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8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飞行表演也不光光是给这些战士的父母们表演。

  同样也要给军营开放日来参观的民众们看。

  树立起年轻一代的自信心。

  来自于本市的一些幸运的中小学生们也会一起来观看。

  很多收到了这个通知的中小学生们得知可以去军营看飞机,还有机会摸到真枪,他们是真的很开心很激动。

  但是在他们激动和快乐的同时,老师们也非常淡定的告诉大家:“同学们,我们在军营里要多多观察。多多留意。因为在参观完军营之后,大家都要交一篇军营参观的观后感给我,大家说好不好啊~!”

第七十八章 过去的和未来的

  老师问写读后感好不好,那么同学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难道还能真的说不好吗?当然只能是说好咯。

  要是说不好,取消参观的机会那才亏呢。毕竟全市中小学那么多。又不是都有机会参加军营开放日。

  不过就是写个观后感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写也就写了。

  而且去军营参观写观后噶,可比春游写玩后感好写多了。毕竟中小学能组织的春游秋游什么的也就是本市的公园之类的。

  那地方大家都快去吐了,有好玩的都腻味了。尤其是每次都要写观后感,孩子们都快写吐了。

  就像是老师有的时候要布置一件好人好事或者是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作文,一个班上六十个人,五十个都在写怎么扶老奶奶过马路。

  哎,好孩子太多,老奶奶都不够用了。

  还好,这次不用老奶奶在路口固定刷新受罪了。

  受罪的对象有了新的人了。

  今年十四岁的蒋建国正很激动的准备着明天去军营的一切。

  “妈,我的那个军绿色水壶呢!”他正在找那个解放军同款的绿色扁水壶。这是他十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他的礼物。他可喜欢了。

  就像是十二岁的时候,他老爹去市场淘换到了一套儿童版的解放军军服,虽然说是没有肩章领章那些配件,但是蒋建国最喜欢这套衣服了。

  经常是穿这套衣服,只是可惜这两年长大了,这套衣服有些不合身了。

  不然他真的想要明天穿那一套衣服去军营。

  蒋建国的父母给他找来了他心爱的扁水壶。

  还有其他准备带去军营的东西。

  当然还有各种吃的。

  “哎呀,爸妈,老师说我们中午会再部队里面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吃饭,不用准备这么多吃的,又不是去春游。”蒋建国如此道。

  而他的父母则是白了他一眼:“你傻啊。这些不是给你吃的,你去部队参观了。不知道送些吃的给解放军啊。你还说你长大想当兵呢,一点觉悟都没有。”

  蒋建国的老爹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脑瓜子。觉得自己的儿子还真的是太笨了。连这个基本的东西都不懂。

  自己还挺聪明的,怎么生了个儿子都十四岁了。还是个傻乎乎的样子,连要带什么都搞不清楚。

  蒋建国被父母这么一说,到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这小子今天晚上到是兴奋的整晚睡不着了。

  和他一样的还有他的那些同学们。所以到了第二天早上,这群中学生们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没有睡好。

  不过这倒是无所谓,毕竟是中学生,身体还是抗造。

  不过这次去军营参观,大家带的大包小包还挺多的。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带东西。

  果然,基本上都是和蒋建国的父母一样。

  想着带的东西自家的孩子不吃,也可以在军营里分给军队里面的解放军吃,都当拥军了。

  只能说大家的情感都挺朴实的。

  而今天对于这些中小学生来说,也挺像是一场COSPLAY的。尤其是那些男生们,如果家里有军装的,就会把家里的军装穿上。

  不过因为是大型COSPLAY现场,所以也就不要指望大家穿的很整齐了。

  总之凸出一个什么都有。

  有的人穿着自己父辈的旧军装,五四式什么的。

  还有人来空军基地参观,穿的是陆军军服,或者是海军军服。当然还有迷彩等等。

  反正就是一个大杂烩啊。

  不过有穿军服的小伙子们都挺神气的。他们还互相比一比谁穿的军服帅。

  蒋建国今天没有军服,毕竟军服两年前买的已经小了,他站在一旁如同喽啰。只能暗自捏紧拳头了。他也只能暗暗的这群‘妖艳’的同学们拉开距离了。

  不过相比于这些小孩子的比较,向张祥这些老一辈的人则是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学生。

  他们今天和这些中小学生一起参加这军营最重要的开放日。看着这些‘争奇斗艳’的小朋友们,他们都快要笑得合不拢嘴了。

  毕竟这里年级大一些的都五十多甚至六十了。按照现照在这个年代中国人结婚生子的年龄,这里有的人都可以当这些孩子的爷爷了。

  就像是张祥就笑呵呵的对着桂花说道:“你看,这些孩子还真的是好玩。刚刚一个小孩叫我爷爷呢。”

  桂花也是满脸宠爱的看着一群小学生排队队牵手手的从自己面前走过。同时说道:“哎,咱们都要退休了,这一天到晚的闲的没事。原来我在街道上班,每天各种鸡毛蒜皮嫌烦人。现在没得那些鸡毛蒜皮,我浑身难受,你说我这人是不是贱呐。有退休工资拿,不用干活还不舒服。”

  张祥道:“等我退休了,我也不知道干啥啊。我休息的时候和他们下下棋钓钓鱼还挺好。但是要让我以后只能下棋钓鱼,我觉得日子是一点都没活头了。”

  “哎,老大都结婚了。这些年了,也没听他和小曹要个孩子。要是有个孩子,咱们带孙子也行啊。”桂花颇为感慨。

  “老大和老大媳妇都是大忙人,哪有时间啊。”张祥倒是打了个圆场。

  “他们只要生下来,我都能帮着带。养孙子的钱都不用他们出。”桂花是真的太闲了。这话都说出来了。

  张祥笑了笑,但是没有搭话,因为没法搭话。

  “算了,咱们还是去看表演吧。”张祥只能是转移话题了。

  不过还真别说,今天的军营开放日的表演还真的是要精彩的多。

  普通的军体拳、刺杀术之类的表演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已经足够精彩了。

  毕竟军队里百十人如一人的动作,在什么时代看来都是震撼的。再加上他们整齐划一的呐喊声。那就更加的有魄力了。

  不过真正让人能觉得震撼的还是要说飞行表演了。

  而给大家表演的,正是那些飞行学员们。

  初教六教练机上,张寿深呼吸了一口。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开飞机上天了。但现在的紧张感完全不逊色于自己第一次上天是那种紧促感。

  那种呼吸不过来的感觉。压在他的心里头有些难受。

  “张寿,怎么样。我看你脸色有些不对。”坐在教练位的教练看着张寿的表情,他宽慰道:“深呼吸,你平时飞的很好。今天要给父母汇报你的成果了。你看看观礼台上那些孩子,他们可都是把你当偶像呢。”

  “现在可不是你打退堂鼓的时候。”教练这个时候可不会说【你不舒服就先回去】这样的话。

  而张寿也是点点头:“我知道,教练。没事,刚刚心跳有点快,现在好了。我没事的。”

  “好,今天我相信你,你主飞。没有你救不回来的错误,我不会插手。你只要展现自己平时的训练结果就好了。”

  初教六,这款螺旋桨教练机当真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中国飞行员。

  歼—6、歼—7、歼—8,很多飞行员都是在这个型号的教练机上训练出自己的飞行技艺的。

  乃至于好几十年后,这款飞机还在生产。不仅仅是在中国民用市场成为很受欢迎的教练机。同时也远销海外,成为许多小国培训飞行员的首选。

  当引擎开始轰鸣,十六架初教六教练机在跑道末尾排队站齐。

  当场站指挥塔传来指令:“一切正常,批准起飞。”

  作为排头兵的张寿操纵着初教六开始在跑道上加速。

  嗡嗡嗡的引擎与螺旋桨转动声响彻场站。

  蒋建国那样的少年们捂着耳朵,双眼有神的盯着那蓝色涂装的初教六飞机。

  看着它在跑道上奔驰,速度越来越快。当引导轮一点点的离开地面,那些孩子们欢呼雀跃着:“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

  “好帅啊!”

  “真的飞起来了!我长大了也要当飞行员!”一名身穿儿童版型陆军军服脚上还穿着解放鞋的少年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而张祥和桂花知道第一个起飞的是他们的孩子张寿。因为张寿之前已经告诉了他们,自己飞机的编号。

  所以一直等着飞机起飞了,老俩口的双手都还紧紧的握着呢。他们可不是单纯的觉得孩子很帅,更重要的事担心孩子的安全。

  而排在张寿后面起飞的则是张达,这个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

  当他的飞机飞上天空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站了起来。两个才四十岁的中年人看起来和五十来岁的张祥和桂花一样老了。他们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流出了大颗大颗的泪水。

  “娃子真的飞起来了。娃他娘,他没骗我们呐!”老父亲双目全是泪。

  而老母亲则是一边笑着,一边哭着,她擦着眼泪:“儿出息了。咱们家的猪、驴没有白卖啊。当家的,你那些年起早贪黑还给人打短工换粮食,换钱的苦没白吃啊!儿成材了啊!”

  这俩老夫妻双手紧紧的窝在一起,两人都快哭成泪人了。

  张祥和桂花夫妻两人忍不住看着这俩口子。看着他们才四十岁就已经被摧残了更老了十岁的模样,张祥和桂花眼神中都是不忍。

第七十九章 所思所想

  当十六架初教六教练机在天空中飞舞的时候,地面上的人群都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掌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飞行表演,甚至于说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飞机。

  哪怕初教六的时速不过只有三百公里每小时,压根算不上什么速度快的飞机。就是在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空,它的速度也都是老爷车一样慢。

  但是这不改变普通人的激动。毕竟看的少啊,就是元时空的几十年后,全中国还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呢。

  不过张寿的父母对张达的父母到是多了一份关切,因为这对夫妻说的话是让张祥和桂花有些动容了。

  当时在大巴车上,这对夫妻就坐在张祥他们旁边的座位上。这两人怯怯的,在大巴车上其他人都谈天说地,说着自家孩子如何如何的时候,这俩人一直是一言不发的。

  所以其他的父母大概齐都通传了姓名,这对父母却是大家都不熟。

  张祥忍不住上前对着那对默默流泪的贵州夫妻开口道:“老弟,弟妹。你们应该都比我年少些,我托大这么叫你们。你们哭啥啊,孩子在天上飞的多好啊。你们要高兴啊,为了孩子的成就高兴啊。不要等会儿孩子下来了,看见父母哭成泪人了,他等会儿哭还是不哭啊。”

  张达的父母听到这话之后,纷纷点头,然后用手掌擦拭着自己的眼泪。

  “老哥,你说的对,要高兴要高兴啊!”

  俩夫妻擦干眼泪。

  张祥掏出香烟要散给这老弟:“来,老弟抽烟。”

  张祥散的是大前门的卷烟。五个孩子都大了,就连最小的张财都读大专了,现在这年代大专的学费是不需要家里出钱的,家里只要负担一点学生的生活费就好了。所以张祥的经济状况好多了。

  作为大师傅,又经历了几次工资上调,他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八九十小一百块的工资了。现在抽的烟也好了,出于健康考虑桂花和孩子们都不允许他抽那种没过滤嘴的卷烟了。

  这大前门是带过滤嘴的。一包要三毛钱。比没有过滤嘴的大前门贵了一毛钱。

  这老弟看着带过滤嘴的烟,连连摆手:“大哥,我……还是不抽了,不抽了。”

  “啊。你不会抽烟啊。”

  “不……也不是,你这烟太贵了。我抽的都是自家的卷烟。”

  “嗨,老弟抽烟就抽,跟我客气啥。咱们孩子是战友,咱们也就是兄弟。”

  张祥不由分说的将烟递到人手上,并且划着一根火柴给两人点上。

  这年头男人之间的熟络往往就是从一根烟一杯酒开始的。

  这下张祥也就和这对夫妻熟络了起来。男的名叫张顺,女的叫李英。都是在贵州土里刨食的农民。

  一根烟下去,张顺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我们是在村里的大队干活。不过我们那边地少,就算是分了地,又集中干活。一年也打不了多少粮食。”

  “家里养了猪,每次打猪草都是我婆娘走十里的山路去打的。我除了种田,平时还给人做木匠。我能打个家具,也能换些粮食和钱。”

  “要不然我也供不起张达读完小学去读中学了。我们那村里好多孩子连小学都没读完就下地干活了。”张顺说道这里颇为感慨。

  张祥疑问:“等等,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吗?现在国家不都在推行这个吗?小学都不读完,这行吗?”

  张顺抽着烟,眼神有些惆怅:“说是这说,上学不要钱。就交个课本费。可是课本费也是钱啊,一个学期五六块钱。有人舍不得。再说了,孩子十岁了还去上学,光是饭钱就是一笔不少的开销。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能下地当半个劳动力了。至少要把自己的口粮挣出来啊。”

  “我们村,和张达一起读书的孩子当时有三十个。就张达一个人读到了初中。当时全村都说我傻,花钱给他读书干啥。当时我也觉得我傻,给他读书干啥。就该让他跟我学木匠的。后来是他拿刀架在脖子上,说不让他读书他就去死。这才让他读书的。”

  “其实在我们村里,小孩不读书是常事,读书才是少事。女的就更加不读书了。要不是大队长拦着,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十八岁后才能嫁人。有的女的十五六就要嫁人了。”

  张祥听着张顺这么絮絮叨叨的聊着他们贵州山区里的事情,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些年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很快。快到张祥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死前可能可以看见世界共产主义大团结大胜利的那天呢。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