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268章

作者:码字手痛

  既然周铁衣这么说了,管事连忙说道,“是,回禀周侯,两座高炉每座能够产生铁500吨。”

  管事说完,在场人顿时明白周铁衣为什么要用吨了。

  一百万斤和五百吨虽然等重,但是听起来就是两回事。

  一下子就感觉五百吨好少。

  连管事自己说出来的时候,都有种我自己好像没有尽力的感觉。

  在场官员们若有所思看向周铁衣,心中轻叹一声,学到了,不愧是在天京能够弄权的周侯,仅仅只是这个小手段,就足够大家学了。

  周铁衣继续笑道,“这炉子每座能够生产500吨,但是你们每年没有生产到1000吨吧?”

  管事露出苦笑,知道周铁衣既然提出来了,那么这件事就瞒不过周铁衣,说道,“周侯明鉴。”

  他犹豫了一下,看向周围的官吏,似乎犹豫有些话该不该说。

  周铁衣笑道,“我来此地,不是来伸张正义的,是来解决问题的,这一点我早已经声明过了,吴家我都可以留到现在,是因为问题不完全出自他们身上,解决一个吴家,我离开后还有新的‘吴家’,但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至少我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让大家共同进步,但若是因为你们欺上瞒下,导致我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就只能够解决制造问题的人了,诸位懂我的意思吧?”

  周铁衣这段话很绕口,在场官吏们听后,认真思考了片刻,心里对比了周铁衣来山铜府的种种行为。

  果然,周侯的行为都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他们略微看向周铁衣身边跟着的李剑湖等三人,只见这三位到天京告状的人听了周铁衣的话,也没有露出什么过激反应,反而露出深思之色。

  大家不得不在心里再次感叹道,周侯真的是高啊。

  判案子能够判得让原告和被告都无话可说,这手段大家又得多学!

  “周侯让你说什么,你就赶紧说!”

  一位官吏咳嗽一声,而后对周侯拱手道,“周侯,下官僭越了。”

  周铁衣看了眼这位官吏,他大概明白这座生铁厂背后是谁了。

  不过他笑了笑,说道,“无妨,下面的人事情考虑得多一些是好事,只不过别自作聪明就好。”

  周铁衣虽然是笑着说的,但那位生铁厂的管事额头冒汗,连忙拱手低头说道,“回禀周侯,各地的铁厂产铁,一般都是本地消化,铁不像盐一样,是百姓们必须用的,这一点上,甚至连茶都比不上,也不像墨石一样珍贵,但是铁又是个笨重物,从我们太行山运出去,这人马拉行,少说也得翻两倍才有得赚,所以还不如他们本地产的劣质和贵价铁。”

  “那铁引呢?”

  周铁衣问道。

  他这个问题直指关键。

  这位主事下意识犹豫了一息,然后叹息道,“铁引如今是勒紧我们的绳索。”

  “如何说?”

  “铁引本来是商人们买卖铁的凭据,但军队,工部要用铁,就直接让有铁引的商人们来我们这里买,而他们拿着铁引,就像是尚方宝剑一样,不仅吃了兵部和工部的钱,还压我们这里的价格,从我们这里要回扣,最后向上面推脱太行山铁质量好,但运输贵,所以报给兵部和工部的价格可以达到我们产价的三倍到五倍,这叫‘两头吃’,而我们下面如果不愿意,那么以后整个铁厂的铁别想要卖出去一斤!”

  “我们的铁运出去贵,也有铁引的一份‘功劳’!”

  说完这句话之后,主事浑身有些瘫软,甚至想要跪下来。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说了这句话,究竟得罪了多少大人物,但是他不说,恐怕就得罪了眼前的周侯。

  李剑湖一愣。

  他真的没想到就在自己身边的铁厂居然每年会有这么多银子的贪污,与之相比,自己父亲的葬身钱真的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他们怎么敢连工部和军队的银子都敢贪?

  李剑湖明显感觉到周围的空气沉闷了下来,连周围虫鸣声都安静了,只有诸位官员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周铁衣听了之后没有勃然变色,神色正常。

  这里面其实他也是参与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参与了。

  就比如他让东南商会去买生铁,那么这些生铁中有多少是用铁引‘逼’出来的呢?

  周铁衣认真思考了一下。

  这个问题的核心有两点。

  第一点自然是铁引制度。

  这个制度肯定不能够继续实行,需要废除,不废除根本无法为接下来的工业化铺路。

  先进的技术要和先进的生产制度相匹配,才能够迸发出先进的生产力,不然就会像现在的太行山一样,即使有先进的技术,也困顿不前,甚至太行山的优质铁不愿意多生产,因为生产出来也是亏钱,还没有足够的市场。

  但铁引虽然不像漕运一样,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也关系重大,这上上下下看着只是商人在吃钱,但商人吃的钱去哪里了呢?

  强行改铁引,一旦市场混乱,那么满朝文武估计都要跳出来攻讦。

  周铁衣总算是明白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在朝堂上三进三出了。

  也只有自己这种开了历史透视挂,才能够把握好各方利益,把握好每个历史节点,不然任何一个节点出错,都会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即使强如王安石,也黯然神伤,强如张居正,也人亡政息。

  第二个核心点是生铁本身的成本。

  这可以从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解决,而刚好自己两个方面都可以解决。

  以蒸汽鼓风机和热鼓风机外加高炉建设,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以铁路运输,消耗产能,降低运输成本。

  两者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只差最开始的启动资金。

  这也是最难的一点。

  即使是国家,原始资本积累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也是需要牺牲最多的一个环节。

  周铁衣认真思考了片刻,看向身体有些瘫软的管事,忽然大笑道,“说得好,有赏!”

  说罢,他从白玉棋盘中取出一枚明珠。

  “此乃力陈国之大害之言,本侯将奏明圣上,为你讨赏,今先以天使身份,赐下明珠,以彰显圣上英明。”

  周围的官员们或露出惊喜,或露出惊骇。

  他们认真思索了一下周铁衣的意思。

  很明显,这铁引周铁衣也准备管了,但这对于他们山铜府是好事,不是坏事,会让他们山铜府地方受益。

  而周铁衣以天使的身份赐下赏赐之物,这是一种政治表态。

  这位生铁厂主事如果之后出现不正常的死亡,那么周铁衣就要彻查到底了,这就是政斗开始,其余因为今天这件事,想要处理这位‘多嘴’的生铁厂主事的各方势力就要考虑值不值得付出这个政治代价。

  当然前提是周铁衣能够在铁引这场政治风暴中如之前一样大获全胜,而不是大败亏输。

  不过周铁衣这番行为,倒是让官到吏都感觉暖心,因为有问题,周侯是真的顶上去啊!谁不想要有这种领导?

  经过长达十息的沉默之后,刚刚还一副天要塌了,浑身酸软的管事一瞬间仿佛从幽冥升入了天宫,竟然在众人面前喜极而泣,“周侯……”

  周铁衣上前两步,将手中明珠塞到这位管事手中,接着笑道,“有赏那么我就要看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现在给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两点,第一,我会将天京新的蒸汽鼓风机的图纸交给你,你来改建这两个高炉,我要看到年产一千吨的高炉,并且从两座,扩建到四座,从而降低你们的生产成本。”

  管事犹豫了一下,产这么多铁,不说后面的主家愿不愿意,单是产出来的铁该怎么办?

  而后就听到周铁衣开口道,“第二,我会先让天京的火车商会拿铁引来收你的铁,就按照你们能够赚钱的价格来卖,具体的价格我会监督,不会让你们出现亏损生产。”

  “天京来收铁只是救急,还需要你们本地自救,这才是长远之道,几日后我会去墨城和机关城,找墨家,公输家商议,建几条能够跨越太行山的火车轨道,连接远在六千里之外的天京,而火车轨道会大量用到优质钢铁,在建造的时候就近消耗产能,建成之后,降低整个钢铁的运输成本,到时候说不定你这个生铁厂还要多建几座呢。”

  “当然了其余还有很多用到钢铁的地方。”

  周铁衣指了指面前的空地,“看到这新式房屋了没有,这种房屋就要用到大量的钢铁,以后我要以钢铁建造上百丈的高楼,要将这种高楼建造到我大夏国每个角落,当然那个时候以你生产的铁的质量恐怕不过关,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你可以尝试和墨家,公输家多交流,适配出不同的‘铁’,有的铁利于修铁轨,有的铁利于建房屋。”

  灰蒙蒙的天空之下,周铁衣侃侃而谈,所有人都被带进了周铁衣构想的那个宏伟蓝图之中。

  连接六千里的铁路,高百丈的钢铁巨楼……

  即使墨子,公输班再世,也不敢有这种念想吧?

  他们看向周铁衣,此时才明白为什么从天京传来的消息,周铁衣不是在争权利,而是在争道统了。

  只有道统才能够支撑起一个人如此宏伟的构想吧。

  周铁衣笑容灿烂,看向身边这位铁厂的管事,“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为山铜府百姓开一条新的谋生之路吗?若你能够开办好这座铁厂,以后就来天京做事吧,到时候就会需要你将经验推广到天下。”

  管事这次不用主家提醒,下拜,声音哽咽,“小人定当肝脑涂地。”

  周铁衣亲手扶起这位管事,笑道,“肝脑涂地不至于,我要看到你在做事情,在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将你能解决的问题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我,至于什么是你能解决,什么是你不能解决,我想你心里清楚。”

  这就是取信于吏的第一步。

第347章 铁房子

  周铁衣等众人先消化完自己刚刚说的信息。

  他整个逻辑链自然没有问题。

  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扩建的钱从哪里出,也就是最开始的原始资本积累如何办。

  所以这需要地方世家主动出钱。

  所以白芷山这个试点区,也就是特区,自己就算用其他地方利益来填补,来供养,也一定要做得漂漂亮亮的!

  让所有人看到,享受到改革之后的成果,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也是周铁衣一开始的计划,让一部分愿意跟着自己走的地方士绅转化为资本士绅,然后让资本士绅和原本的土地士绅斗,这样以士族内部的斗争为起点,瓦解如今的门阀体系,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拉扯,用几十,乃至上百年时间完成。

  但至少这个过程披着一层表面上的和平,让底层百姓不用在狂风骤雨中朝不保夕。

  见众人消化的差不多了,周铁衣看向工造局的主事,开口道,“这次征发的徭役如何算?”

  工造局主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算他们一年两次的力役,不算加征。”

  这个时代的徭役制度十分复杂,不仅种类多,各个地方也大不相同,甚至让人感觉像两个时代。

  先进的如天京,即使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但市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甚至可以用银子抵消徭役。

  而落后的地方,普通百姓一年都没有见过几次银子,怎么可能用银子来抵消,所以有各种徭役,短期,长期,各种类型,如果遇到心狠的知府或者天时不利,还经常会出现加征。

  这个时候,反而是地方上各个宗姓大族会劝说知府减少徭役,因为他们同姓的人最多,所以这种门阀制度的存在,本身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百姓可以用来限制皇权的依靠。

  周铁衣再次问道,“这次徭役的人中很多是矿民?”

  山铜府,乃至太行山是出了名的矿多地少,绑定在土地之上的百姓远少于大夏其他各个地方,和天京的情况类似,不过原因却恰恰相反。

  天京绑定在土地上的百姓少是因为百姓们种地收入少,而山铜府则是因为百姓们没有地种,所以不得不进矿。

  这都是整个大夏的特例。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对周铁衣的工业改革都有一个好处,就是两地都因为各自地域特点,将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周铁衣有大量流动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使用。

  这也是在天京之后,周铁衣选择山铜府作为地方改革起点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然光是将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个步骤,都足够周铁衣忙活几年的了。

  这甚至可能比他和官,和吏斗还要难。

  没有生活在这个时代,很难理解百姓对于土地的执着和依赖。

  工造局的主事钱柄睿说道,“回禀周侯,是。”

  周铁衣再次问道,“那材料钱谁出?”

  刚刚铁厂的主事,连带着白芷山现在的管事闵火容说道,“都是就近取材,由我们两家承担。”

  周铁衣再次笑道,“那么你们两家介意再多出一点钱吗?”

  两位管事低头道,“请周侯示下。”

  周铁衣说道,“我的想法是,你们发给这些徭役一份工钱,这份钱不用很多,但要给。”

  而后周铁衣继续说道,“铁厂不是要扩建吗?你们怎么招工?”

  生铁厂的管事一愣,周铁衣刚刚说了一个完整的蓝图,但是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完善,以他的智慧,现在被周铁衣问起来,一时间还无法将两件事联系起来。

  周铁衣继续笑道,“我给你提个主意,下矿危险,很多普通人恐怕不是为了生活,不会愿意下矿的。”

  周围的官吏们微微点头,这点他们都知道。

  很多工作即使工钱少一点,也远比矿工好。

  如果不是山铜府矿多地少,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下矿。

  “铁厂扩招,那么我们就将扩招的机会和这房屋绑在一起。”

  “而房屋的贩卖价格你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金,一部分是房贷,本金就是他们原本有的钱,这也是我要你们发给他们工钱的原因,而房贷则可以和招工工钱绑定在一起,他们借贷了之后,就要到工厂工作,你们之后发放的工钱,一部分让他们生活,一部分让他们还房贷,这样你们就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招收工人了。”

  周围官员们听完了之后,从刚刚周铁衣宏伟的蓝图画卷中回过神,看向眼前的空地,然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再次看向周铁衣。

上一篇:诡鼎/紫鼎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