来蔬菜还能脱水做成蔬菜干。还可以高温消杀之后做成能长期保存的罐头。还有一些玩意儿啊,你想都想不到。有的蔬菜它是直接在里面就做成了菜了。”许大有献宝一样的说着。
这倒是让葛丹听着新鲜:“怎么说?还直接做成菜?”
“是啊,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加工厂。比如说茄子吧。这玩意儿直接在工厂里加工成了鱼香茄子。成为了一种快餐软罐头。直接卖去了日本、朝鲜。那俩国家地方小啊,种菜的地方不够。而且还有那个啥……”
许大有想了想后才想起来道:“哦,书记说的工业化,尤其是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很快。书记说他们日本城市里工作的人,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做饭。这种做好的菜,他们热一热,自己弄点米饭就能直接吃了。”
“那能好吃吗?而且这样做的能吃吗?”葛丹半信半疑。
“当然好吃了。”许大有直接驳斥道:“口味都是专门研发的。当然好吃了。而且要啥不能吃的。你吃肉罐头,吃香肠,咋就不能吃鱼香茄子罐头了?无非就是咱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呗。”
“我和你说,这些厂子建立起来之后,得益的可不光是我们。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同志都收益了。之前种菜,就怕卖不出不去。蔬菜不像是粮食,保质期短。现在好了,工厂一开,直接开收。各大队各互助社在满足国家需求之后,都把多的蔬菜往咱们这送。工厂直接收了,然后做成罐头。在卖出去,多好啊。”
葛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五岁的葛诗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她的小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看到牛会挥手:“你好啊,小牛。”
看到马儿会挥手:“你好啊,小马。”
当然,看到小朋友也会挥手:“你好啊,小朋友。”
她转过头来看向葛丹:“爸爸,你以后就是在那些工厂里上班吗?”
葛丹看着远处的工厂,他不确定道:“大概吧。”
而当车辆进入到镇子内部,现在整个镇子都发展的大变样了。从前就一条主要马路,还有很多砂石乡道。但是现在马路铺设的四通八达。
从前只有一条主干道,现在却有了好几条。而且葛丹分明看见了在一条道上还有一个小区,小区里面都是五层的单元楼。
“咱们镇上也开始盖单元楼了?”他惊讶道。
“那当然啊,你看看咱们现在有砖瓦厂,电线厂,有食品深加工厂。这些厂子多少工人啊,而且彭书记去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彭家镇集体农垦公司,把村民的土地都集中了起来租赁。”(注: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是发到农民手上的,农田一直是私有制的,本书也强调过很多次了。)
“然后把很多农民都直接变成农业工人了。去田里干活,那不是干农活,是上班去了。你说咱这还能不变样吗?”
许大有聊着天就把葛丹送到了家门口。而村里很多和葛丹有交情,也去苏联打过工的年轻人们早就在这等他了。
等他和一家人刚下车,就直接拉动了花炮。花屑飞了满天。大家都在欢迎葛丹回来,开启他的新生活。
第二十四章 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