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99章

作者:漫客1

  孙太后谆谆教诲道:“只是以后办事之前,要深思熟虑。”

  “真龙见首不见尾,所以才是真龙。”

  “给人全都看清楚了,别人便不怕你了。”

  皇帝陛下起身,恭恭敬敬的低头行礼:“儿臣明白了。”

  “嗯。”

  孙太后又对宫女招了招手,宫女立刻递上来几张名贴,名贴上都画了画像,统统都是女子。

  这些女子画像旁边还写了一行行小字,大概是介绍这些女子的出身来历。

  太后把这几张名贴递在皇帝面前,面色平静,开口道:“这四个女子,是母后花了几个月时间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大家闺秀,钟灵毓秀,宜室宜家,母后都替你见过了。”

  “之前让你自己去选,你一直推脱不肯见,现下推脱不得了。”

  “这四张名贴,你拿回去自己选,三天之内,给母后个答复。”

  孙太后说话语气温柔,但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三日之后如果你选不出来,母后便替你选了。”

  这是要给皇帝选皇后。

  皇帝陛下跟沈毅同年,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而且马上到年关,过了年关就已经满十八岁,这个年纪还没有大婚,在大户人家之中都已经可以算作是“剩男”了。

  因此,这件事最着急的,就是太后娘娘。

  对于太后来说,这是她的人生使命之一,是她必须要替自己,替先帝,乃至于替李家列祖列宗完成的重大使命。

  为此,太后娘娘已经挑了一年多儿媳妇。

  现在,距离钦天监推算的吉日只剩下了一个多月时间,太后娘娘也要给自己的儿子下最后通牒了。

  皇帝接过名贴之后,拿在手里看了看,一共三个女子,都是十六岁年纪。

  一个姓杨,还有一个姓刘,另一个则是姓孙。

  都是建康城大户人家的女子,其中这位姓杨的女子与杨敬宗同宗,是杨敬宗的侄孙女。

  姓孙的,是孙皇后本家的侄女。

  本来,以孙皇后现在的地位,是可以直接内定自家的侄女成为皇后的,但是她毕竟已经不是孙家人,而是李家妇,因此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替李家,替自己的儿子考虑。

  所以孙太后,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自己儿子手上。

  皇帝陛下接过这些名贴之后,低头道:“儿臣遵命。”

  母子俩又说了几句话之后,皇帝陛下才带着这几份名贴告辞离开,回到了甘露殿里。

  到了甘露殿之后,皇帝就把四张名贴之中姓杨的那张给挑了出来,随手揉成废纸,扔在了角落里。

  扔完了杨姓女子的名贴之后,皇帝陛下一个人坐在甘露殿里,看着手里的三张名贴,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陛下回过神来,依旧没有做出决断。

  最终,皇帝陛下换了一身便衣,把三张名贴揣进怀里,然后取了那把黄铜钥匙,对着高太监淡淡的说道:“朕要出宫散心。”

  高明面带为难之色:“陛下,太后娘娘似乎已经察觉了。”

  皇帝皱眉。

  “朕说了,朕要出宫散心。”

  高太监叹了口气,只能低着头下去安排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皇帝陛下出现在了顾横波的闺房里。

  闺房之中,顾大家只着一身单衣,怀抱琵琶,指尖轻颤,美妙的音符从指尖跃出。

  天子也脱下了外衣,着一身里衣。坐在一旁欣赏。

  ……

  约莫一柱香之后,云雨收歇。

  顾大家半倚在天子怀里,眉目之间尽显媚态。

  天子用一方白巾,遮住了她的眼睛。

  然后,他在顾横波面前摆了三个壶,又把一枚没有箭头的箭,放在了顾横波手里。

  这三个壶里,各有一张名贴。

  等布置好了之后,年轻的天子解开蒙住她眼睛的白布,轻声笑道:“前面有三个壶,随便投一个,投中了有重赏。”

  顾大家在天子怀里扭了扭身躯,腻声道:“什么奖赏?”

  “你投中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顾大家笑着说了声好,便坐起来开始投壶。

  此时此刻,任谁也想不到,大陈新一任皇后的位置,竟然操在了一个风尘女子之手。

  而且……是用这种近乎玩笑的方式。

  不过有时候,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荒诞。

  顾大家站了起来,手里拿着木制的箭杆,稍稍瞄准了一会。

  她是青楼出身,投壶的游戏已经玩了不知道多少次。

  略微瞄准了一下,她抛出了手中的箭杆,轻轻扔了出去。

  箭杆精准的进入到了左侧的壶中。

  于是乎……

  大陈新一任的皇后人选。

  定下来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好聚一聚

  洪德七年十月初,朝廷发下皇榜,宣布立寿宁伯长女孙氏为皇后,并将于十一月初七举行大婚,同时大赦天下。

  孙氏,是孙太后堂弟的长女,也就是皇帝的表妹。

  这里就牵涉到朝廷的法律问题了,陈国的法律里,禁止表兄妹成婚,皇帝自然不能带头娶表妹,否则这件事其实就没有什么选择的空间。

  因为孙太后还有个胞弟,这个胞弟也有女儿。

  随着这道皇榜的颁布,建康城里不少人眼馋了半年之久的皇后大位,终于尘埃落定。

  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为,孙太后目前还是皇室里说话最有用的人,在这点上甚至超过皇帝,尤其是给皇帝选皇后这件事情上,作为皇帝的母亲,孙太后几乎可以一言而决,不必过问皇帝本人的意见。

  既然手里有这种权力,偏向一下娘家人当然无可厚非了。

  而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后族孙氏,在建康势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孙家再出第二个皇后,那么后族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壮大,这肯定是皇帝陛下不太愿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理论上来说,皇帝陛下应该不会再选择后族的女子,可实际上的情况是,朝廷中的重臣们几乎都知道,是皇帝陛下自己选择了后族的孙氏。

  立下皇后的同时,北齐公主赵颖,也被册封为贵妃,会在大婚的时候,与皇后一起嫁入宫中,成为天子的妃子。

  皇后的人选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礼部忙活的时候了,礼部跟宗府,会全权负责操办皇帝的大婚,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会忙的不可开交。

  就在皇榜张贴出去的时候,邸报司的下一期邸报上,也准备刊印皇帝陛下即将举行大婚的消息。

  这也是邸报司成立以来,第一次刊印皇帝本人的消息,这件事虽然在现在的邸报司似乎只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但是放在后世,多半会被赋予各种意义。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多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七年的十一月初五,距离皇帝陛下大婚,只剩下两天时间。

  此时,朝廷上下各个衙门,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忙碌起来,尤其是建康府的官员,几乎天天在城里巡逻,生怕这个时候有人在城里闹事。

  而相比较来说,刚刚刊印了新一期邸报的沈司正,就要清闲的多了,刚过中午,沈老爷便从邸报司衙门下了班,在路边买了点酒菜,提着酒菜去了大义坊。

  因为皇帝要大婚,这几天建康城里的私塾都放假了,那些孩子们不用来私塾上课,私塾里显得空荡荡的。

  放假不是因为要给孩子们减轻负担,是要在这几天时间里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以免出什么事情。

  顾先生是个喜欢热闹的小老头,没了小孩子便有些寂寞,因此这两天时间,沈毅便没事就过来寻他喝酒。

  一老一少相对而坐,沈毅伸手给先生倒了杯酒,笑着说道:“顾师尝一尝,这是太白酒坊前两天刚起出来的十年陈,说事劲道大的很呢。”

  顾先生喜欢喝酒,闻言大喜,连忙端起酒杯,跟沈毅碰了碰。

  几杯烈酒下肚之后,他的脸色便有些红润了,仰头喝完一杯酒之后,老先生又吃了口菜,有些含糊不清的说道:“太后娘娘太强势了,她已经在朝廷当了几年的家,如今又把自家的堂侄女捧成了皇后,再这样下去,这大陈都要由她们姓孙的说了算了。”

  他吐出一口酒气,皱着眉头:“朝廷南渡之后,便摇摇欲坠,所幸几代天子没有出什么昏君,才能维系甲子时间,如果将来搞得外戚乱政,恐怕这半壁江山也无了。”

  顾先生现在是教书匠,但是早年也是意气风发的读书人,是上书指点江山的解元公,对于时政自然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只不过他平时憋在肚子里,跟谁也不说,只有面对经常来看他的沈毅,小老头才能说一些心里话。

  沈毅笑了笑,跟先生碰了碰酒杯,开口道:“顾师,据我所知,这皇后不是太后娘娘安排的,而是陛下自己选的。”

  “嗯?”

  顾先生抬头看着沈毅,大皱眉头。

  “陛下自己选的?这是什么道理?”

  他大着舌头说道:“太后娘娘本就当了好几年的家,建康孙家的势力这些年也越来越大……”

  沈毅跟老先生碰了碰,笑着说道:“顾师您是个教书匠,学生我是个八品小官,皇家婚姻嫁娶,咱们师徒俩都插不上口,还是不要操这个心了。”

  其实不止他们师徒俩想不明白,朝廷里很多大臣,包括赵昌平,乃至于包括太后娘娘在内,都有些想不明白。

  他们当然想不到,这个皇后的人选,是某位秦淮名妓在三个壶里投壶投出来的。

  老先生说了一会关于大婚的事情之后,又抬头看了看沈毅,问道:“小子,你也快成婚了罢?”

  沈毅点头道:“下个月月底,便回江都成婚去了。”

  小老头这会儿喝的醉醺醺的,但是脑子还算清醒,他对着沈毅笑了笑:“临走之前,记得来老头子这里一趟,难得你称呼老夫一声老师,又以师礼待之,做老师的须送你件礼物才是。”

  沈毅微笑点头。

  “顾师,您的家里人,我已经派人去打听了。”

  沈毅微笑道:“估计明年,就能有消息,等有消息了,学生再来通知您。”

  老先生这会儿正在喝酒,听到这句话之后,也不知是没有听清楚,还是实在喝多了,一头栽在了桌子上,人事不省了。

  沈毅叫了他几声,见他不愿意醒过来,便哑然一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伸了个懒腰之后,沈老爷两只手拢在了袖子里,目光看向江都方向。

  这一次皇帝大婚,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但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

  而这些影响力最大的影响就是……

  大赦天下。

  所谓大赦天下,就是会赦免或者减轻罪责,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过,都会直接赦免。

  而大赦天下这件事,刑部已经安排下去了,只等着皇帝大婚当天,全国各地的犯人都会被释放。

  这其中……可能会包括那些被流放的人。

  比如说钱通,比如说马俊。

  想到这里,沈老爷微微眯了眯眼睛。

  “再有一个多月,我便回江都了。”

  他的目光依旧看着江都方向,自言自语:“那个时候,两位也应该从岭南返回江都了罢……”

  “故友重逢。”

  沈老爷抚掌微笑:“咱们可要好好聚一聚。”

第三百七十五章 告假

  官做大了,自然好处无穷,但是官比较小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好处。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