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有令 第164章

作者:裴不了

  能让左相大人等这么久的人,估计世上不多吧。

  梁岳一阵头疼,真不用这样啊。

  可也没办法,人家都来请了,他也不能不去,只好随着人走进了梁辅国的衙署。

  梁辅国依旧在那里审阅案牍,见他进来,才稍稍抬头,“请你来,是想借用你的才智为我做一件事情。”

  “左相大人抬举,有什么事直接吩咐我不就好了。”梁岳微笑道。

  “因为这件事情有些风险,你可以不做,但是和你也有些关系。”梁辅国看着他,缓缓问道:“你想知道你爹是怎么死的吗?”

第76章 云乡之战

  “我爹?”梁岳双眸一闪,略有疑色。

  梁家满门忠烈,认识他的人多少都有听说,梁辅国更不会不知道。当初自己将卢家的证据交给他时,他保准就将自己查得底朝天了。

  父亲在南征之时阵亡这件事,莫非还有什么蹊跷?

  不过虽然心思转了很多,他一开口还是如实说道:“他当初在南征云乡国时,为国捐躯。”

  “我听说按照当年的抚恤旨意,你应该成年之后立刻就可以获得御都卫正职,可是却白等许久不得空缺,是有这事儿吧?”梁辅国忽然又问。

  “的确有这样一段时间。”梁岳颔首道。

  “当年我在刑部时,就接过这样一桩案子。有当年的烈士家属告到刑部来,说御都卫侵占抚恤、不予职位,我亲自经手查过这件事。”梁辅国缓缓道,“后来发现,此事与权贵子弟侵占职位并无关系。不是说没有,只是那个数目,绝不至于让如此多的忠烈之后得不到空缺。”

  梁岳听着他说的话,也略加思忖。

  “我便做主追查下去,经过大力去查,果然发现了其中蹊跷。那就是,得到御都卫那里准备出来的空缺,和实际上应该获得空缺的人数,是完全对不上的。龙渊城中的烈士后人,要比旨意给出和御都卫准备的人数多许多。你说,这是不是一件怪事?”梁辅国悠悠说道。

  “实际阵亡的将士数目,和报上去的伤亡人数不同?”梁岳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

  梁辅国笑着点点头,对于他的敏锐很满意,“当初姜镇业自中州、南州、越州三大军镇各自抽调六万人马,带甲合计十八万。而整个云乡国带甲不过五万,且将士精锐程度绝比不了我天朝。我查阅了兵部卷宗,此战三个月灭了云乡国,大军一万余人受伤,六千多人阵亡。”

  “这个战绩虽然和带十万人就能连灭十几个国家的唐嵬比不了,可也算是不错。而且云乡国民心尚在,老幼妇孺都曾上城抵抗,实际参战的人数很多,以这样的代价取胜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

  他的笑容逐渐收敛,“我在走访了许多当年的老兵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南征军实际阵亡的数目远远超过报上来的数字,至少有三万人的死亡,被隐瞒了。”

  “居然是这样?”梁岳为之一惊。

  谎报伤亡,转过为功,这可是欺君之罪。何况是这远远超过上报的数量,姜镇业居然就敢隐瞒下来?

  梁辅国继续道:“我发现以后,与你一样惊讶。云乡国的情况复杂,战争时机并不成熟,当时朝中反对此战的声音很多,难度也很大。若仅仅是伤亡超出预计,姜镇业还不至于大胆隐瞒。他之所以如此行险,我猜有两个原因。”

  他要说的原因,梁岳也猜得到。

  首先,这么大规模的隐瞒,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果然就听梁辅国讲述道:“当年我虽官小,却也上得朝堂,对那时候的局势有些印象。”

  “彼时霸山侯唐嵬卸兵权不久,许多旧部都盼望他重新出山,可陛下忌惮其威望才能,不敢再让他带兵。”

  他私底下跟梁岳说话,已经完全不避讳了。像是这种心照不宣的朝堂秘辛,就这样直白地讲了出来。

  既然想让梁岳介入到这种危险的事情里来,自己再遮遮掩掩就没必要了。

  “军中威望资历唯一能与唐嵬抗衡的,乃是镇国老尚书,可他老人家是坚决反对云乡国之战的。言称西北大战平息未久,国家再启战衅,劳民伤财,弊大于利。”

  “可陛下执意要打这一仗,他就需要一把能握在自己手里的剑,来替他在需要的时候东征西讨。”梁辅国道:“一直到这时候,定钩王方才被委以重任。”

  这一点梁岳之前也有了解,姜镇业在西北大战中虽然因替陛下挡金钩而封王拜将,可他在军中威望不足,手下势力一直不大,只是稳步提升而已。

  是到了云乡国一战,才首次被推到三军主帅位置,拿下云乡奠定地位,归来不久便升为龙渊三卫执掌。

  南征云乡国就是他最重要的一层金身。

  “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姜镇业此次出征只能胜,不能败。即使过程中有不光彩之处,也要尽力掩盖。”

  梁辅国这里说的,就是君臣之间的博弈了。

  彼时牧北帝正值盛年,军中的新巨头唐嵬令人忌惮,老巨头齐昆仑虽然放心,可是常常与自己不是一条心。这样两个人掌军,他自然难以接受。

  最令人放心的自然是皇族宗室,可即使是宗室中能力最强的将领姜镇业,能力依旧远远不如唐嵬。

  即使如此,也只能强推。

  智勇仁恕,姜镇业独占了个忠。

  恐怕要一直到姜镇业执掌龙渊三卫,成为军中仅次于齐昆仑的一大巨头,牧北帝才能安然入睡。

  “再有一点……”梁辅国沉声道,“我当时就怀疑,是不是姜镇业在此战中指挥有误,是由他直接导致了这些将士的阵亡,才会如此害怕此事公之于众。”

  “就在我想要追查下去的时候,宫中有人传话,让我停止查办此案。”梁辅国露出一丝嘲弄的笑,“原本只是一件抚恤不力的案子而已,居然查出如此多秘辛,无端惹人厌烦。当时我的地位还不足以违抗宫中的意思,所以我将此事记下,卷宗封存,一直到了今日。”

  梁岳听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说现在他的地位已经可以抗旨了?

  他今天说的话可真是都不能细想,一会儿一爆。

  “就在前不久,伱们帮我拿下了海东侯。”梁辅国继续道,“他恰好是当年南征的军需官,我从他这里,又得知了一些当时的内幕,正印证了我的猜想。”

  “原来当初南征大军兵分三路,因为齐家势力主要在北方,而且路途遥远,所以南征是从中州以及南州、越州这三大军镇选人。可越州军镇率兵前来的主将,便是唐嵬旧部,柳时英。”

  “西北大战打得惨烈,陛下敢于放权,有能力的将领就要多带兵,这才战胜九鞅。可这也导致当年军权集中,除了齐家势力就是唐嵬旧部,很难完全避开。”

  “姜镇业亲自统领中州兵马,另外两支左右辅助,一共是兵分三路,同时向云乡国都城进发。按照计划,应该是在都城之下集结,由主帅带领一同攻城。可没想到唐嵬旧部兵强将勇,虽人数最少,却最先打到了都城之下。”

  “姜镇业担心柳时英攻城太快,那样第一个破都灭国的大功就落不到他头上,便令军需官停止运输越州军镇的粮草辎重,越州军镇的将士行进速度快,军中存粮本就不多,加上缺少攻城法器,这样一来便无法进攻。同时他自己加速行军,率领三万精兵绕过城池,直奔都城,无论如何也要抢先立功。”

  “可被他丢下的三万后勤军,却被前后城池中埋伏的云乡国军截杀,全军覆没。”

  大军行进之时,恨不得一万精兵就要有三万民夫押运,而胤朝军中亦是如此。六万大军之中,能有三万精锐已是不少,另外三万便是负责后勤的随行兵士,负责押运物资、照顾伤员、传递消息等等事务。

  眼看大功在前之时,姜镇业为了争功,轻骑简从,就将所有后勤人员都扔在了那里,属实是将他们推进了火坑。

  这些人不遭遇敌人还好,一旦遭遇了大批敌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武道修为,都没有优势。何况还是中了埋伏,便就此全军覆没。

  就像是战士为了抢人头,直接追进了敌方高地,将脚步迟缓的辅助留在了敌人丛中,实在是有些离谱。

  “由此他如愿以偿立下大功,可是那三万后勤兵卒,却永远留在了云乡国,连获得抚恤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圣旨虽然下了,可一旦大规模抚恤,那就很容易暴露出实际的阵亡人数。”

  梁辅国看着梁岳的眼睛,“十六年了,还没有人替那三万将士说一句话。”

  今天有事耽误了,夜里窗户玻璃自爆了,今早来人换玻璃,又赶上停电,反正手忙脚乱的,耽误了上午码字的时间。

  先发一章,下一章晚点码完再发。

第77章 寻人

  事后姜镇业成功灭国以后,又返身将云乡残军全歼。

  战场上的士兵本就不能窥见全貌,是以前队的三万精锐,可能也不知道剩下的人去哪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当年老兵,会知道剩余那三万人全部牺牲在了战场上,可是这些老兵也并不知道姜镇业报上朝堂的阵亡人数。

  这样一个朝堂内外的信息差,才多年来没有人质疑姜镇业的功勋。

  “我从海东侯那里确认了这个消息,也得到了一纸军令。”梁辅国取出一封泛黄的信函。

  梁岳拆开查看,发现上面写的字样,便是命海东侯暂缓运送粮草辎重给前方越州军。

  这个证据自可佐证方才的事情。

  “海东侯收到军令以后,不敢不从。可他又担心战事不利,会拿自己开刀,所以将此军令一直留在手中,有朝一日可用以自保。不过仅凭这一封军令,还不足以定姜镇业的罪。”梁辅国再道。

  军令只能说明他确实给过越州军掣肘,但不能直接说明他害死了三万将士。

  “既然他敢如此隐瞒,事情肯定处理得很干净,除了当年亲历的人,恐怕没有谁能指认他的罪责。”梁岳沉沉说道。

  姜镇业此举,瞒下但不一定欺上。

  甚至于很可能是皇帝直接帮忙处理的首尾,从户籍、军册方方面面,能入卷宗的部分肯定是没问题的。

  梁辅国也说了,当初是多方走访了一些老兵,才拼凑出一个真相。

  “没错,要说当初那三万人里有谁逃脱了,我只知道一个。”梁辅国接着他的话,说道:“那就是彼时的监军曹通,他当时受伤,随后勤军马一同慢行。后来有人亲眼见到他回到了饮马监,可不久之后就又消失了。”

  “他是曹无咎的干儿子,应该不会被灭口。我怀疑他就是因为此事,隐姓埋名,躲了起来。”

  “饮马监的人?”梁岳垂眸沉吟。

  若是能有一个亲历者自然是好,可饮马监是曹无咎执掌,绝对忠于皇帝,和姜镇业属于同一阵营。

  要让这样的人出来作证并不容易,何况还是一个隐藏起来的人,连找都未见得能找到。

  “情报还是有一些的,我在饮马监的眼线打探到,就在两年前,曹无咎七十寿辰,有人送过来一尊金佛,落款便是‘义子通’这三个字。”梁辅国道:“由此金佛着手,说不定能查到曹通的下落。只要能找到这个人,那我就有办法让他作证。”

  梁岳看向他,“左相大人唤我来,是想将此事交予诛邪司?”

  “陈素为人精明,眼下正是夺城之战的关口,他不会希望玄门和朝廷关系疏远。对于此事,他至多是不支持、不反对。”梁辅国露出微笑,“可是这件事情如果由我牵出来,那又会被当成是党同伐异、朝堂之争,就会偏离主题。所以我才找到你,你既是忠烈之后,又一样可以代表诛邪司。”

  “你可愿意接下这个任务?”

  面对梁辅国的问询,梁岳也回以一笑。

  “这固然是个人嫌狗厌的任务,可能也会有很多麻烦,但是……”梁岳露出坚毅的眼神,“如果能为那些死去的人讨一个公道,那我义不容辞。”

  “好!”梁辅国扔出一块令牌,“过程中如果需要帮助,刑部的人马随伱调遣。”

  ……

  说实话,梁岳总觉得梁辅国身上有一种活够了的气质。

  在这个世界,抛开形成制衡的神仙境的存在,那皇帝依旧是最高权威。尤其是如今的胤朝,牧北帝君威仍在,纵使唐嵬那般人物,也还是闭门不出十几年。

  可是梁辅国就偏偏要在牧北帝的雷区内反复横跳。

  上一次卢远望的事情,他就触怒皇帝,最后拿出证据翻盘。

  事后皇帝放卢远望一条生路,让他养老,梁辅国却不同意,直接派人半路截杀。

  对于重视权威的皇帝来说,这种挑衅的力度,恐怕和卢远望收买大臣蒙蔽皇帝也差不多了。

  不动梁辅国,可能一是因为他势大根深,背靠梁家;二是还没揪着一个够分量的错处,不足以除掉左相这个级别的人;三是梁辅国的能力确实强悍,将外三部事务处理得清楚明白。

  现在他一个人将刑、工两部牢牢攥在手里,权力在某种程度已然超过了右相宋知礼,却还在往兵部插手,想扳倒姜镇业。

  从朝廷博弈的角度来看,你很难想象得到这个人是在做什么,就好像是在一步步作死似的。

  可从公理正义的角度来看,梁岳却能够理解他。

  梁辅国做的事,从出发点上很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虽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他希望会是好的,也愿意去为他出一份力。

  给梁岳的令牌,是一枚刑部调令,凭此可以号令一部人马。不过如今肯定以秘密为主,梁岳也不可能大摇大摆调出一群捕快去满大街地搜。

  他只从刑部调了一个人。

  “嗯?”被叫出来的凌元宝,狐疑地打量着梁岳,从上到下,最后用难以置信的语气问了一句,“我要听你号令?”

  “嘿嘿。”梁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扬了扬手里的令牌,“是啊凌捕头,情况变了。”

  “……”凌元宝好一阵无语。

  这才几个月的功夫,怎么他成将军,我成小兵了?

  “但是凌捕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随意驱使你。刑部这么多人马,我只叫你出来,可知道是为什么?”面对着不情不愿的凌元宝,梁岳又开始循循善诱。

  “为什么?”凌元宝怀疑地问道。

  梁岳笑道:“自然是看中你的智慧!”

  “刑部其余人在凌捕头面前,统统都不够看,只有你是我最信任的伙伴。”他天花乱坠地说道,“此案若没有你,我决计无法解决。”

  “啊?”凌元宝呆呆地愣了下,“我这么重要呢?”

  “当然了。”梁岳颔首道,“现在我就要发挥你最大的优势,去帮我先探探路。”

  他选择让元宝出来帮忙,一是因为她值得信任,刑部别的有可能是旁人眼线,唯独元宝不可能。就不说自己与她这么久的交情,光从脑子上来说,就没有人会派这样一个人来当卧底;二就是因为她有一点特质,初次见面就给梁岳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最大的优势?”凌元宝又眨了眨眼,“是什么?”

  梁岳答道,“凶!”

  凌元宝低头看了一眼。

  “不是,是凶恶的凶。”梁岳怕她想歪,赶紧解释道,“东市有一家金店,我需要你去恐吓他们一下,将他们幕后的老板震出来。来,给我一个凶狠的表情。”

  凌元宝一龇牙,“呃啊!”

  “不错,就这样!”梁岳朝前一指,“保持住,咱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