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80章

作者:漫客1

  这天上午,还没有等到许记串串香开门营业的时间,许记门口就有人过来敲门,问什么时候开门了。

  这个时候,许记已经是丁满在打理,见有人敲门,丁满索性上午便开门营业,好在许复提前让他们多备一些材料,不然今天许记估计卖到午后,就要关门歇业了。

  而卖吃食,毕竟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真正挣钱的,还是做这个时代读书人的生意,也就是笔墨纸砚,古董文玩。

  同样是上午时分,原本没有什么生意的黄石斋大门,也被人推开,一行四个读书人结伴,来黄石斋问有没有黄石砚。

  这个时候黄石斋的掌柜,是许复刚从笔筒巷一家大店里挖来的,见来了生意,这个年近四十岁的掌柜笑呵呵的带着四个人,来到了一处货架前。

  这个货架上,摆着差不多十几二十个砚台,清一色泛黄,按照掌柜的说法,这是黄石斋祖传下来,有数十年历史的黄石砚。

  当面开国宰相李相,和世宗时期姚相都用过的砚台。

  一方砚台只要一百两银子,童叟无欺。

  四个读书人很显然并没有那么多钱,最终四个人咬牙凑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两方砚台离开。

  等这单生意做完,这位年近四十的掌柜,回头看向身后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毫不起眼,仿佛是学徒的少年人,满脸微笑。

  “东家,您的运道真是好,我听说这黄石斋眼见着就要黄了,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开不了张,您接受才几天,这便开张了。”

  整个交易的过程,许复都在旁边观察。

  见掌柜的喊自己东家,许复微微摇头,对着掌柜的笑了笑,开口道:“吴掌柜,我对这行懂得不多,你把我当学徒就成,我多跟您学学。”

  “这可不敢当。”

  吴掌柜摆了摆手,正要说话,又有两个人结伴推门走了进来。

  “这里是黄石斋老号么?”

  吴掌柜立刻挤出了一个笑脸,迎了上去:“正宗黄石斋百年老号,如假包换……”

  见吴掌柜上去迎客,许复却没有在一旁观摩,他若有所思的推门离开,在东市街一家书铺里,买了一份最新的邸报。

  他认得字,但是认不全。

  尤其是邸报上的字,很多时候文绉绉的,许复读不通顺。

  不过他还是在邸报上找到了黄石斋老号的故事,一个百年老号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一方两代宰相先后使用的名砚的故事。

  许复费劲的看完了这篇故事,但是也只是看了个大概。

  终于,吴掌柜那边送走了今天的第四拨客人,许复便拿着邸报上前,指着邸报上的内容,开口道:“吴掌柜,这具体写了什么,您能给我念念么?”

  吴掌柜伸手接过邸报,只是简单扫了一眼,便面露狂喜之色。

  “东……东家,这是?”

  “这是朝廷的邸报。”

  “我……我知道。”

  吴掌柜说话都有些打哆嗦了。

  他又喜又惊。

  喜得是,前几天到黄石斋做事,眼前这个小东家是答应给他提成的。

  当时他觉得黄石斋生意不好,并不准备要提成,但是这个姓许的东家执意要给,而且不降月钱,吴掌柜也就同意了。

  如今,有了这份邸报,黄石斋生意一定会慢慢好起来,这对于他来说当然是意外之喜。

  而惊的是……

  眼前这个小东家刚刚接手黄石斋没有多久,朝廷出版的邸报里就好巧不巧的记录了黄石斋,非要说这是什么巧合,吴掌柜是绝对不会信的。

  他惊疑不定的抬头,看着眼前这个貌似单纯的小东家,收起了心里最后一丝轻视之心,转而是满满的敬畏。

  自己这位东家,在朝廷的关系一定很硬!

  吴掌柜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给许复解释邸报上写了什么,他刚写到一半,黄石斋的大门就又被人推开,差不多七八个人,同时鱼贯而入,七嘴八舌的开始问黄石砚台。

  吴掌柜连忙去接待客人。

  许复就像个小学徒一样,静静的站在吴掌柜身后,认真的观察他的一言一行,仔细的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甚至会看这些顾客的反应。

  这位来自江都的乞儿,在沈毅的提携之下,正在肉眼可见的飞速成长。

  ……

  生意场上的事情自不必多说,毕竟邸报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已经成了规模,而广告这种东西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时代,效果一定不会太差。

  只不过在这份邸报刊发之后,建康城里的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当官的官老爷,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邸报上最后一篇文章上。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显眼。

  “一见钟情,贵公子邂逅美妇人。”

  “二月丧夫,俏寡妇星夜入杨门。”

  署名作者是应笑笑。

  虽然文章里没有说杨公子的名字,但是建康城里只要跟杨蕃接触过的人,九成九都能看得出来,这文章写的是谁。

  更巧妙的是,这是邸报司刊发出来的文章,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可能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于是乎,御史台有些御史,已经开始手痒痒了。

  而身为当事人的杨公子,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邸报,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他的脸立刻黑了下来,愤怒了骂了几句之后,急匆匆回到了家里,在杨家后院见到了正在浇花的杨老相国。

  杨蕃直接跪在地上,手捧邸报,叩首道:“父亲,有人污孩儿名声!”

  “这是要以时谤杀人!”

  他深深低头,头低的碰到了地砖上,前额甚至沾惹了地砖上的尘灰。

  “父亲救我!”

第三百四十六章 敲山震虎

  杨蕃杨公子,今年四十三岁。

  他的老父亲杨老相国,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

  老相国今年年初彻底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一转眼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里,杨相在家里闭门谢客,除了自己的家人和一些旧友之外,其余门生故吏,一概是不见的。

  就连他的得意弟子陈裕,数次登门也没有能见到他。

  这会儿,老相国正在照看一盆花草,见儿子跪在自己面前,他用略带疲惫的眼神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但是没有说话。

  他默默从儿子手里接过了这份邸报。

  老相国为相十几近二十年,其中在议事堂主事的时间也有十几年,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文书案牍,对于文字最是敏感。

  这份邸报他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就把目光放在了最后一篇文章上,认真看了一遍之后,他便把邸报放在一边的桌案上,头也没有抬。

  “冤枉你啦?”

  老头的声音不疾不徐,然后不再看自己的儿子,而是继续去摆弄花草去了。

  杨公子跪在地上,语气有些焦急:“爹,那个女人丈夫突然病死了,跟儿子没有关系,至于纳她入门,那也是两厢情愿的事情……”

  老头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默默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问道:“那女子呢?”

  杨公子跪在地上,有些心虚。

  “病……病死了。”

  老相国长叹了一口气。

  “你便作孽罢,你作的孽,将来都会应在咱们父子头上,一分一毫都躲不开。”

  杨蕃依旧不服,他微微低着头说道:“爹,那寡妇的事情合情合理,儿子没有犯法,况且都是不知道哪一年的陈年旧事了,这件破事当初没人提,前几年您老人家主政的时候没人提,如今您刚卸职多久,便有人旧事重提了!”

  “这绝对不是针对儿子的。”

  杨蕃硬着头皮磕头道:“这分明就是针对您老人家的!”

  “爹,如果这时候您忍下了这口气,用不了多久,那些跳梁小丑便会对您老人家,对咱们家群起而攻之!”

  杨公子说到这里,已经眼睛发红了。

  “父亲,您一定不能坐视不理啊!”

  杨相国终于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他把手里的花洒放在一边,然后在小马扎上坐了下来,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你爹已经罢相了。”

  “你爹现在连建康都出不了,不说别的,你爹现在离开家一趟,在建康城里转一圈,暗地里都会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

  老相国颇有些感伤:“你自己想一想,爹还能替你做什么?现在腆着老脸,去这个什么邸报司,把写稿子的那人揪出来,丢到大牢里问罪么?”

  “父亲……”

  杨公子用膝盖在地上蠕动了一下,跪在了老爹面前,伸手抱着老爹的小腿,开口道:“不管怎么样,咱们要把诽谤儿子的这个人找出来,然后好生炮制他一番,让他知道诽谤儿子,诽谤咱们杨家的下场!”

  “怎么找出来?”

  老相国抬头看向杨蕃,默默的说道:“像上一次那样,从邸报司里问到了人名,然后带着几个人,去赌东市街堵人家?”

  杨敬宗目光里,充满了无奈。

  “你上次堵的那个少年人,现在已经是邸报司的司正了,你堵到他什么了?”

  “愚不可及。”

  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老头,闷哼了一声:“若不是你们这些年胡闹,你爹即便罢相,现在也可以告老还乡,回老家过几年安生日子了,因为你们这些人,这些年在建康胡作非为,现在老头子能不能善终,都还是未知之数。”

  “好了。”

  老头挥了挥手,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这邸报里,只写了一个杨字,并没有写你的名字,你现在急成这个模样,岂不是自己领了罪过?”

  “你收敛一些就是,但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老相国目光又放在了自己打理的花草上,他缓缓说道:“你张叔叔过两天就是七十大寿了,这几天你要是闲着没事,就替为父好生备一份礼物,等他七十大寿那天送过去,多跟他说说好话。”

  张敬给杨敬宗做了这么多年副手,杨蕃自然要认这个“张叔叔”的。

  杨蕃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然后他犹豫了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蹲在了老爹身边,低声道:“爹,你看北边是不是要再输几仗,如果能再输几场,朝廷和陛下多半就会沉不住气,让裴元出使北齐和谈了……”

  裴元,前任礼部侍郎,也是曾经的礼部主客司郎中,也就是外交部长。

  裴元这个人,精通多国语言,甚至于北齐皇族都已经不怎么说的“胡话”,他现在仍然会说,曾经多次代表朝廷出使北齐。

  更重要的是,这个裴元也是杨敬宗的学生。

  裴侍郎在上一次沈毅事件里触怒了皇帝,丢了礼部侍郎的位置,现在被贬官数级,在建康一处清闲衙门里待用。

  听到儿子的话之后,杨相抬头瞥了一眼他,然后默默站了起来,抄起手边一个痒痒挠,狠狠地打在杨蕃的头上。

  杨蕃痛呼了一声,痒痒挠也一断两截。

  杨相国目光里是止不住的愤怒,他强忍着怒意,喝道:“我与你不止一次的说过,让你莫碰兵事!你身上虽然也有恩荫,但是连个实职都没有,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对兵事指手画脚的!”

  “狗胆!”

  杨老头气的咬牙切齿:“你这个孽子,现在建康城里所有大家族,都把目光放在了皇后娘娘的位置上,独独你想着控制前线战事!你给杨家留点根须罢!”

  杨蕃跪在地上,抬头看了看老爹一眼,刚想说些什么,但是看老爹生气,他还是直接跪在了地上,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孝顺,是这个时代最基础的道德标准,不管是杨蕃这种四处作恶的中年二代,还是范东成那种为祸一方的年轻公子,乃至于那些行走江湖动辄杀人的游侠儿,对长辈的态度都不会太差。

  “父亲莫要生气,孩儿不说了就是……”

  他小声嘟囔道:“皇后娘娘……不还是得看太后娘娘的心思么?”

  杨敬宗缓缓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然后冷声道:“你现在回家去,什么也不要做,静静的等待消息,其他的事情老夫去办,明白了么?”

  杨蕃心中一喜,连忙低头:“孩儿明白。”

  说完,他对老爹再拜了几次,千恩万谢的去了。

  等到杨蕃离开,杨老相国一个人瘫坐在椅子上许久,最终默默的看向了皇宫方向,老人家喃喃自语。

  “陛下想要敲山震虎……”

  “想看看我这只虎,老到了什么地步,还能不能动弹,能不能吃人……”

  说完,老头又把目光放在了邸报上,默默吐出一口浊气:“应笑笑……”

  “邸报司……”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