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24章

作者:漫客1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互相被需要

  皇帝陛下一个人,把沈毅写的这篇文章看了好几遍,然后才默默放在一边。

  然后他并没有再做任何事情,只是像从前一样,该上朝上朝,该上班上班,该接见大臣便接见大臣。

  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到了第三天,大太监高明毕恭毕敬的跪在这位小皇帝面前,深深低着头。

  “陛下……”

  皇帝坐在软榻上,放下了手里的朱笔,面色平静:“查出结果了?”

  “是……”

  小皇帝把朱笔放在了笔架上,将目光落在了高明身上,默默说道:“说罢。”

  “回陛下,邸报司刚创立的时候,奴婢在宫里一共挑选了二十七个人,后来邸报越做越好,邸报司先后两次增派人手,至今已经有七十五人,除却四个礼部的吏员之外,其他都是咱们宫里的人,这两天时间,奴婢详查了邸报司,发现……”

  “最开始那一批二十七人当中,至少有五个人向外面泄露了邸报司的消息,至于后续增补的这些邸报司人手……”

  “吃里扒外的便更多了。”

  小皇帝竖了竖眉头,看向高明,冷声道:“瞧瞧你高公公的眼光,真是高明!”

  其实这件事并不能怪高明。

  宫里的这些宫人,本来就被渗透的千疮百孔了,平日里这些宫人向外面泄露一些皇帝的信息,或者是后宫的八卦,然后挣一些“外快”,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足以为奇。

  况且高明虽然是大太监,但是他在宦官里的资历是不够的,六年时间来他能勉强坐稳大太监的位置,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指望他能够完全掌握宫里所有的人手,或者说对所有人知根知底,还是有些太为难他了。

  不过在皇帝面前,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高明深深低头,以头抢地。

  “奴婢失职,奴婢死罪……”

  他对自己很狠,砰砰磕头,不一会儿额头上已经一片青紫。

  而随着高太监这几个头磕下来,邸报司里那几个“吃里扒外”宫人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这些人既然让高明在皇帝面前受罪,那么高太监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如何如何慈悲。

  他们都逃不出宫里,或许连个死字都是妄想。

  见高明这个模样,小皇帝也起了一些恻隐之心。

  这毕竟是从小带他长大的大伴。

  皇帝挥了挥手,闷声道:“罢了,谁让你磕头了?”

  高明这才停了磕头,这会儿他额头上已经青紫了一大片,隐约要滴下鲜血来了。

  皇帝不忍心,从桌子上丢过去一块方巾,扔在了高明面前,皱眉道:“擦一擦。”

  此时,德庆殿里的主仆二人心里都明白,他们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

  或者说短时间内是这样。

  皇帝现在大部分精力都在外朝上,没有什么精力去收拾宫里的事情,他需要一个忠心又信得过的人,替他执掌宫禁,甚至代他执掌内卫,执掌新成立的邸报司。

  而现在的宫里,除了高明之外,没有第二个人选了。

  至于高明,就更是如此了。

  对于他来说,小皇帝就是他头上的天,而且是唯一的天。

  两个人现在谁也缺不了谁,最起码在小皇帝亲政的这几年时间里,他是离不开高明的。

  当然了,等过几年之后,小皇帝有能力掌控朝局,经营好了自己的势力之后,高太监其实就可有可无了,那时候双方不再互相需要,而是变成高明单方面需要小皇帝。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主仆二人,还是“情真意切”的。

  小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眉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邸报司的差事可以停一停,朕给你十天时间,把邸报司清理干净,至于这些吃里扒外的宫人……”

  皇帝看了一眼高明已经在滴血的额头,然后目光撇向一边,淡淡的说道:“就都交给你处理,怎么说你也做了六年大太监了,宫里的人如果不懂事,你就要交他们懂事。”

  前六年,小皇帝并没有亲政,因此高明虽然坐在大太监的位置上,并不能在宫里随心所欲,尤其是有些太监,背后是太后娘娘的关系,得了太后娘娘的欢心,那就更动不得了。

  可眼下得了皇帝这句话,高明就算是得了尚方宝剑,可以在宫里随意施为了。

  他再一次叩首道:“奴婢遵旨……”

  小皇帝又看了看高明,问道:“去江都见沈毅的人,派出去了么?”

  高明低头:“两天前就出发了。”

  “嗯。”

  皇帝低头想了想,开口道:“既然邸报司的确有内鬼,就说明沈毅上报的消息很准确,他写的邸报朕也看了,写得……”

  “十分不错。”

  小皇帝懒洋洋的说道:“这人是个人才,可堪一用,你再让人送一封消息去江都,告诉沈毅明年春闱的主考官是谁。”

  春闱主考,一般是礼部侍郎,或者是大学士担任,因为这是朝廷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每一届春闱,主考官都是皇帝钦点的。

  此时,春闱主考的人选其实还没有定下来,只是中书送了几个名单上来,交给皇帝定夺。

  小皇帝说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他希望沈毅明年来考春闱,并且希望沈毅能够中试。

  高明愣了愣,然后低头道:“陛下,如果您想要沈毅中进士,那他……就能够中进士……”

  皇帝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朕说过,这是朕亲政之后的第一场春闱,朕要给新朝储才,选拔一些真正的人才出来,因此朕不想干涉,也不会干涉,沈毅能考中是他的本事,如果考不中……”

  皇帝淡淡的说道:“如果考不中进士,也可以留在建康做事情嘛,这一科不中,还可以考下一科。”

  举人,就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

  听皇帝的意思是,即便明年沈毅的春闱不中,也会给沈毅安排差事去办。

  办好了,皇帝可以直接用恩赏给他加官。

  这是什么?

  这就是圣眷!

  高明不顾额头上的疼痛,他抬头看了看小皇帝,开口道:“陛下,这会儿奴婢派出去的人应该已经到江都了,奴婢以为,等问清楚了沈毅是如何知道邸报司情形之后,陛下再做决断不迟。”

  小皇帝打了个哈欠。

  “那就按你说的办,邸报司的事情你多上心,半个月之后,朕要看到一个崭新的,干净的邸报司。”

  高太监一边擦了擦从额头滴到脸上的一滴鲜血,一边低着头:“奴婢明白,这一次奴婢如果办不好差事,便再无颜来见陛下了……”

  ……

  就在建康德庆殿主仆二人琢磨邸报司的时候,江都城沈老爷家门口,来了一个面色严肃的年轻人。

  青儿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个年轻人,也是一个太监。

  沈毅满脸笑容,把年轻人迎进了自己家门。

  “公公请进……”

第二百三十七章 春礼左?

  眼前的这个太监,并非是孙谨,而是一个生面孔,面色非常严肃。

  他进了沈毅家中之后,就要求与沈毅单独对话,沈毅很痛快的点头,让两个小丫鬟离场,与这位宫里来的太监一起进了他的书房,然后还关上了房门。

  书房里,小太监问沈毅,是如何知道邸报司不干净的。

  沈老爷笑呵呵的看着这个年轻的太监,微笑道:“公公,既然邸报司这种新衙门里都不太干净,宫里想必也不会太干净,请问公公姓名?”

  这个年轻的太监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回沈老爷,奴婢姓唐,唐丰。”

  说要这句话,这个姓唐的太监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在沈毅手上,开口道:“沈老爷请看,这是高公公手书,上面盖了内府的公印。”

  内府,全名叫做内侍省,也就是内廷管理太监以及宫女们的衙门,是一个建制庞大而且成熟的机构,收官叫做“内侍监”。

  高明就是内侍监。

  不过内侍省除了他这个内侍监之外,还有内侍,内常侍等宦官,分掌内侍监的各个职能。

  沈毅接过这封信,拆开之后,取出其中的纸条,纸条上是两行清秀的字迹,大意是唐丰是可信之人,可以知无不言。

  这张信纸的右下角,除了高太监的落款之外,还有着内侍省的官印。

  显然,高太监也猜想到了沈毅可能会有疑心,特意给沈毅写了一份公文,而这份公文对于沈毅来说,也算是一个凭证,将来沈毅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了什么刁难或者污蔑,这份公文便可以给他作证。

  沈毅看完之后,便默默把这封信收在了怀里,然后抬头看向唐丰,拱手笑道:“唐公公,久仰久仰。”

  唐丰对着沈毅勉强一笑,然后又板起脸,对着沈毅微微低头道:“沈老爷,奴婢还要回宫复命,有什么话您快说罢。”

  沈毅点了点头,也不隐瞒,把陈裕知道他给邸报司写邸报的事情,给唐丰说了一遍,这个小太监认真听完之后,又怕记不住,找了张纸记下了个大概,便把这张纸揣进怀里,直接与沈毅告辞离开。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江都城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这个时候,沈毅中举的“热度”也差不多散去了,他总算是真正得了几天空闲日子,闲下来不是与沈陵喝酒,就是去书院找陆夫子打打秋风,要不然就是跟陈长明这些新晋的举人一起出去耍子,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唯一不太顺利的就是,这一次回江都之后,陆师妹对他的态度,似乎冷淡了不少,上一次虽然见了面,陆师妹也收下了沈毅送的吃食,但是在那之后沈毅数次上门邀约,陆姑娘都没有同意跟他一起出门。

  这天,沈毅得了明天江都西城五德先生家里,将会举办菊花会的消息,他便准备去书院寻陆师妹,约陆师妹一起去五德先生家里赏菊。

  所谓五德,是指温良恭俭让五德。

  五德先生,是老先生的号。

  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朝廷里做到大理寺少卿,告老还乡之后,便回到了江都老家居住,因为酷爱菊花,在江都起了座占地近二百亩左右的园子,取名秋园。

  秋园里有近半的地方栽满了菊花,每年秋天,老先生就会在这座秋园里办赏菊文会,只要是读书人,都有资格与会,如果在文会上写出了什么传世的咏菊诗文,好老先生也不会吝啬,不仅给钱,有时候还会给介绍前程。

  时间久了,每年秋天的江都秋园赏菊,便成了江都读书人,乃至于附近州府读书人的盛会,甚至有些外地人闻名之后,会不远千里的赶来参会。

  毕竟得了老先生欣赏,就立刻可以在赏菊文会上扬名立万。

  不过沈毅准备去赏菊,倒不是为了什么扬名立万,他是今年江都府乡试成绩最好的举人,本身名气就已经不小,不需要再去参加这什么劳什子文会,只不过他想约陆姑娘出来“约会”,自然要有一个由头才成。

  这天早上,沈毅把自己简单收拾了一通,准备去书院邀请陆师妹去秋园赏菊,而他刚刚走出自己家门口,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朝着自己家大门迎面走来。

  沈毅一愣之后,才上前看向这个年轻人,很是诧异的笑了笑:“孙公公不是回建康去了么?怎么还在江都府?”

  来人正是孙谨,再内侍省里已经爬到了中高层的潜力股宦官!

  孙谨上前,对着沈毅拱了拱手,开口道:“沈老爷,奴婢奉圣命来见您!”

  听到圣命这两个字,沈毅不敢怠慢,只能把约陆师妹的念头暂且放一放,他把孙谨请到了自家正堂,正准备摆开阵仗迎接圣旨,就听到一旁的孙谨摇头笑道:“公子不必这么隆重,陛下说了,让奴婢转告您几句话就成。”

  沈毅本也不想下跪磕头,闻言自然借坡下驴,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沈某就大着胆子,坐着听了?”

  “嗯。”

  孙谨微笑道:“沈老爷坐着听就是。”

  这就是跟这些公公打好关系的好处了,打好了关系,碰到这些可跪可不跪的地方,便不用跪了。

  要是碰到那种关系不好的太监过来,说不定还要为难沈毅一朵,在卡要一些钱财回去。

  两个人都坐下来之后,孙谨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沈老爷,奴婢临来之前,陛下说,说沈老爷您写的文章很不错,那篇文章一定会被邸报收录,并且很快就会在邸报上印出来了。”

  因为没有“稿费”,沈毅对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上报纸并不关心,他现在需要关心的是“客户满意度”。

  于是乎,他看向孙谨,微笑着问道:“孙公公,陛下对拙作满意否?”

  孙谨先是愣了愣,然后看向沈毅的眼睛,开口道:“沈老爷,陛下很喜欢您写的文章,听说这几天拿着这篇文章爱不释手,就放在手边,内侍就拿出来看一看。”

  沈毅心里暗叫了一声好家伙!

  这是把自己写的文章,当作卧薪尝胆的故事里那一小块苦胆了!

  话说到这里,孙谨又跟沈毅说了几句闲话,等话说的差不多了之后,孙太监才起身告辞,临别之前,他看向沈毅,问道:“沈老爷明年参加春闱否?”

  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点头道:“是准备去建康碰一碰运气。”

  孙谨就不再说话了,他默默将自己手里的茶碗弄翻,然后用手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了三个字。

  第一个是“春”字,第二个是“礼”字。

  第三个字是个“左”字。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