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象白
妻子有提过要给干儿子送点东西。
沈院长也思考过,但是有时候真的担心看错人,他亲兄弟姐妹亲爸妈都因为钱跟他闹的跟仇人一样。
还是只知道明面上的那些钱的情况下。
所以带干儿参观药企,也算是老两口观察干儿子的一个过程。
包括晚上住酒店,沈莉口无遮拦说自家是房东,沈中林夫妇也没有制止。
沈莉在外面其实也比较乖,不会随便炫耀,主要是对着冯浩才说的。
他们喜欢看干儿子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感觉,带入长辈的心态,确实挺骄傲的。
可是在听到冯浩说把净收入都捐了的时候,还是捐到康喜县,舍友老家,具体帮忙的时候,老沈的心狠狠的感动了。
他老家也是农村的,虽然跟冯浩舍友不是一个地方,但是环境也差不多,可能还更糟糕一点,那里的穷和苦,他是很理解的。
他之前私下也为老家县城建设贡献了很多。
都是匿名捐的,他明面上这一点钱,亲戚都闹的不休,要知道他捐过那么多钱,亲戚估计恨不得生撕了他。
而他收了冯浩为干儿子,跟冯浩亲爸妈也建立了联系,知道他家的情况,就是正常家庭,条件不算非常好,也不差,但是家庭环境很好,亲戚关系很不错,很和睦。
有时候看一个人怎么样,看不出来,也可以参考对方家人。
沈中林看着台上的少年,落落大方,眼神清澈。
他跟着鼓掌。
然后转头对身边的媳妇道:“你不是说想给你干儿子送东西,那干脆把中关村那边那套房子转到他名下吧,那房子环境好,两百多平也够用,离清北学校比较近,离他老师也近,以后万一他要来首都深造,也比较方便,不用住酒店了。”
……
第506章 泡病号
……
冯浩发言的时候,石院长到舞台后面去喝水去了。
倒不是石院长上台紧张。
艺术家的情绪很至臻圆满,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是没有紧张这种感觉的。
她就是身体不行,舞台上光太亮了,感觉像是脑袋上种了几颗太阳。
被烤干了,她下来补补水。
结果听到冯浩最后的话,她嘴里的水全都喷出来了。
我那个去!
这小家伙比我还狠。
自己刚开始都没有这个觉悟。
都说艺术家放荡不羁,视金钱为粪土,那是因为艺术家要么穷困潦倒,穷死,一点屎都吃不上,要么是艺术家来钱太容易,钱跟拉屎一样,吃点东西就拉,很容易。
石院长前后两种状态都经历过。
她对金钱的状态还是能比较平和的。
得之我病,失之我幸。
不过冯浩一个年轻人有这样的决心和觉悟,石院长还是很佩服的。
她本质上来说还是比较纯真善良的,虽然这个词现在用来形容人都少见,或者形容小朋友比较多,成年人世界太复杂,配不上这个词。
但是石院长这种艺术家除外,她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她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心底一直保留她纯真善良的底色。
就算是破财消灾,也有人也可以选择挥霍掉,她选择捐掉,这些年,她也帮助了不少人。
听到冯浩这话,石院长心想,难怪第一眼看这小伙子就想画他,不仅仅是因为帅,大约是因为同性相吸吧。
石院长又喝了一口水,然后上台。
总结发言,一句话,结束。(感谢金主们喜欢,近期不出画作了,要去泡病号了。)
现场又响起欢快的笑声。
买画人就希望画家不要太高产。
物以稀为贵。
如果一个画家一年随便画几十上百幅画,他的画作,很难保值,作品太多了,一股脑流出,肯定会跌。
你买了这个画家的画,也不能说以后就不让人画了。
其实画家跟明星也差不多,现在很多流量明星难以持久,就是因为只要火了,经纪公司就会短期内让对方疯狂参加各种活动演出各种影片,抓紧时间捞钱,涸泽而渔,很快就把自己的价值消耗掉。
石院长这么说,大家就都轻松的笑了。
比较愉快的一场仪式,废话不多,流程简洁。
一开始众人以为那年轻的画家说的是自己画画感悟,后来才发现,他并不是仅仅在分享创作经历,夸夸其谈,而是说,要把画作收入捐给舍友的家乡。
现场很多大佬本来就是来捧石美玲的画的,看中了她的作品的投资价值,却没有想到意外看到了石美玲的关门弟子,他画的也很好看。
但是投资价值,他们是没有看到的,新人,谁急哄哄的下场,在画画界里打新股,新股活太久,变数太大,一般都是血本无归。
此刻听这年轻画家的一番话,却感觉有点可惜,早知道应该买他的画,这个画家本身很特殊,他是石院长获奖的那幅画上的少年,很帅。
他画的挺好,至于有多好,很难判断,但是此次之后,画画界必然是有他的一席之地的。
投资人跟银行一样,只喜欢追着给不缺钱的人送钱,问对方要不要钱,要不要,我给你啊。
还在上大学的少年画家,第一次作品展出,卖出了千万的高价,然后全部捐了,还很认真的指定捐款用途,说明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的有想法的。
这种指定用途的,十字会收到钱也不能乱花,需要跟那边交接,每笔钱都需要有账单,但是你这边也不能诈捐,必须实打实给钱,中间不好有猫腻的。
最开始人们听到捐款都是很大数额,一般也没有说具体干嘛,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人捐款,会具体到物资,具体到被捐助群体,尽量做到实打实的捐助。
冯浩说完,略微有一点心痛,但是也还好,主要钱没有进口袋,感觉也不像是自己掏的,捐了也没有那么心疼,如果实打实的能给别人一点帮助,能做点事,也挺好。
而且说捐了,感觉好像忽然就豁然开朗,很轻松,忽然就没压力了,不会想着自己这画凭啥卖那么多钱,本来这钱拿着好像也怪怪的,给捐了,相信长辈们也都是愿意的。
赵女士:随你,给了就是你的,你爱咋花咋花。
沈院长:我儿大义,好滴很。
朱女士:沽名钓誉,贼烦,蠢货。
……
冯浩想着下台之后要跟爸妈说一下这事,到时候新闻热搜什么的,肯定会有。
说服他爸妈很容易,爸妈都是普通人,对这么多钱没有概念。
普通人你跟他要一千块,他可能会犹豫好久,但是你跟他说要他一千万,他说好,因为他没拿过一千万,没有概念。
冯浩还没有走下台,脑海里的机械音响起:
"宿主第一次获得高额金钱,没有因此沉迷,没有想挥霍,而是把这笔钱用到有用的地方,宿主拥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获得了舍友百分百的感恩的心,奖励宿主初级道具共情buff(永久+限制范围),宿主唱歌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共情buff。"
冯浩:……略微有点囧,那个唱山歌时代会不会是因为大家的共情buff都必须唱出来才行?
或者新白娘子传奇,一旦要聊天说重要事情的时候,就要开腔,开始唱?呵儿呵!霍尔霍!西湖美景……
冯浩想到那个画面,嘴角微微上扬,自己觉得好笑。
然后最后镜头就拍了下来。
少年嘴角浅笑,这一抹含蓄的笑,也成为一个经典镜头。
石院长说泡病号,大家也笑了。
仪式结束。
散场。
杨处和大乔他们涌上来。
杨处拍了拍浩子的胳膊:“浩哥,你可以啊,真有你的,你这政治觉悟太高了,入党,马上入党,火线入党。”
大乔:“浩哥,我以后跟你混。”
肖哥扛着相机到跟前,千言万语,难表达,最后只是说了一句:“谢谢你,浩子。”
表弟心说,好家伙,好家伙,真牛逼。
他看到他圈内一向眼高于顶的程亮都上前客客气气聊天,嘿嘿。
表弟也挤着凑上来道:“哥哥们,晚上小弟请你们去什刹海酒吧喝酒,今晚有明星驻唱,去不去?”
……
第507章 追星
……
程亮听到韩霖雨的话,嘴角微抽。
韩家果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开局王炸,混到现在什么都不是。
在这个场景下提议去什刹海酒吧,合理吗?
大约是韩霖雨出国几年,已经跟不上首都的潮流了。
现在年轻人都去工体的酒吧,什刹海太不高级了,反而是中老年人或者游客去的地方了。
冯浩这样级别的人肯定不会想去那种地方啊。
太low了。
结果冯浩他们第一次来首都,实际就是真土鳖。
说工体的酒吧,冯浩他们也不太懂,他们在学校其实很乖。
他们学校位置太偏了,在山里湖中心,要进市区都挺麻烦的,学校跟前小镇里一家KTV,还没有学生街的大,学校学生街的店管理的也比较严,没有奇奇怪怪的店。
他们上四年学,乖得不得了,跟进山修行一样。
把大乔这样的厂二代都给养的跟喂猪一样糙,杨处这样的官二代也是,在学校朴素的很。
古时候很多学校都盖在高山里也大约是有这样的缘故,远离城市喧嚣,更有利于做学问,更纯粹。
几个外地土狗都还很兴奋的想去。
什刹海很有名啊。
表弟提议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这边中午吃过大餐,晚上也不想再吃一顿,太累。
干爸干妈也就先回去,沈莉留下来一块玩。
程亮和自家表妹也留下来了。
不过他不是表弟韩霖雨,也没有表亲关系,他属于表弟的朋友,也不能纯厚脸皮。
他还是比表弟有一些能量的。
没让表弟开他的大G,过去太堵,停车太难,他给安排了车,又说给安排了什刹海那边比较好的一家小吃烧烤店,先去吃点东西,酒吧没有那么早,而且这么多人,也要选一个好的酒吧。
韩霖雨就是觉得此情此景,热闹,心里一动,张嘴提议,其他全没有考虑好。
那边程亮就都给安排了。
别以为大家族子弟只会高高在上,那是你不值得他低头,他真低头做事,给你办的体贴入微,处处都关照到,比普通牛马专注多了。
一个高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的人,享受过的人,他给你办事,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方方面面都会让你感觉很舒服。
冯浩他们跟老师长辈告别,一群年轻人一块走了。
坐上了程哥安排的车,先到了一家看着门头普通的小店,也是胡同里的,下车走不远,拐两个弯弯,很隐秘。
但是真的是小吃,一个小姑娘坐着包馄饨,一个大爷拿着棍子在一个石墩上敲肉,这馄饨馅儿是棍子敲出来的,不切,就用棍子敲绵敲烂,除了猪肉,还有鱼肉,都是这么处理的。
包出来的馄饨鲜香劲道,非常好吃。
院子里还有一个烤肉炉子,很大的炉子,盖子是超大的圆锥形,有点像是巨人版本的吉吉锅。
程亮跟大爷打招呼,点菜。
院子收拾的很干净,陆续有食客来,都是熟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