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2章

作者:漫客1

  “但凡有一点办法,我等怎么也不可能去涨粮价,去祸害自己乡亲……”

  马员外这番话,说的很是漂亮。

  其他的粮商闻言,纷纷站了起来,随声附和。

  有些人更是连连点头,拍掌道:“马老爷说的是,我等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可能这样涨价!”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买粮……”

  有人小声说了这么一句。

  冯老爷本来正老神在在的喝茶,同时在心里鄙夷这些奸商,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这位县尊老爷缓缓站了起来,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些粮商,冷声道:“是谁说全因为朝廷买粮?是想诽谤朝廷吗!”

  这个罪名就有些大了,一时之间在座的所有粮商统统偃旗息鼓,不再说话了。

  冯知县面无表情,沉声道:“朝廷是买粮,又不是跟你们征粮!再说了,朝廷买粮,也是为了抵御北蛮,北蛮要是南下了,你们这些商贾也别想有好下场!”

  “这个时候谁敢诽谤朝廷,不要说陈府尊,本县也不可能坐视不理,诸位即便家大业大,恐怕还没有到能对抗官府的地步罢!”

  “不敢,不敢……”

  马员外连连摆手,他看了冯老爷一眼,小声说道:“县尊老爷,但是这件事总要有一个解决的法子不是?我们现在卖粮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底价了,有几家粮行,还是贴本在卖,如果官府一定要我们回落粮价,即便我等有一些家产,恐怕补贴不了多久就倾家荡产了,若非要如此……”

  马员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同行们,长叹了一口气:“若官府非要如此,我等就只能暂且关了粮行了。”

  马员外话说的虽然谦卑,但是话里的态度却十分强硬,他的意思很简单,你官府如果不让我们卖高价粮,我们便索性不卖了,现在粮价虽然高,但是好歹还有粮食可以买,一旦他们不卖粮食了,不出十天,江都城立刻就要乱起来!

  冯县尊面无表情,冷声道:“马员外这是在威胁朝廷?”

  “不敢。”

  马员外回头与几个粮行东家对视了一眼,几个人纷纷从袖子里掏出钱庄兑票,两只手拿在手上,递在了冯县令面前。

  马员外低着头,恭敬的说道:“县尊老爷,您到江都四年多了,我等没有短过对您的孝敬,只是这件事实在是不好办,您看能不能宽限一些时日……”

  他很会做人,继续说道:“当然了,我等也不敢让官府为难,我们会降粮价,只是降的可能不多……”

  “眼见就要秋收了,等秋收之后,粮价绝对会回落到原先的价格……”

  “秋收?”

  冯县令看了一眼这些钱庄的兑票,然后瞥了一眼马员外,淡淡的说道:“现在还未到六月份,秋收少说也要八月底,九月份才能开始,马员外的意思是,你们还要涨价两三个月时间?”

  说着,他又瞥了一眼这些兑票,继续说道:“再有,不要胡说八道,本县从未收受过你们的什么孝敬。”

  “你们给本县听真了!”

  冯县令虽然是个小胖子,但是现在严肃起来,说话倒也有了几分气势,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这一次朝廷征粮,非在江都一府,别的府怎么没有见到像你们这样涨价?短短十几天时间,江都粮价翻了四倍!”

  “再像你们这样卖下去,用不着你们去外地买粮,外地的粮商自己就会到江都来卖!”

  “现在,府尊老爷已经在向附近的州府借粮了,本县给你们三天时间。”

  冯知县说话,正气凛然。

  “三天之内,江都粮价要回落到四文钱以下一斤!”

  “三日之后,本县会亲自带人在城里巡视,如果再有高价卖粮的,本县会亲自封了你们的铺子!”

  “大不了。”

  冯老爷说话,无比硬气:“大不了由官府去外地买粮,由官府在江都卖粮,江都百姓没了诸位,恐怕也不至于饿死!”

  说完这句话,县尊老爷闷哼了一声:“本县言尽于此,诸位好自为之。”

  言毕,冯老爷拂袖而去。

  冯老爷离开之后,县衙的偏堂就只剩下了这十来个粮商,粮商们互相看了看,然后都围在了马员外旁边。

  “马老爷,您是咱们的主心骨,您拿个主意啊……”

  “就是,马老爷您说话,咱们都跟你干!”

  “这一次如果不是官府强买咱们的粮食,咱们也不会涨价,现在好处让他们得了,他们还想要好名声!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身材肥胖的马员外被众人围在中心,他先是眯了眯眼睛,然后微微冷笑:“两个外地佬,想要在江都当江都的天,还差得远呢!他想要在江都卖粮?”

  马员外声音沙哑。

  “他也配?”

第四十一章 言而有信沈七郎

  马员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根深蒂固,并不用特别畏惧冯知县以及陈知府这两个“外地佬”,更重要的原因是,马家也有马家的后台。

  朝廷上有人,就不必太畏惧这些本地的官员,就拿冯知县说的话来说,假如江都县衙出面去买粮卖粮,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御史就会一纸文书弹劾江都县,弹劾江都府。

  用不着别的罪名,只需要“官府经商,与民争利”八个字,就可以把冯知县这身官皮给扒了。

  至于外地的粮商进场……

  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很是团结,外地人想来江都做生意,其他行当倒也罢了,敢插手进粮行,除非背后有天大的背景,不然不出两个月生意必黄。

  因此,马员外这些人才有恃无恐。

  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朝廷派来的官员未必就拿他们有办法,毕竟这几十年来,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也不知道赶走过多少任知县了,知县要是懂事,双方就能和气生财,知县要是针对本地乡绅,那么要么被江都乡绅联合起来赶下马,要么被调任外地。

  想要做好官,尤其是做好知县,要牢牢记住“皇权不下乡”的道理,与当地乡绅以及本土势力合作,便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干满一任知县,如果非要与当地势力作对,那双方就要掰掰手腕,斗斗法了。

  现在很明显,以马员外为首的江都乡绅,对于江都官府两个主官的“政策”很不满,双方要开始掰手腕斗法了。

  在冯老爷约谈江都粮商之后,江都城里的粮价并没有明显回落,依旧保持在六文钱到八文钱一斤的高价。

  因为高粮价的原因,沈毅那首很是应景的童谣,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办法压下去,县衙的衙差虽然不让唱,但是街头巷尾,偶尔还是可以听到“江都处处是虎狼”的歌谣声。

  对于这种状况,身为县令的冯老爷,并不是特别着急,反正这件事也不是他的责任,他只是按照上面交代的内容办事,至于事情办好办不好,就不是冯县令需要关注的了。

  不过冯老爷毕竟不想得罪自己的上官,在约见粮商之后的第二天,这位知县老爷来到了知府衙门,见到了脸色依旧不太好看的陈知府,冯老爷垂手站在陈知府面前,低着头说道:“府尊,下官已经按照您的吩咐,约见了那些粮商,不过这些江都本地商人身后……”

  冯知县顿了顿,继续说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朝廷的背景,下官不好催逼他们太甚,便给了他们三日的期限,让他们回落粮价。”

  江都既是江南,又是“京畿”,是出了名的科举圣地之一,每一科进士放榜,都会有几个江都人,十四年前科考放榜,甚至一股脑出了十个江都籍的进士,其中七个出自甘泉书院,被传为佳话。

  有这样庞大的“官员预备役”存在,朝廷里江都籍的官员自然不会少,这些江都籍的官员,或多或少会在家乡有一些“亲朋故旧”,或多或少会置办一些家业。

  而他们留在江都的亲戚朋友,就是江都乡绅势力组成的一部分。

  听到了冯县令的话之后,陈府尊先是面无表情,然后抬头看了看冯禄,开口问道:“那创制散播童谣的人,寻到了没有?”

  冯老爷连忙摇头,苦笑道:“府尊,这首童谣传的太快了,下官派人去查访的时候,整个江都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根本无从追溯源头。”

  “县衙的人手也不够用,请府尊体谅……”

  “三日……三日……”

  陈府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色阴沉,他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既然是你说出去的话,就代表了咱们江都的衙门,本府便给他们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本府亲自下去查问江都米价。”

  冯知县抬头看了看府尊,然后又低下了头,小心翼翼的说道:“府尊,不管是下官的县衙,还是您的府衙,本地人都在少数,您如果亲自下去,那些人肯定可以提前收到消息,到时候粮行在您去的时候降一降价,作作样子,知府衙门便无处发作了。”

  “他们骗不了本府。”

  说到这里,陈裕看了一眼冯知县,然后低声道:“本府知道你不愿意去得罪这些江都本地的乡绅,更不愿意得罪他们身后的人,但是你要记住了,这江都是朝廷的江都,非是他们这些粮商的江都!”

  陈府尊声音低沉:“本府在江都,少说还有四年,你在江都差不多也就剩下一年时间了,本府都不怕跟他们周旋,你怕什么!”

  “这件事情闹大了,朝廷固然会怪罪在我的头上,但是你这个江都县令也难辞其咎,明年就是吏部考铨,你我现在同在江都这条船上……”

  “同舟共济的道理,冯知县应该不用我来教罢?”

  江都知县冯禄,现在已经在江都干第二任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政绩,但是也算是安安稳稳,风评也还算不错,如果明年考铨能得一个上,或者一个中上,这一任干满,大概率会有一个升迁的前程,或者是到一个穷一些的地方直接当知府,或者是当读书的地方当通判,当同知。

  而如果明年考评不是很好,那么大概率就是平调。

  江都知县,已经是知县这个职位上最肥的缺位之一,平调的话,除非是调到直属建康的几个县,不然调到任何一个县都属于“贬官”。

  陈府尊这番话,算是官场上难得的“交心话”了,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冯县令也对自己这个相处了一年多的上官有所改观,他恭敬低头道:“府尊教诲的是,这件事情下官一定尽心尽力,替府尊办好。”

  “嗯。”

  陈裕点了点头,缓缓说道:“那些粮商背后有人,本府背后未尝就没有人,他们真的要抱起团来与官府作对,与江都的百姓作对,就莫怪衙门刀笔无情了。”

  冯县令点了点头,开口道:“府尊的意思,下官明白了。”

  ……

  就在江都城两位主官与乡绅们斗法的时候,沈毅沈七郎,手里提着几个油纸包,慢悠悠的行走在江都城里。

  油纸里包着的是几只烧鸡。

  此时,城里的童谣风波虽然没有过去,但是几乎已经可以明确,衙门的人并没有查到许复等那些小孩子头上。

  没有查到许复等人头上,也就没有查到沈毅头上。

  再说了,现在沈毅有陆夫子作保,即便真的查到了他沈毅头上,他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推给陆夫子,由陆夫子接下这桩“因果”。

  因此,现在的沈毅已经有了“免死金牌”,不必再藏着掖着,可以正大光明的四处活动了。

  再者说了,如果在书院里躲着不敢见人,反倒有些奇怪。

  沈毅手里的几只烧鸡,是他在路边的店里买的,大概与当初陆小姐送进牢里的那只烧鸡是同一家店。

  这一次,沈毅足足买了四只。

  那些小朋友一共有六个,年纪都不大,四只烧鸡应该足够他们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倒不是说沈某人抠门,不舍得买六只,实在是放在手里不怎么好拎。

  沈大公子装模作样的在城里转悠了几圈之后,最终进入到了那个小巷子,在小巷子的尽头,寻到了这群孩子的落脚处。

  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屋子。

  这个小屋子,应该是一处废弃的祠堂,坐落在巷子深处,虽然也算是个容身之处,但是缺砖少瓦,连门都只剩下一扇,很是寒酸。

  到了冬天,这种房子是有可能会冻死人的。

  沈毅走到这只剩下半边的房门门口,并没有直接走进去,而是伸手敲了敲门。

  很快,那个带头的孩子许复,便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抬头看了看沈毅,长长的松了口气。

  很显然,他这几天也担心沈毅是个不守信用,满嘴空话的骗子。

  现在沈毅回来了,他便放下心了。

  因为沈毅回来找他们,就代表他会兑现自己的诺言。

  沈七公子把手里的四个油纸包递了过去,呵呵一笑:“这是陈记的烧鸡,很是出名,你拿去给他们分一分。”

  许复咽了口口水,伸手接过这几个油纸包,然后对着沈毅微微低头:“谢谢沈公子。”

  说完这句话,他提着四个油纸包走进了破屋里,没过多久便从屋子里里面走了出来,来到了沈毅面前,低头道:“沈公子……”

  沈毅有些诧异的看了看许复,笑着问道:“你没有吃?”

  许复低头道:“我刚吃了馒头,不饿。”

  说完这句话,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沈公子,我们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天我们出去唱了一天,后来我再出去,发现城里很多地方都在唱这首歌,我便没让他们再出去了。”

  “你们做的很好了。”

  沈毅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记住,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记得这首童谣,这首童谣也跟你们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提都不许提起,知道了么?”

  许复若有所思,低头道:“知道了。”

  “过两天我会再进城来,给你们找一个住处,给你们买几身干净衣裳。”

  沈七郎笑容温和。

  “等你们收拾干净了,我教你们一门营生,你们学会了之后,就去玉带湖那里摆摊。”

第四十二章 出大事了!

  父亲沈章离开江都之前,给了沈毅一小袋金子,这袋金子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换成银子应该能换到一百两左右。

  一百两钱,足够一个中人之家花上好几年时间了。

  因此,沈大公子目前是不缺钱的,不仅不缺钱,他还有闲钱来“接济”这几个江都城里的小朋友。

  毕竟他以后是要在江都厮混的,也需要一些帮手,这些小朋友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比沈毅这个“原身”其实小不了几岁。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