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88章

作者:漫客1

  陈靖轻声笑道:“自然是都说了。”

  赵昌平这才点头,开口道:“陈相的话,我记下了。”

  陈靖回头,看向还是空着的帝座,缓缓说道:“赵相放心,淮安军一路高歌猛进,不管是陛下,还是朝廷,都不会让一些口水,把他淹了去。”

  赵昌平用余光瞥了一眼崔煜,默然无语。

  他知道,陈靖的话说的有道理,他也不担心这些舆论,会让沈毅获罪。

  他真正担心的是,因为沈毅的功劳太大,皇帝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让沈毅得罪大多数读书人,从而将沈毅这个科甲正途出身的两榜进士。从文官行列中割裂出去。

  毕竟一个功臣,在皇帝看来,最好是能成为一个孤臣,这样用起来也放心。

  赵相公还在思索的时候,高太监清了清嗓子,高声唱道:“陛下驾到——”

  皇帝陛下,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来到帝座前,好整以暇的坐了下来。

  文武百官朝拜天子,纷纷跪地,山呼万岁。

  洪德天子抬了抬手,淡淡的说道:“平身罢。”

  等百官起身之后,皇帝陛下似乎是因为昨天晚上没有怎么睡好,于是打了个呵欠,才有些慵懒的说道:“今日大朝,诸卿可有本奏啊?”

  此言一出,国子祭酒郭昶便立刻站了出来,手捧一份厚厚的文书,跪在地上,大声道:“陛下,国子监太学生,联名请愿,请陛下严惩亵渎孔圣之恶徒!”

  皇帝陛下挑了挑眉头,问道:“是国子监的所有太学生?”

  郭昶低头道:“是,所有太学生,统统具名!”

  皇帝陛下感慨道:“朕还不知道,事情已经闹得这么大了,看来的确是犯了众怒。”

  他皱了皱眉头,问道:“郭先生准备,如何严惩沈毅?”

  郭昶一怔,随即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误会了,臣非是要惩罚沈侍郎。”

  “臣以为,沈侍郎是两榜进士出身,干不出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不过沈侍郎在前线领兵,手下将士十万,难免有一些粗鄙的武夫辱没斯文。”

  “臣以及太学生的意思是,要捉住火烧孔庙的凶手,加以严惩!”

  “至于沈侍郎……”

  他低着头,沉声道:“也要治一个御下不严之罪!”

  听到他这句话,皇帝目光微变。

  这些人,学聪明了。

  知道在淮安军高歌勇进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罪过,都很难落在沈毅自己的头上,不过沈毅不好炮制,沈毅手底下那些将领还不好炮制?

  这些文官,将矛盾,从沈毅身上,向下转移了。

  如果真能这么处理,洪德皇帝也是愿意的。

  不过……

  皇帝陛下想起了那个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在心里微微摇头。

  要是真这么办了,沈毅多半不会让自己的下属去承担这些过错。

  那时候,说不定矛盾会更加激烈。

  想到这里,皇帝给了高太监一个眼神,高明立刻会意,走下御阶,把郭祭酒的文书收了上来。

  皇帝淡淡的说道:“文书朕收到了。”

  他看向百官,沉声道:“孔庙被火烧这件事情,到现在虽然还没有查实,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孔庙多半是的确被火烧了。”

  “圣人之庙,有此大劫,朕也心痛不已。”

  皇帝陛下扼腕叹息,开口问道:“对于此事,众爱卿还有什么看法?”

  皇帝此话一出,朝堂里又热闹了起来。

  至少有二十个官员跪在地上,上书弹劾。

  或者是弹劾沈毅,或者是弹劾淮安军。

  这些官员里,有半数以上是御史台的官员,另外小半,也都是朝廷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毕竟能进大朝会,至少就已经是五品以上的官职,放在地方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佬了。

  皇帝神色平静,让高明把这些人的奏书统统收了。

  然后他又看向几个宰相,问道:“诸位相公,孔圣乃是天下文宗,两千年来香火祭祀不绝,如今诸位宰相是文官领袖,也可以称得上是文坛宗师,可有什么奏书或者想法?”

  五个宰相不约而同的看向高明面前摆着的厚厚一沓文书。

  多年的政治敏感,让他们隐隐觉得,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大家都没有说话。

  皇帝也不生气,继续说道:“若是孔庙的事情,真的到了无可解决的地步,朕会下诏,急诏沈毅回来,让他当朝分辩。”

  陈靖终于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眼下东路军正在攻打兖州府,西路军也将要成型,这个时候前线军情繁重,就不要调动沈侍郎了。”

  皇帝陛下皱眉道:“只有苦主,没有原告,这案子要怎么收场?”

  “你们放心,该说什么说什么,朕不会因为沈毅在前线打了胜仗,就刻意回护偏袒他。”

  “在朕这里,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皇帝一脸正气道:“不要说是沈毅,就是将来的皇子皇女犯了错,乃至于朕自己犯了错,诸卿直言上谏,朕绝不加罚。”

  他站了起来,看向众人,问道:“还有没有人有话说?”

  听到这里,即便是情商再低的人,也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站在勋贵之中的崇圣侯,四十岁出头的崇圣侯,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皇帝还要说话,忽然,一个小太监走到了高太监身边,附耳说了几句话,高太监闻言,脸色微变,立刻微微低头,低声道:“陛下……”

  皇帝听他说了几句话之后,皱眉道:“声音这么小做什么?朕没有听见。”

  高太监无奈,这才低着头开口道:“陛下,内卫来报,曲阜孔氏家主,伪齐衍圣公孔尚贞,已经在淮安军将士的护送下,进了建康城,这会儿正在奔皇城来!”

  “报信的内卫说,这个孔尚贞,是代表曲阜孔家……”

  “来归复大陈的。”

  皇帝陛下闻言,再一次皱眉:“朕的淮安军才拿下速度多久,孔家的人这就到建康了?”

  “当着朝堂大臣,你不要胡说八道。”

  高太监跪在地上,诚惶诚恐。

  “奴婢不敢。”

  皇帝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瞥了一眼底下大臣们的表情,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努力把嘴角的弧度给压了下去,懒洋洋的开口。

  “宣进来罢。”

  “让朕以及朝堂诸公们,亲自看一看真假。”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朝争与宗争

  “臣……”

  孔尚贞进德庆殿之后,毕恭毕敬,跪伏在地上。

  “曲阜孔氏第六十四代掌家,孔尚贞,叩拜圣朝天子。”

  “圣天子……”

  他以头触地,声音恭敬无比。

  “万寿无疆。”

  这几句话,让皇帝陛下不由得有些飘飘然。

  一股得意之情,从脚底涌泉,几乎直冲天灵盖。

  大陈没落多少年了?

  七十年了!

  世宗南渡之初,不要说恢复故土,就是南朝小朝廷,也有一些摇摇欲坠!

  那个时候,不少官员都不怎么愿意出仕,生怕有一天社稷倾倒,引火烧身。

  到了宪宗皇帝之时,南朝才算彻底稳固了国体,坐稳了这半壁江山。

  可即便被外人称之为中兴的宪宗一朝,从始至终,也未曾越过淮河半步。

  先帝朝虽然终于鼓起勇气,迈出了那一步,但是结果却惨不忍睹,导致整个大陈,又缩头缩脚二十年!

  而现在,洪德朝!

  北投了七十年的圣人世家,重新跪在了大陈天子的面前,低下了头!

  这让洪德皇帝,心中豪气顿生。

  他微微眯着眼睛,享受了好一会儿这种感觉,才看向撅着屁股跪在自己面前的小老头,淡淡的问道:“孔先生不远千里,南下建康,所谓何来啊?”

  孔尚贞低头,垂泪不止。

  “回陛下。”

  “七十年前,神州陆沉,曲阜祖地沦落于胡齐之手,倾覆于野蛮之中。”

  “臣之先祖,为衍先圣血脉,保全斯文元气,不得已委身胡齐伪朝,屈降朱人之下。”

  “至今,已七十余载。”

  “阖府上下,未尝一日不思念圣朝……”

  “先祖在世时,常南望垂泪,郁郁寡欢。”

  孔尚贞泣道:“先圣有云,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

  “吾等子孙,左衽七十年,愧对先圣先祖,时时刻刻祈盼,归还汉家朝廷。”

  “臣生而有幸,盼到了圣天子临朝,大陈复兴北伐,终于于齐人之手,夺回祖地。”

  “臣被兖州齐人扣下之后,几经周旋,终于脱困,脱困之后当日,臣即按沈侍郎之意,起草北伐文书,负书南下,朝拜圣天子。”

  他再一次叩首。

  “圣天子逾弱冠之年,便大兴社稷,慨然有横扫天下之态,大陈兴复,指日可待!”

  说罢,他几乎是五体投地,跪在地上,没有动弹了。

  他这番话说完,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神色各异。

  有些稍微感性一些的,听他提起前朝,心里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感动,但是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不以为然。

  有些还直接撇了撇嘴,对这位孔先生不屑一顾。

  因为他这种姿态,有点太无耻了。

  帝座上的皇帝陛下,听在耳朵里倒是觉得非常受用,毕竟孔尚贞这番话里,十句倒有八句是在拍他的马屁。

  不过很快,洪德皇帝便清醒了过来。

  因为孔尚贞现在在建康,骂齐人骂的这么狠,七十年前,孔家在燕都齐人面前,说不定也是这么说道李陈的。

  皇帝陛下脸上的笑意收敛,只是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微笑。开口道:“孔家弃暗投明,朕心甚喜。”

  德庆殿里,文武百官齐齐下拜。

  “恭贺陛下,复得圣人之宗。”

  皇帝对于这些马屁,并不以为然,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开口道:“圣人之宗,大陈从没有失去过,崇圣侯一脉,不是一直在建康为臣么?”

  听到这句话,撅着屁股跪在地上的孔尚贞,身子抖了抖,连带着屁股,都跟着颤了颤。

  他心里清楚,洪德皇帝这么说,孔家到底谁才是正宗,便不太好说了。

  不过好在皇帝,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他伸了个懒腰,才开口道:“孔先生不必跪了,快起身罢。”

  孔尚贞毕恭毕敬的爬了起来,垂手而立。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