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785章

作者:漫客1

  打仗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粮食只是很小一部分。

  如果按照现在的粮价计算,二十万人每人每天吃两斤粮食,一年吃掉的粮食也不会超过二十万两。

  但是那么多将士,还有铠甲,兵器,火药,火炮,饷钱,更多的是赏银。

  除了这些开销之外,还有是粮食兵器甲胄的运输成本。

  二十万人在前线打仗,后方负责后勤的民夫,只会更多,绝不会少。

  这一些人,哪怕是服朝廷的役,但也是要吃饭的。

  而且这些还只是大类上的开销,事实上几十万人在前线打仗,其他需要开销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就连沈毅,也说不清楚。

  这些林林总总的下来,一千万两银子,一年还真未必够用。

  沈毅看向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陛下,许复这几年替陛下打理商行,手里应该也有不少钱,再加上如果前线战事顺利,可以做到以战养战,打仗的成本,立刻就会下来。”

  洪德天子默默点头,他对着沈毅笑了笑,开口道:“看来七郎是不赞成休战的。”

  “自然不赞成。”

  沈毅面色平静,开口道:“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如今北伐王师势头正盛,兵锋正锐,如果歇息个两三年甚至三五年,到时候不要说还能不能打得动北齐,能不能守住山东,恐怕都会成为问题。”

  听沈毅这么说,皇帝先是点头,然后仿佛下定了决心,开口道:“既然沈卿这么说,那明年就继续打上一年,朕倒要看看,一年时间即便亏空,又能落下多大的亏空。”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沈毅,开口笑道:“还有一件事,是裴俊跟朕提起的事情。”

  “七郎应该知道罢?”

  沈毅点头:“裴大将军跟臣也提过,不过那件事,臣以为不可行。”

  他有条不紊的说道:“一来是臣资历浅薄,如果领整个北伐军,会惹人非议。”

  “二来,臣没有领那么多人的经验,淮安军是臣一手组建的,臣带起来顺手一些,如果贸然接手其他军队,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臣以为,西路军还是让裴大将军领为好。”

  皇帝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沈毅,哑然一笑:“要说领兵的资历,如今大陈朝廷里,谁也比不了你,明年让你领两路北伐军,便是中书那几个老头子,也没有话说。”

  “不过朕考虑的是另外一些问题。”

  “两路军分散的太远,裴俊麾下的将军将士你又一概不熟,假使明年让七郎你领了两路军,西路军但凡吃一点败仗,朝廷这里,就一定会有脏水泼在你身上。”

  沈毅面色微变,恭谨低头道:“陛下圣明。”

  皇帝微微摇头,开口道:“所以,朕的想法是,让你节制西路军。”

  节制与直接领兵,虽然实际上差不太多,但是名义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如果沈毅做北伐大元帅,那么东西两路就都是他的麾下,他要负全部责任。

  而只是节制的话,就意味着西路军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只是在战略上,要听从沈毅的命令。

  沈毅面色严肃,低声道:“陛下,臣以为这件事还要慢慢考量,最好让裴大将军再独立领一段时间,臣领淮安军好一些……”

  皇帝微微摇头:“朝廷里的文官们,现在为难不得你了,但是为难起裴俊,却是再简单不过,七郎你就多担些责任。”

  沈老爷默然,没有接话。

  皇帝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沈老爷的肩膀,笑着说道:“不过这些事情,还要慢慢商议,也不好你我君臣两三句话就决定。”

  “过几天裴俊应该也会回建康来,到时候你们两个人,跟几个宰相,还有兵部,都督府的人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商量这件事。”

  沈毅起身,恭敬低头道:“臣遵命。”

  皇帝陛下看了他一眼,又说道:“母后说,明天要请沈卿一家人到坤德宫用膳。”

  他叹了口气:“朕知道沈卿多半不乐意去,但是母后开口,朕不好推拒。”

  沈毅默默低头。

  他早年,跟那位太后娘娘,可是闹过矛盾的。

  自那之后,沈毅几乎就没有见过孙太后了,能避则避。

  好在这几年,他真正在朝廷的时间其实不多,也的确没有怎么见过孙太后,不过现在,很显然是避不开了。

  毕竟,那可是老板娘啊……

  他只能微微低头。

  “微臣遵命……”

  皇帝见他这个模样,哑然一笑。

  “放心,朕明天也会抽时间,跟你同去,母后不会为难你。”

  沈毅心里叹了口气。

  孙太后明天要请的,可不是他自己,而是他一家人。

  包括他的长子沈渊。

  这个时候,他并不担心孙太后为难自己,反倒是担心……

  孙太后跟自己家……太亲了。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长辈与长辈

  沈府。

  沈毅一家人从宫里出来,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沈家大门上金光闪闪的“江都伯府”四个字的大匾,已经被摘下来了。

  只不过靖安侯府的牌匾还没有做好,不曾挂上去。

  沈老爷拉着陆若溪,微微摇头:“这么急着摘匾做什么,显得咱们家太急躁,沉不住气。”

  陆若溪飞快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公公沈章,然后轻声笑道:“既然朝廷给夫君封侯了,那么这个牌匾迟早是要摘下来的,早一天摘晚一天摘,也没有什么要紧。”

  沈章脸面有些挂不住,开口道:“新匾应该用不了几天就能制好……”

  沈毅看了看老父亲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大概是怎么回事了,他开口笑道:“摘下来就摘下来了,也没有什么。”

  “不过新匾不着急,陛下说明天会亲笔御书匾额,等拿了陛下的墨宝之后,再让人去制匾。”

  陆若溪眼睛一亮,轻声道:“陛下御书,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她抬头看着沈毅,问道:“夫君,人家别人家里升官,都要连摆几天流水席,让街坊邻居都来吃饭的,咱们家要不要摆酒席?”

  沈毅想了想,还是微微摇头:“我不喜张扬,年前请相熟的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顿饭了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问道:“今年,渊儿去宫里多不多?”

  陆若溪点头,开口道:“皇后娘娘很喜欢渊儿,常召他进宫里去,渊儿与大公主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个人也很玩得来。”

  沈毅回头,摸了摸自己大儿子的脑袋,笑着说道:“渊儿喜欢大公主么?”

  沈渊先是看了看母亲,然后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别的都还好,就是一块玩的时候,她若是输了,就摆公主架子。”

  沈渊低头道:“不认账……”

  沈侯爷哑然失笑,揉了揉小侯爷的脑袋,开口道:“这跟她是不是公主,没有多大关系。”

  说着,他看了看陆若溪,微笑道:“女子多是如此。”

  “不信你问问你娘。”

  沈渊懵懵懂懂抬头,看向母亲,陆若溪瞪了沈毅一眼。

  “别听你爹胡说。”

  说话间,一家人已经进了沈府,进了正堂之后,都围在沈毅身边,询问北伐的事情。

  这一年时间,沈毅攻克山东,经历了数不清的故事,这会儿难得与家人团聚,家里人问什么,他便答什么。

  他是进士出身,文采自然不差,讲故事的基础也是有的,将打山东的过程说的绘声绘色,尤其是一些军营之中的事情,让小沈渊心驰神往。

  听了一会儿之后,这位小侯爷便拉着父亲的袖子,开口道:“爹,等我以后长大了,也要跟你一起,去打齐人!”

  沈毅看了看陆若溪,随即摸着沈渊的脑袋,笑着说道:“你爹我,一年到头不着家,在外面辛辛苦苦,风吹雨淋的去跟齐人拼命,就是为了你长大之后,不必再去跟齐人拼命。”

  “你开开心心长大,为父就心满意足了。”

  陆若溪给沈毅倒了杯茶,问道:“夫君在家书里说,妹妹怀了身孕,现在妹妹到哪里了?”

  沈毅低头盘算了一会儿,开口道:“她坐马车回来的,年前不一定能赶回来。”

  “等她回来之后,就让她留在建康,安心养胎。”

  陆若溪点头,轻声道:“夫君放心,我会照看好妹妹的。”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快要到傍晚了。

  沈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然后开口道:“今天晚上,我去赵师伯家里蹭一顿饭,就不在家里吃了。”

  他对着陆若溪轻声道:“咱们明天上午,一起进宫,拜见太后娘娘。”

  陆若溪轻轻点头,她拉着沈毅到了边上,低声问道:“夫君,太后娘娘是不是想让大公主与渊儿……”

  沈毅微微皱眉:“大概如此。”

  陆若溪轻轻咬牙:“能拒绝么?”

  “我可不想渊儿,将来一辈子受气。”

  沈毅微微一笑。

  “明天咱们随机应变就是。”

  ……

  赵家。

  沈老爷提着一点小礼物,到了赵相公府上。

  此时的赵昌平,已经为相一年多了,在中书根基已经稳固,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见,不过赵相也是中书诸位宰相里,最不讲人情的一个,旁人绝少能见到他。

  当然了,沈毅并不是旁人。

  他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进了赵府,跟赵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

  值得一提的是,赵二赵蓟州,今年并没有回建康来。

  因为山东一省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赵蓟州虽然名义上是管后勤,但是也负责协调淮安军与地方,这会儿忙的不可开交,根本脱不开身。

  饭桌上,赵夫人还问起这件事,被沈毅夸了赵二两句,便没有细说。

  一顿饭吃完之后,沈毅与赵相公一前一后,进了赵家的书房,双双落座之后,赵昌平上下看了看沈毅,开口叹了口气:“子恒比起去年,似乎又瘦了一些。”

  “这样是不成的。”

  “要多吃饭,太瘦了扛不住事。”

  沈毅点头,笑着说道:“其实也没有少吃饭,就是事太多,加上来回奔走,长不胖。”

  “如今山东刚刚恢复,不要说我,就是二哥,也在济南忙的脚不沾地,比起从前瘦了许多。”

  说到这里,沈老爷感慨道:“最忙的是张师兄,他一个人经管数府,手底下能用的人又不多,今年一年,累的晕倒好几次。”

  赵相公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叹息道:“朝廷里,像易安那种性子的人太少了,不然他也不至于这样忙碌。”

  “本来,上半年老夫可以派咱们书院出身的进士们或者是官员们北上就任,这样没有人会推脱,年中的时候,易安手底下就有人可用了,但是又怕外人说咱们书院把持山东,便没有这么做。”

  “师伯是对的。”

  沈毅低头喝了口茶水,开口道:“山东新复,在朝廷里某些人眼中,就是一块香饽饽,师伯您秉公办事,小侄还能将这些人拦在山东门外,如果咱们书院先有了私心,后面就不好拦他们了。”

  “就是怕你难做。”

  赵昌平也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还有就是,今年这个年关过去,到了明年,一定会有不少人,削尖了脑袋往山东钻,子恒你要注意这些人,莫要让他们坏了你在山东的布置。”

  沈毅有些诧异:“山东未来两三年都没有赋税可收,而且随时可能再起战事,今年上半年还没有人愿意去,怎么现在就争着抢着去了?”

  “还不是瞧见了易安的升迁,眼红了?”

  赵昌平看了看沈毅,感慨道:“易安今年,才三十岁出头,知道三十岁的布政使,有多么让人眼红吗?”

  布政使,是从二品的官员,如果没有巡抚的话,布政使才是真正的一省首宪。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