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37章

作者:码字手痛

  董修德大惊失色,站起身来,“都如此关键时刻了,你怎么做出如此不智之事!”

  柯黯然一边取来三副碗筷,招呼送董修德一起来的盗家门客同坐,一边摸摸酒壶,看温的怎么样了。

  “如何不智?”

  董修德羞怒道,“我冒死来救你,你还要考校我吗!这龙鱼一是圣上所赐之物,杀之不祥,二是你这院落的风水之基,杀之自败气运!”

  柯黯然反笑道,“那这龙鱼能够救我性命吗?”

  董修德张了张嘴巴,确实,柯黯然要面对的风暴远不是一条四品龙鱼能够救场的,即使这龙鱼天赋再神异,此时也无济于事。

  柯黯然继续说道,“这鱼龙不能够救我性命,兄长和这位阁下却愿意冒着父命,天威来告知我大祸将至,所以我当以这条龙鱼款待两位。”

  旁边的盗家之人听后,心悦诚服起身,对柯黯然抱拳道,“之前听闻周侯买醉黄金楼已经是大夏一等一的风流之事,今日柯先生以龙鱼待我和少爷,当不逊分毫。”

  柯黯然摆了摆手,刚好酒已经温得差不多了,他给两人和自己倒了一杯酒,示意董修德先喝酒。

  一杯温酒下肚,伴着肥美的龙鱼,精气神在美味之中得到滋养,董修德也已经从惊怒之中回过神来,摇头叹息道,“所以当初我才喜欢与你做朋友,可惜我父亲……”

  说到这里,他再次长长一叹。

  柯黯然端起酒杯,自己也喝了一口,问道,“何事让你连夜冒险赶来。”

  董修德用尽量简短的话回道,“周铁衣上书墨石案卷宗,效法当初梅清臣故事,问罪圣上,只不过理由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你提出的《三才感应策》!”

  柯黯然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中,过了许久才放下来。

  他凝视着窗外的风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不变的道理,这话本来当我去说,我去冒犯天威,他帮我说了,倒是一件好事。”

  “这哪是好事,已经大祸临头了!”

  柯黯然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圣上看了这奏折,自然会暴怒,但暴怒之后呢?”

  董修德一时间语塞,这份奏折牵连周铁衣这个掌握圣力,同时掌握朝廷经济命脉,关乎前线军事的‘奸臣’,但又牵连司律,司民乃至于想要限制皇权的诸子百家,甚至连圣上才提拔起来的‘自己人’柯黯然也被牵连进来。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大家都逃不出去的局,无论大夏圣上有多愤怒,只要他想要继续修道,就需要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这是他选择的道统本身的缺陷。

  既然要承受天圣民之功,就要承担天圣民之过。

  次日,宫门刚开,柯黯然就进入宫中,和当初圣上荣宠周铁衣一样,如今柯黯然的荣宠更甚一筹。

  宣法殿中,已经搬居此处的大夏圣上听到太监禀报,柯黯然天色刚亮,就请求面见,他睁开眼睛,眼中的大日光辉忽暗忽明,似乎在寻找一个平衡点。

  “让他进来吧。”

  柯黯然进入宣法殿中,先拜道,“臣请罪。”

  不过没有等他彻底拜下来,周围的云气就上托,托住了柯黯然,大夏圣上一反常态露出笑容,“先是梅清臣请罪,而后是周铁衣请罪,如今连你也请罪,今年我大夏朝的忠臣倒是一个个罪责不断,显得朕治理无方了。”

  柯黯然虽然昨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大夏圣上说出这段话的时候,他轻叹道,果然,对于周铁衣要在墨石案上继续做文章,大夏圣上其实心中已经有预料,而且还早已经准备好了解决办法,所以才有了当初三卦之言,只不过自己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这卦象会映照得这么快。

  “坐。”

  大夏圣上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蒲团,柯黯然再次拱手一礼,坐了上去。

  “你早上急急忙忙赶来,是周铁衣又弄出了什么事情吧?”

  柯黯然将昨天发生的一切都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包括董修德背着董行书,连夜找自己,将消息通知给自己。

  旁边侍奉的苏洗笔屏住了呼吸,这已经与逼宫只差一步了,怪不得周铁衣在上面会写‘尚有一罪不敢直言’,因为这罪责是欺君之罪。

  大夏圣上听完之后,没有暴怒,而是对苏洗笔吩咐道,“你去将皇后,冯子宽叫来。”

  等苏洗笔离开,大夏圣上才开口问道,“你认为这是阴谋还是阳谋。”

  柯黯然拱手道,“他未动天京军权,落笔文书上有司律,司民两人签字,但唯独没有右将军的签字。”

  若这是逼宫之举,想要以圣上失德,所以天降警视,需要圣上退位让贤,那么周铁衣此时就应该和右将军府紧锣密鼓的联系起来。

  这种事情在周铁衣那个世界时常发生,所以天子极为猜忌臣下私联,一旦发现,格杀勿论,因为如果天下都不是自己的,那么天下好不好和天子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不同,从人族五帝建国开始,皇帝不仅是天下的所有者,同时也是天下无可置疑的强者。

  从五帝到圣皇再到大夏历代前任皇帝,在京师之地,掌握着绝对力量的皇帝无惧于任何的阴谋诡计。

  反倒是到了这一代大夏圣上,正是因为他想要修道长生,才需要面对这个以前皇权都没有面临过的问题。

  大夏圣上继续笑道,“所以这是阳谋啊,这件事从计划之初就放在所有人眼皮下,根本没有密谋的可能性,所以董行书和青空规才会落笔,他们担心朕成圣之后再无限制,可儒法两家却口口声声称圣皇时代乃是天下治世。”

  “现在朕倒是越发好奇当年的圣皇究竟是何物,圣皇又为何陨落了。”

  柯黯然微微屏息,没想到大夏圣上不仅想到了眼前之局,还联想到了成圣之后的事情。

  世人皆知圣皇寿五百余载,这对于世人而言已经是天寿了,但是对于一位圣人而言,这个寿命仍然过于短暂。

  儒圣,佛陀之所以寂灭,不是因为他们寿命到头,而是因为他们从圣位上跌落。

  当初儒圣,佛陀从圣位上跌落,是因为要应对神道的威胁,但是圣皇呢?

  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天下已经一统,人族彻底大兴,大炎朝存世五百年,为何一夕之间圣皇陨落,连带着整个大炎朝崩溃,进入了五百年的南北五朝乱世?

  这一件事恐怕只有儒家,道家,佛家最机密核心的人才知道原因,连大夏皇帝亦无从得知。

第460章 反对的兵家

  君臣谈话之间,外面太监禀报。

  “天后娘娘,到。”

  “内务总管冯子宽,到。”

  两人参拜之后,大夏圣上的目光先落在冯子宽身上,“中央银行的事情你了解了几成?”

  昨天司民府晚上儒家官员大量进出根本瞒不住人,虽然不知道里面具体谈了什么事情,但是今天一早柯黯然觐见,圣上召集自己和天后两人,此时又问中央银行的事情,冯子宽立马反应过来周铁衣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回禀圣上,奴婢了解的事情都一五一十上报,除此之外,不敢有私藏。”

  冯子宽连忙跪了下来,他取巧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好在他最近小心谨慎,每天做了什么,和周铁衣说了什么,都写了一个报告交给圣上,不论圣上看没有看,但至少是留下了痕迹。

  因此现在面对圣上这个送命题,他才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答案,这就是工作留痕的作用,特别是在里外不是人的时候。

  大夏圣上轻笑一声,重新问道,“那此时将交易所和商会交给你,你能够处理大夏商会虚开银票的事情吗?”

  现在处理周铁衣,最大的问题就是引起交易所的恐慌,从而让才发行的股票牵连中央银行银票,再通过中央银行银票,牵连天京商会的银票,让众多商会虚开的银票提前暴雷!

  很多事情不怕亏空,就怕查账,周铁衣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交易所不仅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税收,同时还埋下一颗巨大的雷的时候,趁机逼宫大夏圣上。

  这比当初梅清臣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要实际得多,毕竟当初梅清臣跪在午门外,只是让大夏圣上颜面难堪。

  但如今周铁衣跪在午门外,才建立起来的交易所,涉及大量银票发行的商会,连同今年户部的年关审计一样都过不下去。

  冯子宽头立马磕得咚咚响,“圣上以重任交予奴婢,奴婢本当万死不辞,但这重任关乎我大夏社稷,奴婢就算有两个脑袋也不敢欺瞒圣上,奴婢最近也和户部的官员们谈论了此事,但尚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后面的问题。”

  冯子宽回答之后,天后忽然插话道,“此事我倒是有一些想法,只不过现在却动不得周铁衣。”

  “为何?”

  大夏圣上无悲无喜说道。

  “民意。”

  天后回答道,“现在交易所火爆,从商会到交易所,甚至到购买股票的大商人,百姓们都是基于相信周铁衣的能力,此时贸然更换周铁衣,须得换一人上去主持,此人还需在民意上压过周铁衣……”

  大夏圣上忽然打断道,“那皇后你呢?”

  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冯子宽和柯黯然屏住了呼吸。

  柯黯然心道果然如此,怪不得当初那象部小吏奉上卦象,会有圣上水火未济之卦,会有天后乾上乾下之卦。

  虽然通过兵冢事变,天后获得垂帘听政之权,但是获得了垂帘听政之权后,天后却越发小心谨慎起来,不仅将原本御书房批阅奏折的权力交回给圣上,甚至就算是上朝,也仅仅只是坐观旁听,除非圣上开口问及,或者需要她居中调和,不然轻易不会开玉口。

  而今日大夏圣上提起将交易所乃至大夏中央银行的事情交给天后主持,那就是在垂帘听政这个形式上之后,彻底将一部分外权交给天后。

  如果天后要掌握中央银行,必然就有接见外臣的权利。

  这一次天后没有推辞礼让,而是起身,对着大夏圣上行大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请陛下授我接见外臣之权。”

  十一月十七日,朝会。

  金銮殿上,圣上,天后高升御座,百官参拜。

  只不过这次没有等百官参知政事,大夏圣上少有地先开口道,“周卿,墨石案的奏折朕已经看了,不过你在奏折之中说尚有一事不敢直言,不知道是何事?”

  周铁衣出列,“回禀圣上,此事源自于当初李剑湖所告御状,此为天京彻查墨石一事起端,自然以此为终,需要圣上亲裁。”

  在场众人的思绪顿时被拉回了几个月前,当时周铁衣在诛神司内当着天京百姓的面审理李剑湖御状一事。

  李剑湖先是被浩然正气反噬,但最后守住本心,熄灭了自燃的浩然正气,同时提出了新的状告之事。

  从吴家贪墨矿工葬身钱,到何家纵容吴家,再到周铁衣与儒家党争为祸,最后是大夏圣上察而不止,从下往上,整个大夏官场都被告了个遍。

  而后周铁衣,儒家,法家三人下去查案,最后上呈的墨石案案宗,从下到上的牵扯官员或轻或重,都有判罚,唯独一人,案宗之上不敢提及,那就是当今圣上。

  右将军尉迟破军神色一变,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却觉得周铁衣所言不妥!”

  满朝文武此时已经反应过来,大家对于如今朝廷兵家之长的右将军忽然掺和进来这件事并不奇怪,兵家历来就是事急从权。

  原本墨石案牵扯最多的就是兵家,大夏圣上和周铁衣之前的博弈之中,大夏圣上已经愿意轻轻落下,同时周铁衣也开始解决今年财政亏空,眼见着兵家转危为安,还可以凭借周铁衣的经济手段,获得更多的钱财应对前线的战事。

  兵家此时当然不愿意再节外生枝,无论李剑湖最后那状告大夏圣上纵容党争之罪这柄利剑会伤到周铁衣,还是大夏圣上,对于现在前线战事都是有害无益。

  尉迟破军转头,凶狠地看了周铁衣一眼,然后继续说道,“那李剑湖本就是黄髫小儿,稚气未干,虽然勇气可嘉,为父请命,但国朝重事,非唯对错之争,墨石一案,起于朝廷诸臣不察,祸及百姓,此已是定论,圣上仁厚,已有判决,焉可再言,以乱朝纲!”

  周铁衣对于尉迟破军的阻拦并不奇怪,在状告圣上,想要以此事为圣上形成桎梏这件事上,儒家,法家自己这些对头反而会坐看自己和圣上相争,反倒是兵家自己的娘家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再起争端。

  所以这件事周铁衣根本就没有想过和兵家沟通,只要他开口,那么这案宗还没有送上去,就一定会被兵家拦下来。

  大夏圣上轻声一笑,看向周铁衣,“老将军之言,周卿以为如何?”

第461章 明己诏

  丹陛之上,成功入道的大夏圣上虽然在笑着,但是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到一股隔绝于天地众生的疏离感。

  就像柯黯然这位近侍的感受一样,以天圣民三才作为道统的根基之后,大夏圣上变得越发非人起来,虽然脸上还有喜怒哀乐,但是这种喜怒哀乐更像是带着一张面具,表现出一个人的模样。

  但实际上,那面具下面人的表情和如今在天京各大书院树立起的圣人之像一样,看似悲悯苍生,实则冷眼旁观。

  这样让此时大夏圣上的处事手段和之前大相径庭,之前大夏圣上还会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事情有明显的偏好,但如今,以冷眼旁观看待世人的大夏圣上只会寻求最有利于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他作为圣上的威严也在所不惜。

  而这也是如今大夏圣上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看似周铁衣为民请命,掌握着民意,但天下最大的民意仍然是大一统的皇权,百姓们仍然相信圣皇治世。

  所以无论周铁衣掀起多么大的风浪,大夏圣上只要不出昏招,他稍微退一步,就会让周铁衣骑虎难下,在诸子百家和天下百姓眼中,从能臣向着佞臣转变,那么之前无论多大的功绩,都会显得居心叵测。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中,只要没有绝对的势力掀桌,那么皇权就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当初周铁衣和大明宫主对弈一样,无论他使了多少手段,在这个棋局的规则之中,周铁衣就不可能胜过两百年未尝一败的大明宫主。

  既然结局已经定了,那么棋下在四角星位还是天元,结果其实都没有变化。

  所以这棋局一开始,周铁衣就笃定自己是不胜之局。

  不胜之局,但却并不意味着自己是必输之局。

  因为自己不胜,却可以引导对方犯错,只要对方犯错,那么对方也赢不了这局棋。

  皇权在这个圣人不出的时代依旧是至高无上,是民心所向,就像是手持不破之盾和不败之矛一样。

  而能够让对方犯错的,就只有皇权本身,只有以子之盾,攻子之矛,才能够让大夏圣上真正露出破绽。

  这也一直是周铁衣在引导的。

  从上书乾坤二策,再到梦见紫霄道宫,周铁衣怎么可能预料不到天人感应理论。

  就算没有柯黯然出现,在合适的时机,周铁衣也会启发另外一个人提出天人感应理论。

  不过这个世界的天人感应理论和前世终究还是有区别。

  前世董仲舒之时,天人感应的核心是君权神授,给君权以绝对的合法性,形成一个大一统意志,再通过影响君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王朝奠定基础。

  最后儒家掌握着天人感应的释经权,从而起到约束君权的作用。

  可惜很多东西都是想得很美好。

  即使是董仲舒这位儒家能人,在想要用‘天人感应,帝王失德,降下灾祸’来约束汉武帝的时候,仍然被汉武帝贬入死牢,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终其一生,不再言汉朝天人祸事。

  而这个世界的天圣民三才感应策和天人感应看似相似,却又有截然不同的道理。

  首先这个世界神道被皇权定义为恶,所以即使从历史上来看,这个世界的五帝是真正意义上的君权神授,但仍然被否定了,甚至提都不能够提及。

  其次,因为有道统的原因,所以修行者们都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来自于众生,无法单独存在,理所当然的,天圣民三才策里面,圣皇之权并非来自于天,而是君权民授,同时民作为君父之子,不能够言君父之过,所以借天来警视。

上一篇:诡鼎/紫鼎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