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码字手痛
周铁衣远比想象的好说话,同时也比传闻的还要穷奢极欲,以至于仅仅只是饭钱,就让他家资见底,而且还没有摸清楚周铁衣的命脉,没有真的被周铁衣接纳。
自己需不需要跟周铁衣直接摊牌?将厚礼送上去?这会不会显得自己太急切了?
在何启功纠结的时候,周铁衣听到下人的禀报,轻笑了一声。
何启功来,肯定是想要送礼。
不过这送礼也有个过程,直接就上门送礼,这段位太低了,上面的人怕留下把柄,下面的人怕上面的人不收。
现在周铁衣和何启功就刚好面临这个问题。
双方相互之间最简单的试探办法,就是大吃大喝。
封建社会对于吃喝类型的行贿,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有力的扼制。
《大夏天宪》中虽然明确了官员公务时的三餐标准,但是却没有规定官员休沐时迎来送往的三餐标准。
甚至连公务时的三餐标准,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成为严格的标准,只是类似于建议。
所以仅仅只是大吃大喝,难以在这个时代认定为受贿。
即使在现代法治社会,惩治公款吃喝也是花费了极大的力气,但还是有办法取巧。
现在钱花了,就是要让何启功安心。
但也要让何启功明白,在天京这个地方,真的想要花钱,你何家还不够格,连饭钱都给不起,你那些重礼还是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周铁衣没有让下人去催促何启功,相比于这颗用完就扔的棋子,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周铁衣将目光看向书桌,《天京报》。
最终一刊终于定稿了。
他认真看了一遍,取来笔,在上面画了个圆圈。
五月一日,夏蝉破土,百家争鸣。
天色蒙蒙亮之时,内务府印刷局的三千人早已经热火朝天地干了半宿了。
“小心点!若这批报纸有了闪失,当心你们的脑袋!”
一位位内务府的太监尖声尖气,盯着每个环节。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争取将事情做到最好。
因为监工太监们口中的掉脑袋是真的,绝对不会有任何幸免!
冯子宽和周铁衣坐在正堂之中,盯着忙碌的印刷局。
冯子宽的神色甚至比周铁衣还要严肃。
因为这第一版报纸格外重要,所以印刷局早就在三天前暂缓了其他工作,将所有精力都用在准备三十万份报纸上。
“去,取两份印刷好的报纸,我和周总旗要过目。”
冯子宽吩咐自己的干儿子说道。
不一会儿报纸就拿了过来,小太监想要先递给冯子宽一份,就听到冯子宽冷哼一声,“这么久了都还不会做事,咱家只是督办!”
小太监赶忙道了罪,将一份报纸先递到周铁衣面前,周铁衣无声笑了笑,拿起这份他已经看过了几次的《天京报》。
相比于送到自己手里的底稿,这印刷出来的报纸纸张略微泛黄,更薄,油墨味有些刺鼻,这是为了压缩成本,除此之外,内容自然和底稿完全一样,印刷字体工整明了。
冯子宽也从小太监手里接过一份报纸,不过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周铁衣。
“不错。”
周铁衣点头拍板。
冯子宽笑道,“能让周总旗满意,他们这些天就算没有白忙活。”
周铁衣笑了笑,这就是为下面的人争功劳来了,不过对于这事,他倒是不反感,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我听说儒家和法家也办了一份报纸?”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办报纸这种需要人手的事情。
冯子宽脸上的笑意消退,对于儒家和法家跟着《天京报》办报纸他当然不满。
但是学部本来就有书籍审核发行权力,如今学部尚书唐安世又是儒家之人,他们办一份自己的报纸发行,合情合理。
毕竟《大夏天宪》还没有规定所有报纸的发行权,都只能够通过内务府进行。
小说家《天下事》的刊发还在《天京报》之前呢。
冯子宽想了想,忽然笑着问道,“周总旗既然已经知道了,想必做好了应对策略了吧。”
周铁衣笑道,“我能有什么应对策略,这报纸本来就是开言路之举,按我说,他儒法想要办是好事,以后墨家,农家……乃至诸子百家都办报纸,那才是天大的好事。”
冯子宽目光一直盯着周铁衣的表情,他自认为自己有识人之能,至少当面能够分清对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但是对于周铁衣这番话,他是真的困惑了。
诸子百家都要办报纸,那得多少份报纸?
天下人看得过来吗?
周铁衣不怕自己好不容易想要抢夺的言道权力,再被诸子百家分走吗?
还是说,他另外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计谋?
一个个困惑浮现在心中,冯子宽看了又看周铁衣的神色,他唯一能够分辨的,就是周铁衣说这番话的时候,不是在撒谎。
大奸似忠啊。
冯子宽在心中感叹道。
一辆辆载着报纸的马车从印刷局驶出,驶向天京一山四城,再通过三十六座小说家说书楼,上百家大型商铺,面向上千万人销售。
与此同时,朱雀城几家大型书局也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董修德从下人手中接过一份刊印好的报纸。
这报纸的名称也很简单。
《醒世报》。
本来董修德是准备将报纸名称定为《儒法报》。
儒在法前,但这个名字被青空命坚决反对。
最终一番拉扯下来,定下了《醒世报》这个名字。
董修德认真再看了一遍《醒世报》,上面每篇文章,都是找的儒家,法家大人物落笔,可谓是字字珠玑。
若是放在平常的书籍刊印,少说也得卖十两银子以上。
不过为了大计,儒法的大家们这次分毫润笔费不取,可谓是道德楷模,当得起醒世二字。
董修德看完自家报纸,自信地对青空命笑道,“如此道德文章,岂是那些商家之言能够相提并论的,若世人有眼,自然能够分辨高下!”
周铁衣的报纸有多个版面,但是在没有发行出来之前,董修德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商业’版,因为这一版需要沟通商会,填写实时的买卖需求信息,根本瞒不住别人打听。
而商家,如何能够和儒家,法家在文章一道上相提并论!
一辆辆马车同样运送着报纸驶向天京各地。
大日抬升,金灿灿的阳光穿过琉璃瓦。
百官们如同往常一样,将奏折交给了小黄门们,随后等三司评阅后再上呈。
今日承恩殿比往日更加安静。
三司们似乎都有心事,只是忙着批阅奏折,没有像往常一样闲聊,这倒是大大加快了速度,辰时还没有过完,三司就已经审批完了今天的奏折。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董行书率先对侍候的宫人说道,“你去外面买三份《天京报》,三份《醒世报》进来。”
一盏茶之后,宫人带着六份报纸进来。
虽然知道尉迟破军在报纸这件事上已经被周铁衣拉拢。
但是拉拢过去,不代表着不能够拉拢回来。
只要《醒世报》能够压过《天京报》,甚至打成平手,那么董行书都有办法拉拢尉迟破军,所以他没有给尉迟破军甩脸色,将两份报纸,一样一份,递给了尉迟破军,让他看看成色。
《醒世报》的底稿,董行书和青空规都已经通过儿子看了一遍,并且默许了。
而现在再看一遍,也只是确定印刷出来的效果,除了纸张,油墨稍微差一点,其余都不错,青空规和董行书同时抬头,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微微点头。
接着他们再拿起那份《天京报》,这《天京报》印刷的纸张和油墨明显更差,让习惯用好纸,好墨的司民和司律甚至有些不习惯。
不过更让他们不习惯的是整个报纸的行文方式!
他们先看到的是第一版‘神谕’,第一篇《养花心得》。
虽然没有落名字,但两人都知道是天后所写。
对于天后所写的文章,他们还是很慎重的。
但当青空规和董行书一字一句读完整篇文章,抬头对视的时候,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茫然。
这是天后写的?
他们就像当初圣上读周铁衣的诗一般,又细细读了一遍。
只不过读完之后,非但没有赞叹,错愕,反而不解,甚至有点鄙夷。
这篇文章连八岁蒙童都不如。
两人同时在心中评价道。
全文没有任何一处用典,甚至那直白的行文方式连小说家的话本都不如……
“难道是天后找人代笔?”
青空规下意识低声说道,不过说完之后,他自己先摇头否定,以天后的能力,就算找人代笔,这篇文章也不应该写成这样。
那么剩下就只有一个原因了,周铁衣和天后故意这么做!
带着些许困惑,两人继续翻看下一版。
这一版是‘奏疏’。
这一版就要正常许多,至少上面的用词造句都是书面语。
奏疏都是朝廷奏章,自然不能够轻易更改。
不过上面这几篇奏章,主要是刑部侍郎长孙丹的参奏。
对于长孙丹最近的奏折,两人都是第一阅览人。
只不过当时看的时候,他们只看到了周家想要自查。
但现在再在报纸看到,两人顿时读出了另外一层含义。
铁面无私长孙丹!
周铁衣这是想要将长孙丹塑造成为青臣啊!
想到这里,董行书冷哼一声,“若这就是他说的扫清乌云蔽日之举,那也不过尔尔,沽名买直之辈罢了!我等在此,必不会让他成功!”
接着两人继续翻,看到第三版军事的时候,又看到尉迟破军落名的文章,两人并不奇怪,但是读完了整篇文章。
两人顿时发现了关键。
那就是这三篇文章的行文方式和天后的《养花心得》一样,甚至比天后还略有不如,都是以最为直白的口语,讲清楚一件事。
两人忍不住看向尉迟破军。
这老小子就算不擅长动笔,但今天怎么退步了这么多。
“这是你写的?”
董行书直接开口问道,语气中自然夹杂着鄙夷。
尉迟破军也在看报纸,听到询问,抬头冷哼一声,“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
第190章 起风了啊
回答了之后,尉迟破军再次低头看向《天京报》。
他声音带着讥讽之意,但是心里却夹杂着一丝畅快。
是啊,自己就是因为不擅长舞文弄墨,才在朝堂上被董行书和青空规联手压制。
但我不擅长,现在有人擅长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