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42章

作者:码字手痛

  现在周铁衣将太一玉碟拿出来,周母自然能够串连前因后果。

  “现在它叫做太一玉碟。”

  随着周铁衣的回答,玉碟之中灵性光辉涤荡,无数以神祇为核心的大道规则凭空浮现,直接在周母眼前显现,让这间屋内,阴阳变化,气象万千。

  周母顿了一下,周铁衣执掌这件绝世神器,那么之前很多事情都能够解释了,即使自己再阻碍他走神道,他终究走上了这条道路。

  不过到了这一步,周母也没有多言,而是拿起绝世神器,放在掌心参悟,当如同日冕的人道之火跳动,周母忍不住惊诧道,“人族始祖之火?”

  周铁衣颔首,也无怪周母惊讶,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一直宣扬的都是人道和神道对立。

  周铁衣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了周母一些问题,“母亲,神道在我眼中分为先天神道和人族神道。”

  “先天神道,出自荒古九神时代,应天命而生,掌万灵生死,万灵之中,人族为长,不甘先天神族奴役,因此破先天神道而自立,但当初即使是带着人族自立的五帝,实际上也受到神道道统影响,因此虽然荒古九神落败,但是神道却在人族之内潜伏发展,直到儒圣定下的禁令解除,神道开始二次兴盛,这就是人族神道。”

  “人族惧怕的是荒古九神复苏,人族失去万灵之长的地位,所以封禁神道,但实际上随着时代演化,现在流传在大夏之内的都多是人修行成神,他们是可以如道家,佛家之流被人族接纳的道统。”

  周母认真听完周铁衣的话,然后回答道,“你这话倒是和当初天一道主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他失败了,而我会成功。”

  周铁衣自信满满地说道。

  周母轻叹一声,重新将目光落在太一玉碟之上,她沉吟片刻,“这玉碟之中,虽然是人族神道,但本质上也还没有圆满,如今还是分为‘万神’和‘人道’两个部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我并没有让天下真正接受人族神道这个概念,只是自己弄出一个雏形来呢。”

  太一玉碟本来就没有圆满,任何绝世神兵出世,都象征着一种天地大运,太一玉碟象征着神道和人道的彻底融合,但是现在大夏的状况,根本不足以让周铁衣实现这种大运,所以太一玉碟不圆满,此时能够发挥的威能取决于继承当初炎人氏的人道之火,仍然属于顶尖二品之流,具有某些圣道的特性,但实质的力量上没有迈入一品。

  “那就应该推演出两种阵法。”

  周母没有好高骛远,“对于神道我了解不多,所以‘万神’这一套阵法你来推演,我倒是可以帮助你推演人道的部分,对了,你那件绝世神兵胚胎呢?”

  周铁衣将青赤白黑黄五枚棋子取出来,这五帝神将,虽然同样是绝世神兵胚胎,继承的是五帝气运,但是相比于人道之火继承的力量更少,加上当初出世的时候,周母主动压制这件神兵利器,不让其与天地交感,所以现在能够发挥的威能有限。

  “你本身就以五行阵作为入阵法之基,我寻思着在五行的基础上增加五帝人运变化,并且以五帝神念作为阵基,这阵法推演到最后一步,当能够镇压一品。”

  周铁衣在心中推演了一下,以人道五帝加上五行变化,象征着事物兴盛衰亡,同时以人道镇压天底下绝大多数的修行法门,确实能够做到镇压一品。

  将推演阵法的事情交给周母之后,周铁衣又进入到繁忙的公务当中,首先就是户部送来的请帖,即使夜色已经深了,但是外面的马车仍然在候着。

  周铁衣拿起请帖看了一下,然后登上户部的马车,径直往户部衙门而去。

  到了衙门内,虽然户部尚书石昌盛没有在门口迎接,但是也在花厅前的‘国泰民安’牌匾下迎接。

  周铁衣先笑着开玩笑道,“虽然本侯秉公为民,但普通官员也有休沐之日,我不过休息了一天一夜,这催促的请帖可是一道接着一道啊。”

  石昌盛知道周铁衣这是在嫌弃自己请帖连下了几道,虽然明面上是‘请’,但几乎与公函无疑了。

  “周侯这是能者多劳啊。”

  石昌盛先是捧了一下周铁衣,然后说具体的问题,“但是现在户部的状况您也是知道的,眼瞅着就要十二月了,但是现在户部仍然空缺着两千万两,周侯您再不出手,今年的年关恐就要出大乱子了……”

  说到这里,石昌盛抚摸了一下身上的官印,浩然正气封闭了整个花厅,用两人才能够听到的声音说道,“更何况西边的钱粮现在必须要先准备齐!”

  周铁衣转头,“已经有消息了吗?”

  这是之前朝廷就预料到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和今年大旱的原因,大夏西部偏远省道肯定要乱一乱。

  石昌盛看着花厅之中覆盖着皑皑白雪但仍然盛开着的牡丹奇品,这牡丹花是天后赏赐给各部衙门,本身就是入品灵物,所以能够扛得住冬雪。

  “朱门牡丹开,谁知边塞寒啊,这夏旱冬冷,又没有钱粮救济,流民已经成为定数,以前天下太平,拖一拖等待春暖花开,也可以慢慢救济,但现在神孽猖獗,有心人一挑拨,逼得朝廷只能够施展雷霆手段啊。”

  周铁衣看着白雪下红艳艳的牡丹花,轻叹了一声,“具体的信息我可以了解吗?”

  “这件事本来就要告知周侯,只不过周侯昨日闭关,无法宣召罢了。”

  石昌盛从乾坤袋中拿出隐秘的有着蜡印的函书,周铁衣展开看了一遍。

  大体就是诛神司上报,西部边塞府县聚集了大量流民,很多流民还是县衙主动送过去的,并且流民之间已经有西方佛国净土降世,弥勒佛普度众生的说法了。

  “陛下的意思呢?”

  石昌盛说道,“明年大旱基本上已经确定,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妖僧倒不想要和我们大夏开战,他们只要等着天时越发不利,就能够聚集更多的愚民,天时不在我等,所以我们却是不能够继续坐视他们壮大了,所以这部分军费一定要准备出来,用以平叛或者救济流民。”

  周铁衣点了点头,现在就算朝廷想要救济流民,实际上也已经来不及了,钱粮调动到百姓手中需要时间,更何况这中间还有佛教妖僧裹挟,所以在大夏看来,与其救济流民,倒不如破而后立。

  “初期军费八百万两。”

  周铁衣说了个数。

  “八百万两。”石昌盛声音提高,“这怎么够?”

  若只是一般的土匪,甚至是三品神祇作乱,大夏甚至不用调动军队,派诛神司带着上三品的修行者就能够解决。

  但是这西方极乐世界的妖僧据说上三品就有至少二十四人,还是大明宫主亲自验证了的,八百万两肯定不够填进去的。

  周铁衣冷笑道,“事情已经积重难返了,难道石大人还能够犁庭扫穴不成,如果石大人愿意亲自带兵犁庭扫穴,就算是三千万两我也能够给石大人凑齐!”

  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大夏圣上实际上八月份就知道了,但为什么拖到现在,就是因为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所以想要速度解决西方极乐世界,周铁衣根本不抱希望,这八百万两发下去是为了巩固西边的‘前线’驻防,同时尽量化解流民,不至于让西边完全糜烂。

  周铁衣走到花厅的一个案桌前,拿出一张纸,一杆笔,开始规划起来,“户部今年的亏空是两千万两?”

  石昌盛知道现在事关朝廷大事,也不在意之前周铁衣挤兑他的一句话,认真说道,“核算了几遍,亏空是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两。”

  周铁衣将这八百万两加上去,就是一共两千六百万两。

  他扒拉了一下,“诛神司账上出三百万两。”

  这部分钱是之前抄家天京富商和这几个月实行天京商税的成果,本来有近八百万两,不过当初周铁衣和大夏圣上蜜月期就承诺给大夏圣上修建奇观紫霄道宫,已经拨走了四百万两,剩下四百万两,周铁衣要为诛神司留一百万两,继续诛神司的改革,另外调取三百万两。

  “这三百万两不直接划归到户部,而是作为诛神司在西方诸省道剿灭妖僧寺庙的行动经费。”

  周铁衣说出这部分钱的花费去向,诛神司本来就有剿灭神道的职能,如今西方诸省道的佛教之乱刚好也在诛神司的平叛之中,先以小股力量将脓疮挑破再说。

  石昌盛张了张嘴,诛神司这笔钱本来就被周铁衣截留在诛神司内,同时之前一直作为大夏圣上修建紫霄道宫的小金库,如今能够动的人只有周铁衣,用来平叛西方佛教也说得过去,他微微颔首,另外拿出一支笔,在上面一勾,代表着儒家和圣上同意。

  周铁衣继续说道,“太行山那些世家也查抄了差不多五百万两,这部分钱同样调过去,三百万两作为军费开支,两百万两作为流民疏导。”

  在诛神司挑破脓疮之后,遇到诛神司无法处理的县府,就需要大军压境,这就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即使处理了之后,仍然需要安置流民。

  石昌盛提出了异议,“诛神司拨三百万两,军费也才拨三百万两,这恐怕不妥当吧。”

  周铁衣不答话,亲疏有别,诛神司如今改革初见成效,里面有大量他的嫡系,当然能够将钱拨到诛神司内最好。

  同时在战略上,这次冬季和佛教的战争以斩首行动为主,军队是守住主要阵线,不让局势溃烂,真正要大决战,远不是今年。

  石昌盛没有在上面画勾,等着拿到御书房内再商议。

  “天京各衙门的俸禄没有发放吧?”

  “这是自然。”

  石昌盛说道,“不过已经拖欠了三个月了,合计白银一千万两。”

  大夏以武立国,豢养门客流行,所以自然没有低薪养官的说法,反而是高薪养官,这一千万两仅仅只是俸禄,不算各种减税,修行物资和下面的孝敬。

  而周铁衣之前亲卫,即使是八品武者,月俸也不过才十两,而天京各部堂官的俸禄动则就是以百两计,因此在白银这一方面才能够在明面上养门客。

  周铁衣手指点了点,修行世界,既然让修行者来管理国家,那么管理成本奇高并不奇怪,幸好修行物资不受大旱的影响,不用我管,周铁衣在心中吐槽了一句。

  “这部分银子用中央银行银票发下去。”

第469章 债转股

  用中央银行银票发官员俸禄!

  石昌盛听到周铁衣给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眼前一亮。

  虽然现在中央银行银票因为股票交易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但是买到股票的仍然是少数,普通百姓之中流通并不广。

  现在官员用中央银票发放俸禄,一方面可以通过官员进一步扩散银票的使用,另外一方面官员们有着更灵通的消息面,他们拿到银票之后,如果不放心银票,大概率会第一时间购买股票,又进一步推高了现在的股价。

  这简直就是一鱼两吃啊。

  石昌盛总算明白,为什么当时周铁衣在小朝会的时候嘲讽自己没有将东西卖过两遍的经历了。

  虽然周铁衣此人甚是倨傲,但有能力的人倨傲一点大家的容忍度也很高。

  可惜……

  石昌盛在心中一叹,这终究不只是臣子倨傲的问题,而是圣道之争。

  石昌盛心中想法百转千回。

  周铁衣见石昌盛不回答,问道,“石尚书对此事有疑惑?”

  “周侯此言甚善!”

  石昌盛又在一千万两后面打了一个勾,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一千八百万两银子的空缺,剩下的八百万两顿时显得并不多了。

  周铁衣看了看剩下八百万两支出,又找石昌盛讨要了今年另外的审计,说道,“将这部分银子挪到此处。”

  今年还有一个大头支持是工部申报的六百万两,用于水利设施新建,以应对明年的旱灾问题,这部分钱本来在最早的计划中就已经有了来源,不过周铁衣腾挪了一下,准备将工部的支出用另外一种方法凑齐。

  周铁衣在银子之后写道,“发行一年期大夏铁路,水利债券八百万两,以兴修铁路,水利设施为抵押,发行一年期大夏钢铁债券八百万两,以明年铁引,铜引为抵押。”

  这一下子就是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石昌盛眼睛都瞪大了,这样一算,不仅可以解决今年的财政危局,甚至还有结余。

  不过石昌盛也知道其中风险,轻声说道,“股票卖得如此好,这债券恐怕不好卖啊,而且恐银贵物贱。”

  周铁衣微微一笑,石昌盛虽然没有学过现代经济学,但他干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也知道经济基本规律。

  他这句话中的不好卖包含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股票卖得这么火,收益这么高,大家为什么愿意去买收益更低的债券呢?

  第二个意思,虽然天京太平,但是今年的大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商税改革,大商人抄家,股票售卖,这些都已经将天京的银子收刮了三遍,如果银子继续减少,恐怕市场上使用白银不够,造成通货紧缩。

  周铁衣笑了笑,石昌盛担心的事情现代经济学都提出了解决方法,只不过没有真正经历过时代变革,石昌盛这种还活在收支平衡世界观中的户部尚书根本无法理解通货紧缩就是要靠政府大规模举债基建解决。

  况且市场上白银流通变少,刚好可以推动银票取代白银,这本身确实是一个举债游戏,但只要整个社会是在解放发展生产力,同时有充足的市场消化,那么这个举债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而现在大夏社会刚好符合这种情况,新的生产技术已经趋于完备,人民的消费欲望还处在极低的状态,只要两者相贯通,周铁衣自然就能够以国家的名义,从人民未来的财富之中借取钱财到现在来用,这何尝不是一种倒果为因呢?

  甚至他忍不住多想了一层,这部分钱不一定需要还,因果不是必须的,未来不一定需要还,只要能够打破中间的因果链条就行。

  想到这里,周铁衣周围出现道统异象,无数金色的财运如同滚滚烟尘,从四面八方向他汇聚,他如果愿意,自然可以以此立下新的商道,在这一世商道三品之上,更推高一两品。

  不过商道终究不是周铁衣要走的道途,这道统异象一闪而逝,周铁衣就脱离开来,将这道统留给有缘人。

  石昌盛也看到了这个异象,虽然周铁衣还没有解答他的疑惑,但既然道统已经显化,就说明周铁衣这个解决方案有实际可行性,因为道统本来就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周侯这是要在商道之上勇猛精进啊,恐怕用不了多久,商道也会成为上九流之一,到时候恐怕要称呼为上十流了。”

  石昌盛半是开玩笑般说道。

  周铁衣颔首道,“不怕石尚书笑话,我本来的志向就是当一富家翁,有美婢红袖添香,能高楼一掷千金。”

  这句话石昌盛是不信的。

  ······

  子时过后,宣法殿内掌灯。

  现在关于周铁衣的任何事情,信息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大夏圣上面前,更何况今天处理的还是关乎朝廷的财政大事。

  如今大夏圣上修道,已经几个月没有通知嫔妃侍寝,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政务。

  石昌盛从周铁衣那里得到方案,第一时间就隐秘送进宫中,不敢耽误分毫。

  大夏圣上面无表情地看完了周铁衣给的两千六百万两财政亏空弥补方案,然后又将这奏折递给天后,才黯然传阅。

  这时才抬起头,用幽幽放光的眸子看向石昌盛,“这些法子可行?”

  石昌盛恭敬地说道,“虽然不知道周铁衣如何让百姓愿意买债券,但他说出此话之后,臣感觉到商道道统异象,就说明此法可行。”

  “这些法子可有不妥之处?”

  大夏圣上并没有轻易放过石昌盛,继续问道。

  石昌盛犹豫了一下,“若说不妥之处,臣觉得他拨款准备西边战事恐失妥当。”

  大夏圣上挑了挑眉毛,终于露出笑容,“有何欠缺?”

  石昌盛咬牙说道,“军事之事,向来非户部能言。”

  他语意双关,一方面说自己只是户部尚书不该越权说军事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暗指周铁衣现在管着钱粮,就更不应该以钱粮来干涉前线军队的部属情况。

  都是活了千年的老狐狸啊。

上一篇:诡鼎/紫鼎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