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些业务员如此想着。
而出了退楼部的张润却是气的哼哼的。但是他在退楼部受得气,怎么都比不上他接下来要受的气了。
因为就在他从退楼部出来之后,转过街角准备去下条街的点心店买点蛋挞当下午茶的时候。
他突然发现大街上有一个地方围满了人。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开业大酬宾之类的。毕竟一些糕饼店开业大酬宾买一送一的时候大家都会排队买糕饼。
他想着如果是糕饼店开业的话,他也要买点。
但是走进一看,他却气歪了鼻子。因为根本不是糕饼店开业,而是月星集团搞的爆改房的样板房!
来看的都是那些在乐安雅苑买了房子的房客。还有一些人在这些港人之间特别显眼。
那就是一些异色头发白色皮肤的外国人。
他们在香港市民之中显得尤为扎眼。
其中有个人张润还认识。那就是港英政府在香港的文化专员乔恩先生。
因为乔恩先生是自己小报的主要金主之一。现在自己的小报还能活下去,除了老板愿意投钱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每个月领取道一些来自英国政府的补助。
卖报纸的钱只能够维持报社运转成本和员工成本。报社的纯利润,其实是英国政府的拨款。每年能有十几万吧。这才是趋势着报社继续开下去的主要关系。
所以,张润看见乔恩先生,那就必须要和他打个招呼。
虽然不知道乔恩先生来这里是做什么公干的,但是自己必须要尽到礼数。
“乔恩先生,您好。”把自己收拾了一下,确认自己的衣服没有什么问题,张润急忙上千用英语和乔恩攀谈。
乔恩身边还有几个英国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这不妨碍张润对他们笑脸相迎的讨好。
他的笑容太灿烂和温暖美好了,周边的香港市民怕被这股子温暖灼伤,所以下意识的和他保持距离。
这倒是让乔恩和几个英国人周边的空隙大了起来。
乔恩看着和自己打招呼的张润,他用手指着张润,并且用指尖摇晃了半天:“你……你……你是……”
一副很费力思考的模样。
张润非常贴心的自我介绍道:“我是张润啊,我是阳报的主编。上次酒会的时候我还和您敬过酒呢。”
“哦。”乔恩好像是回想起张润这个人似的。至少他现在面带微笑的说道:“张润先生啊,你好啊。你的报纸文章我也看过,写的很好啊。我每个星期都会读一读你家的报纸呢。”
虽然说一个英国人,为什么会看中文报纸这件事很可疑,但是张润怎么会去思考这种可疑的地方呢?
他只是笑呵呵的回应着,觉得自己被乔恩先生看重了。
“乔恩先生,您来这里干嘛呢。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看的。这不是那个雷月星的集团搞的样板房吗。他们呐,肯定是和李嘉诚一样,搞出来骗人的。”
乔恩笑了:“你真的这么觉得的?那很好啊,你就要在报纸上狠狠的披露这些事情。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香港民众嘛。这是作为新闻媒体人的良心,不是吗?”
“当然!”张润被乔恩这么一说,整个人都充满了荣誉感。
瞧瞧!还是英国人懂什么叫做荣誉感,什么叫做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还好他们聊天都是用英语,附近的香港老百姓听不懂,不然还真不知道会不会挨打呢。
“还是要由英国政府来处理这个事情才是最好的啊。”张润来了这一句。
乔恩和他身后的英国人脸瞬间就掉了下来。不过乔恩毕竟是个老官僚了,他一会儿就恢复了脸色道:“诶,此言差矣。既然雷月星的集团愿意做,就做嘛。就是要搞好,不要让老百姓再次上当就好了。当然了,你作为媒体,要监督他们。”
“我今天也是来看看他们的情况的,看看我们一起监督他们如何?”
面对乔恩的邀请,张润瞬间挺起胸膛,神气威武的就像是刚吃了春药的太监一样。
如刚!如硬!如铁!
这当真是比打什么鸡血都有用啊。
而在这个样板房的内部,已经有多国设计师进去了,并且已经发出了阵阵赞叹。
第十六章 是魔法吧
来自日本的设计师朝比奈正在样板间里啧啧称奇。
日本也是一个地少人稠的国家。尤其是几个大城市,那更是人多到拥挤。
因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之类的大城市产生的虹吸效应很大。
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进行工作。
而这些在农村来城市工作的人,基本上是在城市里没有房子的。
所以现在日本的城市设计中,如何解决外来人口居住就是一个大问题。
同时考虑到这些人在城市有了工作赚了钱后,很大程度是要留在城市里买房生活的。
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满足接下来越来越多的购房需求了。
这就是日本大城市居住的痛点,在这一点上几乎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是一样的。
日本现在也已经开始大量的高层公寓楼的设计,以此来满足越来越多需要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的需求。
但是现在这年头,全世界的设计还没有达到一个巅峰。
包括日本在内,很多国家的建筑设计师还处在一种【为上层人士服务】的概念中。
就像是张润之前和赵不同吵架提到过的上海四大公寓,还有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之类的场所。
这些房屋的设计都是外国设计师,为了满足民国时期上海的资本家和官僚、买办阶级而设计的。
又如上海比较出名的建筑:石库门。上海的石库门和北京的大杂院一样,现在居住着很多不同的房客。
可是石库门在设计之初,都是相当于联排小别墅或者是复试小洋楼一样的设计。都只是为了一户或者两户家庭的居住而设计的。
这些能代表上海历史的文化的建筑中,很多时候都和平民老百姓无关。
老百姓只是住在弄堂里面的小砖房里,和石库门没有任何关系。更穷一点的,那就是沿着苏州河搭棚子住。
那些房子根本没有设计一说,只要能把人放进去住着,能遮风挡雨就好了。
因为建造房子是一个昂贵且费事的工程。民国时期同仁堂的少东修自家的宅子,前前后后花了七年,投入的银元大洋海了去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的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是对平民有一个天然壁垒存在的。
设计师们并不会去考虑平民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什么。
因为他们压根不针对平民去考虑设计。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面向平民开始设计建筑的时候,那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平民开始有钱了,向他们设计有利可图了。
不过这也是一种缓慢的发展。
而社会主义阵营中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房屋设计,其中有一部分是行政命令。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不管是哪个阵营,他们都还没有这么深耕。
现在朝比奈和他的同行们在样板房里左看看又看看。
他们不断的惊叹于中国同行的设计规划。
因为他们已经去看了没有规划前的样板房的模样了。整体就不太行,房间小小的,很逼仄不说,还无法形成好的空气流通。
就拿卖的很多的实际套内六十一(建筑面积八十平米)平米房型来说吧。
房型设计是三室一厅,但是按照原本的设计,是一定有一个房间只能当杂物间使用的,根本住不了人。最小的那个房间只有四平米大小罢了。
不过在中国设计师团队的设计之下,进门左手边是收纳鞋柜之类,右边是L形厨房。
而客厅做了升高了半级(约五厘米高度差)的设计,这样在空间上做了区分。也把室内外脱鞋的地方区分出来了。
同时客厅这里还预留以后安装折叠门的设计。因为厨房为了宽敞,所以没有专门做隔断。如果家庭做菜的油烟大,那就可以装一个折叠隔断门来隔断油烟。
而进入了客厅之后,那更是一个空间都不浪费。没有一条走廊,客厅为中心,三个房间分别错落开。甚至还设计了两个卫生间。
因为考虑到现在的家庭人口数量都多。所以两个卫生间几乎是必须的。
而且甚至还利用死角的空间做了一个收纳间。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所有家具尺寸都是正常的。
因为包括朝比奈在内的很多人都拿出卷尺来一点点的量了。
尤其是香港的老百姓们。他们之前就上了李嘉诚的当了。现在他们当然是更加的小心咯。
几乎每个人都带了皮尺过来,测量家具的尺寸。
“这个儿童房的床是一米一宽、两米长的。没有小啊。”
“这个房间的柜子是正常大小的啊。没有缩水诶!”
“哇,设计成这样了。这儿童房还能摆下两张床。还有两个小书桌。还能放柜子?!两个床还能两面落(有两个方向可以下床)?!”
“这个老人房的床也是正常的,一米八宽两米长的啊。”
“怎么这么大啊?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六十平米套内面积啊。是不是故意放大了啊?”
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自然会有人拿着尺子开始测量。
朝比奈就是其中一个,而他在测量完之后,确定了。
“套内的实际面积其实只有五十九点五平米,还小一点五平米。不过把那个飘窗算上就刚好了。确实没有放大。”
不仅仅是朝比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德国的设计师也是在那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中国的设计师是怪物吗?他们怎么能把空间利用率做到这个地步?!完全没有一点浪费。没有任何多余的动线空间。”
“走,去看看大一点的房型。”
如果说套内六十平米的房子做出三室一厅两卫就像是魔法一样。那么套内九十平米的房子,在中国内地设计师的安的排下,看着简直就是和豪宅一样。
四室一厅的设计轻轻松松,甚至客厅还有一种很宽松的感觉。大沙发上坐上六口人都没问题。
六十平米的三室一厅都能住下一对夫妻、一双儿女、两位老人了。
九十平米的房子,有一种住下八口人都可以的感觉啊。
朝比奈也好,还是其他国家的设计师也好,他们都有些呆了。
这些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是用了魔法吗?明明自己等人反复测量了,根本就没有变大啊。但是为什么看着就大了?为什么用起来就感觉大了?
是魔法吧?一定是用了空间魔法吧!
这些设计师发出了各种赞叹。
各国语言都有。
而那些香港市民,尤其是买了乐安雅苑一期的市民,就显的更加高兴了。
虽然说是花了一百二十平米的钱买了九十平米的房子,但是这三十平米的钱感觉也不亏啊,由专业的设计师做的设计和装修,自己等人怎么都做不出来的啊!
当然,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总是有人不高兴的。
比如说张润,比如说乔恩先生和他的英国团队,他们就很不高兴了。
第十七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
乔恩等人确实是很不高兴,因为中国的这个房子设计的有些过于的好了。
因为英国人是真的不想乐安雅苑项目成功。要是英国人没做成的事情,真的被中国人做成了,那岂不是打他们的脸?
虽然说英国人都是二皮脸,打他们几巴掌,他们也不一定觉得疼,但是这事儿丢面子啊。
你看看这里来了多少其他国家的人啊。有苏联来的,有日本来的,有德国来的,还有美国来的法国来的。更不用说,还有一些靠的比较近的东南亚国家的设计师过来参观学习。
这些人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他们的夸奖和称赞几乎是没有停过。从进样板房一直到出样板房,他们都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
苏联人不用说了,他们看了这样的设计之后觉得他们接下来的新城项目应该做一点改变。
之前主要是由苏联方面进行设计,然后由中国方面进行施工。
现在看来应该要改成中苏联合设计,然后再交给中国工人继续施工。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像朝比奈那样的日本设计师则是一个劲的不停的说斯国一。尤其是几个现在已经有精中倾向的年轻人。
这些因为赤军运动以及中国这些年在日本的宣传,开始对中国产生好感并且开始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年轻人们,他们不光会讲日语。这些人中国话也说得很溜。
他们就在这里不断的用中文夸赞的这些设计.
“这些设计可真厉害。”
“我们应该好好的向中国学习。不知道那位王传志先生是否收徒。”
“其实我觉得跟在李霞女士或者是姜明义先生身边学习也可以。他们在电视上表现出来的能力足够当我们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