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码字手痛
胡文郎沉吟片刻,而后笑道,“那这乐子一定很有趣。”
督查院中,梅俊苍看了一眼在外面凉亭看报的胡文郎,他转头看向自己面前的《墨者报》,读了一遍,他沉吟片刻,取出一份奏折,开始书写,片刻之后就写好了一本奏疏。
《论报纸弊端疏》。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丹桂飘香。
当夕阳偏转,玉京山已经能够看到月影的时候,皇宫内就会有礼官出宫门,邀请佛道两家修士入宫赏月。
这是从太祖时期留下的制度。
中秋象征着家人团圆,所以一般这个时候,皇帝即使十分宠爱重臣,也会让重臣留在家中与家人团圆,没必要到宫里面来祝贺。
反倒是僧道,因为出家,是世外修行之人,和皇帝一样是‘孤家寡人’,所以太祖不忍其独过中秋,八月十五的时候,就会要求玉京山有名的僧道进宫,一起用宴。
月过中天,宴饮正酣,大夏圣上举杯对左右僧道笑着说道,“两位可有诗赋,一同咏月?”
右边的大和尚笑着刚想要起身,左边的大明宫主故意在对方半起身的时候抢先开口道,“和尚懂什么诗赋,倒是贫道有一文章,可以咏日月,愿献与圣上。”
左右侍从微微一愣。
这话有点耳熟啊?
大明宫主,这文章该不会又不是你写的吧?
大夏圣上笑道,“咏日月的文章啊……”
他笑声绵长,意味不明,问道,“是朕的爱卿千里之外托宫主进献的吗?”
大夏圣上旁边的天后面无表情。
天后下方的太子李灿露出笑意,四皇子李静眉头微皱,七皇子李昊举杯喝酒,微微摇头。
若周铁衣真的以为能够凭借诗词,再次赢得大夏圣上‘回心转意’,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是,是另外一人托贫道进献。”
大明宫主回答道。
他这个回答出于意料,让大夏圣上都微微错愕,“喔?谁的文章?”
“青衣儒生柯黯然。”
大夏圣上示意伴读大太监苏洗笔将文章呈上来,接过文章之后,就着圆满的月光,大夏圣上开始读起来。
因为是一片长长的策论,柯黯然引经据典的功夫又远在周铁衣之上,内容也更加敏感,弯弯绕绕半天。
等大夏圣上读完,天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圣上惊喜和怒意交织。
这种奇特的表情,即使是周铁衣上奏文章也从来没有过。
大夏圣上当然应该惊喜和怒意交织。
他没想到有人居然敢这么大胆,当着他这位大夏皇帝的面提神道修行之法,但他也没想到对方居然是建议自己修行神道。
在天为道尊,降世为帝王。
百姓口诵道尊,即诵圣上。
贯通儒道神三才,《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这确实是咏日月的文章……
大夏圣上一脸纠结,他应该诛杀柯黯然九族呢,还是应该对他大加封赏?
一时间大夏圣上也拿不定主意,或者说现在的朝政局势还没有到他推动《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的时候,他的修行也没有到。
“道统啊……”
大夏圣上在心中无声叹息了一声,而后他将文章合上,轻声说了句,“好文章。”
而后大夏圣上就没有再说话了。
这番古怪的行为顿时让周围宴会的众人更感觉奇怪了,既然是好文章,大夏圣上为什么不让人读出来,不仅不让人读出来,甚至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赏赐。
那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不少人都看向大明宫主,或许现在天下只有三个人知道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了。
柯黯然,大明宫主,大夏圣上。
这就更有意思了,这么好的文章,大家都想要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不过大夏圣上合上文章之后,仿佛故意略过此事,他看向下方的舞姬,乐师笑道,“奏乐,起舞。”
······
经过秋雨之后,玉京山澄澈如洗,早晨的凉风伴随着报童的叫卖声传得老远,一位位朱紫官吏们若是有早朝,习惯性的会购买几份报纸,要么在去朝堂的路上看,要么下了朝会第一时间看。
不过今天早朝会格外的热闹。
一辆墨家的马车刚刚停好,工部侍郎墨渠就双眼发红,如同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一样冲向等候上朝的官吏中。
“贾源长!”
墨渠怒喝一声,他伸出手掌,就要抓向贾源长的衣领,他知道轻重,所以没有动用修行手段,而是像凡人一样拉扯斗殴。
而墨家四品‘任侠’,能够借助强力扶助弱小,自然也能够让自身肉体拥有如同自己的机关造物一样恐怖的怪力。
贾源长丝毫不惧,也不还手,就是冷笑不已。
他既然敢写那篇文章,就不怕在这里被打死,被打死了,反倒说明他墨家和周铁衣做贼心虚!
“肃静!”
周铁戈眼疾手快,作为羽林军副都统,他本来就有监管百官上朝礼仪的职能,伸出手掌,握紧拳头,如同长枪,打开墨渠要抓向贾源长的手掌。
两道力量在白玉广场之上发出巨物冲撞般的声音,周铁戈看了一眼得意的贾源长,对着墨渠语重心长地说道,“墨侍郎,你为何御前失仪?”
墨渠平息心中怒火,“此人狡诈言事,欺君罔上,我一时冲动。”
周铁戈自然知道今天《醒世报》上那篇文章结合自己弟弟《论财货》的杀伤力有多大,他暂时看不清楚局势究竟怎么变化,所以只能够静观其变,于是面无表情地说道,“御前失仪,我会禀告圣上,至于你说贾主事欺君罔上,那自当是朝会再说。”
一位位官员们神色各异,看到眼前局势变化。
他们或是高兴,或是担忧,明白今天的朝会又是一场新的风暴。
第362章 柯黯然自荐
晨钟敲响,朱门洞开,一位位朱紫衣顺着白玉拱桥,穿过宫楼玉宇,金銮殿中的金砖澄澈如镜。
在羽林卫的引导下,百官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随后大太监唱喏,羽扇仪仗之下,大夏圣上和天后登上御座,珠帘垂下,百官山呼万岁。
礼毕。
因为昨天是中秋佳节,所以一般八月十六的朝会上,大家也同样会先说一些吉祥话。
首先是各地上奏的贺表,而后是羽林卫禀告在外等候传召的地方官员,大夏圣上一一准许觐见。
而后今天朝会正式开始,到了议事阶段,墨渠就率先出列,“陛下,臣有事奏。”
百官们看向出列的墨渠。
知道墨渠要说什么的贾源长报以冷笑,并没有要阻止的意思。
因为他那篇文章一出,今天墨家说什么都是错的,墨渠之所以这么激动,除了对写文章的自己恨之入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
如果贾源长今天和墨渠在外面真的大打出手,甚至动用了修行手段,那么墨渠甚至敢今天在正午门前纠结墨家官吏和儒家官吏打一场,到时候就是墨家和儒家的学说道统之争。
虽然问题也很大,但至少比墨家想要‘天下人都服十二章’的问题小多了。
所以今天在外面,贾源长知道自己写了这篇文章,就做好了今天在正午门前被墨家出手打死的准备。
只要他不还手,墨家出手打死他,就不是道统之争,而是墨家做贼心虚!
所以看到贾源长没有还手,周铁戈就第一时间冲上去阻拦,墨渠也顺势退了下来。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墨渠仍然不死心,这件事已经无法敷衍过,索性就只能够先参一本儒家居心叵测了。
御座之上,大夏圣上旒冕珠帘垂下,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说。”
墨渠整理了一下思路,“今日儒家《醒世报》上,贾源长公然发表欺君之论,请陛下惩处!”
大夏圣上看向贾源长,“你有话要辩解吗?”
贾源长出列,拱手道,“墨大人既然说我发表欺君之论,不如将我说了什么欺君之论说出来,让大家听听,理不辨不明,何必藏头露尾!”
墨渠脸色涨红,贾源长就是笃定这句话不能够从他们墨家口中说出来!
周家朝堂之首,刑部侍郎长孙丹思忖了一息,越众而出,拱手道,“此大逆不道之言非我等臣子可以言,墨侍郎一向忠心为国,说不出这番话,臣倒是带了一份《醒世报》,请圣上御覧。”
“传上来。”
当报纸放在玉案之上,无论大夏圣上是否在早朝之前读过这份报纸,他都像是第一次读一样,看向贾源长的文章。
金銮殿上一片沉寂,大部分官员都准备好迎接圣上的雷霆之怒。
不少其他诸家的官员甚至略微抱怨起儒家和墨家来,好好的众正盈朝,天下太平,你们搞得这么难看干嘛。
这上面的欺君之言很直白,比梅清臣,李剑湖的欺君之言都要直白,不过大夏圣上读完,只是哂笑了一声,而后看向百官,“诸位爱卿,若天下人都想要服十二章,该如何治理天下?”
百官们听到这话,一片乌泱泱地跪倒在地上,唯有寥寥十几人站立,其中有三司,有儒家,有墨家的官员。
大夏圣上看向司民,“董爱卿,你作为司民,下理天下百姓,你来说,该如何治理天下?”
他这句话隐没了主语,没有说他该如何治理天下,而是问‘该如何治理天下’,那么就是要看百官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他们心目中,倘若真的有人想要让天下人都服十二章,那么他们就会说一个方法出来。
所以这个方法无论是对是错,都不能够说。
而且大夏圣上先问的董行书,而非问墨渠,就是因为他知道,虽然这篇‘天下人服十二章’的文章看上去是为了抨击周铁衣,田父的《论财货》,但本质上还是董行书为首的儒家对于他皇权的一次试探。
这个过程中曲解的意思他不懂吗?
他懂,他知道儒家曲解这意思,就是想要用这柄剑伤到他,让他迁怒周铁衣,所以现在他就直接将剑丢给儒家,让他们来答,你们究竟曲解到什么程度。
这和他当初面对梅俊苍上书的《君父无过论》,问梅俊苍‘为什么现在才上呈文章’是一个道理。
大夏圣上需要让下面人明白,他还没有昏庸看不清朝政,知道什么是党争,知道党争为什么牵扯到他。
他现在要问大臣,为什么你们的党争要牵扯到他。
这个问题比两人讨论的事情本身更重要。
因为这是臣权对于君权真正的试探和利用。
相反所谓的让天下人都服十二章,大家都知道这是危言耸听之举,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但却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上次梅俊苍答得很好,答非所问,但却又回答了问题,所以受了大赏。
董行书手持笏板,拱手道,“陛下,自圣人降世,及圣皇五百年之盛世,五朝五百年之乱世,臣从未听闻过有天下人服十二章的道理,因此天下人服十二章不足以治世。”
百官们即使跪着,也微微颔首,董行书这话答得不错。
从圣人降世到如今大夏,中间那么久的时间,天下人经历过真正的盛世,也经历过真正的乱世,但无论是被赞颂的盛世还是被厌恶的乱世,都没有天下人服十二章的道理,所以这个道理从根本上就不成立,也不用讨论这个不成立的道理下该如何治世了。
大夏圣上看向贾源长,“听到你们儒家魁首说什么了吗?这天下没有让百姓服十二章的道理,你写这篇文章,是何道理?”
贾源长拱手道,“臣也反对天下人服十二章这个道理,所以写这篇文章的道理,是怕有人的歪理邪说,传之天下,祸乱民心,以至于圣上再无法教谕百姓!”
大夏圣上看向贾源长,“是何歪理邪说?”
贾源长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份《墨者报》。
大太监上呈到御座之上,大夏圣上也像是第一次看一样,看了一遍上面的《论财货》,当看到那句‘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的时候,他眼睛微微眯起来。
平心而论,这句话不能够算是大错,结合周铁衣所作所为,这是一个能臣的施政理念,如果连施政理念都没有,那么也不能够称之为能臣。
但是这句话本身肯定了人的欲望,周铁衣不仅还不以为耻,反而在《论财货》里面大加赞赏,说天下之学皆不如他所学。
这句话肯定得罪了天下学派。
放在以前,这种绝对的孤臣,大夏圣上肯定要重用,这也是他之前几个月重用周铁衣,甚至破格提拔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要考虑周铁衣施政于百姓,还要考虑周铁衣那恐怖的天赋!
如果仅仅只是修武的天赋,再高大夏圣上都会一笑而过,但现在是什么?
是争道统的天赋!
有了道统,就有了成圣之基。
以周铁衣的天赋,以周铁衣这番理论道统为根基,有成圣的可能吗?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