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933章

作者:漫客1

  沈老爷缓缓说道:“二王三恪,已对前朝礼遇,伪朝与我朝并立七十年,算不算前朝,还很难说。”

  昭武帝闭上眼睛:“朕到建康来,是为了瞧一瞧南朝的小皇帝,到底生的什么模样,如今心愿已经达成,无非一死而已。”

  “好了。”

  帝座上的洪德皇帝,已经压不住嘴角的笑意,他看向下面的昭武帝,微笑道:“毕竟是七十多年的王朝,咱们即便不认,它也不会从史书里被抹了去,将来后人还是认的,朕已经命人,着手编修齐史了。”

  他又看向昭武帝,淡淡的说道:“赵兄想要见朕,朕也一直想要见赵兄。”

  “如今终于得见一面,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洪德皇帝看向文武百官,开口道:“二王三恪,先前朕已经许给了北齐晋王赵雄,如果赵兄不认朕这个皇帝,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办了。”

  “要是赵兄认。”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背着手说道:“同为君主,朕保你一世富贵。”

  一身黑衣的赵楷站在原地,半晌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头看了看洪德帝,然后扭头看向沈七,开口道:“沈七,你们的皇帝陛下,还真是仁德啊。”

  这句略带阴阳怪气,并且带上了沈毅的话,让沈老爷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他正要开口,赵楷已经双膝下跪,对着洪德帝低头行礼:“臣赵楷,拜见皇帝陛下。”

  “好。”

  洪德帝龙颜大悦,派孙谨将昭武帝扶了起来,开口道:“赐封安乐公,即赐建府邸。”

  “以宾礼待之。”

  所谓宾礼,意思就是,赵楷以后虽然在大陈有爵位,但并不是大陈的臣子,只是大陈的宾客,或者说借住在老李家的宾客,见了皇帝以及任何人,都只用行礼,不用跪拜。

  当然了,只是理论上不用跪拜,到了具体情况,还要看国宾本人够不够有种。

  要是有种,说不定哪天就暴病而亡了。

  沈老爷皱了皱眉头,出班奏报道:“陛下,那晋王赵雄……”

  皇帝陛下洒脱一笑:“沈卿先前应下他的,朕都一一照准,大陈即将一统天下,地大物博,养两个国宾,还是养得起的。”

  沈毅这才低头道:“陛下圣明。”

  洪德帝坐在帝座上,只觉得通体舒泰,他笑着说道:“朕的齐妃,与安乐公还是兄妹,等过几天,安乐公进宫里来一趟,你们兄妹,还可以团聚团聚。”

  这种话,就是纯粹在恶心人了,不过人在屋檐下,已经全无死志的赵楷,只能微微低头:“遵命。”

  ……

  “痛快!”

  朝会散了之后,甘露殿中,皇帝陛下拍着桌子,几乎有些失仪的大笑起来。

  他难掩心中的激动,在甘露殿里走来走去。

  “看到那姓赵的给朕跪下,朕才觉得,这十年没有白白辛苦!”

  “真是痛快!”

  尽管接到一份份奏报,上报北境归复,但是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皇帝陛下很慢亲自体会到这几年的收复的疆土。

  但是,敌国皇帝在自己面前下跪,这可是实打实的事情,让这位兢兢业业十三年的皇帝陛下,平日里已经城府极深的皇帝陛下,忍不住肾上腺素飙升!

  方才在朝堂上,他还能尽力让自己不失态。

  眼下到了甘露殿中,他再也忍耐不住,表现的很是激动。

  沈老爷站在下首,笑着说道:“若不是赵楷的皇帝身份,这个人实在是死不足惜,不过他既然做过北齐的皇帝,给他封爵,也显得陛下仁厚。”

  “这倒是其次。”

  洪德帝喝了口茶水,慢慢冷静下来,他对着沈毅笑着说道:“主要是历代的规矩不好坏了,他既然愿意归降,朕也不能不留一线,朕给他留这一线,也是给我李家后世子孙留下一线。”

  沈老爷连忙说道:“陛下,大陈江山万万年,不至于……”

  皇帝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少拿这种话哄我,古往今来也才几千年,哪一个朝代有百世君王?”

  他的目光看向远方,缓缓说道:“大陈也终有日薄西山的一天。”

  说到这里,他看着沈毅,真心实意的说道:“所以,一直对沈卿心怀感激,要是大陈没有沈卿,哪怕在朕这一代可以与北边两两相安,但是一代人两代人之后,国家说不定就摇摇欲坠了。”

  “沈卿这十年时间,给大陈打出来的,是百年的国祚。”

  皇帝低头喝茶:“朕现在想的,就是保全百年国祚,百年之后……”

  洪德帝自嘲一笑:“那不管是朕还是沈卿你,就都管不到了。”

  沈老爷没有接话,而是问道:“陛下准备如何安排赵楷?”

  “朕没有打算安排他。”

  皇帝微笑道:“给他多找几个女人,圈养到死罢。”

  “他只要活着,对于关外的朱里真人,就是不小的打击。”

  “他要是能在建康生几个儿子,那就更妙了。”

  皇帝拍手笑道:“关外的朱里真人,会因为他,颜面尽丧。”

  “将来,也师出无名。”

  沈老爷欠身道:“陛下英明。”

  皇帝摸着下巴,继续说道:“周元朗,朕已经安排进太常寺了。”

  他看着沈毅,问道:“沈卿你说,他能不能体会到咱们君臣的用意?”

  沈老爷想了想,回答道:“周元朗是个聪明人,应该很快,就会上书陛下,请求皇陵北迁。”

  皇帝“嗯”了一声,笑眯眯的说道:“他要是太蠢。”

  “朕会让他体会到的。”

  说到这里,他看向沈毅,开口道:“朕准备,将世宗皇帝的棺椁,运到北边去,到时候沈卿要配合,将世宗皇帝棺椁入葬。”

  沈毅“啊”了一声,抬头看向皇帝:“陛下,这种事,臣怎么能办……”

  皇帝微笑道:“放心,这种事朕也不会昏聩到让你一个人去办。”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开口道:“世宗皇帝数十年不曾入土,朕这个不肖子孙,当然要亲自扶棺北上,将世宗皇帝的棺椁入土,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沈毅这才听明白。

  皇帝陛下,是想要北狩了。

  哦不对……

  应该是……北巡。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洪德朝的新神!

  世宗皇帝当年南渡之后,逃到了南方,用尽毕生余力,再加上大将军赵崇的努力,也只是保证了南陈小朝廷,能够在南边立足,坐稳这半壁江山。

  而世宗皇帝,是生在燕都,长在燕都的李家人,他那一代人是最想返回北边去的,但是一辈子也再没能够踏上淮河以北的土地,晚年自知北归无望之后,立下遗诏,棺椁不得入土,被绳索吊在地宫之中,成为了悬棺。

  七十年多来,世宗皇帝地宫一直没有完全封闭,每隔三年,都会有人去重新挂上绳索,加固悬棺。

  至今,世宗皇帝的棺椁,也不曾入土。

  正是因为这一位世宗皇帝,与某位高宗皇帝不太一样,才给只剩下一半的大陈,遗留下来了一些骨气。

  而这些骨气,传到了洪德皇帝这里,也终于等到了沈毅这么个异类,到现在,才有大陈的中兴。

  洪德皇帝悬棺这件事,一直是压在所有大陈皇帝心头上的心病,老祖宗留下遗训,一日不北归,一日不入土。

  现在,到了洪德皇帝这里,世宗皇帝终于有了入土为安的条件,而洪德皇帝,也正好有了个北巡的完美借口与由头。

  毕竟,皇帝陛下想要出趟远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是御史台的人不会同意,可能几位宰相也会阻拦,但只要把世宗皇帝给抬出来,那么朝廷上下,就没有一个人敢反对了。

  毕竟圣朝以孝治天下,朝廷里的官员隐瞒父母死讯,以躲避丁忧的,一旦被发现都会被朝廷永不录用,甚至会被坐罪处死,在这种道德标准之下,没有人任何人会反对皇帝陛下行孝道。

  而将世宗皇帝的棺椁入土为安,无疑就是最大的孝。

  借着这个机会,皇帝陛下正好可以北巡燕都,去朝廷的最北边看一看。

  这是在为日后的迁都打基础。

  如想要直接从建康迁都压力太大了。

  即便是朱老四当年迁都之前,也数次亲自北上,并且将徐皇后提前埋到北边,前前后后搞了差不多二十年,才终于做成这件事情。

  如今的洪德帝做起这件事,自然也是困难重重。

  沈毅心思飞速转动,很快就把事情前前后后琢磨了一遍,他微微低头,然后开口道:“陛下,世宗皇帝棺椁入土这件事,的确是当前的第一大事,但是世宗皇帝陵寝,还没有着落……”

  皇帝摇头:“这件事朕已经想好了。”

  “安乐公的帝陵,已经修建了七七八八,地宫已经全部建好了,干脆将世宗皇帝先葬入地宫,然后再修建地面上的享殿配殿。”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当初世宗皇帝在燕都的帝陵,就是被这些朱里真人给强占了去,如今世宗皇帝再从朱里真人手里,将帝陵给抢夺回来。”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沈毅心中恍然,这才突然反应过来。

  昭武帝也是皇帝,他登基之后没多久,他的帝陵应该就已经开始动工了。

  如果不是后续的战事,现在昭武帝的帝陵应该已经竣工了才对,可即便如此,这座帝陵的地下部分也已经修建完毕,完全可以将世宗皇帝先埋进去,让这位老祖宗“入土为安”。

  听到这里,沈毅就再没有什么问题了,他对着皇帝低头拱手道:“陛下圣明,陛下扶棺北上,朝廷上下无一人能够阻拦,普天之下的生民百姓,也都会见到陛下至诚之心。”

  皇帝陛下沉默了一会儿,苦笑道:“朕早前,只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燕都看一看,不过后来认真思考了一番,才发现这一趟北边,非去不可。”

  “朕如果不去一趟,迁都二字就永远是一句空话。”

  他看着沈毅,开口笑道:“到时候,沈卿要多多出力才行。”

  沈毅连忙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做成这件事情。”

  皇帝默默点头:“这样就好。”

  他抬头看向殿外:“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北边看一看了。”

  沈毅低头道:“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皇帝陛下低头盘算了一下,开口道:“世宗皇帝的地宫还没有开启,想要开启地宫,一是要择良日良时,方能动迁帝棺。”

  “还需要找一些方外之人,来超度一番,才能运动棺椁,这忙算起来,估计要到三月,或者四月,朕才能从建康动身北上。”

  沈毅低头想了想,开口笑道:“这个时间不错,陛下到了北边之后,一来可以见一见燕都的风貌,二来也可以躲一躲凉快。”

  皇帝陛下微笑道:“沈卿就在建康多待一段时间,等朕准备妥帖了,咱们君臣一道北上,朕去燕都看一看,你到燕都履任北直隶总督。”

  沈毅微微低头,开口道:“臣遵命。”

  皇帝想了想,又笑着说道:“到时候,朕可以就近封赏淮安军的将领们,不至于让他们不远千里,赶到建康听封受赏了。”

  沈老爷面露笑容:“臣代他们,多谢陛下了。”

  ……

  之后的差不多两个月时间里,沈毅一直待在建康。

  这两个月时间里,建康城里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在太常寺少卿周元朗上报天子请求帝陵北迁,被皇帝陛下破格拔擢为太常寺卿之后,关于帝陵北迁与否的都争论,就一直在朝野争吵不休。

  不少人因为这件事,吵得面红耳赤,甚至险些在殿中动手。

  相比较来说,沈毅沈老爷这两个月时间里,就显得安分许多,从正月十六上朝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参与过朝会,除了在家带娃,就是偶尔会出门在城里转一转,或者是拜访一些长辈。

  慢悠悠两个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十九年的三月中。

  这天下午,沈老爷正在后院教授大儿子沈渊读书,沈恒手里拿着一张邸报,急冲冲跑了过来,见到沈毅之后,他远远的对沈毅挥手:“大兄,大兄!”

  沈老爷远远的招了招手,沈恒一路小跑过去,不住喘气。

  过了好一会儿,沈恒缓了过来,他抬头看着沈毅,咽了口口水:“大兄,你……你成神了!”

  沈老爷闻言,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摇头道:“胡说八道什么?”

  沈恒将手里的邸报,递给沈毅,沈毅接过去看了一遍,只见这份邸报上第一页,就写着泰山府君的事情。

  大概的意思是,在一些庙宇之中,有人将泰山府君右侧的神像换了下来,换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少年将军,少年将军一身甲胄,手持长剑,剑指北方。

  还附了图画。

  沈毅越看,越觉得古怪。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