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0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我上次看新到的毛线质量好,颜色也好看。多打了几条围巾。我没什么空闲时间,毛衣是打不了的。每天勾个围巾是极限了。这两条给我爸妈,这条你带着吧。你要是不喜欢,不带也行。”冯媛将一条深色的围巾给了李锐。

  自那之后,李锐倒是经常带着这个围巾到处走。

  都是成年人,谈感情这种事情就比年轻人纯粹的多。

  冯媛既然先挑明了,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恋爱和浪漫。两人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冯媛手上有自己的项目,李锐也有。

  不过李锐每星期来曙光厂的时候,冯媛如果休息,那就会抽时间做顿饭,让李锐和自己一起吃一顿。然后聊着手上几个项目的事情,李锐也会聊一下自己可以讲的工作内容。比如说要用新一代的化纤面料技术,慢慢的卷死敌对国家的纺织行业之类的。

  日子就是这么风轻云淡的。李锐和冯媛的恋爱,其实谁都没说。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两人也就是吃吃饭,如果时间长就能一起看个电影或者去散个步。

  而经过大半年的疗养,养冯石的身体也好多了。残破的身体需要更加缓慢的疗养和修复。主治医师推荐冯石去南方温暖的地方疗养。

  冯媛和李锐经过半年的恋爱,也打算直接和冯石、纳兰英坦白恋爱关系,因为要结婚了。

  中年人的事情只要决定了,就是很快的。没有太多的拉扯。

  这倒是把冯石和纳兰英给吓了一跳。那边冯石还没反应过来呢,纳兰英倒是高兴了。因为女儿的婚事终于有着落了,她的心里松了一口大气。

  当然,李锐这个级别的人要结婚,组织上是要调查对象的。不过冯媛的身世清白的很,随便调查都行。

  对于结婚这种事情,李锐是不打算大操大办的,低调一点,随便搞一下就算了。

  而就在李锐准备结婚的时候,那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赫鲁晓夫同志又来中国了。这一次,他是来寻找李锐的支持的。

  因为他的年纪很大了,按照斯大林生前定下来的退休制度。如果他在不进步,不进入中央体系,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现在就只差临门一脚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礼

  赫鲁晓夫原本是打算借着搞网络技术的势头,重返中央的。

  但是他离开中央都这么多年了。想要再回去,太难了。

  现在苏共中央内部的势力也会盘根错节。

  最大的一系自然还是莫罗托夫那一系。毕竟他是正统的领导人。而且之前的华沙厨房辩论也算是给他加了一波威望。

  莫罗托夫一系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秉持斯大林的遗训来发展苏联。

  其中包括了和中国的一东一西政策,不插手东亚问题。把力量集中在欧洲地区。同时限制和中国的贸易规模,尽可能的扩大苏联自产能力等等。

  以及加深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对西欧的影响。短期目标是把东欧打造成铁板一块。长期目标是集中力量攻略全欧洲,把美国踢出世界岛。

  斯大林人生最后的规划中,是要把美国赶出世界岛,然后让美国自然而然的衰落。最后让苏联赢得胜利。

  斯大林在避免和美国发起热战。因为核战争时代,后果是美国、苏联、中国都承担不起的。

  可以将莫罗托夫视为正统派,或者叫新斯派。

  不过这一派虽然说占据正统,但是在整体人数上却已经没有绝对优势了。

  因为勃列日涅夫集团,也就是俗称的第涅伯帮开始崛起了。

  这是勃列日涅夫自1950年开始培养的亲信人群。

  那时候斯大林还在世,赫鲁晓夫、米高扬、贝利亚的三驾马车集团还权力稳固。

  当时最跳的就是赫鲁晓夫了,他培养的乌克兰帮当时也是如日中天。勃列日涅夫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他提拔起来的。

  但是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赫鲁晓夫被踢出权力核心圈子。特别是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还把他丢到了犄角旮旯的位置去了,没权力没荣誉没职位。要不是斯大林临死前拉了一把赫鲁晓夫,让他回来主持一些对中国的工作,他就彻底废了。

  那两年,乌克兰帮就有一种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了。而这个时候勃列日涅夫抓住了机会,大量吸收这些人。虽然说没有完全吸收吧,但是勃列日涅夫的权力却是扩大了。

  勃列日涅夫集团的主张,或者是说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想要提高干部(自己)待遇,减少对干部的监管。让权力挣脱牢笼。

  同时一些人还在积极的想要恢复斯大林死前取消的干部终身制。

  这干部终身制事关干部的利益,所以很多干部或明或暗的都在支持这件事。

  现在勃列日涅夫一系的实力也很大。

  再就是克格勃势力的崛起,这个情报部门在元时空之中本就很强,在本时空之中因为共产运动发展的比元时空还好。

  所以他们达到了元时空之中更高的高度。

  而最后的一个小派,那就是赫鲁晓夫和他仅存的改革派。

  这帮人最少。因为改革派的诉求在一帮干部看来简直就是疯了。比如说要求每次中央委员环节,至少更换四分之一的成员来补充新鲜血液。

  不要让苏共中央永远是一批人而死气沉沉(甚至是权力阶级固化形成难以取出的强大贵族集团)。

  但是剩下的这帮还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真的是最死忠的一批了。或者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的很多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和他的出发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赫鲁晓夫很多时候最好是不要出发,这样对大家都好。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经历惨痛的【农业玉米大失败】和【工业改组大失败】这两件让他威望尽失的事情。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很多苏联老百姓,一提到赫鲁晓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主张引进的中国糖、菠萝、汽水、糖果等。

  再加上这次,他又不声不响的支持着中国搞出了网络。

  所以苏联内部出现了一种赫鲁晓夫是郁郁不得志的言论。他的抱负在苏联没有得到伸张,如果他当领导人可能是一个能和斯大林媲美的人物。

  果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发生之前才是最美的。

  所以苏联内部现在对于让赫鲁晓夫重返中央有些忌惮。

  新斯派秉持着斯大林的态度,赫鲁晓夫养老就好了,不要在进权力中央。不过新斯派的态度并不坚决。左摇右摆。

  克格勃集团则是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真正阻止赫鲁晓夫上位的则是老好人勃列日涅夫旗下的集团。

  因为他们要搞终身制,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派是天然的敌对。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已经没有办法进步了。必须要寻求外援。

  莫罗托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也是中国几次三番的帮他和新政府站台说话,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来稳定了苏联局势,才让他当好这好个领导人的。

  现在的新中国人,都不需要在公开场合声称什么。只需要在态度上表达一下,都能让赫鲁晓夫获得很大的能量。

  所以他来了,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找李锐的。因为这么多年中苏贸易,他和李锐的熟悉度最高。而且李锐还是中国重要的领导人。

  不过他也没想到李锐居然要结婚了。

  而且李锐还没怎么大操大办,就借用了科学院的食堂摆了几桌酒。之所以借用科学院的食堂,是因为这里的师傅烧菜手艺是北京一众食堂里最好的。

  而且这个地方也够安全,科学院的教授也不多,不会影响他们吃饭。

  以国家领导人的水准来说,李锐这样的结婚仪式可以说是很寒酸。

  不过寒酸归寒酸,赫鲁晓夫是来求人的。他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来之前并不知道李锐要结婚。所以没有准备礼物。

  但是没有关系,他现场弄也行。因为他在另一个方面准备了一个大礼。

  在赫鲁晓夫笑哈哈的和李锐敬酒的期间,他大笑的说道:“我现在恢复了对中贸易的职务,安德罗波夫同志回去主持克格勃工作。”

  “本来是想要等到正式商谈的时候再说。但是借着你的婚礼,我觉得我该送一份你最喜欢的大礼。今后三年,苏联对中的贸易采购清单,每年大概需要追加一百五十亿卢布!”

  赫鲁晓夫真的送了一份令人侧目的大礼。

第一百三十章 让他当鲶鱼

  赫鲁晓夫还真的是给李瑞的新婚以及新中国送了一份大礼。

  每年增加150亿卢布的贸易额度自然不全是从中国买东西。

  还有一部分是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其中包括中国现在一直都需求的矿石和石油。尤其是石油资源。在李锐规划的未来10年战略之中。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将会成倍的上升。

  而按照目前国内油田的开采速度以及新油田的发掘速度。

  这是不够的。而且说好了,中国向东边,苏联向西面。

  那么原时空之中向苏联贴补朝鲜石油的情况,苏联自然在本时空之中是不会做的。

  而朝鲜和日本都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国要搞东北亚一体化。那么就必然需要想办法给这两个盟国提供石油资源。朝鲜和日本可以用其他资源和工业品来换。

  但是中国自己的石油目前也是不够用的,也需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过来。

  所以说大哥不好当,就在于这里了。

  所以赫鲁晓夫的这份贸易清单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李锐大婚,主席聂帅等等这一些人可都是来了的。

  就算是没有办法全程吃完这个席,也是抽空过来参加一下,露个面。

  所以赫鲁晓夫送上这一份大礼,还当真是非常是时候。

  小半个中央的都来了。于是乎,本来应该是喝酒庆祝的喜宴。

  半路之间突然画风扭转。变成了中央开小会了。

  因为这不开小会都不行了。这么大的事儿呢。

  尤其是李锐和赫鲁晓夫接触了这么多次。也很清楚赫鲁晓夫的性格。

  这家伙多少是有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给你好处,必定是求回报的。

  从前他在主持中苏贸易的时候,虽然说中国确实占了不少便宜。

  但是他也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在这份贸易清单甩出来之后,李锐在简单的寒暄之后。直接对赫鲁晓夫问:“恭喜赫鲁晓夫同志了,你回来主持中苏贸易工作,我们中方是无比欢迎了。所以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吗?”

  问的很委婉。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赫鲁晓夫有些急切的说道:“确实是有需要中国同志帮忙的地方。”

  他就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虽然说他现在依靠着搞网络技术,这个盛望又重新拿回了主持中苏贸易工作的职位。但是距离他想要的进入中央还差得很远。

  希望中方这边能够帮他站个台。

  中方这边只要和莫洛托夫那一派打个招呼。那么莫洛托夫那边想必是会给个面子。放赫鲁晓夫一码的。

  因为新斯派那一边,原本对赫鲁晓夫重回中央这件事就没有说坚定的拒绝。

  最大的问题是在勃列日涅夫那一。这群守旧派是坚决抵制改革派上来的。

  而对于是不是要帮赫鲁晓夫同志站台?中央这边也是需要考虑一下。

  直接征用了科学院的小会议室。让人把婚宴上的菜摆上会议室,在里面主席和李锐他们边吃边聊。

  “关于苏联的问题,同志们。怎么看。”最先开口的是主席。

  现在他和聂帅正在权力交接。等到1965年农历新年结束之后。聂帅就要全面正式的当新中国的第2代核心领导人了。

  现在既然机会摆在面前,那么大家就趁这个机会把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在这个时候敲定。

  中苏外交关系是中国,也是苏联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彼此都是最大贸易伙伴。本时空中因为中国实力的强劲,现在中苏贸易所占的额度比原时空的比例还高。中苏的贸易额度占整个苏联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度的六成还要高。

  现在一二代核心领导人需要考虑未来10年和苏联的关系走向。

  莫洛托夫同志在任上也没有几年了。

  现在苏联下一代领导人到底是谁?其实大家也不是很有数。

  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勃列日涅夫。

  所以被主席拉着明年也要跟他一起退居二线的总理开口:“现在赫鲁晓夫同志来的时间点非常的巧合。他想要重回苏共中央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这些年赫鲁晓夫同志对苏联和中国都是有贡献的。但是他重回苏共中央的话。会不会对苏共中央下一届领导人的任命造成问题?”

  “这一点我们是不好说的。因为赫鲁晓夫同志在政治上和勃列日涅夫同志是有极大分歧的。而勃列日涅夫同志目前是苏共中央下一代呼声最高的领导人。很多苏联干部都支持勃列日涅日夫同志上台。”

  总理把现在苏共中央的矛盾摆在眼前跟大家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支持赫鲁晓夫同志回中央。会不会让苏联人觉得我们是一种站队。认为我们不支持勃列日涅夫。”

  因为事关苏联,所以总理在这外交举措上显得很谨慎。

  主席开口说:“勃列日涅夫同志在苏联的部分问题上我是不赞同的。比如说恢复干部终身制这件事。斯大林同志已经定下调子了。莫洛托夫同志这么多年来执行的也不错。现在重新说领导干部终身制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但是我知道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同志是支持这种说法的。我知道大家都是人人会有私心,这很正常。不过我们也要首先考虑,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先把解放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件事摆在前面。然后再去考虑我们个人的得失。”

  “那主席是支持赫鲁晓夫同志?”有人开口问道。

  主席思考一下,摇了摇头:“也不好说支持还是不支持。其实赫鲁晓夫同志有的想法,我也是不认同的。比如说他想要搞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改革。这不好,这太极端了。翻翻我们明朝的历史看看,那些将户籍制度固定死而造成的悲剧。必须是要给底层人民留下上升渠道的。”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